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又引发了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大争论。国营企业和农村集体化也引起争论。
其实,还争论什么呢?
40年前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个时候只有计划经济、国营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还没有市场经济、私营企业和分田单干,肯定和否定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现在有了40年的市场经济、私营企业和分田单干,肯定与否定已经水落石出。
集体经济30年,中国粮食产量从1949年1.1亿吨,到1979年3.3亿吨,总产量提高了3倍。1983年全国分田单干前粮食总产达到4亿吨。到现在,后40年中国粮食总产6.6吨,43年只增长了2倍,比前30年整整少了一倍的增产。如果从1983年分田单干算起,增长就更少了,又少了4分之1。
而且,对于现在的产量,大家质疑很多。比如印度人口现在比中国还多了,可是印度不进口粮食,还大量出口粮食和棉花。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国内到底生产多少粮食?查了15个粮库,有14个有虚报产量套取国家补贴的腐败问题。
这是总体上的,讲个别案例。分田单干的典型是安徽小岗村的土地就被 北大荒集团“流转”了,实际上就是“承包了”。小岗村不种地了,就拿钱。
北大荒有一个“龙江第一村”:兴十四村。
这个村子始终没分田单干。因为当时这个村子已经实现耕作机械化,土地分了怎么机械化?让农民再去用镢头刨地?农民能干吗?因此,你怎么施压,村里也没分田单干。
兴十四村地处黑龙江甘南县城东南17公里处,是个山东村。
1956年,100户,428个临沂人来到齐齐哈尔市甘南县这个偏僻的山沟里,他们是响应号召,来开发北大荒的。当年的兴十四村“沙土地,破皮黄,漏水跑肥,不打粮,村子里头常跑狼”。凭着山东人的吃苦耐劳,这些临沂老乡带上大煎饼,改土造田。整整七年的“愚公移山”,这群山东人愣是把40000多立方米的河泥搬到3300亩贫瘠的耕地里,把2000多立方米的石头从50里外的山湾挪到农田搞基础建设。
这里大家注意了。小岗村在淮海岸上,解放前的说法,千转万转,不如淮河两岸。淮海的问题是经常出现水灾,田房被淹,就出现饥荒。可是解放后国家第一个治理的就是淮河,没了水灾,淮海两岸都是良田。
兴十四村是山沟里,那里本来没有田,是山东人从河里挖泥垫出了3300亩土地。
也就是说,1973年兴十四村的土地才建完。
1976年,人均售爱国粮20000吨,是黑龙江卖粮最多的村。当时的小岗村亩产20来斤,靠吃国家返销粮过活。
1979年,兴十四村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一年小岗村18个“英雄”按了红手印分田单干。
1982年,兴十四村成为全国第一个彩电村。这一家分田单干在全国推广,不分不行!
1992年,兴十四村的农民人均收入2500元。那时候,全国的情况是,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4元。
1996年,兴十四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0000元。
2002年,村办企业在上海成功上市,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家农业板块上市的股票。一年后,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任小岗任党支部书记。小岗村在经历了25年的分田单干后贫穷落后,村民收入在全县末位。分田单干不只是没让富起来,说是极度贫困不为过。
2012年,兴十四村盖起了136栋别墅洋楼,村子总产值达到21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过了7万元。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人均29457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8896元。也就是说,这个村子的农民收入是当时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近9倍。
不过,小岗村的别墅盖得比兴十四村早,沈浩去小岗村后为了树立分田单干的典型,政府出钱给小岗村盖房、修路、建学校。
兴十四村的别墅是村集体的钱建的。小岗村的别墅是政府出钱建的。包括办企业,兴十四村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小岗村国家给钱。
到今天,兴十四村已经发展成为耕地2.4万亩,人口11600多人的高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
今天的兴十四村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这里的村史展览馆、村民别墅群、万亩松林、黑龙潭垂钓吸引了大量山东老家的人来感受关东山东一家亲的风情。
很多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会吃惊地发现:几十年来,兴十四村始终没有分田到户,共同富裕是坚定不移的路。
在今天的兴十四村走一走转一转,田间地头看不到有人作业,因为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十几个人承包了农田,摁一下按钮,就能完成全村24000亩耕地的作业任务。
其他的村民,住着别墅楼,晒着太阳,吹着口哨,你玩也可以,农家乐、乡村游也可以,在家门就不愁游客上门。
从北大荒的兴十四村,就明白为什么分田单干的小岗村被北大荒集团承包流转了,小岗村又实现了集体化。
集体化和分田单干谁优谁劣还要争论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