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游击战的历史作用
摘要:抗日游击战在整个中国革命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他创造了全民参战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日游击战不仅使得日本侵略者占领全中国的梦想成为泡影并最后失败,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壮大了革命力量,促进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进程,从而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虽然在不同的阶段都灵活运用了不同的作战形式,但始终是以游击战为主的。普遍的游击战争,已成为敌后最基本的战争形式。抗战刚爆发,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就审时度势,制定了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反复阐明了抗日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必要性。
一,抗日游击战争是以弱胜强,实现人民战争的最好的组织形式和作战形式。在抗战中,敌我双方的强弱对比是明显的、突出的,但是“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1)中国抗战要避免近代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命运,就要充分发挥作为大国和反侵略战争正义性的优势,这就不但要在政治上形成全民族的大团结,而且要在军事上真正的实行人民战争。只要“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把近百年来我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它促进了全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并且创造了战争史上有亿万群众参加的规模空前的、地域广大的、旷日持久的战争典范。
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军队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最充分的发挥了广大群众的智慧、力量和创造力,从而逐步改变敌我之间物质力量的不平衡状态。敌后军民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村落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等灵活巧妙的游击战。组织了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雁翎队、敌后武工队等多种形式的游击队。有效地保存了自己,打击了敌人,使敌人不断惊呼游击战争是令人神经紧张、没有战线的战场。“发动与武装人民参战,使战争真正成为全民战争,这使我们的抗日力量增强到千百倍。这就是八路军所以独能巍然屹立于敌后,制胜敌人的秘诀”。(3)
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二个特点是把敌人的广大后方变成消灭敌人的战场,牵制并消耗了大量敌人。在抗战初期,与敌人的进攻方向相反,八路军和新四军向着敌后挺进,形成了战略外线的进攻战。在“广大的被敌占领区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争,将敌人的后方也变成他们的前线,使敌人在其整个占领地上不能停止战争”。(4)敌后战场的开辟,不仅配合了正面战场,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并且吸引了大量敌人,促进了相持阶段的到来。1940年上半年,日军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侵入中国14个省区,由于日军是少兵临大国,兵力不足,在广大占领区内它实际只能控制一些点线,因此,在其所占领的900多个县中,能完全实施敌伪政权的仅100多个县,而其余多数是抗日游击队的活动区域。敌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大城户三治中将在1943年3月曾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仅在华北,而且在全中国都妨碍着日军的行动。通过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在敌人占领的华北、华中和华南广大区域,形成了置敌于死地的人民战争。
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三个特点是以积小胜为大胜,坚持了持久战,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毛泽东在1937年11月13日给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及周恩来、刘少奇等的一封电报中,竟连续五次提出“多打小胜仗”的作战方针,以“振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5)以小的代价夺取大的胜利,以持久的小胜积为大胜,以求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在八年抗战中,敌后军民对敌作战共达125165次,歼灭日伪军171万人,其中日军527000多人。从1937年10月到1940年9月4日三年抗战中,我八路军、游击队在华北共破坏敌铁路7484公里,公路26891里,毁敌电杆276721根,收电线1625025斤,平均每天破坏铁路6里,公路30里,桥梁1.5座,差不多7天炸毁敌人1个火车站,9天炸毁1个火车头,每天炸毁敌人1辆汽车,每天毁敌电杆642根,收电线3853斤。这些战斗的规模虽然一般都比较小,但使日军在持久的人民战争中,疲于奔命,大量消耗,其作用之大是不可估量的。
二,抗日游击战争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而且对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战时期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在战略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两个战场虽然在战役上的直接配合不多,但在战略上的配合是明显的。例如武汉会战期间,日军曾计划抽调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路南下,会同南面第十一军夹攻武汉,但由于华北八路军频繁出击,使华北的日军不敢贸然分兵南下,遂使南北夹击计划告吹。在整个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都牵制了大量日军,以1943年8月的材料为例,当时全部侵华日军共36个师团约60万人,敌后军民抗击日军35万人,占其总数58%,国民党军抗击日军25万人,占其总数的42%。这说明侵华日军以相当半数以上兵力用于对解放区作战,这就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牵制并消耗了日军,创造了全民参战的奇迹,这不仅对坚定国民党的抗战信心,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起了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大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正面战场一起,构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坚强堡垒。1937年7月至1941年中国独自进行的4年抗战,消耗了日本大量军力和经济力,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整个太平洋战场最重要的战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底,日本总兵力为240多万,除海军部分用于中国,主力用于南进,其210万陆军兵力,在本土约40万,在中国东北约70万,在华北、华中、华南60余万,用于南进的约40万。这就是说,日军总兵力的55%以上,陆军兵力的60%以上仍然被牵制在中国,其侵华兵力相当于南进兵力的三倍。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由于抗日游击战争的坚持和中共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使全民族抗战仍在继续,这就使日本近百万关东军、六七十万派遣军被牢牢地钳制在中国。日本一再强调的所谓“以战养战”,将华北作为太平洋战争“兵战基地”的计划也由于敌后军民的英勇抗击而化为泡影。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敏锐地看到中国战场的作用,提出要把英国的命运“紧密地与中国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丘吉尔曾说:“我必须指出,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十五个师团,也许会有二十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6)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说过:“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7)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作用受到盟国的高度重视,1943年9月16日,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曾提出要武装和使用八路军牵制日军的意见。
抗日游击战争有力地支援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大大减轻了美英同盟国在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为美英夺取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和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壮大了人民力量,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敌后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不仅保存了原有的阵地,并且通过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极大地扩大了新的阵地。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大发展时期。“我们将经过游击战争,积蓄力量,把自己造成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因素之一”。(8)据1945年9月的统计,经过八年抗战,人民军队的主力由4万多人发展到127万人;革命根据地由一个陕甘宁边区发展到19个;根据地的人口由150多万人发展到12500万人;这些根据地包括西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区域,面积为1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强,人口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在这些地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从而奠定了新中国的雏形,为新中国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经过八年抗日游击战争,造就了一大批无产阶级的干部队伍,中国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时的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财富。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抗日力量的巨大发展及积极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致使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未能实现其灭亡中国的目的,反而最后遭到失败;致使蒋介石国民党一直既不敢决心投降日本侵略者,又不敢公然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抗日游击战争是人民革命力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围绕着半殖民地中国政治局势的革命力量同国内外反革命力量发生急剧消长的重要阶段;为日本投降后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实践证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从实践上解决了在民族解放战争中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解决了一个半殖民地大国在反侵略战争中实行人民战争的道路,它进一步充实和完备了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使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是争取抗战胜利和创造光明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一环,它在中国革命史上乃至世界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历史作用,它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参考文献:
(1)(2)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437~438.
(3)彭德怀.八路军七年来华北抗战的概况[J].党史研究.1985(3):20.
(4)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387.
(5)毛泽东军事文选[M].88.
(6)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四卷)[M].266.
(7)罗斯福总统见闻秘录[M].49.
(8)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518.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