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田到户的农民是否有权不抗旱?
宋公明
自2月6日国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后,北方旱灾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按生活的常理推断,旱情总有个发展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禾苗枯死,也非一日之旱。据说,是因为一百多天没有下过雨,所以才导致了如此严重的旱情。那么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在30天没下雨时不启动应急响应,50天没下雨时不启动应急响应,80天、90天、100天没下雨时还不启动应急响应,非要等到100多天没下雨时才启动应争响应,而且一启动就是一级?
当然,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是要经过一定程序的,只有在多个省区同时发生重大灾情时,才有必要启动国家级的应急机制。那么根据生活的常理推断,在国家级应急机制启动之前,省一级的应急机制应当先行响应吧?同理,省一级应急机制响应之前,市县一级的应急机制应当先启动了吧?在市县启动之前,乡村一级的应急机制应当先启动吧?在乡村一级启动之前,农民承包户应当先启动应急机制吧?反过来说,应当是农民承包户抵抗不了时,乡村一级才要启动,乡、村一级抵抗不了时,市、县一级才要启动,市县一级抵抗不了时,省区一级才要启动,省区一级抵抗不了时,才有必启动国家级应急机制吧?
事实上,在这样严重的旱情下,确实有农户,乡、村抵抗住了灾害的发生。有的是因为自然条件好,靠近水源;有的是因为集体经济实力雄厚,例如南街村。类似这种情况,就用不着靠上级政府和国家启动应争机制。
问题是有不少农民承包户对旱灾在抗不了时采取了放弃的态度,当然也就不会向乡村一级求助。乡村一级没有响应,那么县市一级也就没有反应,省区一级当然也不会有动作。等到旱情严重到国外媒体都有报导时,国家启动应机制,为时已晚矣。
那么农民承包户为何要放弃呢?据说,是因为抗旱的成本高,不划算,不如放弃算了。对于农民来说,这种想法无可厚非。土地承包了,农民有自主权,在经济上划不来时,放弃是明智的选择。然而对国家来说,大量的农户放弃就有问题了,商品粮减少过多,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农户可以放弃,乡村可以不管,市县可以不问,省区可以麻木,国家却不可以不问。按理说,国家在启动应急机制时,也应当查一查各级政府有没有启动应急机制,如果没有,是不是渎职失职?国家的应急机制理应是一个整体,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否则非要等到国家响应下面才有行动,那么国家当冤大头事小,贻误了时机造成损失岂不是事大?
现在国家启动了应急机制,但最终还是要靠农民行动起来才行。虽然温总理在灾区亲自免费为农民浇水抗旱,那也只能救几颗麦苗而已。动用武警脸盆水桶齐上阵,也只能救一地一时。大范围的抗旱,没有农民的积极性是不行的。而要调动农民抗旱的积极性,就要解决成本问题。于是现在对农民抗旱所需的水泵管道实行优价补贴供应,对抗旱用的水电实行免费。所以说到底,虽然分田到户了,却并非一包就灵。在旱灾面前,国家仍然要承担买单的义务。即使如此,如果老天爷不帮忙,如果农民不能真正调动起来,这抗旱能抗到什么程度也很难说。如果减产严重发生饥荒,国家还要花钱赈济。相比之下,像南街村这样的集体经济,在大旱灾面前,不需要国家费心,是不是更先进的生产力?
2009-2-10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