在国外,日本由于曾为台湾的殖民宗主国,与台湾有着天然的联系,又藏有大量原始资料,因此对殖民地时期台湾历史的研究也较为重视。1970年代戴国率先成立台湾近现代史研究会,为日本研究日据时期台湾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如若林正丈、春山明哲等。现在日本国内的日据时期台湾史研究基本上以东京大学、中京大学、天理大学、关西大学等为主,此外还成立了日本台湾协会等组织。他们的研究有几个特点:一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微观研究,如经济史中的对某一企业集团的研究,对某一特定领域的探讨;二是从日本人的视角审视日据时期台湾与日本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同时还分析了殖民统治者的内部矛盾及其对台湾的影响,如中央与台湾地方当局的关系,台湾殖民当局内部总督府与台湾军之间的矛盾等。三是将台湾放在大日本帝国的框架中考察,从而探讨殖民地台湾在政治上的特殊性及在日本帝国内部经济分工中的地位、日本南进政策与台湾的关联等。
第一部分前言(2)
近年来,国内外日据时期台湾史研究呈现出相当的细化趋向,学者们对日据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宗教、人物等等,都有了详尽的研究,如对台湾总督府、台湾军的专门研究,对台湾医生社会地位及其作用的研究,对台湾制糖株式会社的研究,对台湾银行的研究,对台湾殖民地财政的研究,对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台湾共产党的研究,对林献堂、蒋渭水、李春生、简吉等等人物的研究,文学方面如日据时期台湾小说、戏剧、美术运动、皇民文学的研究,等等。其次是比较研究的兴起,将台湾与同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做比较分析,揭示日本在这两个殖民地的政策有何不同之处,解释所谓“韩国人反日、台湾人亲日”的真相和历史渊源。甚至将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朝鲜、桦太、满洲国、关东州都统合在一起做比较,在当今日本国内和台湾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譬如对朝鲜与台湾皇民化运动的比较研究,两地日语普及运动的比较研究等等。还有就是不同学科间的交叉研究,譬如民族学学者对台湾原住民的研究,人类学者对台湾传统汉人社会及殖民地下台湾农业部门、米糖相克关系的研究,对台湾民间信仰的研究。经济学家对台湾殖民地经济的定量研究等等。
台湾历史有着与大陆其他地方历史不同的特点,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历史发展道路的中断性,往往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便被某种力量所打断。台湾早期的历史由于荷兰、西班牙殖民主义的入侵而中断了正常的发展历程,而这一殖民地社会又以郑成功收复台湾宣告其终结;郑氏政权盘踞的历史到了1683年因康熙统一而纳入了中国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1895年腐败无能的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不得不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台湾历史又进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第二次的殖民地社会时期;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光复了台湾,使得台湾人民重回祖国的怀抱。历史的中断性带来了台湾社会的诸多特点,不了解这些特点就不能准确认识台湾。正是抱着这样一个目标,本书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历史这一断代横面作为切入点,试图寻找在这50年中台湾社会是如何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成为殖民地社会,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台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台湾历史发展进程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因此,在政治方面我们探讨了日本在台殖民统治机构和法律制度是如何建立的,台湾人民进行的反抗斗争与日本殖民者的镇压活动及日据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等。文化教育方面着重研究了日本殖民者在台湾教育、文化领域的作为及其实质,分析了皇民化运动对台湾社会的冲击及这一对台湾社会全方位的“改造运动”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社会经济方面探讨了台湾作为宗主国日本的资本投资场所、原料来源地和商品倾销地的殖民地社会经济特性,评估了台湾农民在日据时期的生活境遇,分析了殖民当局在台湾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政策指导下形成的畸形的社会经济结构。
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大致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在台湾建立了总督专制独裁统治;第二,形成了严密的警察统治网络,使台湾成为一个“警察王国”;第三,复活了封建的保甲制度,体现出日本殖民地政治统治的残暴特性;第四,实施民族压迫,台湾人民遭受着明显的不平等的差别待遇;第五,社会经济上,实施“工业日本、农业台湾”政策,台湾主要发展以制糖业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台湾被日本殖民者当作大日本帝国的糖库和粮仓来设计,呈现出畸形的发展形态;第六,殖民当局在台湾经济发展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投资、完善卫生设施等等,但其主观动机不是为了替台湾人民谋福利,而是为了更有效地掠夺台湾的资源。因为道理很简单,台湾就像一头奶牛,为了从它身上挤出更多的奶,首先就得喂好这头牛。
本研究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的资助,中心领导及办公室王正主任对此十分关心。课题研究过程中,本人所在单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领导及同事给予了积极支持。赴日访问期间,还得到了创价大学热情周到的接待,高桥强教授、岸寿美子小姐并在生活及资料收集方面提供了周到的帮助,在此谨表衷心感谢。
陈小冲
2005年3月6日OO·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
第一部分前言(3)
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为了进一步推进中日关系史以及抗日战争史的学术研究,为了以历史事实教育中日两国的年轻一代,主持编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
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在内阁发表讲话,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同年,日本政府实施为期十年以亚洲邻国为主要对象的“和平交流计划”。作为该计划的一环,日本外务省决定在日中友好会馆内设立日中历史研究中心,并且希望我国提供协助。中日双方有关部门通过协商方式确认了如下原则:在切实遵守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和精神、承认日本军国主义对华发动侵略战争这一历史事实的前提下,中方同意接受日方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协助。中国社会科学院接受我国外交部的委托,作为协助日方研究的中方窗口,与日方联络、协调相关事宜。
1997年8月,日中友好会馆致函中国社会科学院,再次要求就协助进行历史研究问题进行协商,提出“只有作为受害者、抵抗者中国的参与,历史研究事业才能达到所期的目的。这点正是需要中国协助的”。日中友好会馆还表示,愿意将该馆的相关经费拨出一小部分交中方使用。经过协商,基本上达成了一致认识。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正式建立了“中日历史研究课题”,通过课题指南形式,在国内公开招标研究者。课题招标范围在1874~1945年间,着重研究日本侵华的历史以及这一时期与此相关的中日历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对课题申请进行评审。经评审通过的课题,中日历史研究中心视各不同课题的内容、工作量的大小给予经费资助,以助成其研究计划。
这样的年度课题招标,从1998年起,每年进行一次,每次约有15~20项课题申请得到通过。最早通过的课题,有的已经完成,并通过了结项手续。为了反映中国学者有关近代中日关系历史的研究成果,使它能被社会所了解,充分发挥它进行学术探讨、揭示历史真实的作用,以便今天的青年一代了解在中日关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创痛的事件,我们决定从这些成果中选择一部分出版,总题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同时,文库也包容了国内学者撰著的一些涉及中日关系的著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力图向中国年轻一代,也向日本年轻一代提供认识历史本来面貌的真实材料,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希望所谓历史认识问题不再成为改善中日关系的一大障碍,希望中日关系向着睦邻合作、和平共处的方向发展,真正发挥东亚两个近邻国家之间经济上互补互助、文化上互相学习尊重的精神,在难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永远不诉诸战争。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