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香港爆发修例风波,观察者们通过分析,找到了香港高房价这个经济原因。
由于高房价,让香港新一代失去上升通道,在美西方的误导下,年轻人没将怨气指向垄断地产资本,却指向了香港特区政府。
这就是我们看到,风波中大部分街头黑暴,都是1997年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
香港并不是没有土地,我们之前文章也分析过,比起大湾区,特别是一河之隔的深圳,香港有大量闲置土地,为什么不把这些土地建成房子给香港居民居住呢?
目前香港约75%的土地是绿地或自然景观,被划为郊野公园,在回归之前,港英政府就定下不准开发的规定。因此只有7%的土地是住宅区,导致香港750万人口必须挤进夹在大海和山脉间的密集高层社区。最拥挤的地区是九龙,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9万人,相比之下,美国的纽约曼哈顿人口密度只是2.76万人。
所以,我们经常会见到香港野猪穿街走巷,甚至坐地铁的新闻,正是因为“环境太好”了。
特区政府是不是没有努力过呢?
当然不是,为改善香港市民的居住环境,香港一回归,特区政府就发起了“八万五”计划,很可惜后来因各种原因,最终不了了之。
什么是“八万五”计划?
故事要回溯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
知道东方之珠要回归祖国的英国企业,准备抛售在港资产,回到英国。
为了卖出更好的价格,他们恶意炒高香港房价,放出风声称只要有香港的房子,内地政府就会来买。甚至放出谣言,“中央政府发文,要求各省在香港购置物业。”
在英国资本和谣言,还有众多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回归前夕香港楼价大涨。当时的香港有产阶层,自然疯狂抢楼,喜笑颜开。
1990年代的香港经济,地产、股市都屡创新高,经济一片繁荣,很多人通过炒卖股票和地产而致富,金融业和地产业成为香港经济重要支柱。
据统计,香港的整体楼价在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的高峰期,3年零10个月之间上升了68%。
当时香港中等住宅普通房价约7至10万港元每平方米,一般中产者需要持续工作直到退休后才可完成供款。楼价的持续上扬使中下阶层难以自置物业,即使是租住物业,租金也连年上升。
在1997年的高峰期,香港人平均把月薪的74%用作供楼。市面开始出现声音,要求政府压抑楼价的升势,但港英政府借口中英联合声明,一直限制住宅的开发。
特区政府成立后,房价已经上涨到当时的“天价”,租金也水涨船高,普通香港市民住房出现困难。
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迅速看明白了症结所在,在1997年度施政报告中就提出一项重要的政策。
董建华提出每年供应不少于8.5万个住宅,希望到2007年,香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廉租房)的平均时间由6.5年缩短至3年。
目标定下来了,如何增加房屋呢?
特区政府打算使用增加土地供应的方式,由开发商拍下土地后建成房屋,只要房子供应多了,有房子住的人自然也多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现实却很骨感。
1998年爆发了亚洲金融风暴,国际金融大鳄血洗了泰国和印尼之后,把目标瞄准刚回归不久的香港。
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路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在中央全力支持下予以回击,动用大量外汇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元,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准上。
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
金融巨鳄索罗斯至今不忘在国际上攻击中国,就是因为中国给他留下了这一个深深的教训。
外敌是击退了,但是作为战场的香港,也一片狼藉。
98金融风暴之后,东南亚、日本等地资金均无力再投资香港楼市,纷纷退出。而香港地产资本也不乐见“八万五”计划实现,明里暗里抵制。
同时,“八万五”计划的成效也逐渐显现,九八年起,香港公私营房屋的供应量便逐年攀升,到2001年达到十万个的高峰,远超过八万五。
供应充足加上资金撤离再加上地产资本暗中抵制,使得香港楼价一落千丈,普遍私人物业在5年多的时间内贬值70%,很多中产阶级成为负资产,香港经济一片萧条。
以著名歌手王菲为例子。王菲在1997年以七成按揭,分20年供款的方式以4800万港元购入了沙田宝松苑豪宅,每月供款额达29万港元,但是两年后,王菲的这所豪宅只能以半价出售。
面对剧烈下跌的房价和萧条的经济,在地产资本的刻意引导下,大量香港有房市民开始将矛头对准了“八万五”计划,纷纷要求政府暂停实施,并要求政府救市。
而血洗香港的金融巨鳄们,却被抛在脑后。
面对压力,董建华也只能放慢了八万五计划实施的脚步,不再出售土地。但“八万五”暂停实施并没有拯救香港的楼市,香港楼市在2000年后又整整下跌了3年。
为救楼市,2002年11月,著名的“孙九招”公布,当时的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推出的多项房屋政策,开始护盘楼市,这九招包括了:取消土地拍卖一年;停止公屋新建计划;停止私人建屋与混合所有制建屋计划;取消限购政策等等。
至此,“八万五”计划,正式宣告失败。
2002年以后,特区政府大量减少住宅供应,2010年新建的住宅只有不到两万个,还不足“八万五”的四分之一。
在“孙九招”的刺激下,加上香港背靠祖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客观背景,从2003年开始,香港楼市开启了连续上涨15年的大牛市。
到了香港第二任特首曾荫权时,香港楼价已经明显高企。
曾荫权曾说:“我们的房价太贵,中产阶级发现自己已经买不了房了。”
人们口中价值千万的“千尺豪宅”面积不过一百平米,许多家庭一家六七口人只能挤在面积四五十平的小户型内,一些靠救济金(综援)生活的穷人被迫居住在只能够容纳一张铺盖的“巢屋”内,一些老人说到:“我们还没死,就已经住进了棺材。”
在反对“八万五”的过程中,刚刚萌芽不久的乱港派发现策动民意、发起游行示威抗议特区政府能起到效果。
这也为2003年反对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大游行,埋下伏笔。
同时,在香港回归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由于没经历过港英政府的殖民统治,却只看到香港回归后楼价的高不可攀,到了他们婚嫁年龄,香港房价已飙升至全球最高,许多看不到安居希望的新一代港人,在乱港派入侵了教育、传媒系统后,接受了反中乱港的思想。
由于矛头对准特区政府,以后特区政府再有想改善香港市民居住环境的计划,大都被壮大起来的乱港派和地产资本支持的环保组织否定。
而普通香港市民接受的教育、看到的媒体,只告诉他们如何反对政府施政,没告诉他们,曾经特区政府在为香港市民人人有房住而努力过。
难道,就这样将香港推给乱港派吗?
当然不是!香港是中国的香港!
2019年修例风波后,中央果断出手为香港止暴制乱,乱港派纷纷败退,离开体制,使得香港行政、立法系统焕然一新。
统一了思想,减少了阻力,特区政府施政就能顺畅。2021年,特区政府提出建设“北部都会区”,计划建设房屋90万套,吸纳250万人到该区域居住生活。
除了首任的董建华特首,这种建设力度在往届特区政府中,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会被各种各样势力阻挠。
即将接任第六任特首的李家超也表示,会优先处理房屋问题,令整个建屋流程达到提速、提效及提量的效果,将成立由司长级带领的“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及“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利用好司长级的指挥能力,做好统筹工作。
可以预见,李家超特首将延续林郑月娥特首的土地政策,继续为香港市民建设更多的房子,实现25年前那个“人人有屋住”的梦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