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那么,什么是精神生活富裕?又怎样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呢?下面,对此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什么是精神生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例语“精神面貌”。生活,一是指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例语“政治生活”“日常生活”;二是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情况,例语“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
由此可见,精神生活是指人们在意识、思维、心理方面活动和满足的状态。
社会精神生活,则是一定社会人们的精神生产、思想传播和精神享受过程的总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两大领域。社会物质生活是社会精神生活的基础,受社会物质生活特别是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精神生活是一个历史地发展的过程。进步的社会精神生活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物质生活的不足;消极的颓废的社会精神生活则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即构成该时代与一定的物质文明相应的精神文明。
二、社会精神生活富裕的基本标志
要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首先必须搞清社会精神生活富裕的基本标志。我认为,社会精神生活富裕的基本标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精神生活积极进步、向好发展
积极进步、向好发展,是社会精神生活发展的方向,这是因为:进步的社会精神生活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物质生活的不足;而消极的颓废的社会精神生活则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物质生活水平远远不如重庆,但在延安,社会精神生活洋溢着积极进步的阳光;而在重庆,社会精神生活弥漫着消极颓废的雾霾。结果,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革命进步力量,最终战胜了以重庆精神为代表的反动腐朽力量,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积极进步、向好发展更是社会精神生活的应有之义。这些年来,在社会精神生活中,虽然在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另一方面,消极、颓废、腐败、奢糜之风也有所增长,贩毒吸毒、卖淫嫖娼、赌博、黑社会等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也死灰复燃,引起广大民众的不满。
由此可见,积极进步、向好发展,是社会精神生活富裕的首要标志
二是社会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社会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是社会精神生活富裕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特别是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戏剧,有的人喜欢看话剧,有的人喜欢看歌剧,有的爱看现代戏,有的爱看传统戏,等等,只有各种戏剧形式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
三是社会精神生活满足人们正当的精神需求
什么是正当?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正当就是“合理合法”。人的精神享受是指精神产品对人们精神需求的某种满足,但不是所有的精神需求都是合理合法的,例如对吸毒、嫖娼、赌博等方面的精神需求既不合理也不合法。还有一些精神需求,在资本主义国家或许是合法的,但在社会主义国家却不合法。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精神生活是不能满足这些非正当的精神需求的。
三、怎样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什么是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我认为,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就是社会全体成员正当的精神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要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需要同时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要大力发展精神生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只有大力发展精神生产,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通过精神生产,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二是要构建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情感需求
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包括尊重、友谊、爱情、审美、道德、求知、才干、理想等多个方面,因此,文化需求只是精神需求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情感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情感需求比文化需求更加重要。例如,公平正义,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每一个人都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愿意受到别人的歧视和压迫;绝大多数人都希望社会是公平正义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不愿意看到恶人横行、好人遭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情感的需求越来越高。如果只是重视物质生产,而不能人民群众对情感的需求,民众的幸福感就难以提高,就会“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由此可见,只有积极构建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情感需求,才能真正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