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的国企改革曾一度走上了新自由主义与私有化的斜路并使国家和人民付出惨重代价!再对照克服重重困难,发展的有模有样并创造“两弹一星”奇迹的朝鲜,的确值得中方反思。别的不说,如果中方在改革中也能像朝鲜那样坚持两个不动摇,即绝对公有制经济与绝对计划经济体制不动摇。那也不至于在改革中付出惨重代价,中方确有必要借鉴朝鲜一些好的做法,本文侧重于在高等教育中如何“以朝为师”。
一 朝鲜“神奇”的体制因素
张志坤先生发表在8月1日网“朝鲜真是够神奇的了”一文提到:2023年7月,朝鲜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纪念祖国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再次展现了这个小国十分神奇的一面。通过此次阅兵,朝鲜不但向外界展示了其国防力量惊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还首次展出了诸多令人胆寒的战略性“杀手锏”。在壮观浩大的阅兵中,朝鲜不但展示了此前曾经露面亮相的液体燃料型洲际导弹“火星-17”和固体燃料型的“火星-18”,而且还展示了具有高超音速变轨能力的中短程导弹,朝鲜方面所公布的型号为KN-23、KN-24,这两种导弹核常兼备,具有极大的战术机动性和战场灵活性,同这些导弹武器相匹配,朝鲜还展出了超大型远程火箭炮KN-25。空前丰富多样的打击手段由低到高、由近及远,涵盖了从战术、战役到战略的各个层面,涵盖了陆海空各个领域,构成完整的火力体系。
上述这些先进武器完全就属于超级军事大国的“专利”,根本就不是像朝鲜这样的小国所该有的“标配”,但朝鲜却实实在在地“长缨在手”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8月1日环球网题“韩国媒体惊了:朝鲜这个武器,哪儿来的?”的报道也发出类似的疑问?以笔者所知,目前世界上拥有如此完整导弹打击体系的只有中国和俄罗斯,甚至连美国都不完全具备,但朝鲜却做到了,可谓震惊世界,美日韩及其它西方媒体均感叹小国朝鲜真是太“神奇”了!
笔者想换个角度回答此问题,笔者以为“神奇”的不是朝鲜,而是朝鲜三代领导人特别是金正日与金正恩父子以强大的定力,坚决抵制来自外部的各种诱惑、攻击、嘲笑与内部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始终坚持朝鲜式两个不动摇,即绝对公有制经济与绝对计划经济体制不动摇。要说明一点的是,这并不是朝鲜官方的说法,而是笔者“套用”中国(“两个毫不动摇”)的提法,对朝鲜做法的慨括与总结。朝鲜官方没有朝鲜式两个不动摇的说法,是因为朝鲜从来就没有动摇过,这对朝鲜来说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沒有必要刻意强调朝鲜式两个不动摇。
朝鲜第二代领导人金正日即使在苏联解体后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困难的“苦难行军”时期也没有动摇过,当金正日数次访华时,面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非常羨慕与震惊,当时中国某些有影响的人借机向金正日建议朝鲜借鉴中式改革开放政策时,金正日却充满疑虑,一直拒不接受,至于朝鲜第三代领导金正恩受其父金正日生前的教侮,更不可能搞中式的改革开放。一直始终坚持朝鲜式两个不动摇,这才是朝鲜“最神奇”之处。
一是朝鲜当今世界上唯一实行绝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靠着计划经济体制优势能确保国家和社会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创造朝鲜式“两弹一星”的奇迹,这很类似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与中国毛泽东靠着计划经济体制优势发展重工业做法。
二是朝鲜当今世界上唯一实行绝对公有制的国家,因此朝鲜人没有多少“私心”,用中国说法都是“一心为公”与“大公无私”,能把国家和集体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具有很强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如今“私心”偏重与过度追求自我利益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的朝鲜比较类似于改革开放(1979年)之前的中国,作为全世界唯一纯粹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方不妨将其视为“样板国”来观察,好的方面该借鉴还是要借鉴,该学习还是要学习,如朝鲜的STEM(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顶尖人才培养。毕竟中国改革开放已四十多年,过去在绝对公有制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好传统好做法早已被抛弃得差不多了,要重拾记忆,只能在如今的“样板国”朝鲜身上找“答案”。
有一点可以肯定,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私有制与公有制,均是各有利弊,不能用市场经济来否定计划经济,不能用私有制来否定公有制,朝鲜坚持朝鲜式两个不动摇,这是创造朝鲜式“两弹一星”的奇迹与“朝鲜神奇”的根本,再对照我们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朝鲜体制确有可取之处,不宜全盘否定。
美国嘲讽朝鲜与否定朝鲜体制的一个手段是利用自己话语权把朝鲜GDP排名弄得很靠后,在全球229个国家中排名第90位,甚至比一些非洲国家还低,问题是朝鲜根本就没有GDP统计,也不知美方统计朝鲜GDP依据是什么?相关数据从何而来?退一步讲,就按这个第90位排名,排在朝鲜之前的89个国家中有那个国家能像朝鲜那样做到住房、医疗、教育三大领域完全免费?又有几个国家(包括“五常”中英法两国)能像朝鲜那样建立从“两弹一星”到先进常规武器的完整国防工业体系?就算朝鲜粮食供应相对紧缺,又有那个国家国民幸福指数能高过朝鲜?无论美西方如何用所谓GDP排名来嘲讽朝鲜与忽悠朝鲜放弃自己体制,朝鲜一直不为所动,一直坚持朝鲜式两个不动摇!这也正是朝鲜“最神奇”之处!
类似的是,按国内某些伪装成经济学家的公知的“计算”,把毛时代的中国GDP人均排名作为否定毛时代伟大成就与推行私有化的“依据”。且不论其计算的数据存疑,如以红旗渠为代表农村水利设施基本靠义务劳动建设,如何统计人均GDP?与如今朝鲜类似,就算当年中国人均GDP排名靠后,但排在中国之前的那些国家又有几个建立起类似当时中国的完整工业体系与创造“两弹一星”奇迹?当年又有那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做到住房、医疗、教育三大领域完全免费?当年中国在吃上肯定强过如今朝鲜,吃饱饭不成问题。用所谓GDP把毛时代伟大成就与公有制来个全盘否定,完全是居心叵侧(可参考本网站8月15日没有“站起来”,哪来的“富起来”),在那些无良公知忽悠下,我们也曾一度动摇过对公有制与计划经济信心,带来严重后果(可参考本网站8月14日钱伟品:必须彻底清算 被暴利的公有资产)。
对比朝鲜式两个不动摇。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确实动摇过,也确实走过弯路,直到习近平同志任总书记后,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中国改革开放才重新步入正轨。但之前却因对公有制经济的严重动摇而付出惨重代价,尽管有了苏联解体后俄国私有化与“休克疗法”的前车之鉴,但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与本世纪初一段时间却重蹈覆辙,国企改革走上了“新自由主义”歧路。从上到下,打着国企改革改制旗号,行“新自由主义”与“私有化”之实。其恶果是把建国前两千万烈士用生命与毛泽东时代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换来的天量国有资产以内外勾结、官商勾结方式,以远低于市场价值的十几倍、几十倍的“白菜价”贱卖给国内外资本家,不仅造成贪污腐财、国资流失严重经济问题,还造成数千万产业工人下岗失业与贫富差距急据拉大的社会问题。所谓“管理层收购”就是明目张胆的将国企化公为“管理层”的私企,更荒唐与反智的是,为搞以“管理层收购”为名的私有化,还要求银行向“管理层”提供所谓“收购”贷款,以国企资产做抵押,一小撮“管理层”不花一分钱就能如同“天上掉馅饼”那样分得本属全民所有的巨额资产而一夜暴富,而进行“喑箱”操作的政府官员也大发“腐败财”,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把当地所有国企“私有”一空。胡锦涛同志任总书记后及时制止了这一错误倾向,直到习近平同志任总书记后,国企改革才走上做优做大做强的正路。
不难想像,如果朝鲜三代领导人放弃朝鲜式两个不动摇,去搞过去那种中式改革开放,必将招至“金家王朝”土崩瓦解的灭顶之实,那会有如今“神奇”的东亚强国朝鲜。“朝鲜真是够神奇的了”一文所说朝鲜“神奇”是指朝鲜在先进武器研发上“神奇”,但从因果关系讲,是先有朝鲜三代领导人坚持朝鲜式两个不动摇这一最决定性、最根本性的“神奇”才能有朝鲜在先进武器研发上“神奇”,这个因果关系不能忽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伟人一句名言: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否则,苏东剧变的悲惨结局正等待着我们。路线就是道路,目前世界上只有水火不相容的两条道路:一条是建立在公有制及计划经济体制上的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另一条是只为少数剥削者创造财富的资本主义道路。以二选一方式来选对道路并不难,难的是选对道路后面对重重困难与压力不动摇,坚定不移走下去,这正是朝鲜三代领导人难能可贵之处。从相关视频与报道可看出,如今的朝鲜第三代领导人金正恩可谓意气风发,继续坚持朝鲜式两个不动摇,正信心满满带领朝鲜人民走在朝鲜式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上,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这与腐巧沒落与前景暗淡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美日韩媒体最喜欢就所谓“脱北者”事件来嘲讽朝鲜,但最近发生的“脱美者”事件却给美日韩一记响亮耳光,驻韩美军所属二等兵特拉维斯·金越境进入朝鲜一事备受关注,朝鲜8月16日就此发布了调查结果称,经朝鲜相关机关的调查,特拉维斯·金已承认自己非法入侵朝鲜境内的事实。在调查过程中,特拉维斯·金坦白交代,自己对美军内部非人的虐待和种族歧视抱有反感,下决心倒戈投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特拉维斯·金还说,他对不平等的美国社会感到极大的失望,并表明,愿流亡朝鲜或第三国。
一句话,是朝鲜体制与光明的前景“吸引” 特拉维斯·金非法越境朝鲜,这令美日韩陷入尴尬之中。
如今的朝鲜,在突破卡脖子尖端技术上也是世界上最成功国家。坦率的讲,小国朝鲜在这方面比大国中国做得更好,中国应放下身段认真学习朝鲜好的经验与做法,我们必须反躬自省,朝鲜能做到?中国为何做不到?
二 朝鲜全力突破“最尖端技术”
中国媒体所称的卡脖子技术,朝鲜官方与官媒称之为“最尖端技术”,走在朝鲜街头,时常能看到“突破最尖端技术”“要以科学技术的威力打开经济强国建设的康庄大道”等宣传画和宣传标语。
早在2016年5月,朝鲜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大力实现科技发展的战略路线,即科学技术强国建设路线。为此,朝鲜提出在科学技术部门大力开展“最尖端技术突破战”,“最尖端技术”要在经济建设中起到火车头作用。2018年4月,在朝鲜劳动党七届三中全会上,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提出了“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战略路线,强调“努力实现最尖端技术的飞跃,依靠教育保证未来”,并就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明确了任务和途径。
毫无疑问,朝鲜突破“最尖端技术”最重要的成就,是主要依靠自己力量创造出朝鲜式“两弹一星”的奇迹。在美日韩三个敌国打压围堵之下,朝鲜唯有靠自己的“两弹一星”才能靠捍卫国家安全与主权。
三 朝鲜式“两弹一星”奇迹难能可贵
这几年,朝鲜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核试验与发射卫星这三个震动世界的大事件表明,对朝鲜军工实力不宜低估。或许以大国的标准来衡量,朝鲜“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与卫星)技术落后,离实战(实用)要求甚远,但对朝鲜这个国穷民贫的小国来说堪称奇迹。但奇迹不会从天而降,奇迹是靠朝鲜艰苦奋山创造出来的。
联想到我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倾全国之人财物,仍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取得成功。而中国是超大国,朝鲜却是面积、人口仅为中国几十分之一超小国。“两弹一星”均是中、朝两国花费巨大代价才突破的卡脖子尖端技术。如进行中、朝对比,朝鲜突破“两弹一星”尖端技术所投入的人财物累计总量肯定比中国少得多,如从突破卡脖子尖端技术的投入产出比来对比,不可否认的是,小国朝鲜明显强于中国,朝鲜式“两弹一星”奇迹更显得难能可贵,我们不能不对朝鲜敬佩有加,朝鲜肯定也有值得中国借鉴之处。
众所周知,研制“两弹一星”一直是大国的“专利”,不仅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还要培养一大批顶尖理工科人才,那国穷民贫与人口有限的朝鲜是如何做到的?值得探讨。
四 对朝鲜引进技术与人才的作用不宜夸大
事实证明,美国过去对朝鲜的政策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低估了朝鲜军工科技实力。在过去相当一段时期,美日韩及西方舆论轻视甚至藐视朝鲜军工科技实力,关于朝鲜研发“两弹一星”的“山寨说”“引进说”等充斥国际舆论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与误导美国政府的对朝决策。
如果像很多西方与日韩的朝鲜问题专家及外媒所分析的那样,把朝鲜“两弹一星”成就主要归功于引进技术与人才,那就无法解释朝鲜核弹是如何研制成功的。如果说朝鲜借前苏联解体之机,从前苏联、俄罗斯引进一些导弹技术与人才是可能的。但核弹技术与人才是难以从苏/俄引进的,采用“挖墙角”乃至用间谍方式零散引进或许有,但成套、全面引进决无可能,因为严守核弹技术机密是所有核大国的底线,即使对最亲密、最信任的盟国也不可能转让核弹技术,苏/俄也不例外。况且从地缘战略角度讲,苏/俄也不愿意朝鲜拥有核弹。因此,朝鲜是主要是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研制核弹的。这也说明朝鲜军工科技实力比我们很多人所认为得要强得多,而西方与日韩恰恰低估了朝鲜军工科技实力。
不错,朝鲜的确借前苏联解体之机,从苏/俄引进一些先进导弹技术与人才,但引进技术得靠自己消化吸收。前苏联、美国导弹技术都是靠消化吸收纳粹德国V型导弹技术起家的,但当初两国在消化吸收上也花了很大功夫,美、苏两国当初考贝复制的第一批山寨版导弹也曾经接连发射失败。前苏联曾从纳粹德国“抢夺”多达6000多名导弹专家,帮助其消化吸收与掌握V型导弹技术,直到上世纪五十代末才将其放回国。所以,对导弹这种高科技武器,其消化吸收难度很高,正因为朝鲜军工科技实力较强,才能通过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最终研发出自己的导弹,这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导弹研制有类似之处。
如果朝鲜军工科技实力较弱,难以对引进的导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从苏/俄引进再多的先进导弹技术也没有多大用。至于朝鲜引进苏/俄导弹专家作用也不宜夸大,与当初中国大量引进苏联专家一样,引进专家作用是顾问与参谋,具体的研发还得得由中国技术人才承担,所谓“逆向仿制”更得靠自己。如果朝鲜军工科技实力较弱,技术人才水平不行,引进再多的苏/俄导弹专家也没有多大用。所以对朝鲜“两弹一星”奇迹解读不能过度夸大引进苏/俄技术与人才的作用,类似中国,自力更生在朝鲜“两弹一星”奇迹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一个反证是,韩国依靠引进俄罗斯技术与专家研制的“罗老号”运载火箭屡屡发射失败,就在于韩国在这方面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不高,专家水平也不怎么样,难以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即使花重金从俄罗斯引进技术与专家,也只能事倍功半、历经波折。
朝鲜能自力更生研制出核弹,为什么不能在引进基础上依靠自力更生研制出远程洲际导弹?总之,朝鲜军工科技实力不能小视。
德国朝鲜问题专家施姆克、席勒曾称:如果得不到外部的相关配合,那只能是朝鲜军工科研团队实在“太聪明了”。那么,有人会问,朝鲜军工科研团队为何“太聪明了”? 朝鲜军工科技实力为何较强?笔者以为这与朝鲜技术人才选拔培养体制密切相关,这恰是西方与日韩的朝鲜问题专家所不了解与遗漏的,这也是朝鲜最值得中国借鉴之处。
五 朝鲜是如何突破人口临界点的限制
2019年7月20日,中国队在4年后再夺国际奥数冠军,与美国并列第一,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朝鲜名列第四。因为朝鲜人口才2500万,以如此之少的人口基数能名列国际奥数第四,一是表明朝鲜人确有理科天赋,二是表明朝鲜高度重视理科教育,但最值得借鉴的是朝鲜对理科人才的使用与布局。
冷战时期,一位西方战略家曾提出,一个国家人口只有达到5000万以上才有可能建成科技与工业强国。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理工科需要高智商,而在人群中适合学理工科的高智商人群毕竟有限,只有一个国家人口达到5000万以上时,这个人口数量所提供的高智商人口基数才能培养出建成一个科技与工业强国所需科学家、工程师的最起码数量,所以可把5000万人作为一个国家建成科技与工业强国的人口临界点,一旦低于5000万人口临界点就会比较困难,但朝鲜却是个例外。
朝鲜人口才2500万,仅为5千万人口临界点的一半,但朝鲜却在军事科技自主创新上搞得有声有色,朝鲜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两弹一星”奇迹,令美、日、韩为之侧目。
韩国情报院分析说,在朝鲜,军工科研产业号称是“阳光下最光辉的部门”,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苦艰行军”时期,粮食极度短缺,军工从业者也会优先得到食品补给,他们是仅次于最高权力核心的“核心层”。韩国情报院估计,朝鲜军工从业者在100万人左右,而导弹火箭相关科研人员至少有3000人。
韩国情报院这个分析有助于揭开朝鲜式“两弹一星”奇迹的秘密。朝鲜是当今世界上最后一个绝对计划经济堡垒,恰恰是计划经济没有选择、没有诱惑的特性铸就了朝鲜式的的“两弹一星”的辉煌。朝鲜人最想往的职业有政府官员、国企领导人、军官、科技工及艺术家。朝鲜人很有艺术天赋,《卖花姑娘》与《红楼梦》两部歌剧水平很高,很爱中国观众欢迎,但在朝鲜,成为艺术家的“名额”很有限。而政府官员与国企领导人大都由其百万大军中的转业退伍军官担任,所以朝鲜人最想往的职业虽有五个,但最终可供绝大多数朝鲜人选择的好职业只有军官与科技工。朝鲜学生不会像中国学生那样去首选金融、经管、法律、播音主持之类热门文科,朝鲜最有理科天赋学生往往把理工科专业作为首选,朝鲜高校的理工科专业不愁招不到最优秀的理科学生。这就是朝鲜人口仅为5000万人口临界点的一半,却能培养出军工领域一大批有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原因,这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金正日、金正恩父子对抗美、日、韩三强,并创造朝鲜式“两弹一星”奇迹的骨干和中坚。
六 朝鲜才是全球STEM教育搞得最好国家
美国出于其维护科技霸权的目的,一直极为重视STEM(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专业理工科人才培养,美国学生学STEM专业积极性不高,那就用高额奖学金吸引国外优秀学子特别是中印两国留学生来学。2022年3月,拜登政府发布留学新政,给外国留学生中STEM专业博士毕业生直接发绿卡。也就是说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种复杂手续,只要外国留学生中STEM专业博士毕业生提出申请,就可马上拿到。美国此举目的就是为了“收割” STEM专业博士级别顶尖人才,让其为维护美国科技霸权效力。所以美国精英们也知道维持美国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在人才,美国同中国“拼”科技一个很重要方面是强化STEM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以竭尽全力弥补美国STEM领域人才短板,这是美国的一贯做法与政策。
在很多人印象中,美国是全球最重视STEM教育且是成效最大国度,其实,朝鲜才是全球STEM教育搞得最好国家,虽说朝鲜并没有类似美国的STEM这一提法,但朝鲜一直在这么做。朝鲜高等教育类似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初期、中期理工科与文科招生比例,朝鲜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就是以STEM为主,STEM招生比例高达70%,可谓雄冠全球。虽说人口有限的朝鲜在理工科专业招生的绝对总量上无法与美国STEM专业比,但在相对百比分上,美国无法与朝鲜比。至于大搞“去工科化”与大肆扩招文科的中国,也无法与朝鲜比。
虽说美国仍是全球头号STEM专业人才培养强国,但美国的“强”主要体现在总量指标与“收割”它国人才,而朝鲜的“强”主要体现在比例指标上。朝鲜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均是以STEM专业人才为主,占比之高令世界各国望尘莫及
如果说美国高度重视STEM教育是为维护科技霸权,那么朝鲜高度重视STEM教育就是为了维护与捍卫主权,实事表明朝鲜这一目的确实达到,也确有值得中方借鉴之处。
七 市场经济的缺陷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
无独有偶,与朝鲜类似,我国也靠计划经济没有选择、没有诱惑的特性实现了快速工业化的奇迹。在改革开放(1979年)前那个绝对计划经济时代,八级工的工资高过厂长是常有的事,当时青工一句流行语是“要当就当八级工”。上海人则说“不让孩子穿玻璃裙”,意指不想孩子穿上白色之类浅色裙子(即所谓玻璃裙)去当收入偏低的服务员。那时没有如今这种五花八门的玩钱炒作的机会与条件,八级工的高工资对青年工人具有很强乃至唯一的诱惑力。到了晚上,那时既没有电视,电影也不多,更没有如今这么多的娱乐活动,于是职工夜校与工人文化宫挤满了学技术的青年工人。在那个没有投机炒作与一夜暴富诱惑的绝对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没有如今的这种浮躁心理,当时国人都一心一意钻研技术,天天勤学苦练,那时八级工的技术水平是今天的工人没法比的。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市场经济带给人们玩钱炒作的多样选择与强烈诱惑,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所没有的五花八门的各种玩钱炒作手段不断涌现,一旦失控,市场经济就会向玩钱炒作的错误方向转化,一夜暴富的浮躁心理就会在整个社会横行,中国现状就是如此。在一个玩钱炒作成风的社会,人们很难耐得住寂耐去钻研技术,更不愿在技术上十年磨一剑,高素质科技人才严重短缺必然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头号瓶颈。
原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在接受《中国航空报》釆访时提到:一个航空发动机项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成果,即便在发动机产业发达的国家,一个型号最少也要5~10年时间,一个大学毕业生投入发动机事业埋头苦干10年以上默默无闻,要耐得住寂寞,这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讲要做到不容易。我了解,有一个国内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国外研究生毕业回国,进入到发动机领域,干了两年还是撑不住了。“我是有能力干,但是要有出息得10年以上,可是我的同学都当经理了。”他改行作别的很容易见成效,立刻就能体现人生价值。目前,国际航空界也都存在人才流失问题:美国最优秀的人才都到华尔街去了;俄罗斯存在研发人员老龄化问题。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董事长张云飞在接受采访时披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自己当年在深圳一所重点高中读书,毕业十几年后回头看,95%的同学不管是学医、学理工科的,现在都在做金融。难道最聪明的年轻人都去做金融了?
“资本是跟着概念走的。”张云飞指出,区块链、比特币等概念都曾掀起资本的狂潮,但往往是昙花一现。最终就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人人都幻想挣快钱、一夜暴富,这对青年是怎样的导向?”张云飞担忧地说。
这警示我们,金融等财经专业报考热与“逃离理工”成风的背后是全社会对玩钱炒作的追求己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我国科技、工业发展之所以缺乏后劲,其根本原因是全社会玩钱炒作过度,玩钱玩得虚拟经济与浮躁心理过度膨胀;玩钱玩得创新精神与实体经济不振。
所以从学工科、钻研技术的角度看,缺少选择、缺少诱惑的计划经济明显优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最后堡垒——朝鲜与(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都是明证。朝鲜与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两国青年学子均没有玩钱炒作的机会与条件,学工科,玩技术,成为两国青年人主要甚至唯一的选择,工科热、技术热也就在情理之中。这使中国、朝鲜均能在国穷民贫条件下,创造各自的“两弹一星”奇迹。而中国一旦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玩钱炒作的机会与诱惑会大大增加,学起来又苦又累,回报相对不高的工科吸引力就会直线下降,逃离工科就会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所以工科教育往往是市场经济的受害者。一些西化精英把计划经济贬得一无是处,但实事表明,市场经济也有其致命的缺陷与不足,例如市场经济机制是诱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不利于人们安心钻研技术,市场经济不利于工科教育的发展,市场经济拉大贫富差距等。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正是市场经济致命缺陷的突出反映。
有句老话是梦想决定选择。在没有诱惑、没有浮躁的朝鲜,不少朝鲜学生做的是科学家梦、工程师梦。朝鲜人口少,学生也少,但朝鲜学生的梦想决定了朝鲜高校的理工科专业能将朝鲜学生中有理科天赋的优秀学生几乎“一网打尽”,因此可以断言朝鲜理工科生毕业人数虽比中国少得多,但其总体质量肯定比中国高一截,他们成了创造朝鲜式“两弹一星”奇迹的骨干和中坚。
在美国滥用国家力量打压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高端制造业以及严格限制中国留学生报考与STEM相关专业(如人工智能等)的大背景下,中国应对之策是可借鉴朝鲜强化理工教育做法,大力培养STEM顶尖人才,这才有助于保持和发挥好工程师红利,才有助于打破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与高端制造业的疯狂围堵与打压,实现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全面崛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高校少培养一些不利于科技创新的所谓艺术明星、玩钱高手没有关系,但绝不能少培养优秀的STEM顶尖人才,中国高校如何抵御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浮躁与诱惑,肩负起自己的历史重任,强化理工科教育体系,可谓任重而道远。
八 西化精英推动高等教育走上“脱实向虚”与 “去工科化”歧路
2018年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山东代表团的审议。在山东代表团,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代表回忆起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他们企业考察调研的情况,并介绍了10年来企业专注发展发动机主业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他们的发展思路,强调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的指向,就是要避免脱实向虚,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
中国经济“就是要避免脱实向虚,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那就得造物先造人,要优先培养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所急需的工科技术人才,所以工科类大学也应按总书记“心无旁骛攻主业”的要求,必须把工科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主业。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有不少国务院各部委所直属的行业性质工科高等院校,如铁道学院、纺织学院、化工学院、钢铁学院等。在我国高校中,工科类大学一直是数量众多,占高校总数1/3左右,这是符合工业占我国经济大头与人才需求实际情况。
但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多有有欧美留学经历的西化精英们开始进入中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很多高校上层,这帮被西方深度洗脑的西化精英们自然对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工科教育成功做法视而不见,而是盲目照搬西方特别是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在西化精英们看来,美国以常青藤为代表名校均是综合性大学,基本上没有单独的工科院校。美国综合性大学招生均是文科生占大头,工科专业招收占比较低。所以中国的工科院校也必须效法美国,转型为工、理、经、管、法、艺等样样齐全的美式综合性大学,所以必须大幅降工科专业招生比例。
于是在这帮西化精英们操控下,中国的工科院校更名转型过程中的共同之处是以“压工扩文”方式大肆“去工科化”。“压工扩文”中所谓“压工”是指过去依托行业、为行业服务的特色工科专业要么取消、要么裁并,招生人数也大幅缩减。现在全国居然找不到一所以钢铁一词冠名的冶金类工科大学。全国8大纺织院校在更名时已全部去掉纺织一词。原来全国带“矿”字头的大学有30多所,更名后均去“矿”字,仅有中国矿业大学硕果仅存。
“压工扩文”中所谓“扩文”是指,在高校西化精英们操控之下,部份工科类大学在更名转型过程中已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再自称自己是工程师摇篮,而是一头扎到钱眼里,热衷于“去工科化”。因经、管、法等热门文科投资少、成本低、来钱多,因此这些热门文科扩招幅度之大,设置这些热门文科专业的工科类大学之多已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文科生招生数量甚至超过工科生, 同时也逐步丧失其行业工科特色与竞争优势。
套用经济上“脱实向虚”一词,部份工科类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可以说是“脱工(科)向文(科)”,在“去工科化”同时,招生培养却出现类似西方高校“文科化”趋势,热衷于更多培养早已严重过剩的(如与虚似经济相关的)文科生,但其就业形势并不好。
九 金正恩的STEM人才底气
要论中国那类人群最热衷于嘲笑朝鲜,首推在中国高校有欧美留学经历的西化精英们,这帮西化精英们在欧美留学期间,早已被欧美舆论、西方文化与漏洞百出的西方经济学深度洗脑,这帮垄断中国高校话语权的西化精英们早己习惯于用西方的标准(如漏洞百出的GDP)来衡量今日的朝鲜,给朝鲜贴上“世袭”、“计划经济堡垒”等各种“负面”标签。对朝鲜这也看不顺眼那也看不顺眼,在他们眼中,朝鲜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怪物国家。总之,朝鲜的一切均成为这帮西化精英们天天冷朝热讽的对象,但西化精英们却发现根本无法用西方那套理论来对朝鲜式“两弹一星”成就加以解释,那就只能视而不见与装聋做哑。
实事表明,朝鲜决不是西化精英们所认为的一无是处,朝鲜也确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例如朝鲜高校决不可能像清华大学那样以“全敌(英)语”授课来那甘当STEM人才“留美附中”,专心培养只效力于美国的STEM顶尖人才。朝鲜高校只会培养出效忠效力于金正恩的STEM顶尖人才。
金正恩不久前所称“要求我们几何级数般地增加国家核弹头数量”,决不是西化精英与公知所认为的大话空话,而是实话真话,因为朝鲜高校培养出大批STEM顶尖人才正是金正恩这个讲话的底气所在,笔者深信金正恩说到能做到。
中国高校应反思的是,朝鲜做得到,为何中国高校做不到!也希望高校的西化精英们能“睁眼”看朝鲜,而不是像西方媒体那样一味嘲笑与抹黑朝鲜。中方要敢于放下大国身段,在某些领域要敢于“以朝为师”,要坚决抵制西化精英们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切实际的照搬西方标准的错误做法。起码在STEM顶尖人才培养上,必须让被西化精英们推入歧途的中国高等教育重归正轨,为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更多STEM顶尖人才。
十 高校专业设置与招生不能完全由市场需求决定
从高等教育现状来看,市场经济的缺陷的确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而朝鲜以计划经济思想来发展高等教育的做法确有可借鉴之处。朝鲜高校的专业设置与招生数量是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用计划经济思想进行严格调控。而中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与招生数量却恰恰相反,不是以国家利益与战略为根本出发点,而是遵循市场经济思想,按“市场需要”来设置设置与招生数量,学生一窝蜂报考管理、金融、经济学等财经类专业,那高校就多设置财经类专业与大幅扩招学生,造成财经类专业学生就业难与教育经费浪费。而学生报考不积极却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所急需的STEM专业,那就少招,导致相关产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并影响其发展。所以中国高校不能完全按“市场需要”来设置专业与确定招生数量,要借鉴朝鲜做法,接二十大报告的要求来强化高校招生的计划调控。
特别是工科类大学就应按总书记“心无旁骛攻主业”与多次强调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应以“术业有专攻”方式全力补工科主业短板,回归培养未来工程师的“主业”,做强做大工科主业,而不是盲目“去工科化”。
十一 清华大学应带头“压文扩工”与“以朝为师”
理科尖子不是一般的考生,他们具有超人的智商与学习钻研能力,他们经过培养更有可能成为我国所急需的突破“卡脖子”领域的顶尖技术人才乃至院士级大师。一名理科尖子去报考“卡脖子”相关专业可能比100名普通学生去报考这些专业意义大得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每一名理科尖子都值得我们格外珍惜,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与潜力,清华北大却反其道行之,肆意挥霍理科尖子。清华大北大每年录取了以理科状元为代表的最多的全国理科尖子,但这些全国理科尖子们报考清华北大STEM专业却是少数,多数报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与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
换言之,全国报考清华北大的理科尖子们,对成为STEM专业顶级人才兴趣不大,最热衷于学管理、当高管与挣超高年薪;最热衷于学金融、当玩钱高手与挣大钱,难道企业高管与金融业玩钱高手是中国最紧缺的“人才”?本来清华北大金融、管理专业早就火过头了,可某位学电机专业与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却以兼职方式出任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一职,虽说这位兼职院长更多是名誉性的,但好心没办成好事,却以火上浇油方式来变相引导理科尖子们更疯狂报考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如果报考清华北大的理科尖子们都扎堆报考大有“钱”途的金融、管理类专业,必将同时损失大批将来能承担突破“卡脖子”重任的顶尖科技人才!从国家利益与STEM专业顶尖人才培养角度来讲,必将是后患无穷!其实这种负面影响早已现显,在突破美西方对我“卡脖子”上,总体来说不缺资金,最缺的是能担当攻坚克难的STEM顶尖人才。所以清华北大必须坚决排除新自由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误导,不能在理科尖子报考专业选择上釆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要“以朝为师”,强化对理科尖子们报考专业的计划调控,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三个建议供清华北大及其它高校参考:
一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与清华金融学院,一律停招理科生,只招文科生,退而求其次,可招少量理科女生。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幅减少对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与清华金融学院巨额拨款,允许这三所学院通过把学费提高数倍来弥补其办学成本,通过超高学费来限制考生过热报考。换句话说,如果考生出于个人利益而去报考大有“钱”途专业,那就必须自我承担高得多的学费,且取消管理、金融这类大有“钱”途专业所有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名额。
如寒门学生读不起这两个专业怎么办?那就改换专业,如果寒门学生以国家利益为为重,积极报考国家急需的STEM专业,则可享受低得多的学费待遇与较多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名额,寒门学子不愁上不起学。
笔者在6月24日“农村寒门学子填报志愿不妨优先选择冷门的传统工科专业”一文中主张,寒门学子不妨效法王泽山、钱七虎两位院士,优先选择国家急需且相对冷门的工科专业,这样于国于己均有利。但要做到这点,在对以管理、金融为代表的大有“钱”途专业大幅提高学费与大幅减少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名额同时,对国家急需且相对冷门的工科专业实行低学费与大幅增加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名额,这就能从经济上充分调动寒门学子报考这些专业积极性。
三是清华大学应改变目前综合性大学的布局,以“压文扩工”方式进行调整,全面强化STEM主业。建议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与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可划归在京财经类大学如中央财经或中国人民大学。这种划归不应仅是行政上隶属关系的变更,而且必须搬家,如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不像理工科专业那样要配备昂贵的实验设备,有空房子与空教室就可办学,搬家很容易,北京空置的写字楼也不少,那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为何要占用清华园的宝贵资源来办学?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搬出清华园后,就可把腾出的办公楼、教学楼及学生宿舍转用紧缺STEM专业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形象的讲,这是腾笼换鸟式搬家。还能以矫枉过正方式来间接降低某大人物所引发的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过热报考,引导理科尖子更多报考国家急需STEM专业。
清华美术学院去年曾以“眯眯眼”事件也让清华背负骂名,带来恶劣影响,难道中国缺美术人才?建议把清华美术学院移交给中国美术学院管理,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在北京的分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