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拜书为师
一、书中分析人与事
张怀英在1953年至1961年担任昔阳县委书记期间,就规定机关干部要制度化地学习政治理论,诸如《联共〈布〉党史》、《国家与革命》、《政治经济学》,《矛盾论》、《实践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都是计划中学习的内容。在机关干部学习上,他对领导干部要求很严,学习气氛也很浓。他带头学习、讲解、记录,只要听到那里有新书,他就主动去买、去借,并写出大量的学习笔记。在他的带领下,这一读书学习活动,有力地提高了昔阳县委机关干部的理论水平,促进了基层干部学习文化的热情。
所以,张怀英爱读书在那个时期就是人人皆知的,但张怀英能从自己多年的读书体会中,写出具有哲理性的《聊天录》来却是出人预料的。《聊天录》是他一生爱读书,勤读书的结果,也是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颗深挚丰富的精神食粮,从中可以看出张怀英的为人与高尚品德。
他拜书为师,习惯性地应用古人的高智来看待今天的事物。他看到春秋魏国白圭的经商特点是善于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看到“物贱易贵,物贵易贱”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他根据这个规律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办法获利。其经商技巧就是善于抓住时机,并且要向猛兽雄鹰扑食那样,果断凶猛,毫不犹豫。
张怀英掌握了这个特点以后,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的现象有了理解,明白了生产过剩的国家并不是生产的物质都用不完,而是失去了平衡。他也由此看到了当时昔阳蔬菜供不应求的原因。他向当时的县长尹兴仁说明了这个情况之后,尹兴仁豁然开朗,说这下使我懂得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的原因。
《聊天录》中论述了人的智力与年龄的关系。一般来说,人过三十智力就不再发展了,但也不能绝对地看。张怀英举出了达尔文六十岁以后才写出了许多科学论著;美国黑人作家杜波依斯八十七岁时才动笔写长篇小说;爱迪生八十一岁时竞取得了他的第一千零三十三项发明专利权,他以此证实年龄大不一定智力都要下降,只要心态正确,又善于保养身体,就能做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论述人的智力的时候,张怀英又从人的遗传基因上辩证地分析。刘邦发迹的时候,他父亲埋怨他不置家业,不如他的哥哥。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反问他的父亲:“你看我兄置的家业大,还是我置的家业大?”由此又分析到陈永贵的智力。陈永贵响应国家号召,总是向国家多卖余粮,有人就说,那是傻老婆养活的儿子,他能干出聪明事吗?到陈永贵当上副总理以后,大家又认为他是千古一绝。
再看张怀英对待考试成绩时也采取了两分法的态度。他例举了达尔文在少年时记忆力很差,刚背熟的古诗,不出两天就全忘了。所以他曾经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低能儿。”然而这样的“低能儿”却成为一个世界历史上的大发明家。
张怀英的辩证法应用在人的各项领域。他用关羽和张飞做了辩证式的比较。他说关羽是对下有恩,对上无礼;张飞是对上有礼,对下无恩。这一辩证观点又用在了拿破仑身上,说拿破仑的个性是刚强与文雅的结合,激情与理智的结合,北方人的求实精神与东方人的丰富想象的结合。这些看起来好像是水火不相容的结合,这正是他叱咤风云,做出了许多神秘事业的原因。
张怀英对《红楼梦》的人物也充满了辩证色彩。王熙凤像一团烈火;李纨像一堆死灰;王熙凤像一把利剪;李纨像一个面团;然而,王熙凤却能管理大观园,李纨却只能当一个“保姆。”人们对王熙凤又恨又怕,但王熙凤却是荣宁夺府的顶梁柱,人们对李纨又爱又同情,但让她去治理荣宁二府,那就只能是一句笑话。这就是人与人间的不平衡,也是事与事间的辩证法。他像搞展览似地把这一对对人物展示出来,从各个角度来透视人生,给读者奉献出一面镜子。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