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读高中的同志给我发来这么一段信息。
他说:“我是在初二下学期的时候,也就是20年初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那时我的学习成绩很不好,但我在了解了这些思想以后,或许是因为当时比较幼稚的原因,觉得自己多学一个小时就可以多改变几个穷苦人的生活。
于是我学习很有动力,用伟人们的话来鼓励自己,学习累了就听听红歌,读读毛选,从年级将近两百名考到了年级第三。可以说,我学习上的进步都是这些思想带给我的。
那段时间是我最自信最骄傲的时光。
但是在上了高中以后(2021年8月后),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了,社会上的负面新闻也越来越多,逐渐感觉自己做不了什么,越来越悲观,很迷茫,学习也没有动力,以前那股冲劲也没了,我现在是眼睁睁看着自己颓废下去。
我未来打算学习法律,也有成为公务员的想法。希望您可以给我一些解决方法,谢谢您了。”
同志的这段话,其实揭示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在一百多年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朗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个时候,清廷腐朽,外族入侵。中华民族从历史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富裕的民族,堕落成世上最落后最愚昧最贫穷的民族。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甚至连被长期殖民的印度都比不上。
用伟人的话讲就是:“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人类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学会了说话、穿衣、吃熟食,但说到底,还是没摆脱弱肉强食的兽性。一个国家如果弱小,必然会被强国欺负。
所以被列强按在地上摩擦一百多年的中国人,深知强国的重要。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个人想过上好日子,那是妄想。
于是,在这种悲怆的情绪下,强国,成了那几代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中国人宁可勒紧裤腰带少吃点,都要造出原子弹,造出自己的工业体系。
伴随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的增强,我国遭遇大规模外敌入侵的风险已经大幅降低。并且在世界格局上,美苏达成战略上的均势,亦降低了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一个总体和平的时代已经到来。
当生存的紧迫性威胁解除后,人们便更加关注个体幸福。“强国”开始让位于“求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逐渐被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取代。
对那时候的学生来说,读书与其说是为了民族崛起,不如说是为了改变个体贫穷的命运。而其中的佼佼者,也确实做到了这点。
在改制的时代大潮中,由这些时代精英上演了无数令人炫目的造富神话,但同时也带来了过度自由竞争下触目惊心的底层悲剧。
40多年过去,最早享受到改革红利的那一批人已经坐稳了自己的优势地位,自由竞争成为过去,垄断成为现实。
曾经要求松绑的人,成功地把绳索套在了别人身上。悬殊的贫富差距每时每刻都在损害着社会公平。可以说,贫富差距,是当前消费低迷、低生育率、内卷躺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总根源。
如果换一个词形容上述现象,那就是“阶级固化”。
因此,若要说现在的人该为什么而读书,我认为是为了公平而读书。而想要实现公平,必须改变游戏规则。
那么能改变规则的是什么人呢?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规则的制定者,另一种是规则的优胜者。
所以对这位灰心的同志,我的答复是,“正是负面的事情越来越多,才显得你的努力更有必要。你要为穷苦人而成才,去夺取更多社会资源,造福更多的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