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到18日,刚刚过去的一周,在京读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的杨郑君的电话一直未断过,他不厌其烦地向人们解答 “可口可乐中国系统用工状况调查报告”是怎么出炉的。就是这份报告,让刚刚在收购汇源果汁的争议风波中稍微平静下来的可口可乐再度成为媒体焦点。
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第三方机构介入调查,给派遣风波一个公正说法。
意外
18日中午,在中央民族大学西门外的一个小餐馆里,杨郑君和本报记者回忆起过来的这几天。
杨郑君是 “大学生关注可口可乐小组”(简称“小组”)的主要成员。受“张茵血汗工厂”事件中香港学生组织表现的启发,杨郑君与兼职打工时认识的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王伟商量后,两人决定暑假去加工制造业密集的珠三角打工了解工人状况,但并未想好一定要调查可口可乐或者最后写成一个报告。
做准备工作时,他们在网上看到去年一篇关于可口可乐山西厂拖欠工人工资的报道,很诧异也很气愤,觉得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品牌还有这种事,于是锁定了调查目标。
8月底调查结束后,“大家吃惊地发现可口可乐工厂问题居然如此严重”,参与调查的9名大学生临时成立了“大学生关注可口可乐小组”,并决定把调查报告整理并公开。
有舆论说,调查小组是为出名才单独把矛头指向一家大公司并开发布会。小组另一主要成员王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劳工问题在中国这么普遍,如果我们调查了其他企业,也会有人说我们为什么不去调查可口可乐。”
12月报告完成之后,杨郑君等人想依靠在校做社会活动时积累的一些媒体关系,做个发布会。但绝大多数媒体未对调查报告表现出大的兴趣。唯有网易愿意协助他们。原定12月6日的发布会也不得不推迟。
12月12日,《大学生调查报告:可口可乐厂非法用工》的报道首先出现在网易财经频道的首页上,同时,博客中留下了与小组联系的邮箱。14日晚,小组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了调查报告的发布会,称可口可乐公司违法用工,涉及到可口可乐在华的5家装瓶厂和4家供应商。
情况旋即发生了变化。15日开始,各地主要的媒体相继跟踪报道、转载此事。
从媒体报道中,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得知这一“意外”消息。15日下午5点多,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对外发表声明称,第一时间与相关的装瓶厂进行沟通,内部自查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报告中的指责并不属实。而且声明,可口可乐中国公司还一起附上了被报告“点名”的5家装瓶厂对报告的回应。
冲突
到目前为止,调查小组和可口可乐公司并未见面沟通,双方只是往来了四封邮件。可口可乐方面提出想面谈,但是调查小组希望可口可乐“承认在派遣工的使用上违反法律”,否则双方的沟通困难会非常大。
双方最大的争议是可口可乐装瓶厂是否大量长期使用派遣工。
小组在报告中称,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简称“杭州中萃公司”)的问题尤为突出。该公司的正式员工近100人,派遣工在旺季时有1000-2000人左右,淡季有600多人,派遣工比例最高达90%。对此,杭州中萃公司予以否认,表示公司的派遣工比例从未超过雇员总数(2692人)的43%。而调查小组针锋相对地回应:报告所说的“长期”、“大量”使用派遣工指的是在生产性的岗位上,而且,杭州中萃回复中提到的公司雇员总数 (2692人)以及派遣工的比例43%,即该厂派遣工的人数约为1158人,从侧面证明了小组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除了派遣工的比例问题,报告用大篇幅描述了可口可乐5个装瓶厂的派遣工 “从事最危险、最苦最累的工作,工作时间也最长”,但是待遇却远不及正式工,存在“工人吃不饱饭、伙食极差”、“超长时间加班,休息时间少”、“不买保险”等问题。
比如,小组在调查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东莞)有限公司(简称“东莞厂”)的情况时,有工人就一直抱怨“没有吃饱,菜里也没有油水”。
18日上午,在被报告“点名”的东莞厂里,本报记者接触了6名派遣工。他们说,最近工作餐确实加了一个荤菜。
东莞厂有关负责人向本报介绍,报告出来后,公司立即进行了调查,发现派遣工的伙食确实比较差,公司虽然以16.5元/天的标准提供给派遣公司,但派遣公司未按这一标准向工人提供伙食。现公司决定取消这一标准,同时报批扩建食堂,将派遣工也纳入食堂与正式工统一就餐。在扩建之前,现已改善派遣工伙食。
上述熊姓员工说,他现每月工资约1400元,高峰期每月工作25天,每天11小时。调查小组在报告中这样描述东莞厂派遣工与正式工的工资差别:派遣工在旺季每月的工资为1450-1700元左右;正式工分很多级别,最低有1800元左右,较高的有四五千元。
一位王姓女工在可口可乐东莞厂工作多年,先是临时工,后统一转为东区公司派遣工,其丈夫是可口可乐公司正式工。据她及多位派遣工介绍,正式工工作时间短、工资高、有宿舍、上升空间好,等等。但是,上述熊姓员工表示:“我们没技术,现在到哪里做工不是这样?”
第三方
可口可乐东莞厂上述负责人表示,派遣工认为与正式工在许多方面有差别,主要是心理原因。他认为,一直以来,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许多公司都使用派遣工,这是基于当前社会现实的一种用工方式。“如果说我们非法使用派遣工,那么公司只有炒掉他们,这给社会又造成负担。”他说。
17日,可口可乐公司在第二次对外声明中称,调查小组报告中的指责并不属实,提及的资料并不完整,对相关情况有所误解。
其实,不认可调查小组报告的不只可口可乐。舆论质疑报告权威性的重点是小组调查样本的真实性和覆盖面。
杨郑君坦言,由小组成员以打工者身份进厂调查的只有杭州中萃一家装瓶厂,其他4家装瓶厂的情况都是通过和工人聊天采集来的数据。至于未能将调查样本做详细的统计,杨郑君说有难处:一是被调查者介绍的情况深度不同,难以统计全部调查样本;二是小组成员不可能拿着调查问卷去找工人聊,担心工人对调查有戒备。
面对舆论质疑,可口可乐东莞厂的态度代表了被报告“点名”的其他装瓶厂。东莞厂上述负责人说,公司自己说不清楚,但也不想打口水仗。
12月15日,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曾来东莞厂调查,向派遣工询问情况。“我们欢迎这样的调查,希望政府部门尽快给一个说法,我们到底有没有违法用工?”东莞厂上述负责人说。17日,该公司领导主动前往当地劳动局,再次请求进行调查,并尽快得出调查结果。18日,该负责人前往东莞南城区区委,找当地党委领导,提出政府出面,依据法律,依据事实,尽快给一个明确的说法。至12月18日,当地劳动部门仍未给出答复。
18日下午,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公共事务及传讯部总监翟嵋向本报介绍,涉及到的可口可乐装瓶厂都已经通过不同方式跟当地政府部门接触,欢迎政府部门抽查装瓶厂的用工情况。
“我们确信是在法规规范范围内用工,但是很多问题法律没有明确,对此我们也很恼火。”东莞厂上述负责人说,“现在外企劳务派遣情况比较多,亟须政府来梳理政策层面的合法性。”出事后,该公司也曾咨询律师,被告知派遣工用工比例在法律上未有明确。
该人士同时也是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据他介绍,《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曾拟对派遣工岗位、使用时间、比例等进行明确规定,但是相关行业组织了一个游说团前往全国人大财经委陈述情况,后国家出于平衡劳资关系考虑,取消了相关规定。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理事、《新人力》杂志主编翟继满向本报记者介绍,对该处修改起重要影响的正是代表外企利益的组织。在草案征求意见时,包括北京外企人力资源公司(Fesco)在内的企业曾上书反对征求意见稿中增加的对于劳务派遣的限制,认为草案实质上是进一步缩小了《劳动合同法》对派遣岗位的规定,超出了法定授权范围。最后,通过稿中取消了这个条款,搁置了劳务派遣岗位的定义。(本报记者瓮仕友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经济观察网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