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95后女孩橘子六年打多份工攒下24万买房,因没钱装修,住进了毛坯房(大米video)。她是17岁中专毕业开始工作,当时就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并为此不懈努力,1400元的月工资她能攒下1200,下班后还要兼职打工,终于在23岁攒够了24万首付买下房子,并结束了和男友的异地恋喜迁新居,但已经身无分文的他们还需要继续为装修攒钱,并继续为房贷奋斗终生。
顺便说一句,中国人的首次置业年龄是全球最高的,今天这条新闻就是典型。而世界其它主要国家,首次置业年龄平均都在30岁以后,甚至40岁之后。在很多发达国家,买房是35岁之后的中年人才考虑的事情,年轻人不买房。像中国这样,有这么多年纪轻轻就把买房当做人生梦想的,在世界上恐怕也绝无仅有。
其实时间倒退回二十多年前,中国的年轻人也并不是这样。那时青年的梦想五花八门,充满了诗和远方,跟世界其他地方的年轻人并无不同。我们经济发展了这么多年,就要步入发达门槛,拥抱全世界,为何青年的梦想会回缩到一个小窝?房子不过是居住的容器,为什么会成为年轻人压倒一切的梦想?
像橘子这样的年轻人很多很多,近年来不断出现在新闻中,也不断出现在我们身边,房子不仅仅是他们的梦想,也是他们的事业,他们为之憧憬,也为之打工,不仅掏出了全部的积蓄,还要搭上30年的未来……比任何一个现实中的事业都要更像事业。那么,这份事业能带给他们多大的回报?
在过去的十几年,买房带来的回报是丰厚的,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房子都成为一个人身价增值最主要的部分,远远超过他上班所得。因为楼市疯狂的暴涨,使买房成为了最好的投资,比你投资自己要强,比你投资孩子要强,比你打工跳槽要强,这是很多年轻人把房子当做梦想和事业的现实基础。
全民都在为房子打工,这对房地产商是好消息,一下子造就N个首富;这对土地财政也是个好消息,各地基建和贪污创大手笔。但是对真正的实体经济,它并不好,除了带动有限的关联产业之外,并不利于创新创造。对老百姓来说,可能最不好,为房子打一辈子工,人生就这样了。
但在过去连年暴涨的年代,上游卖地卖房可以吃肉,老百姓买房可以喝汤,这是支撑他们为楼市打工的最重要基础。不幸的是,这个基础正在快速地坍塌,房价不会再暴涨了。因为很简单,已经到顶了,我们的房子已经贵过美国日本欧洲,这是这个星球上的自然顶,无法再高了。我们的人均GDP还差着人家好几倍呢,换算成房价已经是发达国家的好几倍了,没法再涨了。
今天的梦想是基于过去的事实,由于惯性,把买房当做理想还会继续一段时间,但是梦想的破碎从现在就已经开始。不久前席卷多个城市的烂尾楼断供潮,恶狠狠地敲响了警钟。
因为,整个楼市产业链也是建立在连续暴涨基础之上的,开发商挪用资金到处拍地,绷紧杠杆快速做大,首富都这么玩,谁不这么玩谁就是傻。然而,只有暴涨能维系这一危险的游戏,涨声一停,接力棒立马落地,击鼓传花就停了,停在谁手里就是谁倒霉,通常,它们都停在买房人手里。
因为这个游戏,算计的就是千千万万的买房人。开发商貌似不停地买地盖房,真正的持棒期实际非常短暂,拍地之后不出一年,他们就会把停留在图纸上的房子全部卖掉,很多人买房时,房子还在一个刚刚开挖的大坑里。而承包方全额垫资到封顶,开发商几乎连建设费用都不需要往外掏,就能直接等到银行放款,那都是买房人全部的过去和30年的未来。
停在手里的花一文不值。就算你想认栽离场,换地儿买房,都不可能,烂尾楼无法转手,也不具备居住功能,无人接盘,它的市值是零。房子废了,但你跟银行签下的房贷不会作废,他们会追到你成为老赖,丧失东山再起的一切机会,这真是让一个普通人完全绝望的事情。
前不久,郑州一对直播买房的网红小夫妻上热搜,他们故事的前半段,可以说和今天湖南女孩的励志故事一模一样:打工、吃土、攒钱、异地恋、把房子当做最大的梦想——然后,房子烂尾了。在一次次的直播中,网友看着他们眼里光一点点消失。好几年来,他们节衣缩食,即使怀孕也舍不得吃十几元的鸡腿,想买点肉左思右想又换成了豆腐,他们用对待平生最重要事业的态度来对待买房的梦想,当梦想烂尾时,才发现原来它一文不值。
回头想想,就算房子没烂尾,全家人的首付,30年的劳作,仅仅为了一处蜗居,它值得吗?在楼市非常平稳的国家,没有青年会把自己栓在一个不会增值的水泥壳子里,他们要用年轻的资本去闯荡、去享受、去尝试各种各样的生活和梦想,真正值得的梦想,而不是幻象。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不是过去十几年暴涨神话的误导,绝对没有这么多年轻人把买房当做梦想。虽然说经济起飞一定伴随着房价上涨,但它们本也可以是另外一种模样,譬如温和上涨30年、40年,让大家代代有红利,但没有暴利。没有暴利,开发商也不会那么疯狂。但是,故事的编剧不是老百姓,而是持有土地和规则的人。有些人想一口吃干喝净,有些人就得被一把推到坑里。
:纸上建筑
公众号:纸上建筑
2022年8月25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