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的儿子朱云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论坛上,罕见地炮轰体制改革,指中国看病难不是因为医生不够,而是体制错了。”
也许是因为“炮轰医改”话题,也许是因为是名人,这篇文章似乎很引论坛关注。
我读后却一头雾水。
首先题目就怪异——“公立医院闹得跟人民公社一样”。
“人民公社”怎么了?人民公社时代的医改有两条超迈古今:一条是毛泽东“的六二六”批示,把医疗工作的重点到农村去,第一次将历史颠倒过来,明确医疗卫生为中国大多数人服务的方向;再一条是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那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实行赤脚医生制度,从而改变了广大农民缺医少药的现状。
毛泽东时代的医改成是得到举世公认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曾与时下的医改对比,有过极高的评价。
为人民,为大多数,而不是为金钱;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拜倒洋人脚下。这才是真正的改革,具有伟大的历史品格,它是今令人眼花撩伦的改革所不可相提并论的。
什么叫“闹得跟人民公社一样”!
也许本意在说平均主义,没有激励机制。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首先是医生没有激励机制”
“我们现在的公立医院跟人民公社一样,你反正出一天工,我给你记个工分,大家得一样,你说我能看多少? ”
这话不知从何说起。
也许是因为生活于“中产阶级”圈子,对芸芸众生的生存状况太隔膜,不曾亲身体会老百姓的看病难。
当下医改的“激励”还不够么?
中国的医院不是全部也是大部都实行医生的收入与“效益”也即开出处方价值数额挂钩。一个轻微感冒病人如果开二、三十块钱药打发了,医生等于白看;如果让他做个ct在开大处方花上一千块,医生就可以从院方和销售商处获得几十甚至二三百元的“激励”先富起来。这种市场化改革的激励下,一个医生接诊一个病人,首先想的是怎么从他身上多“创效益”,而不是用最佳方案治好病。有良心的医生自揭内幕在医院为千夫所指呆不下去的例子层出不穷。医德扭曲良知丧失,市场化唯利是图乃万恶之源。它也是医疗过度、看不起病、医疗资源浪费的根本原因。这还不够,难道还要用“深化激励”来解决这“激励”所造成的空前绝后的弊端吗?
至于“打破平均主义铁饭碗”,医务人员之间,科室骨干医生,年收入几十上百万,为一般医护的几倍、几十倍,走穴出诊与红包收入还不算。
不知“跟人民公社一样”从何说起?这话本身就带公知偏见。
“人民公社”的南街不是活得好好的吗?小岗国家花了那么多钱能扶起来吗?
“市场化”,如同“民主宪政”一样,是公知精英按照美国人的意志打造的迷信。俄罗斯、乌克兰、伊拉克、利比亚的国民都尝到了甜头,目前正不同程度地在咀嚼、消化、品位、分享美国天使所赐给的成果。只有中国,还痴迷着,决心壮士断腕,继续瓦解国企,流转土地。
中国医疗问题的病根在市场化。
市场化也将中国的教育拖入了死胡同,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事业,如今只剩下升学教育和产业教育了。
市场化就是私有化,就是殖民化,你别无选择,是中国社会问题的总根子。
如果说“体制问题”,这才是真正的“体制”。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