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这个结晶牛胰岛素,是咱们中国唯一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结果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咱们发来邀请函,让咱们往上报,你有几个人能够获奖啊,应该有几个啊,报几个啊。单项奖,至多三个,我们报了二百多人,我们把研究所扫地的,做饭的,刷厕所的全报上去了。我们是社会主义,我们只有集体主义,没有个人主义,没有工人给你扫地,做饭,刷厕所,你臭知识分子你结晶什么牛啊你,结晶耗子去吧,就报上去了。那报上去了,那你想人家能批准吗?瑞典国王跟扫地的刷厕所的握手?你侮辱的是瑞典民族!对吧!那咱这事就吹了。”
( 出自袁腾飞文革视频文字全文链接: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63831 )
事实:当时我国是“以钮经义同志一人名义,代表我国参加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工作的全体人员申请诺贝尔奖金”根本没有什么“我们报了二百多人,我们把研究所扫地的,做饭的,刷厕所的全报上去了”。
据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办公室副主任、生物学部副主任的薛攀皋研究员,在2005年9月16日的《科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果的历史真相》(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5-9/2005919101814.htm)的文章,以亲身经历澄清了这一问题,其中明确说到:
“1978年9月,杨振宁向邓小平提出他准备提名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王应睐收到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B·乌尔姆斯特洛姆等6位教授的来信,要他在1979年1月31日前推荐1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在得到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方毅、副书记李昌的同意后,钱三强便开始运作,向杨振宁发去电报和信函。1978年11月3日,国家科委党组与中科院党组举行联席会议。会议认为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可以作为候选人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
“为此,1978年12月11日至13日,钱三强组织并主持召开了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总结评选会议。与会的有3个单位参加合成工作的主要研究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30人,以及通过协商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委员17人,他们是童第周(主任委员)、周培源、于光远、严济兹、华罗庚、钱三强、杨石先、黄家驷、贝时璋、张龙翔、王应睐、汪猷、冯德培、梁植权、柳大纲、邢其毅、过兴先。评选委员会的任务是对会议最后推出的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
“会议初步选出在合成工作中4名成绩突出者:钮经义(生物化学研究所)、邹承鲁(原生物化学研究所,1970年调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季爱雪(北京大学化学系,女)和汪猷(有机化学研究所)。
“会议认为,如以4人申请难以被接受;出3人,矛盾较多,而且联邦德国、美国在胰岛素人工合成方面也取得较好成绩,有可能此奖将由两国或三国科学家共同获得。据此,我国以一名代表申请为宜。北京大学和有机化学研究所认为,如出一名代表,理应由生物化学研究所选出。生物化学研究所则推荐钮经义为代表,认为他自始至终参加B链合成,成绩突出,也有一定学术水平。最后,评选委员会表示赞同。”
事实:中国没有因人工合成胰岛素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用的方法都是已知的、没有创新的方法,而诺贝尔奖要求则必须是完全创新的成果。据当时参与这一课题的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组组长张滂教授,几年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就这个问题专门作了说明 (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6090210713.html ):
新京报:现在,对于人工合成胰岛素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有许多种猜测,因为1958年,英国化学家桑格就因测定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您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张滂:中国没有因人工合成胰岛素获得诺贝尔奖,不过也没有其他国家因为合成胰岛素而获奖。因为诺贝尔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完全创新的成果。1958年,英国化学家桑格获奖的原因是他的发现完全是新的,前无古人。但为什么胰岛素这么一个复杂的东西合成了没有获诺贝尔奖,因为你用的方法都是已知的、没有创新的方法,所以就无缘诺贝尔奖了。中国想得也得不到。需要完全创新的成果才行。因为每个国家的研究方法都是应用多肽合成的方法,没有创新。获得诺贝尔奖的必须是完全创新的成果。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