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蝥与祸国之术
云杉
上学的时候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最感兴趣的是那只叫做“斑蝥”的虫子: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想象一只狡猾的小虫,在人们的手指下挣扎逃生的模样,实在有趣。可能是由于我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缘故,和斑蝥先生始终悭吝一面。
后来年识渐长,才明白班蝥从后窍中喷出的烟雾,实在是一种武器——现代即名烟雾弹,而且古今有之,轻的是让对方不明里就,重的是对方神智昏乱,好趁机下手,或则做恶后安然撤离。绿林小说和神怪志异早已将此术演绎得出神入化,可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唐僧四众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就颇受此术的困惑,“一时间 日月无光,飞砂走石”,“伸手不见五指”,待烟雾过后,定睛一看,方知师傅、包袱统统不见了。妖精也“一声嘹亮,倏忽不见”。
从唐僧师徒的经历来看,妖精们似乎是边缘化的恐怖组织,野心不大,能为也有限,不过是口腹之欲,从来没有打过凌霄宝殿或则西天佛国的主意,更没有机会办好绿卡和护照,因此师傅和包袱不见了,还可以找妖精去商量,看怎么个处。但是倘若连家国都失去了,这个“商量”的权利也没有了,尤其不幸的是,你连怎样失去的都没有明白,因为贼人已经“倏忽不见”。
兵家三十六计中没有“斑蝥计”实在是大遗憾,但是正因为如此,也给了斑蝥们大兴其术的机会。
比较而言,妖们的烟雾弹和剪径的绿林之徒都还是初级水平,但是至少告诉我们,烟雾弹出现的时候,就是贼要来了。
近来电影《色戒》大热。一部以 色情作为支撑点的电影,本不应该在我们的 视野之内,可是很不幸的是,吹捧者们有些急不可耐,端出了他们的底盘:
《南方周末》一篇文章说:“关于“通敌者”的糊涂账,西方史学界已经研究得十分透彻,实况绝非历史剧里那般正邪分明。……比如说汪精卫到底是不是汉奸呢?这就是一个令很多人感到困扰的问题。”还有署名钟海之的文章更妙:“《色,戒》虽然只是电影,但忠奸参半、真假难辨的情节更可能是历史的真实”,“更多的史料还揭示,易先生的原型丁默邨很可能是双面间谍,暗中为中国人效力,并非汉奸”,“很多人都听说过“八女投江”的故事——八个东北抗联女战士为保护上级主动吸引日军火力,最后投江自尽。但鲜为人知的是,她们献出生命掩护的师长关书范,经此一役崩溃了,很快就投降了日军”。
很典型的斑蝥术。我把这些文字表达的意思说出来,就是:汪精卫不是卖国者,那是什么呢? 原来是曲线救国者,国家原来是可以用卖国的方式来爱的。世界上没有是非,也没有爱国卖国的分别,大家捡合适自己的去做吧,“妹妹呀,你大胆的往前走!”
丁默邨被“更多的史料证明,”“暗中替中国人做事,”这话更奇。用屠杀中国抗日志士和平民的方式“替中国人做事”,读来怕人。
“八女投江”不值。(斑蝥先生在这里很巧妙的把掩护大部队突围变成掩护关书范一人突围,妙妙!)那么,八位抗联女战士应该怎样呢?斑蝥先生在这里打住了,不是不想说,盖不能说也,我替斑蝥说了罢,那就是“投降”!
斑蝥们喜欢颠倒黑白,就要求烟雾弹要有技术含量。比方说对丁默邨这样的杀人魔王来说吧,斑蝥总不能直接说他的76号魔窟是美容院,是健身俱乐部,是纤体中心,必须另觅他法。于是,“对人性的诠释”简直成了万灵万验的遮羞布。
所以,当我们看到渲染这些卖国求荣者的人性的时候,就要想象一下,斑蝥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几年,国内出现的“颠覆风”和“正名风”,对中国历史和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包括岳飞、鲁迅、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无一例外被泼上了污水,而早已经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慈禧、李鸿章、秦桧,在所谓真实和人性化的幌子下。堂而皇之给与“正名”。
结论是什么?那就是卖国有理,通敌有理,变节有理,投降有理。
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没有的文化奇观,是任何主权国家所不能接受的卖国文化。
为此,有关《色戒》的评价已经不再是对一部电影艺术的讨论,于是就有了黄纪苏、王小东等人的拍案而起,于是就有了旷日持久的网上激辩。
接着就有一个问题,斑蝥术因何而为?
一个国家的生存意志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是这个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底限。 记得夜读晚清历史,看到一支仅2万人的外国远征军,长驱直入我数亿人口的偌大国土,如入无人之境,打的20万清朝常备军丢盔卸甲,一直打进了紫禁城。读到此,我竟不能寐。
100多年过去了,我们还想问:为什么会这样?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国”是皇上的,“家”是自己的,家国的概念是分离的, 道德及国家意识是封建士大夫的专利品,小民们是不可能有也不允许有更开阔的思维的。即使对较为清正廉明的封建官吏来说,也是“上对朝廷,下对黎民,”主要是对皇帝负责,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没有主人公的国家,除了皇上 本人之外。
八国联军一路烧杀而来的时候,问题就尖锐化了。
破皇上的国,杀皇上的民,抢皇上治下的东西,只要没有杀到自己的一村一户,小民们还只是在纳闷,族长大人们还在翘着胡子问:皇上岂能不管呢?
岂不知皇帝一家子早跑了。一直跑到陕西,跑得气喘吁吁,口干舌燥,据说因此发明了好吃的酸梅汤,从此万古流芳。
八国联军烧杀掳掠,小民只能揭竿而起,没有凝聚力更没有组织力,于是有了白莲教,用一个神话故事的教义做号召,没有武器,用喝符水和咒语来鼓舞士气,我们今天读到此仍然心中惨然,这就是一盘散沙的中国,这就是没有凝聚力的中国!
这样的历史在后来的若干年一直在重复,甲午海战,济南事变,东北沦陷,芦沟桥事件,从晚请始,中国签订了1000多条卖国条约,据测算,不计算这些卖国条约给列强带来的巨大利益,仅中国赔给日本和英国的现钱,如果日英两国当年 的平均人口算,就能让所有的日英家庭一夜暴富,“提前进入新世纪”,这些卖国条约,彻底击垮了中国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发展,让中国人理解了什么是屈辱和生灵涂炭。
中国人是在自己的血泪中前行的,认识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认识到毛泽东在天安门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不朽意义。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最终自立于世界之林,是因为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中国今天能这样站立着,是因为黄继光在前面,是因为当年中国在上甘岭站立着。”
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人民革命给后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遗产,留下了自立自强的榜样和信念。无论形势多么险恶,无论侵略者多么猖獗,只要人民奋起,义士踊跃,中华民族就能永远站立着,不会再成为他人的盘中餐,再重演以自己的血肉侍养他人“文明”的悲剧。
于是,当毛泽东的声音余音在耳,当人民解放军雄风犹在的时候,想卖国就必须另觅他法,这就是卖国者突然孵化成为斑蝥或者组建斑蝥队伍的真正原因。
斑蝥们如何施术?
我们看抗战电影,有一个很经典的镜头:汉奸在村中嘡嘡的敲着锣:一家通匪,十家连坐!或者:如有反抗大日本皇军者,杀无赦!
观众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会发笑,然而那却是血的历史。文学家郁达夫的哥哥因为是个知名爱国者,就被丁默邨派人用炸弹炸死,为的就是杀一警百。 可见斑蝥变身之前,不是我们今天看到那般嘴脸温顺,笑容可掬,也不是张口闭口风花雪月,人性爱情的。
过去斑蝥们用的是恐吓,现在用的是烟雾弹,时代不一样了,目的还是一样的,那就是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这也是斑蝥们无论怎样变身,人们还能识别他们的原因。
烟雾弹的拿手好戏之一:混淆是非,混淆黑白,混淆忠奸,混淆卖国与爱国的区别,瓦解人们的精神防线。
之二:忽悠打法。某某经济就是这样,某某国就是这样,某某某某就是这样,只是人们被忽悠得一愣神的时候,已经被剥得不着寸缕,并且不幸地 发现,实行某某经济的某某国,竟然毫发无伤。
之三:将个人私欲神圣化,将个人与国家、集体、民族对立,蓄意割裂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依存关系。如果大家都认为国家是自己的,这个国家自然卖起来很困难,如果每个人都盯着自己的鼻子尖,斑蝥们的新时代就来临了。
斑蝥的开场白:秦桧的难言之隐啊,张爱玲的率性情爱,李鸿章的家国两难,汪精卫的名士风流,瑕不掩瑜吗,或者其瑕也充满人性美,等等。
我估计下个是 甫志高了。虽然这个人是小说人物,但是意义深远,估计 班蝥们还是很乐意试一试的。
根据对班蝥们的观察,做法大体如下:先考证甫志高原型,或者连原型也不考证,出索引或臆想,于是先谈甫的艰辛人生,再谈三角恋爱,然后是人性的觉醒,接着是“悟道”——贪生怕死是人生最高境界,特别是甫志高一声断喝"共产党给我什么好处了凭什么为她卖命",充满了市场经济等值交换的智慧,后面是评奖,甫志高并非叛徒,而真正是40年代先知先觉人物,本应获荣誉青年称号,却背负污名数十载,不亦悲乎?
名分己定,下面是对甫志高衣饰眼镜皮鞋的考证,这一点务必做到众说纷纭,由商家抢先注册为品牌,最后穿戴齐了走在星光大道上,最好定为国服,这时候斑蝥们大功告成,可以开门揖盗了。
当烟雾弹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要问一句:我亲爱的祖国,你还好吗?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