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在一省重点中学学习期间的感想
【编者按】本篇来稿是一位在某省重点中学读书的高中生同志的所思所想,从他的切身体会谈了对于教育的看法,有一定的思想性,发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或共鸣。也欢迎大家继续给佐伊来稿或来信,zuoyi[email protected]。
总述
我是00后,属于社会上可以说最年轻的人群。自小学起就拥有优异成绩的我自然而然成为家长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初三时期我因优异成绩被一省重点高中提前录取。进入高中之前,我对其抱有着各种各样的幻想,包括拥有深厚素养的老师,优秀而热心的同学等等,可在真正进入高中后,我才发觉这些幻想终归只是幻想。高中不像是一个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思考能力的地方,反而像是一个劳动力的加工工厂。高中的老师可不是什么拥有广泛知识,拥有深厚素养的为人师表,而更像是一群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在此我欲用我浅薄的马列毛知识对此做一个浅层的分析。
我想任何一个在重点中学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这“重点”体现在哪。无非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专题练习”,“充实无比”的周末与寒暑假,“尽职尽责”的老师和一群不论布置多少作业都不知疲倦的“学霸”罢了。从大环境上看,这一类的“超级中学”在高考中拥有极大的优势。无论是对高考有深刻研究的老师,还是在被录取时就已十分优秀的学生,都是一般的中学不可比拟的。“省重点中学”也因此得名。它并非“重点”在素养的培养,而是“重点”在对高考制度的深刻理解和应对上。
那么最大的问题在于,高考制度真的能选拔出良好素质的学生吗?还是一群可以被继续加工的社会零件?在全社会以市场逻辑运作的情况下,在每个无产者必须出售自身劳动力以维持生存的情况下,我们真的有可能去进行不以考试为目标的学习,不以找工作为目标的学习吗?不错,我们是无产者,我们要出售自己的劳动力,因而我们要上学。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提升自己,不在于更好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而在于提升自己劳动力的价值,以便未来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这里就已经涉及到了马克思所说的异化问题。
进入高中之时,我们是被初步加工的原材料,等待着“高中”这个工厂的工人,即“高中教师”将我们加工。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工作,重复单一的劳动。语文工人加工语文学科,数学工人加工数学,以此类推。工人们的劳动力最终凝结为原材料身上新的使用价值。接下去就对原材料的加工情况进行“质检”。被加工者的成绩单,就是工人们劳动成果的证明。在民办学校中,家长们为工厂提供原材料,支付加工的费用,最后获得加工完成的材料。可以说除开异化问题以外,剩余价值学说揭示的规律在此也适用。
在这样一个认识逻辑下,我在高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也就能得到很好的解释,下面我就稍微具体地分析高中乃至整个中国教育表现出的问题以及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一、高中教师的工作情况
“你们的名字不重要,我也不在乎。你们把考试成绩弄好了就行。”这是年段里一位政治P老师最经典的一句话。P老师是整个政治组里最像“产业工人”的老师,三十多岁。从她发黑的眼圈和嘴唇看,她经历过长期不断的加班。这点也在她给她学生的自述中证实:“……带高三那年,我连续工作了40多天后,政治组组长居然还问我:‘是不是应该在周末的时候多给学生补补课?……’”当学生问她与考试无关的政治问题时,她表现出的也是十足的排斥与不屑:“麻烦你不要再问我这样的问题了,以后也不要问我。在我眼里你就是小学生的水平。对于你说的《毛泽东选集》,说实话我也没什么兴趣……难道毛主席说的就一定对吗?”另一位M老师,她的经历同样很有意思:她毕业于该重点中学,经受住应试教育带给她的重重考验后,选择了师范专业,大学毕业后回到该中学担任老师……她的这个例子却让我感受到一股毛骨悚然:她自从小学到大学全程在接受应试教育,到最后还是在给这个教育体制增砖添瓦。而她在大学接受的应试教育就是如何让我们高中生更好地接受应试教育,并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她的例子让我看到的是,这个社会的教育制度无法培养出一群愿意去进行社会变革、社会改造的青年。相反,只会制造出更多维持旧有社会制度运作的零件。那么这个教育制度,是否已经成为某些人dominate的工具了呢?
而对于专业以外的内容,所有我所了解的老师都展现出十足的无知。比如不清楚中国的小康标准线有多低;不知道苏联计划经济和CR期间的计划经济的区别;甚至不清楚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国家将会随阶级差异的逐渐减小而被慢慢抹除等等。毕竟对于一个工人来说,他只需要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就好了,对于工作以外的东西,何必要费那么大的精神去学习了解呢?毕竟工作本身就已经很累了嘛!既然人文学科的教师都如此,理科教师就更不必说了。只是这种情况,在初中时期的我是根本想不到的。
老师的情况尚且如此,学生又是如何?
二、高中学生的意识形态
众所周知,高中并不属于义务教育。能够进入高中的,必然是一群初中时“加工”合格并且家庭有条件支持他们继续“加工”的孩子。这就意味着大部分高中生不太可能来自于底层的家庭。这样必然带来一种“幸存者偏差”。既然学校里我们遇见的都同我们一样属于中产阶级,即小资产阶级小业主或工人贵族家庭,那么自然地我们每个人都会带有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用《实践论》的话来说,是“阶级的烙印”。无法与社会上最广大的人群接触,不了解他们的生活,更无法对社会有正确的、与客观相符的认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买得起AJ,能用上最新款的智能手机,却觉得自己是社会上的“底层人民”,说自己家欠了钱,随时都面临这“崩溃”。我想正是因为在同学们眼中,自己所在的阶级是社会的主体,才会导致这样的认识。当大家得知中国70%的家庭人均收入不超过4000元每月,而中国大多数省份的贫困线约为家庭人均收入2500元每年时,无一例外展现出大大的惊讶。
同学们能产生这些观念和老师、教科书以及社会媒体的宣传脱不开关系。上面已经提到,老师们除开专业以外的认识就十分有限,自身就无法对社会形成整体的、全局的、内部联系的认识,还指望他们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吗?(我的一位思政老师得知中国贫困线后居然惊呼:“那他们吃得起肉吗?”)而教科书的论述与媒体的宣传似乎都不约而同地将“People”这个概念定义为“中产阶级”,即绝大部分学生所处的阶级。这个定义并不是浅显直白的,而是隐藏在他们每一段文字的背后。换句话说,教科书的论述与媒体的宣传几乎都只从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出发,而广大底层劳动人民却好像不在“People”的行列中。对国内最广大人群的生活状况不去阐述,对底层工农作为一个整体、一个阶级的生存状况不闻不问,反而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向中产阶级学生们传达“你们的生活才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生活”这样的观念;此外,在中产阶级占据舆论的主导地位,广大无产阶级的声音在网上难以得到传播的背景下,学生能客观地认识到社会的现状吗?
而也正是在无法正确认识社会现状的背景下,高中生绝对是“高学历=幸福人生”这一论断的忠实拥护者。中产阶级的阶级地位不会使学生们自然地意识到只有阶级斗争,才能彻底改变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与之相反,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绝对是相当信奉“个人奋斗”神话的一群人,“人才到哪都有用”是大家最爱听的话。很少有人能意识到“个人奋斗”神话正在失去它原有的玫瑰表色。甚至有一些人还带有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觉得内卷问题不是阶级矛盾所导致的,而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这些思想的产生和高中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我的班主任就常和我们讲重点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有多高。简略地说,既然学生在高中校园内能听到、看到的一切无不在告知他们:“高学历=幸福人生”,加上自身对社会认知的局限、片面,那么会产生这些思想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教科书的教育,以及高中之外的媒体宣传,都无法帮助学生对社会作出全局的、合乎客观的认识,反而进一步塑造了中产阶级甚至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不禁令人发问:高中培养出来的人究竟为谁服务?
三、高中学习的内容与学习的方式
如果初中学习的内容还算贴近生活,那么高中学习的内容几乎纯粹是为了考试。高中选科六选三,可以说每一门选科都已经有了十分强的专业性,因此,兴趣在选科中本应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高考的步步紧逼下,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探索自己真正有兴趣的学科,也没有时间弄清楚自己在未来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通常都是“我哪门考得好就选哪门”。(在高中基本上很少有人会给学生们这方面上正确的辅导。老师们,包括做生涯规划的老师大都只会说“以考重点大学重点专业为重。”)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高考结束后大一入学时巨大的迷茫以及可能产生的对自己选择的专业的巨大厌恶。
实际上,在高中“一切为了考试分数”的背景下,学生就算对所选专业确实有浓厚兴趣,也不一定拥有对该学科的强大学习动力。前面我简略讲述了高中教学的异化问题。在应试教育下,我们不是通过学习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是学习应付考试。以思想政治为例。政治本应是一个以理解为主,背诵为辅的学科,因为政治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哲学都是包含有复杂逻辑的领域,但实际上政治书呈现出来的是大量要求背诵的知识点。背诵这些知识点并不能加深我们对于政治经济哲学的理解,大量的知识往往在考试结束后就被我们抛之脑后。至今还常能见到大学理科生不知道哲学和科学之间是没有严格界限的(政治必修四),也不知道马哲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但这完全不阻碍他们在高中期间政治考得很好。而真正对政治经济哲学有兴趣的人,在为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去背诵一大堆没有内部联系只是在自说自话的知识点时,哪能说他们乐在其中呢?
除开兴趣的问题,高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都十分脱离生活和工作实际。以理化生为例,我们学习并不遵循“观察-实践-推理-实践检验”这样的认识顺序,不是在观察、发现并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而是让教科书源源不断地向自己灌输知识点并应付考试。(说实话最新版的人教版教材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做了不少努力,例如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部分就注重学生从现实现象认知上升到理论认知的推理过程,并加入了“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一课。但在高考的制度背景下,我上述提到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样的教学使得高中像是一座孤岛,学生们费尽力气学习的东西却与他们所处的现实毫不相干。理化生的教学脱离生产实际,政史地的教学脱离社会实践,那我们学习到底为了什么?我想,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不需要一群有真才实干的文科人才,他们只需要一群能作为他们喉舌的人文知识分子。他们不需要能与产业工人联合,改造生产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理科人才,他们只需要一群能维持、巩固现有制度,并能不断降低广大体力工人谈判能力的核心技术人员。这也是高中教学问题的最大根源。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才会拥有如此诡异的教学制度,才会有所谓“内卷”,所谓“小镇做题家”。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我并不是什么“素质教育论”者。我并不支持西方所谓的“素质教育”。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与中国相比,确实更加深入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但在市场经济这个“经济基础”下,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制度不会和中国有根本上的区别。欧美国家的内卷现象绝不比中国少见,就业问题所造成的自杀案件也十分普遍,更不要说欧美重点高校还有收取中国重点高校一般不会收取的高昂学费了。此外,欧美教育制度教育出的人才,也一样存在“不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为‘某些人’服务”,以及“不去改造深成指度反而巩固、深化旧制度”的问题。这点上欧美所谓“素质教育”和中国教育仍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只要市场经济基础没有变,只要资本运作的逻辑没有变,只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没有变,教育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四、我对教育制度的一点看法
从上述的种种分析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高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变革绝不是孤立的。它必然随着经济制度的变革而产生变化。在现行制度下,高中的运行模式和一般的工厂并无两样。学生们若想从根本上改变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改变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就必须和拥有最强大力量、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在斗争中最坚决的工人阶级站在一起,一同推动社会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上的种种问题。可以大胆预测的是,未来工人的movement必然和学生的movement相联合,并互相指导、纠错。CR期间毛主席就十分注重工人阶级在学生当中的引导作用(例如广泛深入学生的工宣队)。学生也需要在与工人的联合中认清社会现状,并改造自身可能产生的形式主义、宗派主义等等问题,将自己改造为真正的、不脱离群众的左派。
另一方面,只有在学生与工人的结合中,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才能真正得到应用。科学技术从来不和体力生产相分离。正如“鞍钢宪法”中“两参一改三结合”所体现的一样,学生,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同样应该与工人联合,参加工人的劳动,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并传授给拥有丰富生产经验却没有机会接受理论教育的工人们,共同该讲原有的生产方式,并逐步消除脑体差别。而不是在教室里学习些只是为了考试所用的知识,亦或是每天奔波于实验室,脱离实际生产者地去研究一些所谓能“赚大钱”的“先进生产技术”。除开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上也是同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在参与社会的改造中,我们学生才能够对社会建立一个深入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我想这也是当年进行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做知青”的原因。
五、其他的一点杂想
各位从上面的文字中也能够看到,无论是在语言的组织上,还是在论述的逻辑上,我的这篇分析都多少存在着问题,这也是因为我对社会问题的分析经验还太少,而且我还没有进入社会,没有切身的体会过这个社会给我的毒打,运用马列毛来分析社会现象的尝试也不多,导致最后写成这样一篇略显幼稚的泛泛而谈的文章。我说高中是工厂,是孤岛,而实际上我也正处于这座孤岛或工厂之中。但无论如何,我至少在此踏出了重要的一步,参与到了学习马列毛、运用马列毛的队伍中。如果我不去踏出这一步,我的水平也不可能提高。当然,我也希望更有经验的同志能为我提一些宝贵的建议,互相进步。
实际上,学生基层由于脱离生产、脱离社会,所受的教育也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很难对马列毛有正确的认识,更不要说去学习到revolutionary的马列毛了。但学生群体也是最能接受新思想的群体。如果有这么一个契机,能让大家开始接触到这些红色思想呢?对于我来说,这个契机便是《让子弹飞》,它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正是从《让子弹飞》始,在诸多网友的帮助下,我弄到了民间编撰的毛选六和毛选七,并开始学习《资本论》《共宣》《国革》。
从我的这个经历中,我也认识到,我们需要更多像《子弹》这样的作品,需要更多姜文这样的文艺工(虽然姜文身上有很多精英阶层会有的缺点,但除了姜文我真的很难举出别的例子了),才能启发更广大的人群,引导他们学习到真正的、完整的马列毛。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文艺战线在整个revolution中的重要性。而当今的电子游戏、动漫如此流行,为什么没有人从这些流行文化入手,去做红色思想的宣传呢?(当然目前这种文艺作品并不是没有,只是还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例如B站上一些将马恩植入到JOJO等热门日漫中的创意视频,只不过这些作品看上去更像是在“玩梗”,在“娱乐”,而非在引导人们学习马列毛)现在社会问题如此明显,为什么没有人用二次元之类的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去揭露、去批判这些问题,并引导人们去学习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红色思想呢?反而是颓废的宅文化与消费主义在二次元中广泛流行着,要么就是废柴男主龙傲天式的爽文故事,要么就是逃避现实世界的fantasy world,无非是在安抚人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缓和社会矛盾罢了。而随着世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不可能真正地被缓和,反而会愈演愈烈。虽然今天属于无产阶级的文化尚且衰颓,但随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新时代的左派文艺工必然带着新的文化走进人们的视野。
在这个背景下,成为一位优秀的左派文艺工,便成了我的理想。希望我这可能有些不成熟的想法能给一部分迷茫的同志做一点参考。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