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天气晴好,芦山县一片春意。傍晚时分,芦山县体育馆集中安置小区,55岁的武静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位于板房小区的住处。“武孃好!”一路上,不断有人向她问好。有人抱来孩子给她逗,有人请她留下吃晚饭,等她回到住处后,被她婉拒的邻居,干脆把菜送了过来。《华西都市报》 2014年04月07日 第一眼( a05版)
一提到“黑书记”,大家想到的是“黑官、贪财、凶恶、霸道、违规、违法”,而芦山县纪委书记武静被群众称为“黑书记”,但是她不是想象中的“黑官”,她是一位受群众欢迎的“黑书记”。因为她经常工作在“太阳”下,深入田间、躬身入户、管群众的“鸡毛蒜皮”,正是这样繁重的工作,炙热的阳光晒得她的脖子、脸等部位蜕了两次皮。正是因为这晒黑的皮肤,她才被大家亲切的称呼为“黑书记”。
“黑书记”彰显干部工作本色。如果说一个干部不走出办公室,不“直立”身板做事,不深入基层,不经常“晒”,他肯定不会“变黑”,更不可能成为“黑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指出,要把群众看成我们的父母,看成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是我们的“亲戚”,既然是“亲戚”,那就要经常走动,互相来往,否则,老死不相往来,这“亲戚”也就名存实亡了。所以,我们的干部要经常下去,到“亲戚”家访贫问苦,为“亲戚”们排忧解难,帮“亲戚”们走上致富之路。
成为“黑书记”要做到“三”。像“焦裕禄”、“毕世祥”、“ 菊美多吉”、“兰辉”这样的干部越来越多,作为干部的榜样,我们干部要多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一是多走“田坎”,少走“马路”。二是多穿“草鞋”,少穿“皮鞋”。三是多说“群众话”,少说“官方话”。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一些“黑书记”,多一股“清正廉洁”风。
总之,经常在河边走才会湿脚,基层锻炼人、教育人、造就人,多走基层,多“接地气”,在泥土的芬芳中增才干、转作风、树形象,用自身的“泥土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才会成为真正的“黑书记”。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