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到底要搞多大的规模,是否全国要一刀切地搞造城运动?这需要计算一下成本。从经济和生态角度看,最低成本的城镇化应当是就地的,即农民就地城镇化。
农村人口对资源的消耗只有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且基本上不存在生活垃圾问题,农村的残渣剩饭都是饲养动物的饲料,耕地就是非常良好的天然有机物处理系统(人工合成的塑料类有机物除外)。而要实现城镇化,城镇化率要达到60%,以13亿人基数算的话,就是8亿人进城,那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消耗要翻三倍,中国的能源能支撑这么高的消耗吗?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里,推进城镇化必须实行大中小城市并举,重视发展小城镇。
理论上,以城镇化为主要载体扩大内需,充分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我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战略重点,但那些正在建设的“大城”,不少是大马路、大建筑、大立交、大草坪,以大为美,以洋为美,千城一面的景象已隐约可见。有湖的城市,岸边布满了地产项目,有的地方甚至不断填湖造地搞地产,没湖的地方就挖个人工湖;刚建好没几年的高楼、大型体育设施,就因过时而被推倒;有些地方,逢山开山、逢水填塘、逢海填海,蚕食河道、湿地,变更规划,更有甚者,竟把滞洪区也“变更”成房地产开发的热土。这些项目与农民关心的城镇化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根本买不起,农民只有望城兴叹。
当前,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土地的城镇化已明显快于人口的城镇化。2000年至2010年全国城镇建成区人均建设用地133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限额的30%。2000年至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的建成区面积增长95.8%,而同期县级以下城镇建成区面积仅增长了50.9%。一些省会城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才百分之十几,但他们拿到的用地指标达到了全省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
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时,不顾自身财力,不顾土地、水等资源的承载力,已经造成很多问题。中国665个城市中,有将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大约有200个城市严重缺水;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一些地方出现“睡城”现象,每天早晚高峰,有数十万人在同一时间往返十几、几十公里上下班。更有甚者,一些城市以‘加速城镇化进程’为幌子、以建设工业园区为名,以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税费为目的,大搞扩城、造城运动,粗放式占用大量土地,其危害比单宗违法用地事件更为恶劣。
建一座大楼,往往就会失去一块良田,而不少地方征来的土地利用粗放,造成很多浪费。中国平原面积不到国土面积的12%,人均平原面积只相当于美国的3.7%。但是,中国土地粗放利用现象严重,许多市、县尚未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但建设用地规模已超过国土面积的20%。若按现在的人均建设用地计算,未来需要约数亿亩土地完成城镇化。与日本的快速发展时期相比较,中国GDP每增长1%,对土地的占用量差不多是日本的8倍。城市低密度盛行导致了更多、更长距离的交通通勤和对小汽车的过分依赖,引发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因此,今后的城镇化,一定要不能继续造成城,而是在现有村镇基础上,进行改造,将城市要素搬进乡村,既不影响农业生产,又提高了农业人群的便捷度,如学校、医院、银行、幼儿园、公园、绿地等等。
从根本上讲,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转变,蕴含着深刻的利益结构调整。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消除一切针对进城农民的歧视性政策;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让农民能够凭借土地权利参与并分享城镇化的利益;大幅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附文:蒋高明:农民轻信所谓“科技信息”弊端初现
春节后和邻村一位农民聊天,得到了一个信息很有必要向广大农民介绍一下,避免今后上当。他是村里的养殖户,因为崇拜科学知识,对各种科技致富信息非常着迷,先后养殖过黄粉虫、蝎子、蛇、野猪、黄鼬、狐狸等等,但折腾十几年下来,将在石膏矿当工人期间积攒了20多万元全部赔了进去,至今没有成功一件。
现在的商家非常狡猾,在产品包装上说得天花乱坠,还有专家解读,又加上在正式的报纸、电视台或广播上做广告,商家承诺还包销产品等等,那些急于挣钱的农民就很容易被忽悠而上当。但一旦你交付了钱,按照他们说的养殖出来后,他们找各种理由拒收(如果是小钱,他们为了让更多人继续上当,往往会兑现)。如果数额足够大了,他们最终走人,换个地方继续骗。
那位农民朋友按照某科技致富信息栏目的介绍,购买了2万元的蝎苗,养按照所提供的方法养殖,但一个生长周期下来,大部分蝎子死亡了,赖不到人家头上,因为没有等到收购的那天就死亡了。至于蝎子为什么养不到收获死亡,该农民至今不明白。
还有一年,有人在“科技信息”栏目里介绍养黄粉虫能够挣大钱,保证回收产品,产品还能够出口,该农民一算账确实前景诱人。他花20元一斤买了几百斤黄粉虫苗,再喂进去几万元的饲料后,待产品出来要求商家回收时,他们不是说你虫子太小,就是太大,直到错过了时间,幼虫变成了成虫,商家拖延的目的达到了,农民白白赔进去几万元。其实商家的真正目的是卖高价苗,根本没有诚意回收产品,但他不告诉农民真相,害的农民不断砸钱。
还有人宣称养蚂蚱可挣大钱,告诉你按照他们提供的方法能够养殖6茬,听起来很诱惑,连我们都上过当。2009年,弘毅生态农场自己花4000元买了两盒土,约80斤重,美其名曰一平方厘米多少多少个卵,承诺能养6茬的其实只能够养2茬,且养殖出来以后他们也不来收购,农场也不可能花几百元雇车去销售几十元的蚂蚱(不是同时长大),最后赔进去一万多元。后来才知道,卖蚂蚱苗的只是忽悠下家购买其蚂蚱苗而已。
养狐狸,养黄鼬,养孔雀,养鸵鸟,总之,各种能够赚钱的幌子,吸引只会加减乘除的农民,不懂风险意识的农民,反复上当。
在上述过程中,专家起的很坏的作用。他们往往为了几千元的咨询费,无限夸大其养殖效益,只说好,不说风险,农民赔钱了,跟他们无关,这样的专家社会上实在太多了。
媒体也认钱,只要商家交了广告费,且有什么专家解读,他们就将大量参差不齐的信息发布出去,那些不明事理的农民前赴后继地上当,媒体赚了广告费、专家赚了咨询费、商家赚了幼苗费,最终吃亏的是养殖户,白搭进去功夫不说,还浪费了大量的饲料费。
建议农民提高警惕,自己心中要有数,不要轻信广告上的说法,包括一些专家的解读。真有那样的好事,商家和专家自己好搞不就完了,他们更想挣钱,为什么急赤白脸地通过广告让人家做?其实他们真正的目的主要是推销。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