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家庭出身的刘毅。
笔者认识刘毅,山东乳山人,是一个村的。从老辈起就是一墙之隔的邻居,解放初期两家是一个互助组(当时叫结渠).他八岁时父亲去世,和哥哥刘新城跟叔叔刘廷洁生活。与叔叔没有分家,叔叔也无儿女。因为是同宗同族的人,辈份上笔者要喊他是“二爷”。
刘毅1930年11月24日生,1938年入学读书。这里在1941年就是解放区,刘毅13岁时进入中学读书。1945年在村小学教书,1947年春,刘毅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威海。在威海中学担任学生会副主席、校团委副书记。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时,1947年4月20日,威海卫市政府发布了《告威海卫城市同胞书》,号召全市人民加强备战;9月1日,又发布了《紧急备战训令》,号召全市人民随时准备打击来犯的国民党军。
1947年9月发生了掖县保卫战、道头阻击战。10月1日烟台被国民党军占领,原国民党独立第46支队司令丁綍庭(本乡上册人,长期驻军本乡黄村。此人既打鬼子又打八路军,冯村日军据说是他赶走的,而带领还乡团回来又屠杀共产党人和村干部。烟台解放后逃走,1952年在上海被公安机关缉捕归案于黄村公审枪决)手持委任状,随军到烟台任国民党烟台市市长。
威海成为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黄伯韬,原国民党第25军,总兵力三万。全日械装备,是国民党军十大主力之一,淮海战役被歼)攻占的下一个目标。此时许世友的内线兵团主力9纵和13纵正与敌军展开拉锯战,威海由东海军分区地方部队据守。
面对国民党军从合庆海域登陆,东海军分区独立一团、三团在司令员彭栋才(又名彭林,后三野32军政委,1955年中将,海军顾问离休)的率领下赶赴威海增援。在国民党军322团久攻不下时,11月15日,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师(原国民党第八军,抗战时作为远征军攻松山、打滇西、战缅北。1945年夏,全部换成半美式装备。在胶东作战中攻占龙口、蓬莱、烟台)师长李弥派全部美式装备的一六六旅来威海,威海被166旅占领。此后双方展开了拉锯战,直到1948年3月,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师师长李弥来到威海,指示一六六旅旅长李荩宣(粤系部队。后任国民党64军军长,淮海战役被俘)准备撤出威海支援东北战场。
由于被我东海军分区部队纠缠,李荩宣只好摆出进攻的态势,炮袭一阵,然后撤退。3月29日,从烟台驶来5艘敌军舰。第二天晚上,国民党军盲目地炮击了一个多小时后开始登舰逃离。(李弥的第八师后来恢复第八军称号,并在胶东半岛扩编为三个军。1948年3月李弥升任十三兵团司令官南调上海。1948年9月济南战役时李弥的十三兵团、黄伯韬的第七兵团、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集中于徐州计划救援济南王耀武。不料许世友的山东兵团八天八夜就全歼济南守军,李弥兵团已到达山东鱼台不得不返回徐州。淮海战役中兵团被全歼,最后黄百韬、丘清泉自杀,杜聿明被俘,孙元良及李弥幸运逃走。李弥后来被任命第六编练司令,解放前飞往台北。1950年回到云南和缅甸边境招集旧部成立云南反共救国军,任总指挥。因种植鸦片受到国际及缅甸政府军的围攻,不得不于1954年6月率部下几千人撤回台湾。这只部队是国民党军对抗大陆最顽固的一支)。
李弥部队撤走后,威海再次回到共产党部队的手中。
威海保卫战主要靠的是地方部队和当地党组织。正如亲历威海卫保卫战、时任独立二团战地记者的蒋延庆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的那样:我军参战部队,大部分骨干都调到野战军;新补充的战士,大多是刚参军的青年农民,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而且装备较差……但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我军后来转弱为强,硬是把敌人拖住了、困跑了。刘毅作为新党员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参加了动员群众和反抗还乡团的活动。
1948年,刘毅参加了充州战役和济南战役的支前工作。济南解放后,在山东支前司令部运粮总站参加支援淮海战役前线的运粮工作。淮海战役结束后,到潍坊参加解放青岛的支援前线运粮工作。后来到威海统战部当干事。
从粮食局科员到国家商业部长和国家旅游局局长。
新中国成立后,刘毅从省粮食局科员干起,1975年担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财贸办公室主任。1977年国庆节前夕,刘毅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任副部长,并要求进京参加国庆招待会。1982年,接替王磊(就是那位因到饭店吃饭少付钱被青年报点名的部长)担任商业部部长.1988年,转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现已退休。刘毅是中共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作为国务院部长,连续三届中央后补委员而没有进入正式中央委员行列也比较特殊。
这种既无资历又没有背景,没有文聘又没有介入政治争斗,出身于农村农民,从基层做起的人登上国家部长的高位确实比较罕见。
此人是典型的平民干部,笔者的父亲(比刘毅大三岁。1948年8月11日作为支前民工从家里推着小车出发参加济南战役,1949年1月12日淮海战役结束后步行到徐州茅村乘火车到山东坊子下车后再步行回家)曾和他刘毅一起参加了支援淮海战役前线的运粮工作。
刘毅一生有几个闪光点,一是1961年至1965年任职山东省财贸办公室商业处时抓了铁锅、饭碗、取暖烧饭的炉子和妇女用的头发卡子、缝衣针、顶针、棉线等一批日用商品的生产取得了成绩。二是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财贸办公室办事组组长时对猪肉供应工作提出了“降低活猪调拨途中饲料粮食的补助标准”,还撰写了《赶猪记》发表在山东《财贸通讯》上。此事曾受到周恩来的表扬,并在1975年4月被任命为山东省革命委员会财贸办公室主任和党的核心组组长,主持全省财贸工作。三是1982年3月原商业部、粮食部、供销总社合并组成新的商业部,刘毅被任命为商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后,提出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新路子,亮出了刘氏"五看法":确立和发挥国营商业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方针;实行多种灵活的经营方式;社会主义统一市场要有多渠道流通;采取开放式、少环节的流通体制。并明确表态,"探索对了,功记国家,不求名利回报;探索错了,过记自己,不怕罢官降级。"
1983年4月,刘毅在《红旗》杂志上发表文章专门阐述了建立中国新的商品流通体制的迫切性和可行性。1984年7月,国务院批转商业部《关于当前城市商业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报告》。1985年和1986年,又进行了企业下放和商品管理下放的改革,迈开了政企分开的步伐。根据十三大确立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在1988年3月的全国商业工作会议上,确定了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实行双轨制的工作思路。
在刘毅的主持领导下,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购统配独家经营的商业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1988年4月,刘毅调任国家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就编制职级而言,旅游局长虽然享受正部级待遇,却无法与商业部长相比。
刘毅时年58岁,在当时国务院机构组成中属于年轻者。没有听说他与政治帮派有牵联,主要原因可能是文革时期提拔的,属于不受信任或者不属于当政者的“自己人”。没有错误不能撤职,只好改任当时无足轻重的国家旅游局局长。
“不办事”的国家部长。
刘毅的父亲早逝,有一个看着他长大的叔叔在乡兽医站工作,婶婶一直在农村。他经常回来看望,都是乘公共汽车回来的。记得有一次他带着夫人和儿子一起回来,天还未亮就喊未成年的儿子起床爬山。家里人看孩子不情愿的样子,劝说他不要这样对待孩子。他认为这是培养孩子,不能养成懒惰的习惯。他不讲究吃穿,冬天回来的时候经常头上戴个“满头撸”(用毛线织成的,套在头上)。村里人都说他这种大干部不讲排场还生活俭朴。
他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叫刘新成,膝下四女两男。在刘毅当商业部长时,正赶上几个侄子侄女成人。当时正值招收亦工亦农工人的时候,哥哥和孩子几次到北京要他给县里写个条子或打声招呼招工,他硬是不办。其实当时乳山县新建的罐头厂和冷藏厂都有他的功劳,只要暗示一下就可以办成。结果是他的几个侄子侄女都没有沾上光。
他有位侄女与笔者同龄,因为一次介绍对象未成,一气之下跑到北京找刘毅,想走个后门安排份工作抬高身价,不料被拒绝。回来后她直接跑到县商业局找到局长,自报家门后被安排在冷藏厂冲洗猪肠子,是最苦的差使。商业部长的亲侄女洗猪肠子,很多人知道后都摇头。
他的大侄子刘全寿也曾使出这招,到县商业局找领导讲自己是刘毅的亲侄子。商业局长知道他是刘毅的亲侄子,因为有一次刘毅回来时县里请客,把刘毅全家人都接到了县招待所。商业局领导虽然没有见到刘毅的态度,也不好拒绝,就叫他跑供销。满指望他能通过叔叔的关系搞点计划外指标,不料他去了几趟北京都空手而归。那时候只要能为县里买台汽车或者批点钢材、化肥及媒炭指标,那个单位都会接收。由于叔叔不给办,他也呆不下去,不得不回来继续种地。
刘毅的侄子很优秀,一米八的身高,在学校就是篮球队员。他一辈子都在家务农,直到现在还爬在农村种几亩承包地。
笔者的姑姑比刘毅小一岁,曾经与刘毅是小学同学,后在徐州一个单位任纪委书记。有一年报上登了商业部长刘毅来徐州视察工作,住在南郊宾馆。姑姑提出一起去看看这位“二爷”,因为每次回家都听到刘毅“不近情理”的故事,就没有去。
还有一次要到北京出差,走前见到了刘毅的哥哥刘新城。他把刘毅的住址和电话交给了我,让我到北京后到他家玩。农村人的想法比较简单,认为他不替农村的人办事,对出来工作的人还有帮助的。到北京后,虽然到他楼前了也没有进去。他当时和许多部长住在一起,只是普通的砖混结构楼房,门前也没有站岗的。
正因为刘毅不以权谋私,从来没找他办事的乡亲。这样也减少了许多麻烦。
都知道我们村出了个商业部长刘毅,可从来没有为亲属或村里办过一分钱的事。正因为此,村里人只要提起刘毅就说他“当官不办事”,连他的亲侄子亲侄女提起这位叔叔也摇头。。
2012年,村里重修刘氏宗祠,已经退休的刘毅捐了一万元钱,算是他这一生为村里做的贡献。即使这样村里人也不高兴,因为他这个部长只捐一万元,其它在外工作或大款们就不能再多捐了。捐款人要刻在石碑上,按捐款多少排序。超过了村里最大官刘毅捐款的数量叫“越上”。其实刘毅跟村里的人说了,如果修祠堂的钱不够的话,还可以再捐点。
在老一辈的干部里,像刘毅这样“正派”的干部很多,现在却极少。
村里人以前提起刘毅都说他不办事,对他颇有微词。然而当干部腐败成风的后天,人们却把他当榜样讲。
“刘毅当年虽然当部长,一点架子都没有。穿着普通的衣服,戴个‘满头撸’,一点儿也不像个大官”、“他回到村里,把年过八十以上的老人挨着个走访一遍,还是有乡情的。”、“这年头那有像他那样的干部,不走后门,也不吃私贪污。”
事实上他们不是夸的刘毅,而是对当下干部脱离群众腐化堕落的怨恨。
1947年以农村小学教员入党的刘毅,没有资历又没有背景。政治上没有跳高,人际关系上也没有派别,到1982年升任国家部长。1988年58岁正当年时被转任旅游局长,而后来接替他的是比他大几个月的福建省长胡平。这种人事安排应当有点诡异之处,国家商业部长和国家旅游局长位置上低半格。而且刘毅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仍然当选中央后补委员,胡平则从来没有进入中央后补委员行列。
刘毅堪称“平民部长”。2014.5.21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