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全村粮食产量翻了一倍,然后就在原点徘徊。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肚子虽然吃饱了,可是腰包却仍然是瘪的。时任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带人到南街村参观学习以后,小岗人表示:要学习南街村,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小岗人的状况,展示了农村大包干以后的真情实景。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学习南街村,走毛主席开创并极力的推行集体化道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丰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让农民共同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可靠途径。
一
只有客观公正地面对历史,才能正确地开创未来。我们不可以将小岗大包干和前三十年的农业集体化道路对立起来,更不能用小岗大包干包的成绩去否定前三十年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一些人总是用负面的内容,去评价前三十年的农业。如: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文胜,在 “必须从党史的高度看小岗村的历史地位”一文中说:“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整个生产队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至1970年产量的总和。”
当时淮河流域主要种植麦类、玉米、高粱、山芋和豆类等旱作物。这几种作物的生长特点是耐旱耐贫脊,只要不是特别干旱,就是一点肥不下,田间管理再粗放,将各种主杂粮平均,亩单产平均应该不会低于80斤。根据有关资料,1978年小岗不叫村,叫生产队,那时全队实有耕地312亩。如按常规平均亩单产最低80斤计算,小岗村那时的年平均总产至少应该在25000斤左右。
然而,根据文中内容,小岗村1955年至1970年总共15年中,每年总产平均仅为8887斤,每亩单产仅约28、5斤。形成小岗村的这个产量数据,除非是在这十五年中,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影响了8——10年,造成颗粒无收,另外的5——7年中,还要有一半以上的年份还因自然灾害严重减产。事实上,即使是在史实上公认的1960——1962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期间,在淮河流域也没有出现可以让农业全年颗粒无收的年份,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的疑问。
在该文中,他还列举出这样的对比数据:“到1978年,全国居民的粮食和食油消费量比1949年分别低18斤和0.2斤”。
这个对比情况在说明,打倒四人帮后的第二年,在全国工农业生产都已进入正轨的形势下,农业生产出来的粮油人均数竟然还低于解放前1949年!从历史看,1949年全国长江以北解放战争还处于扫尾阶段,新生人民政权没有全部建立,各项工作并没进入正轨。长江以南国共双方还正打得十分激烈,绝大部份地区还没有建立人民政权;国民党政权体系在土崩瓦解中,政府职能十分混乱。他的这个用于对比的1049年的全国人均粮油数字是从哪里找来的?为了证明小岗人大包干的成就,难道还能用打倒四人帮以后的第二年的农业生产,不如解放前的事例去证明吗?打倒四人帮以前呢?不是应该更不如了吗?
实际上,持这种看法的人,无视了在那个年代,占全国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工人、学生、商业职员、国家公职管理人员、解放军战士、还有城市居民,吃粮从哪里来?还有大量的像小岗人这样,农业没搞好的地方的农村人口,吃的返销粮从哪里来?如果全国农村都像小岗那样,那个时期我们国家会是一种什么样可怕的凄惨局面!
可以毫无疑问地说,那个时期,全国大部份地方的农村,并不像小岗那样收不到粮食,不少地方生产搞得还是比较好,粮食能自给有余,他们除去自己有饭吃,还供养了全国大量非农业人口。
以江苏为例,建国初期,苏北地区水利设施缺失,水旱灾害频发。并且淮北和沿海地区大部份地方盐碱浓度大,三天无雨便盐碱淅出结晶白花花一片,若遇超过十天无雨,庄稼根本无法正常立苗生长,严重的造成绝收。
继淮河治理取得成效之后,江苏举全省之力,于六0年动工兴建江都水利枢纽,以及相关使用配套工程,历时十年,到六十年代未基本建成。
随着工程陆续投入使用,工程效益逐渐显现出来。里下河地区,沿海地区和苏北地区,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彻底消除了旱涝灾害,实现旱涝保收。盐碱地区有了充足的淡水溶解冲涮,彻底根治了盐碱祸害,包括那些寸草不生的特重盐碱荒地,都改造成了麦稻两熟高产良田,盐碱地区的粮食亩产,从没治理前平均二百左右,一下子提高到一千多斤。
1966年、1967年苏北地区连续两年干旱,淮河长期断流,洪泽湖见底,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连续开机414天,抽引江水37.7亿立方米北送,使淮河以北和沿海地区,各地灌溉区的粮食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978年,江苏春旱接夏旱,夏旱又接秋早,旱情为百年罕见,降雨量只有常年的40%,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抽引江水达110亿立方米,使苏北地区大旱之年大幅度增产,仅扬州地区就比上一年增产20亿斤。
1970年秋,苏北地区连续降雨40天,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涝水入海排速慢,水利枢纽开机49天,抽排涝水9亿立方米入江,使里下河地区免除涝灾,当年粮食产量比1969年增长14%。
提到人民公社,一些人将它说得一无是处。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完成江都水利枢纽主体、以及惠及到的数千万亩农田配套的沟河渠等的巨大工程,除去我们的苦干精神以外,人民公社体现出了巨大的作用和能量,贡献绝对功不可没。那时没有机械,完成这样巨大宏伟的工程全靠征用大量人力。如果是分散的个体农户,其调集的难度可想而知。人民公社对劳动力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动使用,可以快速地调集大量的人力。在财物投入上,都由生产队自己安排劳力去完成,所有费用由生产队承担。一些大的工程,持别是跨地区的特大型工程,人力调集以后就要解决吃烧住用问题,粮、财、物就是一笔厐大的开支,那时国家拿不出钱,除去极个别国家定的重点项目,国家给予很少部份补助以外,都是人民公社将土方任务分配到各个生产队,无偿地让生产队去完成。大量粮草钱物,基至连锹锨、筺头、扁担之类的简单工具都要生产队支付;并且所出的人工都由生产队计发工分,让生产队纳入本队分配,用生产队的粮草财物来支付水利工程的人力工资,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如果现在将那么多的工程任务,让如今的与生产队同层级的村民小组去完成,恐怕是很难办到的事情,即便是将这么巨大的水利工程的费用都要由国家或者当地政府支付,也是很不容易的,而这些,却被人民公社做到了。
人民公社时期建成的水利工程,不但那时发挥作用,还会长久受益。如果不是那时建成的水利工程,大包干后的个体农户,也不可能安稳地种好地,取得好的收成。
现在农村成年人不扒河抬土出体少,每天吃一斤粮足够。那时农活多又重消耗大吃粮多,河工上的壮劳力每天要吃粮二斤多,这也是那时粮食不够吃吃不饱的原因之一。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江苏全省除去西、北部少量丘陵山区水利设施不足,产量比较低以外,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田都是旱涝保收的高产良田,在全省农村大部份地方,每个农民不但自己吃饱,而且还能再养活两个人以上。江苏和东北、冀鲁豫。两湖一川、两广齐名,是保证全国人民有饭吃的巨大粮仓。
一些人仅凭小岗这种落后地区的变化,以偏概全,推论出全国农村都是得益于小岗人开创农业大包干,才带动了全国农业大发展,才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这种着法并
二
任何排斥甚至否定前三十年,毛主席领导我们党,在农村开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的行为,都会将毛主席领导的前三十年,和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相互对立起来。一方面必然会加剧拥毛人士的不满情绪,将怒火发到邓的身上;另一方面却在鼓动非毛人士的非毛行为,从而会加深拥邓非毛和拥毛非邓的两种相互对立的民意分裂。任其发展下去,如果说西方反华反共人士妄图在中国搞颜色革命的话,这种分裂会给他们提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原苏联的解体源自于苏联共产党的内部分裂,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西方势力在伊拉克、利比亚、敍利亚挑起的战乱,给这些国家的人民造成的灾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真要发生这些事情,将会造成的后果我们的党承担不起,我们的国家承坦不起,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承担不起。
排斥甚至否定前三十年,还会对当前的农村改革在思想认识上产生相互排斥、甚至是相至否定,向两个极端分化,在思想认识上产生混乱。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土地分户承包,就是破坏、放弃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在搞分田单干,想回到解放前那种小农经济时代,认为任何宣传农业大包干成就的做法,都是对毛主席确立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背叛。
另一方面,一些人习惯于用大包干前的贫穷落后,这种贬低前三十的办法,来映证小岗大包干的必要性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认为小岗人的大包干,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现在小岗人走的集体化道路,是和大寨、南街村等这些老式的集体完全不同的,应该是一种新兴的崭新模式。他们将大寨、南街村等这些连小岗人都去学的集体化先进典型,视为会破坏大包干改革成就的忧患,任何宣扬前三十年和大寨、南街村等农业集体化经验和成就的说法,都会对小岗大包干的历史作用造成伤害,甚至是在企图否定,都不允许出现,用这种僵化过时的路线斗争思维,坐在封闭的小圈子里去捍卫大包干成就。
在当前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伟大运动中,这两种看法都是在后果上将两个时期割裂开来,不利于承前启后,发挥有益经验的长处,克除缺点和错误,确立正确的政策措施,推动新时期的农村改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严重地干扰了今天的农业由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向集体化规模生产转型,是当前必须纠正的两个认识误区。
文革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在两个不同时期,在农村搞的同一个性质、走的同一条道路的社会主义。
建国前后搞的土地改革,让农民人人有地种,杜绝了土地因买卖导致的贫富两极分化。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民劳力耕牛农具缺泛,土地耕种困难。通过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不但解决了农民种地难,还将自古以来延袭下来的土地私有制,成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实现土地国有化,也为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土地承包,和国家的道路、工业、城市建设用土地征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试想,如果土地私有化分散到个体手里,有谁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无偿地送给别人承包?国家建设用地能顺利地征用吗?但是,人民公社的集体化管理,也存在着大锅饭之类的弊端,在人的思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不利于调动全体农民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在小岗这样的落后地区,这种状况特别明显。
改革开放后,将土地采用大包干的办法,绝不是在搞土地私有化。而是在没有改变土地国有性质的基础上,承包给农民个人种植。这项措施的优点,是去掉了士地产出的财物,由集体对个人进行按劳分配这一环节,让土地的产品直接变成农民的劳动所得,有效地克除了一些落后地区存在的大锅饭、管理者多吃多占等弊端,是最直接、最彻底的按劳分配。土地分户承包以后,分散封闭和范围狭小,注重个人不顾他人利益,不顾长远发展,满足于自给自足吃饱就行等,不利于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小农经济思想缺点,日益明显地呈现出来。同时,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已大规模向工业转移,农业劳动力日渐老化不足,以及农付产品的市场化运作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一家一户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模式,已适应不了今天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形势。
有人认为邓小平支持搞包产到户和改革开放,是和毛主席对着干。其实这并不符合事实。上世纪七十年未前,农村的确有一大批群众因为对集体化丧失信心、甚至是抵触的情况,这些地方农业生产很差收不到粮食,群众挨饿受穷,也必须要推行包产到户,去调动这里农民的积极性,种好田多产粮食。包产到户推行以后,这些地方的确变化很大。
从历史上看,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博古左倾路线盛行毛主席被排斥时,邓小平就坚定地站在毛主席一边。改革开放初期,党内有人想否定毛主席的伟人形象和历史地位,邓小平就毫不犹豫地予以制止,当有西方记者问是否取下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象时,他就坚定地向全世界宣布,毛主席的象要永远地挂下去!刚推行改革开放时,他就指出:坚持改革开放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根,就没有方向”。“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如果动搖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搖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剝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搞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发展民营经济,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消灭剝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的两个不可分割、不可缺一的部份。对于邓小平理论,我们绝不可以只执行前半部份,只顾引进外资、发展民营经济,任由资本主义经济无限制地发展,而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消灭剝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停留在口头上,或者干脆丢在一边,这样做会造成严重损害邓小平形象的恶劣后果!如今的农村改革,一定要按完整的邓小平理论办事,在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同时,一定要以在农村消除两极分化、让农民达到共同富裕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将毛主席在农村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与邓小平推行农业大包干和今天的农村深入改革,有机地联系起来。
毛主席和邓小平,他们的政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早日富强起来,都是为了让我们的人民尽快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既是伟人,也是凡人,既有伟大的贡献,也有缺点和失误;我们的人民应该理解他们。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维护好全党的团结,只有大力发扬成绩,勇于纠正错误,才能克服所有困难,战胜一切敌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无论是文革前三十年,改革开年放后四十年,都是我们党在农村开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是毛主席,邓小平,习近平等党的领袖,不断地根据所处时期的农村情况,釆用符合当时实情的政策措施,去探索和实践,不断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和失误,前铺垫基础,后发展提高,不断地向前推进,使党的农村政策措施越来越贴近实情,越来越顺应民意,越来越走向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具有互成因果紧密相连的整体性。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在党内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因对两个时期的看法不同所产生矛盾和对立,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搞好新时期的农业深化改革,带领全体农民共同致富。
思想认识统一以后,就可以用正确的态度,去回顾历史,面对现在,走向未来。无论是前三十的农村集体化道路,还是小岗模式的大包干,这两种形式的成就毋容置疑,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存在的问题。前三十年的集体化道路,是在艰难探索中进行的,它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甚至是失败的教训,应该是今天农村深化改革的宝贵财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以农业大包干为主体模式的农业改革,在全国农村推行了三十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肯定的,但是,我们也不可以为了维护它的声誉,就用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态度,来掩盖推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存在的问题。从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的目标出发,客观公正地评估总结这两种形式取得的成功之处和经验教训,对于解决目前农村农业存在的问题,搞好今后农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三
农村改革的目的,应该是解决农民共同致富问题。
我们现在一些人,主张将农民的承包土地收回,像美国那样发展大型家庭农场,用百分之几的人种地产粮去供养全国人口,让大部份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去务工或者经商。这种做法忽略了农民的生存出路,特别是那些外出务工农民目前的生存状况和以后的生存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的这段讲话内容,是我们党在农村应该认真完成的任务。
要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制定的任务,就必须搞清楚我们在农村工作的服务对象,应该是那些大多数拥有土地、依靠土地生存的这类农民。这部份人现在是处于什么状况呢?
当年小岗分田单干的发起人之一的严宏俊老人说:“分那一亩二分地,现在只能管温饱,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靠留下的老弱病残人也照料不好,不是荒废着,就是廉价卖给了那些私企老板。村民想干什么也干不成,被自己那一亩二分地束缚住了手脚,迈不开步子啊!”严宏俊老人的话不多,却句句实在,说出了大包干经过长期运行后出现的问题。
根据他的说法,目前农村状况可以归纳为:一是大包干只能吃饱,不能致富。二是目前我国的农业人口,分为仍留在农村种田的人和外出务工经商的人两部份。从事农业生产的靑壮年劳动力十分少见,都是留守农村的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随着这群人日渐衰老丧失劳动能力,农业生产难以为继的现象日渐紧迫地显现出来。三。是私企老板讲究的是多赚钱,他只给少量的钱来买断经营权,农民生存失去了依靠土地发展的活力,更无致富空间。严宏俊老人讲的正是当前农村和农民的真实状况。
历史上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形成今天农村老人多子女少,许多老人很难能得到子女有效的资助。他们不是在编的退休人员,只有到七十岁以后才可以领取国家的养老补贴,仅靠国家少量的补贴是无法维持生计的。所以有的到了七十、甚至是八十岁以后,还要去劳动自食其力。这群人是当今农村生存艰难的困难群体。
那些主张像美国那样发展大型家庭农场的人,无视了我国的国情。美国仅三亿多人口,都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群、露宿街关无家可归者、需要领取救济金度日的贫困家庭,成为国家沉重的负担。中国是地少人多的农业大国,全国近十四亿人口中,城镇人口不计,仅农业人口应在八亿以上,超过美国全国人口近二倍。将八亿以上人口推进城镇,将会给城镇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如遇经济突变下滑风险,谁去保障这个庞大群体的生活甚至生存?何况还有会面临同样问题的大量城镇人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我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了多年时间在农村搞脱贫,才让农村数量众多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如果像美国那样发展大型家庭农场,难免会在今后在城镇又出现数量庞大的贫困人口,让我们今后助贫脱困的工作由农村再转移到城里去,给今后的社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巨大的负担隐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近三分之二,农村稳则国家稳,农民富则全民富,一旦农民的生存出了问题,则国家将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研究制定农村改革措施,必须将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放在首位,永远保证农民有业可就,生活有保障,并且实现共同致富。这应该是我们农村工作必须坚守的原则和底线,我们当前的农村改革,都必须围绕这个原则和底线进行。
四
近年来在年轻人中出现了崇拜毛泽东热。为什么年轻人会有这种态度?这些出身于农民的年轻人,有的大学毕业进城工作,就是没有高学历的也都大多外出务工,他们面临住房、医疗、结婚生子、扶育子女等问题,收入低生存压力大,同时留在农村的父母逐渐衰老,除去要面临养老问题外,更严重的是留在农村属于他们的土地无法种植。即使是有较好工作收入的人,也会考虑留有生存后路,认为农村的土地就是最安全可靠的最后保证屏障。目前正在年青人中出现的崇拜毛泽东热,就是毛主席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集体化思想吸引的结果。年轻人的这种思想动向,就是当前农村的基础民意。年青人就是未来,我们切不可忽视。
将农民分散承包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体化生产经营,有两种办法可供选择,一是让少数大户承包种植,或者引进私人资本买断经营权。二是像大包干前那样搞集体化种植。
让少数大户承包种植,或者引进私人资本买断经营权,这种办法的确可以将农业发展起来,但也存在一些蔽端。
首先,土地承包后的初始投入高,并且效益低,成本回收慢周期长,承包人会将承包期固定很长的时间不变,让大量农民无地可种,而转入其它行业。农民在别的行业发生困难经营不下去后,不利于再回来利用土地发展经济,维持生计。
其次,私人资本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一方面,为了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承包人会采用掠夺性手段去种植和经营,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推行这种办法势必形成土地生出的利润,首先要满足承包大户或投资人的收益,让少数人发大财,大量农民得到的承包费少,仅能维持温饱,产生两极分化,极易出现类似于美国那种模式导致的结局。
第三,国家已经实行以工补农,并且还在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投入的资金有很大一部份都是按土地面积计发,如种粮补贴之类,会直接装进承包人口袋;国家投入的化肥、农药、农业机械、道路、粮食烘晒设施等,用于生产发展的惠农资金和物资,也会通过节约成本,而转化为承包人的利润,让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是惠及农民,而是惠及那些承包的有钱人。
第四,无论是招投标,还是中标后的经营阶段,一些唯利是图的私营业主,会不择于段进行运作,想方设法谋取利益,在利益分配上容易官资勾结,不但损害农民利益,还会增加了又一个腐败滋生点。
总的来看,让少数大户承包种植,或者引进私人资本买断经营权,这种办法利少蔽多。
像大包干前那样搞集体化种植,私人承包种植的蔽端都可以避免掉。然而,也有人担心这样搞,会再出现出工不出力之类的大锅饭现象。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极低,即使会有,其影响程度也不会大,因为造成出现这种情况的基础条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
生产力水平,是决定生产关系状况的基本因素,超过或者低于生产力水平建构的生产关系,都会影响生产的发展。
五八年一哄而起的实行吃饭不要钱的人民公社,就是这种状况的例证。那时关键在于,农村电气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是空白,所有田间作业,以及维绕农业的劳动,都要靠人力去完成,生产效率低,产出满足不了消费。同时用工多体力消耗大,加上受制于人的思想水平,出现了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等现象,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而八十年代初在全国全部推行大包干,这种不顾实际情况,跟风造势,一哄而起,全部推行的做法,也不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那时像小岗这种集体生产没搞好,群众贫穷缺吃少穿的地方的确应该搞包产到户。但是那些经过二十多年调整磨合,集体化经营管理和农业生产搞得比较好的地方,是没必要分田大包干的,完全可以继续搞集体化。这些地方如果继续搞集体化, 估计会发展得更好。我的这点看法,很可能会引起那些护岗人士的反对,我劝他们放弃偏激的路线斗争思维,将出发点放在两个时期都是为了同一个社会主义目标,从有利于总结经验,面向末来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个问题。
现在生产力的情况,与过去完全不同,电气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已经提高到几乎能满足所有农业生产项目需要的程度,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农业生产中的耕、耙、播、施肥、锄草、防治病虫害、收、运、晒、储等所有费力的农业劳动,都可以用机械去完成,只有一些零的辅助性劳动,需要用人工去完成。像工业一样,如今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工厂化生产,甚至可以说,比工业生产还省人省力效率高。
现在的农业生产已经完全现代化,管理者或经营者不会像那时的生产队长那样,为大量的人工劳动操劳,只需要掌握好农时季节和田间农情,选择好作业项目、方式和要求条件,不需要去检查督大量的劳动人群的劳动效率和质量,仅需坐在办公室里,或站在田头,用电话指挥,就可以完成田间和相关的农业劳动。过去的那种出工不出力的大锅饭,已失去了滋生的环境条件。例如:有一百亩地要锄草,过去生产队要安排六七十个劳动力,至少用一天时间才能将这一百亩地锄掉,生产队长还要劳心费神地去检查质量,督促进度。现在用机械或无人机喷撒锄草剂,只需安排两人辅助一下,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如果五八年刚成立人民公社时,能有如今的生产力水平,就绝对不会失败得那样惨!
除去将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放在首位以外,我们还应该站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至制约、相互影响的高度,来思考制定今天农业改革的措施。如果将思维仍停留在改革初期就形成的,用对那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所产生的那种过时的固定不变的印象模式,去来思考制定今天农业改革的措施,不仅远远地落后于今天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违背了邓小平当初推行包产到户的初衷。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和有关负责同志谈话中指出,“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1990年3月3日的一次谈话中又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农村改革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按照这个理论体系办,我们就能确保农村发展,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方向迈进。决不可以只去推行前部份,一个劲地将农业向私有化推进,而放弃了后部份,“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个邓小平推行农业大包干的目的。从现在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看,完全具备了邓小平所规划的农业发展第二个飞跃的条件,完全可以由低水平的包产到户的集体化,向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种高水平的集体化发展。
让少数大户承包种植,以及引进私人资本买断经营权;或者像大包干前那样搞集体化种植。这两种办法都有利于搞规模化种植发展大农业,但是也各有蔽端。必须以维护农民利益为目的,吸取历史经验,扬长避短,驱蔽取利。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笔者认为,在工业发展好,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业的地方,适宜实行让少数人承包种植。在没有工业,农民的收入来完全依靠农业的地方,就应该排除私人资本去瓜分农民少得可怜的农业利润,像大包干前那样搞集体化种植,将土地产生的利润全部归农民。
由村领导牵头成立农业股份合作社,搞集体化种植,从便于管理的范围来看,一个村少则几百人口,几百亩地,多则二三千人口,几千亩地,以村为单位最为方便。将农民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根据地形、水利条件等自然因素进行规模化整合和农田治理,形成便于现代农业的生产运作条件;
参加合作社的农民,以土地入股参加利润分配。合作社根据规模设置若干领导和管理人员,负责生产、财务、物资供应等项日常工作。入社农民可以在家参加合作社劳动,也可以外出打工。合作社的劳务用工应以安排在家农民为主,不足再招雇外工。所有人力用工,都尽量采用计件承包制,所支付的工资纳入生产成本。
五
党组织领办农业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南街村是最成功的典型范例。这个只有三千多人口,一千多亩土地面积的小村庄,在他们的好领班,党支部书记(现任该村党委书记)王宏斌的领导下,在农业大包干前集体经济就发展得很好。全国推行农业大包干后,仍然坚持走毛主席开创的集体化道路,如今这个村全体干部和农民群众一样,全部同样报酬,每月领取二百五十元生活补贴;享用免费餐饮服务,免费享受住房、医疗、教育,免费提供家庭用俱和设备,免费供给水、电、气、衣服等日常生活物资,过上了共产主义的幸福生活。
南街村的集体经济搞得这样好,全体村民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完全是依靠他们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有一个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好带头人。
大包干前小岗村为什么集体经济搞不好,村民忍饥挨饿贫困受穷?大包干后为什么会形成一年越过温饱线,二十多年没进富裕门?关键是他们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没有一个好带头人。
南街村和小岗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带领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实现共同致富、乡村振兴的唯一正确措施。选出好的带头人,组织起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可以为农业发展打下有利的基础。
党的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员要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党组织领办集体化合作社,农民不会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个根基,可以将农村打造成既能吸纳、又能择放劳动力的巨大的海绵体。这样一来,无论世界经济风云如何变幻,国內经济发展遇到何种风险,农民都可以离开土地变成工人,回家种地又变成农民,永远不会失业,吿别贫困实现小康,将毛主席和邓小平开创的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成为符合农村特点的成熟稳定的具有美好前景的崭新模式。
如何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和集体化农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已多有文论述,在此不再提及。
六
在村集体的管理和今后农业的发展上,提出下列几点意见。
(一)重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外出打工的人。(那些具有好的高校文凭和专业技术,进入白领阶层的人除外。)年龄从十几岁到五十左右。他们学历低劣技长欠缺,无论是公企私企,都很难进入在编范围,就业无保障,为了追寻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单位更换频繁;对这些农民工,用工单位择人而用,干得满意就留,干得不满意就走人,临时性大流动性大。他们绝大部份工资低,上有扶老责任,下有培育子女任务,除去吃穿住用,所剩不多,很少留有积蓄。劳保、医疗等福利保障措施全无。他们在城里买不起房,遇病灾等特发情况无力应对。并且随着时间流逝年龄增长,他们也会顺序渐进地变为像现在的农村的老人那样,成为以后生存艰难的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
农民工是今天国家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决不可以像牛一样地驱用他们去干活,只顾利用他们的价值,不顾他们的生存状况,让他们拿着与贡献极不相衬的低收入,毫无劳保、医疗、退休等福利保障,到了七八十岁还要去自食其力,这样做有违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良心!
农民工流动性大,工作时间和地点难固定,给用人单位、企业去顾及他们的福利造成困难,也给一些单位和企业故意推托责任提供借口和理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如下建议:
(1}在人民大众的所有消废物资中,粮食不可缺少,也价格最便宜,一方面粮价不高农民种田利润少,另一方面粮价提高又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水平,用提高粮价,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不可取。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可以增设适量的粮食消费税。
向企业单位征收粮食消费税有两个法理依据:一是企业使用的人都要消费农民生产的粮食,给企业创造的利润中就含有种田农民的贡献,从他们的利润中征收适当的部份,用来补给农民是有理可说。二是国家早有规定企业应该给工人提交退休保险金,实际上只是属于企业在编人员才提交,大量的农民工被作为临时工对待没有提交,通过以农民生产的粮食,征收粮食消费税来反哺农民也有依据。
粮食消费税的收入由国家统一安排使用,专款专用,专门用于农民的退休养老。
(2)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贫困地区,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民营企业家依靠邓小平理论,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条件,使用大量的农民工发展生产,赚取利润先富起来,现在就应该落实邓小平带后富,实现共同的理论,用善良的心态,去关心农民工的利益,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
国家应该注重民营企家的教育培训工作,用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用邓小平“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根,就没有方向”;“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如果动搖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搖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剝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的理论,武装民营企业家的头脑,让他们树立起办企业除了为了国家发展,自己赚钱,还有担负起带动全体人民共同致富的责任。
建议国家对民企业发给普通工人的工资制定可行的合理的标准。如效益好的企业,普通工人的工资平均水平,应该不低于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高低层不计)工资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效益差的企业,企业主的净利润不得超过企业全体员工总工资额的百分之二十。
我们国家在宣传经济建设成就时,往往都是列举出GDP增长多少,贸易出口多少,就业多少,很少见有普通工人的工资增长多少,一些政府部门甚至还赞成利用压低工人工资的办法,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一些地方为了引进外资,只顾给予资方优惠条件,从不提及给工人的工资待遇。而这,却正是一些只顾利润的资方,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压低工人工资,多赚钱的手段。这种压低农民工工资增加利润的做法,是很不合理的。宣传部门应该将普通工人的工资增长多少,作为经济成就来宣传。对普通工人的工资福利做得好的予以宣传表扬,对做得差的予以通报批评。
(二)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违反劳动法的规定,肆意延长工作时间,降低甚至取消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和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工会是维护工人利益和权力的组织,但是现今企业所属的工会组织成员,都是企业拥有者任用的,让他们站在工人的一方,去和企业主争执维护工人的利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长期以来,农民工是游离于劳动法保护之外、任人宰割的弱势群体。
维护好农民工的权益,是我们必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外出打工的农民,现在仍归属户籍地管理的特点,农村的乡镇、村二级组织,应该相应地成立二级农民工工会组织,县以上政府,可以将农民工工会作为工会组织的一个分支。利用如今电讯网胳便捷条件,对本地外出的农民工,建档立卡,以村为单位建好网胳联系群,进行远程摇控管理,远离家乡的农民可以随时向村农民工工会反映情况,如遇问题,可以及时将情况反映给村农民工工会,由村农民工工会向当地上级工会和政府部门反映,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本地农民工的权益。
(三)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业产业经营管理,各种农业技术,农业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等诸多门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用大量的人材。国家应加大这些人材培养的力度。针对农村工作需用大量的多才多术人材的特点,一方面扩大农业院校建设和招生;另一方面也不要仅注重在某一门类的高、深、精、尖上培养,要侧重于适用性强的懂农技、懂农业机械、懂电气、懂自动化、懂农用化学的复合形人材的培养。
(四)目前利用生物资源发展工业的水平已经相当发达了,但是农村还有大量可供利用的生物资源没有利用,如作物秸杆,人畜粪便,厨余垃圾等。这些资源可以转化成优质有机肥料,或者化工、能源产品,却大部份都被焚烧、掩埋、甚至丢弃,不但白白浪费掉,还污染环境。这些资源在农村年复一年生长繁殖,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国家应该设立专门科研机构,研究这些生物资源的回收利用问题。可以预言,这些资源开发利用并不复杂,简便易行,是发展乡村工业一个很好的产业项目。
以上的粗知浅见,欢迎有兴趣者参加研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