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兰州发生水污染事件之后,北京水质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的消息再次曝光:北京一些用户被告知家中自来水“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须加装净水器。4月17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企业代表聂燕冬再度回应称,北京的水质有保障,全过程的水质监测体系,具备很强的水质检测能力,有全面的水处理工艺。
原标题:解码自来水
本报记者高江虹 实习记者孟环宇北京报道
“过去十年来我们一直呼吁要保护水资源,治污减排,但是水质状况并没有多少改善。”清华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叹了一口气,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无奈地表示,若再不加快在源头堵住污染水源的行为,水污染治理的时间又很漫长,很快我国将水危机频发。
4月11日兰州发生水污染事件之后,北京水质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的消息再次曝光:北京一些用户被告知家中自来水“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须加装净水器。
尽管此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专门入户检测,并辟谣“自来水重金属超标”,但水质安全仍再一次高度牵动人们的神经。
深处理水厂不足2%
4月14日,北京自来水水质监测中心去爆料现场检查看,净水器厂家所说的重金属超标不过是其偷换概念,其检测数据应该是矿物质可溶性固体的数值,而这种物体完全对人身体有益无害,在自来水制水过程中不需要去除。
4月17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企业代表聂燕冬再度回应称,北京的水质有保障,全过程的水质监测体系,具备很强的水质检测能力,有全面的水处理工艺。
事实上,聂燕冬所言不虚。北京的自来水厂设备与技术能力均在国内名列前茅,而其对水质的检测严格程度亦是数一数二的,因此其水质合格率相对也比较高。据了解,北京市自来水拥有全过程的水质监测体系,在水源建水厂,出水厂和管网终端等五个环节都设置了安全防线。出水环节有三级检测,在用户终端还有302个检测点,随时关注水质问题。
另外,北京自来水集团的水质检测中心检测能力达到了205项,远远超过国标的106项。因此,首创股份副总经理张恒杰评价起竞争对手北京市自来水厂的表现,仍客观地认为,北京的水已经比很多城市的水安全得多。
只是,全国有几个北京?其他城市有多少做到像北京一样设备先进、技术多样、检测严格?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郑兴灿指出,即便在新国标106项标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做到,少数只能做到10项或40项,目前做到深度处理的水厂不到2%。
所谓深度处理,指的是通过臭氧、活性碳等技术,清除各类有机、无机化合物,使污染水达标,最终实现直饮。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水处理工艺,即絮凝(加聚合氯化铝)、沉淀、过滤(通过石英砂、卵石等)、消毒(加氯气等)。两者的区别在于传统工艺主要处理灭杀水中微生物,而深度处理还可以解决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污染。
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数据,全国近20%的城市集中式地下水水源水质劣于Ⅲ类。部分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因子除常规化学指标外,甚至出现了致癌、致畸、致突变污染指标。
据了解,地下水受As、F、Fe、Mn、放射性物质,以及天然化学背景与人为污染;地表水受微量污染物、重金属,以及突发性污染事故污染;湖泊水源泥沙剧减,对下游水体中的重金属等沉淀不利,而水库内泥沙淤积又容易出现富营养化。
因此,当前我国的水质情况远超传统工艺能处理的范围,理应提升水厂的深度处理能力,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不容乐观。
而刘文君提供了另外一个数据:现在有不少水厂采用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工艺的规模占城市供水规模的10%左右。也就是说,即使比例都提升至10%,仍意味着90%的水处理无法排除被有机化合物或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水源地合格比例仅50%?
如果自来水厂的处理工艺尚未提升,但进厂的水源水质保持优良,亦可确保出厂水是安全合格的。
只是,我们自来水的水源真的优良吗?
据了解,我国自来水的水源,取自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又分为河流、湖泊和水库。无论哪种水,现在都是一种匮乏的状态。原因是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这个数据是2012年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透露的。
在这个稀缺淡水资源的国家里,过去三十五年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质的噩梦。
根据2001年对我国七大水系断面监测,达到三类水质可以进入自来水厂的最低要求的仅占29.5%,而劣V类水质却高达44%;另外,我国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染比较普遍,全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50%的地区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约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经过国家大力治理,水质状况有了改善。据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也就是说,经过治理,11年间,劣V类水的比例大幅降至10.2%。不过,各地情况大不相同。海河劣Ⅴ类水比例高达40%以上,黄河、辽河与淮河也都有超过20%仍是劣Ⅴ类水。
刘文君指出,实际上自来水的水源要求是一类和二类水,但这些优质水源实在太少了,才允许选用三类水。不过,我国三类水的比例,在这十大流域中也并不高。目前三类水达到90%以上的,仅仅是西北和西南诸河,长江、珠江、闽浙片河流鲜有超过80%,黄河、松花江等连60%都达不到。
从这些合格比例不高的水域中再度筛选供应自来水厂的水源地,难度可想而知。刘文君还指出,水是流动的,即使水源地的水质达标,附近的河流污染的话,迟早会污染水源。
2007年9月,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会上透露,全国113 个重点环保城市的222个饮水地表水源的平均水质达标率仅为72%,不少地区的水源地呈缩减趋势。
后来,环保部对水源地的监测范围扩大,将地下水纳入进来,并在过去六年间加大水质治理,水源地的达标水质有了不小幅度的上升。2012 年,全国113 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共监测387 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0 个,地下水源地147 个。水质达标率为95.3%,与上年相比,上升4.7 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在全国重点环保监测的113个城市,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仍有4.7%是不合格的,而在更多中小城市,饮用水水源的真实情况很可能更糟糕。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刘永认为,大城市的水质是基本有保障的,真正危险的是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村环境形势严峻。工矿污染压力加大,生活污染局部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2012年中国环境公报》指出,试点村庄1370个饮用水源地监测断面(点位)水质达标率为77.2%。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86.6%和70.3%。农村水质情况比重点城市糟得多。刘永指出,农村和中小城市的检测设备和技术都非常欠缺,水厂的处理工艺又传统原始,随着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加剧,这些区域的居民所喝的水里含些什么都不清楚,才真正可怕。
由于环保部公开的数据,只有113个重点大城市的信息,全国其他数千个城市的水质情况并未披露。记者多方问询都未能获得。一位不愿意披露姓名的学者告诉记者,水质情况很糟糕,但有多糟却是个国家机密。他估计真实的合格率只有50%左右。2012年住建部城市供水监测中心总工程师宋兰合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曾认可水质合格率仅为50%的判断,他个人判断,剔除掉事实上不合格的三类水源,再剔除部分一二类水源中实际不合格的部分,中国城市水源地真正合格的比例大约为50%。
水源污染溯源
谁污染了我们的水?最大一个原因是我们自己。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居民生活用水均保持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0 年至2010 年,我国城市化率从36.22%上升至49.95%,10年间增长了13.63%;2000年,我国用水量为5498亿立方米,2011 年增长至6107.2亿立方米;同时我国人均用水量也从2000年的435.40立方米/年增长到了2010年的450.2立方米/年;与之相对应,产生了大量的污水排放,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也由2003年2470115万吨/年上升到了2010年的3797830万吨/年,增长了53.75%。
与此同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民族证券分析师于娃丽在2013年6月发布的一份《水务行业增长趋势不改》的报告中介绍, 美国现在平均每1 万人就拥有1 座污水处理厂, 英国和德国分别为每7000 和8000人拥有1座污水处理厂。我国城镇人口中, 平均每150 万人才拥有1座污水处理厂。截至2011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135座。
另一方面,我国工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加大了工业用水的需求,从而也产生了大量工业废水。从2003 年开始,我国工业增加值保持了年均25%的增幅,而同期工业用水量也同样保持增长,年均增幅超过3%。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随着用水量的增加,废污水的排放量亦随之增加,由2003年的2122527万吨增长至2010年的2374732万吨,增长了11.88%;但总体看来,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呈现出得到控制的趋势,2010 年,工业废水排放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434.77 吨,氨氮排放量为27.28 万吨,对应于2003 年的511.8 万吨、40.36 万吨略有一定比例的下降,但各项污染物的绝对量仍然较大,水资源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
事实上,国家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做好污水处理和排放工作,而且也有专门的规定要求污染企业远离水源地。“法律都有,就是缺乏严格执行。”刘文君说道。
刘文君感慨道,虽然国家在水源治理上日趋重视,近年投入极大,奈何水体一旦受到污染,治理起来需要漫长的过程,据欧美日等国的经验,让水质恢复正常很可能长达二十年的时间。
更令他忧心的是,随着东部经济结构调整,不少污染企业迁移到中西部地区,而我国多条河流的发源地集中在中西部,这些污染企业的排污治理问题不到位的话,等于把上游水域也污染了,或将加剧目前的水污染危机。
面对包括水在内的整体环境恶化,威立雅环境服务的中国总经理周小华亦感伤:“从1994年介入环保服务这么多年,环保好像并没有改善,我感到非常惭愧。”
拟投2万亿治理水污染
据了解,环保部和水利部正在酝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投资达2万亿,将致力于恢复污染的水质和保障水质安全。
除了投资,法律法规的保障上也将会加强。刘文君向记者透露,国家正在酝酿饮用水水源质量标准以及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制度。
刘文君解释道,目前的水源地水质分级,参考的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该标准有109项地表水质指标,环保部通常只检测其中的23项基本项目,未测其余86项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按此标准,按水质可将饮用水源分为五类。一二类为合格水源,三类以下均为不合格水源。
至于三类水是否合格,按照环保部的统计口径,三类水也是合格的水源。可是在刘文君看来,三类水实际上并不是合格的饮用水水源,只是能够进入自来水厂进行处理的最低要求。
此外,重要的是,环保部目前对水质的检测和分类,是基于地表水和各种生物要求的,并非单独为人类的饮用水设定的标准,因此水质中很多指标并不适用于自来水。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郑兴灿亦曾指出,我国的水质指标较为混乱,总氮指标为例,饮用水指标比湖泊地表水更低。
因此,不少专家都呼吁应该建立一套独立的饮用水水源质量标准,以及独立的水源地管理制度。据刘文君透露,这项工作在推进当中,何时出台质量标准尚无定论。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