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校车18幼童死难之问:能否开行公共教育班车?
云淡水暖
新华社报道“16日9时40分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该镇幼儿园接送校车被撞,目前已经造成20人死亡,其中18名为幼儿园儿童,还有危重2人,重伤10人,轻伤32人。”
目前事故原因基本查明,该幼儿园的“校车”名不副实,用9座面包车拆掉座位改为“无座”,挤进63个幼儿和老师。在严重超载的情况下,校车居然还敢逆向高速行驶,与同样亡命高速行驶的自卸车相撞,酿成惨剧。
后续报道透露,庆阳市委目前已经将正林县的两位主管副县长和交警队长停职。但18条生命消失,18朵花儿凋谢已经无可挽回。
“校车事故”在全国绝非首例,绝非个案,前不久北京电视台播送了一个案例,北京近郊门头沟区的一个无证民办幼儿园的“校车”,接孩子下车时疏于管理,将一个3岁幼童活活闷死在“校车”内,而更多的幼童被活活闷死、烤死的案例也屡见报端。但是,已经发生的案例未能改变方方面面的麻木不仁和熟视无睹,终于酿就甘肃正林县的惨剧。
北京近郊的幼儿园与甘肃小县城的幼儿园发生同样的惨剧,必定有其社会共同点。
北京近年来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怪现象,市区的孩子上幼儿园越来越困难,家长们心急如焚,奔走呼号,结果相关方面一盘点,发现原先已经形成的教育、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大办托儿所、幼儿园的局面被幼儿教育的市场化改革和事业、企业单位的后勤市场化改革砍掉,幼儿园学位大量减少,仅剩下少量的教育系统公办幼儿园,成为稀缺资源。温家宝总理曾经有指示,要求恢复原有的单位、企业办幼儿园,缓解幼儿入托难问题。
这个问题延伸到幼儿园“校车”的灾难事件,媒体和专家们公认这些“校车”的灾难都来自民办幼儿园。再延伸下去,就不得不提起教育的市场化改革,在教育市场化改革中,幼儿教育是首当其冲被边缘化的,因为幼儿教育的定位模糊,没有划在“义务教育”的范围,由此一来,在专家们的“顶层设计”下,本来就急于把教育交给“市场”的决策者,乐得最先把幼儿教育甩出去。
公办幼儿教育萎缩,民办幼儿教育填空,民办幼儿教育的目标是盈利(连公办幼儿教育也日益向钱看),不是当“雷锋”,亏本的生意谁干?在节约成本、争夺生源欲望的驱动下,一边承诺提供“校车服务”,一边尽量降低“校车”、老师、保育员等方面的开支,安全保障与成本打架的时候,自然让位于成本,9座面包车坐60多人就这样出现了。
人们愤怒于三公开支的庞大和幼儿园“校车”的窘迫,是自然而然的反应,中国这些年的财政收入据说是“历史上最高”的,但教育支出却始终未能达到GDP的4%,是人们愤怒的来由之一,但即便教育支出达到了GDP的4%,恐怕大都还是要保证义务教育,比如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连一顿午饭、一间厕所都是奢侈品。即便有“校车”一说,也当先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而已经交由“市场”处置的幼儿教育恐怕尚难涉及。
在看看在各地的“校车”事故中逝去的孩子们,清一色属于“弱势群体”的后代,盖因为他们的家庭只能负担得起收费相对“低廉”(相对于这些群体的收入和物价,收费的水平已经接近承受的极限),入院门槛相对低的民办幼儿园。权势、财势已经冷酷地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各地都有一些林林总总的专门为富豪、贤达家庭开办的贵族幼儿园,特点一是“双语”,二是昂贵,三是奢侈,要么是家长的豪华轿车接送,要么是够标准的、名副其实的舒适校车来往,自然没有被闷死、60几人挤入9座面包车的惨剧。
“经济学泰斗”吴敬琏说得好,市场是一支“看不见的手”,但这只手做的事情是看得见的,市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是钱,在金钱面前讲“人人平等”,事实上是天然的“人人不平等”,穷人的孩子坐得起的“校车”与所谓“上流社会”孩子乘坐的校车不可能平等。
草民以为,由政府为每一所幼儿园、学校马上配置校车目前恐怕有一定难度,如果可能的话,不如在各地开行一种专门针对小孩上学、上幼儿园的公共汽车,设立专门的接送区和乘务员,家长、老师在接送区交接孩子,乘务员负责孩子在车上的乘坐和安全事宜,孩子的身上佩戴区别接送站的标牌,下车、上车地点可以设在各个学校、幼儿园的门口甚至学校、幼儿园院内。
公共教育班车的购置和运行费用,理所当然地应该由政府承担,政府还应当规划幼儿园的开办地点,便于公共接送班车的开行和停靠。当然,这也面临一个难题,有的地方(包括富裕的沿海地区)的公共交通实际上已经私有化或者半私有化,有些地方政府已经习惯于借“市场”甩财政包袱,开行公共教育班车需要投入人力、财力,会令他们感到不适。
云淡水暖
新华社报道“16日9时40分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该镇幼儿园接送校车被撞,目前已经造成20人死亡,其中18名为幼儿园儿童,还有危重2人,重伤10人,轻伤32人。”
目前事故原因基本查明,该幼儿园的“校车”名不副实,用9座面包车拆掉座位改为“无座”,挤进63个幼儿和老师。在严重超载的情况下,校车居然还敢逆向高速行驶,与同样亡命高速行驶的自卸车相撞,酿成惨剧。
后续报道透露,庆阳市委目前已经将正林县的两位主管副县长和交警队长停职。但18条生命消失,18朵花儿凋谢已经无可挽回。
“校车事故”在全国绝非首例,绝非个案,前不久北京电视台播送了一个案例,北京近郊门头沟区的一个无证民办幼儿园的“校车”,接孩子下车时疏于管理,将一个3岁幼童活活闷死在“校车”内,而更多的幼童被活活闷死、烤死的案例也屡见报端。但是,已经发生的案例未能改变方方面面的麻木不仁和熟视无睹,终于酿就甘肃正林县的惨剧。
北京近郊的幼儿园与甘肃小县城的幼儿园发生同样的惨剧,必定有其社会共同点。
北京近年来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怪现象,市区的孩子上幼儿园越来越困难,家长们心急如焚,奔走呼号,结果相关方面一盘点,发现原先已经形成的教育、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大办托儿所、幼儿园的局面被幼儿教育的市场化改革和事业、企业单位的后勤市场化改革砍掉,幼儿园学位大量减少,仅剩下少量的教育系统公办幼儿园,成为稀缺资源。温家宝总理曾经有指示,要求恢复原有的单位、企业办幼儿园,缓解幼儿入托难问题。
这个问题延伸到幼儿园“校车”的灾难事件,媒体和专家们公认这些“校车”的灾难都来自民办幼儿园。再延伸下去,就不得不提起教育的市场化改革,在教育市场化改革中,幼儿教育是首当其冲被边缘化的,因为幼儿教育的定位模糊,没有划在“义务教育”的范围,由此一来,在专家们的“顶层设计”下,本来就急于把教育交给“市场”的决策者,乐得最先把幼儿教育甩出去。
公办幼儿教育萎缩,民办幼儿教育填空,民办幼儿教育的目标是盈利(连公办幼儿教育也日益向钱看),不是当“雷锋”,亏本的生意谁干?在节约成本、争夺生源欲望的驱动下,一边承诺提供“校车服务”,一边尽量降低“校车”、老师、保育员等方面的开支,安全保障与成本打架的时候,自然让位于成本,9座面包车坐60多人就这样出现了。
人们愤怒于三公开支的庞大和幼儿园“校车”的窘迫,是自然而然的反应,中国这些年的财政收入据说是“历史上最高”的,但教育支出却始终未能达到GDP的4%,是人们愤怒的来由之一,但即便教育支出达到了GDP的4%,恐怕大都还是要保证义务教育,比如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连一顿午饭、一间厕所都是奢侈品。即便有“校车”一说,也当先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而已经交由“市场”处置的幼儿教育恐怕尚难涉及。
在看看在各地的“校车”事故中逝去的孩子们,清一色属于“弱势群体”的后代,盖因为他们的家庭只能负担得起收费相对“低廉”(相对于这些群体的收入和物价,收费的水平已经接近承受的极限),入院门槛相对低的民办幼儿园。权势、财势已经冷酷地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各地都有一些林林总总的专门为富豪、贤达家庭开办的贵族幼儿园,特点一是“双语”,二是昂贵,三是奢侈,要么是家长的豪华轿车接送,要么是够标准的、名副其实的舒适校车来往,自然没有被闷死、60几人挤入9座面包车的惨剧。
“经济学泰斗”吴敬琏说得好,市场是一支“看不见的手”,但这只手做的事情是看得见的,市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是钱,在金钱面前讲“人人平等”,事实上是天然的“人人不平等”,穷人的孩子坐得起的“校车”与所谓“上流社会”孩子乘坐的校车不可能平等。
草民以为,由政府为每一所幼儿园、学校马上配置校车目前恐怕有一定难度,如果可能的话,不如在各地开行一种专门针对小孩上学、上幼儿园的公共汽车,设立专门的接送区和乘务员,家长、老师在接送区交接孩子,乘务员负责孩子在车上的乘坐和安全事宜,孩子的身上佩戴区别接送站的标牌,下车、上车地点可以设在各个学校、幼儿园的门口甚至学校、幼儿园院内。
公共教育班车的购置和运行费用,理所当然地应该由政府承担,政府还应当规划幼儿园的开办地点,便于公共接送班车的开行和停靠。当然,这也面临一个难题,有的地方(包括富裕的沿海地区)的公共交通实际上已经私有化或者半私有化,有些地方政府已经习惯于借“市场”甩财政包袱,开行公共教育班车需要投入人力、财力,会令他们感到不适。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