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三农关注

农村,教育颓败触目惊心

小笼包   · 2022-11-27 · 来源:非凡油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面对国内众多的农村学子与家庭,教育仍是他们的出路甚至是“翻身仗”,为得到更好的教育而竞争无可厚非。但如何合理化、适当化农村教育竞争的激烈程度,提供更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避免新的民生问题的出现,则应是整个国家层面该关注的问题。

  农村“陪读热”与“择校热”的兴起与加剧

  ​近几年,除城市出现剧烈的“鸡娃”竞争外,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出现了“陪读热”、“择校热”等现象,农村学生及家庭间的教育竞争显得愈发激烈。

  谈到陪读,其以往主要出现在精英阶层之中,这些父母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上,通过陪读塑造孩子更好的读书习惯并得以传递关怀,让孩子更加优秀地成长。

  但近几年,即使是经济基础不好的农村家庭也纷纷选择了陪读之路。

  早在2012年,仅甘肃全省的陪读家长就将近10万人,其中接受陪读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占比近42.2%、21.1%、25.8%。

  2013年左右,广西多地的农村也出现了“奶奶陪读”、“爷爷陪读”的现象。

  如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三街镇中心校近30名学生有家长陪读;南宁市隆安县布泉乡中心校陪读家长超过110个;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龙湾乡中心校也有30多名家长陪读。

  而这些陪读中,大多却是60多岁的老人,在学校附近租赁简单的出租房以便照看孙子孙女的生活,给他们做饭。

  但由于这些农村老人大多缺乏教育知识背景,他们基本也只负责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而已。

  但近几年,不少青年父母从外地回来,尤其是母亲放下了手头的活,前往乡镇中心以及县域学校附近租房或者买房来给孩子“陪读”。而她们除了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外,还得指导孩子读书、写作业。

  而在近两年的农村调研中,这种陪读现象似乎愈演愈烈。

图片

  通过观察调研可以发现,以往多出现在精英阶层的陪读已经向底层人民“蔓延”,“隔代陪读”也在逐渐转变为“亲代陪读”,且以往主要由“高三陪读”为主也已经逐渐演变成“全生命学习周期陪读”,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有家长陪读的身影。

  此外,在各个青年父母的“陪读”过程中,他们还会额外重视孩子就读学校的选择。其优先选择的顺序自然是“县城重点公办学校-县城优质民办学校-县城非重点学校-乡镇中心校-乡村学校或教学支点”。

  这是因为一般而言,村-乡-县依次往上会具备更多以及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家长也更愿意让孩子享受更好的资源。

  而除了帮助孩子争取就读优质的学校外,一些农村青年父母也开始重视起孩子的均衡发展,除了给孩子报辅导班外,还会兼顾音乐、舞蹈、琴艺等兴趣班来发展孩子的特长,以跟上社会形势的发展。

  还有一些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除工作外闲暇时间更为宽裕的父母还会主动与学校老师打好关系,主动参与到学校班级管理与学生课业的管理中,或者时不时给老师主动打电话就孩子的情况进行沟通交流,以期给老师留下个好印象并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对自己的孩子也相对关照一些。

  可以说,如今不少地方的农村父母在陪读、择校、报班、与学校及老师的关系经营上“费劲心思”,就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资源。

  农村教育竞争为何愈演愈烈?

  那么,近几年为何人口、经济等各方面都不及各类城市的农村也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教育竞争热浪,归根结底也离不开父母期望、教育资源、阶层流动等因素。

  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成为父母。作为过来人,他们对教育的主体意识已经苏醒,相较于60后、70后等人更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

  不少调研发现,如今一大部分农村青年父母的学历仅为初中或中专,小部分人的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这些情况在中西部地区更为常见。

  在外出务工时,由于较低的学历水平及缺乏能力,这些青年父母常常会在求职中遭遇挫败,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基于自身的经历及感悟,不少父母认为自己正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要是当时好好读书现在就不是这样了”,也正由于此,他们更加重视起自己孩子的学习,希望“孩子不要再走自己的老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最好能打破社会阶层,努力向上流动。

  故而,与老一辈在子女教育上最多秉持着“孩子愿意学,就砸锅卖铁让他上学,不愿意读就外出打工,也能早早获得一份收入”的理念不同,现在的农村青年父母已经将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与上好的初高中、大专甚至考上好大学作为家庭的“必选项”。

  也正是这些意识的觉醒,导致了不少农村父母帮助孩子争取更优质的资源。

  而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如何争取到优质教育资源则被大大重视,并进一步掀起了农村家庭间的“竞争”。

  与大城市的师资力量、配套服务相比,县域、农村的优质教育资源更为匮乏。

  在经济更发达、工资更高的吸引下,不少优秀的教师倾向前往大城市任职;而剩余的优秀师资力量在县域与乡镇中也更倾向于留在县城的学校当中。

  这也导致了“县城重点办公学校”、“县城优质民办学校”甚至“县城非重点学校”会成为农村青年父母的选择倾向。

  另外,回溯到2001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出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并实施撤点并校。此次撤并的对象主要是村级小学,且学校数量的减少远大于在校学生的减少,最终产生了较大规模的学生流动。

  而面对求学地点的重新选择,不少父母基于乡、村、镇、县教育资源的差异,“咬咬牙”还是选择努力让孩子前往城镇学校就读。这也带动了许多优质生源流向了县域。

  当然,在选择更优质的城镇教学资源背后,也不乏乡村教育颓败的问题。

图片

  在许多优质生源、师资力量往城镇重点学校汇集时,乡村学校缺少优等生营造的学习氛围、严格与重力度的学习管控,不少孩子很难“学好”,这让不少农村青年父母也难以相信颓败的乡村教育。

  而在周围不少父母为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资源,甚至愿意放弃工作给孩子“陪读”,给孩子报辅导班的氛围下,其他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自然而然地卷入其中。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农村教育竞争自然而然地发展了起来。

  从学校、政府到家庭,责任越来越重

  随着农村教育竞争加剧,显而易见的是家庭责任的加重。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家庭一般作为孩子教育资源的金钱提供者,承担着有限的教育任务,而更多的教育责任与义务则由学校和政府承担。

  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政府作为义务教育供给的责任主体,随着时间的发展至义务教育的普遍免费化,政府已然承担了教育的“完全责任”。而学校作为与学生接触的最终端,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作业、成绩、品性教管甚至住校生活。

  这个时段的家庭只需要负担孩子的经济资金来源与一部分的品性管教。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就会认为是学校老师教授方式不行,“不会教”或者是“孩子不是学习的料”,整体承担的压力相对较小。

  但随着农村教育竞争的兴起与加剧,家长们在经济支出、个人职业发展、心理方面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现在的教育市场中,除了让孩子们接受基本的教育之外,父母还会认为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更多的特长是自身的责任,因为只有父母提供了经济基础与资源,孩子们才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东西,从而“不输在起跑线上”,不会因为家庭的原因而落后于人。

  故而当下,并不是孩子“有没有书读”、是不是“学习的料”的关注点了,而是作为父母本身能不能帮助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有没有经济能力养好这个孩子。

图片

  在这样的观念下,农村青年父母需要获取更多的收入以承担起孩子们的教育费支出、辅导班支出以及兴趣班花销。这尤其大大加重了在外拼搏、自身学历不高难以获得好工作的农村青年父母的压力。

  而在选择“陪读”后,家庭角色中往往是母亲退出劳动力市场,回归家庭承担起照料孩子学习与生活的重任。

  这些“陪读母亲”不仅要为孩子们搭配营养的餐食,还要注意到不能打扰到孩子的学习,有时候还要以仅有的知识水平尽可能回答孩子在学习上的疑问。

  以一位陪读母亲为例,除了每天按时为孩子做早午晚餐外,还要特意设置时间提醒孩子上下学与学习,到了晚上则要保持静默,防止发出噪声影响孩子的自习。有些母亲还要额外关注孩子是否沉迷手机与网络游戏,注意如何与孩子妥善地沟通。

  这些都是“陪读母亲”的日常生活。而对她们而言,“陪读”的选择还意味着她们得放弃自身的工作,离开劳动市场,断掉自身在劳动市场上的价值创造与自我价值感的“获取”。这有时候会让不少母亲陷入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与此同时,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也自然地都积压在了父亲的身上。

  从城市到农村剧烈

  的竞争有可能形成重要的民生问题

  在剧烈的“争夺”中,可以发现,如今的农村教育竞争也正在趋向城市教育的竞争模式。

  以之前的“海淀妈妈”为例,其希望孩子的学习环境为“学区房-公立好小学-公立好初中-公立好高中-顶级985”,帮助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或者请家教、参加兴趣班等,教育模式愈发精细化。

  如今的农村教育竞争又何尝不是从粗犷放养式转变为精细化培养呢?各类父母陪读、培育兴趣特长、追逐成绩等行为也逐渐有了城市“鸡娃”教育的影子。

  而面对激烈的竞争,农村也难免会出现城市存在的教育焦虑等现象。

  一些县域农村调研显示,如果按照报暑假班、进城租房陪读、加上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各类费用来计算,养育一个孩子大约要花费2.5万元一年,更不论家里有2个及以上的孩子了。

  这样大的负担全压在父亲身上的话,无疑令人“喘不过气”。甚至在母亲向父亲这一角色询要家庭费用支出时,还会引发争吵与冲突。

  而作为孩子的“陪读”,相较在外打工的“父亲”,“母亲”直接承担起孩子教育的重任,一旦孩子没学好、成绩不行,则会担心是否是自己没管好、没教好,承担着莫大的心理压力。

图片

  在全学习周期的“陪读”下,若孩子在高考时未达到家庭期望或者“高考失败”,则容易让整个家庭遭受“希望的破灭”及以往投入经济资本的“沉没”与人力资本的“破产”。而由于以往的经济资源大多围绕孩子展开,高考的一度失败,则是整个家庭未来生计与再生产的毁灭性打击。

  而这样的情况下,无疑也给孩子施加了数不尽的压力。

  孩子在严格管控下易产生抵抗心理,与父母发生冲突;或者一旦没学好,就愧对父亲的汗水,对不起母亲放弃工作专心“陪读”的辛勤付出。久而久之,孩子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着农村家庭的关系稳定与和谐,还可能削弱青年父母生“二胎”甚至“三胎”的欲望。

  再者,一些家庭产生的教育焦虑也会通过家长群或各类渠道在小地方的各个家庭中四处传播,影响社会安稳平和的氛围。

  从更大范围来看,农村教育竞争中对兴趣班、辅导班的报读则有可能助长不正规机构的发展,扰乱市场秩序;而竞争下,各类的优质师资资源、生源会向优质学校靠拢,尤其是从乡村流向县域,也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教育的衰败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并有可能使乡村教育陷入颓败的恶性循环。

  而农村教育的重要性无可置疑。正如任正非所言,一个国家的硬基础设施离不开软土壤,“如果没有从农村的基础教育抓起,如果没有从一层层的基础教育抓起,我们国家就不可能在世界这个地方竞争。”

  面对国内众多的农村学子与家庭,教育仍是他们的出路甚至是“翻身仗”,为得到更好的教育而竞争无可厚非。但如何合理化、适当化农村教育竞争的激烈程度,提供更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避免新的民生问题的出现,则应是整个国家层面该关注的问题。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晓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热议联想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3.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4. 朝鲜领导落泪
  5. 11月CPI又降了
  6.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7. 宋江的遭遇与奴才的下场
  8. 历史的“魔镜”
  9.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10.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胡锡进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问是谁™造就的胡锡进这类的“共产党员”,真是可耻!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颜宁女士当选中科院院士或弊大于利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10.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10亿巨贪不死,谁死?
  9.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难忘的伟人 永恒的颂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北国的黯然曙光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