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原则,在下于7月走访了上海松江、嘉定、黄埔、静安4个区,8家养老院,大概了解价位、服务、硬件、软件等元素,最后得出这么个结论:对普通人来说,不管将来你多忙,一生境遇如何,哪怕你上街要饭,你都不能随便把父母送进养老院。
因为你照顾他们,最多是照顾不周,有个褥疮,饿了老娘1 2顿这种,但他们起码不会被辱,能保留最后一丝人的尊严。相比其他行为,比起什么子女照顾不周,饿1 2顿真不叫事。
对普通人来说选择其实很少,你去不起高端的养老社区,你只能去几K块1个月的养老院。而且即便你花了几百万进去,老人享受到的服务也不见得就货真价实。
这个结论依据是:除非你是做生意还很成功那种,钱多到几亿级别,钱多到这个地步,你才雇佣到真正的管家、佣人服务,也才有配套律师、健康服务团队。
就咱工薪阶层,咱那点钱雇的那能是什么素质的保姆?心里没点数么?如果真要送养老院,托关系、塞钞票,把老人送进公立养老院。
之所以想说这个,是今年过年前出去吃饭,有个专门搞投资的人在饭桌上扯淡,他告诉我们之前想过投资养老院,但他一脸委屈地说他被劝退了。
我心想怎么劝退了?他说现在刁民太多,钱不好赚,想做好事真难。
比如人家送1位老头过来,摔了咋整?病了咋办?出门走丢咋办?万一有个事你说在自己家里,那无所谓,可这要是在养老院这就是大问题,没法跟亲属交代。
他说在很多家庭里,老人在养老院里待遇是远高于在家的,比如给老人洗澡、换衣服、喂饭、陪聊,很多事他自己亲人都做不到,但却要求1个陌生人做的更好,还理直气壮。
他说,做善事真没那么容易,
说这个社会缺乏宽容。
我当时心里想:你真的在做善事吗?这社会真就太缺乏宽容吗?或许私人资本它就不该染指养老、教育这种领域。
赚钱就是赚钱,善事就是善事,没这金刚钻揽什么瓷器活呢?说什么自己亲人都做不到,怎么还要求陌生人做到,这不废话吗?给了钱的!
我给了钱,你就得服务,我就是因为做不到更好所以才花钱,你觉得这钱难赚那你开什么养老院呢?
什么5000块钱能买啥服务,
掏5K块没5K块的服务你早说啊~
我掏不起我不来不就行了?
后来我就专心品菜,
不想再听这厮放屁了。
就是碰到这种投机者,我现在就一直有个偏见:但凡是瞄准养老教育,想着赚老人小孩钱的,那真的没几个好东西。
而对我们自己来说,但凡是对养老院还心存幻想的,真的建议你去养老院做做义工,或者曲线调查一番,用实地勘察代替颅内养老。
我去松江1处养老院时,人家说什么介绍、器材都好,挑不出毛病,但众所周知,挑不出毛病就有大毛病。
所以中午就说我要出去吃饭,不吃食堂,随后虚晃一枪又回来看看老人吃的都是啥。结果发现人家中午就是吃点面条里面加2根白菜,白菜就是后厨附近墙上晒的白菜帮子,白菜非常不新鲜,这要搁农村应该是要喂猪的。
在介绍宣传时说有单间也有8人房,1个护工照顾10位老人,但实际上是1个护工要照顾15位甚至20位老人。
到晚上护工会把有些老人绑在床上,防止乱跑,有的是为了防止起夜不给喝水。
我去的时候特意带包烟跟打火机,看到老头就发烟。有位老爷子就告诉我,当时夏天有老人尿失禁,他们就不给穿裤子,人家一身精光躺床上,下面垫个尿不湿,拉到身上了把人架下来拿水管子冲,人也痴傻,嘴里盈盈呀呀。
我听完摇头无语。
就我目前所了解到的皮毛信息,国内养老院都是分类型跟等级,在体验上分为上中下3个等级,在体制上分公立跟私立。
有些养老院比如公立的,那不是你说有钱说去就去的,那要么是体制内职称到一定等级才能申请,有些甚至是干部身份才有资格排队。这种公立医院不敢说多好,跟天堂一样,但最起码的尊严跟体面还是能保留的。
那社会上这些私立养老院区分他们等级就很简单了:钱,但操蛋的是,钱也不是唯一标准,不是说钱到位,它服务就一定到位。
你没事大可以搜搜新闻,几百万的养老院照样扇嘴老人嘴巴子。
除了公立私立养老院以外,那就是相对顶尖私立养老院,我大概网上查了下,顶尖养老院多有保险背景,且有门槛,还有什么预付款,就是人还没住进去,你得先把钱打过去。
最典型比如泰康,那服务就不提了,肯定没得说,我连参观资格都没有。大概听下来想住进去要么买个保费大于200万的保险,要么交20万押金买个卡,还要往里砸100-200万入门费,这级别谁行谁上。
别的也不多说,此类养老院的美好,通通都是拿钱硬生生砸出来的。
要再纠正一下,这种也不叫养老院,学名叫养老社区,这种模式多是保险公司搞的。
传统养老院,只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比如吃饭、护理啥的。但这类社区一般都有大面积绿地、花园,日常生活社会一应俱全,比如餐厅、超市、健身房,还包括医疗康复机构,老人送来了还能获得医疗、护理、康复服务。
所以养老社区无论是从居住环境,健康和娱乐,还是服务都无可挑剔。即:把养老跟康复给结合起来,在这种地方那就不只是养老,更是享受了。
这种养老社区一线城市很普遍,
大的保险公司很早就开始布局了
除了高端养老社区,在普通养老院硬件不是核心,软件才是,什么是软件?体验,体验来自于哪?是服务,服务是谁提供?恰恰就是护工。
比如上厕所、吃什么东西,先满足哪位老头老太需求,听谁的?护工的,护工先帮谁后帮谁,甚至于1个眼神鄙视,1个动作忽视,你家里老人能怎么办?
比如老人:“憋不住了想上厕所”
护工:“等会,老张老王还没上”
老人:“口渴想吃片瓜”
护工:“等会,老李老杨吃完就轮到你”
等等这些伤害不高但侮辱性极强的操作,
很不容易定性。
这算不算虐待?不算吧?
但这种冷暴力别说是安摄像头,
你就是安个摄像头人家也不怕。
咋了?我又没打你爸你妈,
事太多,忙忘了,下次注意。
这些护工你以为好打发?你就算再有钱,每个月给养老院5万块钱,但到护工手里才几千块钱,你指望拿着几千块钱,就能把老人伺候的跟亲爹一样么?
这个护工的水就比较深了,
很多人都不好把握。
目前国内搞护理的其实学历是不高的,大部分都是小学到初中水平,高中生都很少,最重要年龄都是些60岁以上的。
为啥是这类人?因为这类人家里小孩出去打工,家里也没啥钱,所以就来干这个,而这类护工就业的对象就是外面这种私立养老院。
这种养老院的护工其工作恰恰也比我们想象中更枯燥,压抑。比如上海一些养老院,要求护工带着老人下午必须去公园呆满1到1个半小时,其中半个小时要找个有风的地方,解开外套、张开双臂让风过全身。
因为人老了,身上“老人味”很重,忙了1天,不吹味道散不尽,自己嗅觉麻痹了不觉得,外人可能会觉得很熏人。另外1个小时,就是看鲜活的人,活络活络眼睛,搞搞2次心理建设。
再比如卧床的老人长期不翻身,一定长肉疮(红肿后流脓腐烂,然后成一个肉洞),所以要求是白天20分钟换个姿势,最迟40分钟,晚上可推迟2-4小时一翻身。每天还要擦身几次,防止汗沤。
除此外这些,护工每天接触的都是快走的、瘫痪的,还有些老人没排便能力,护工还得用手去掏...
这种环境下的护工断不可能做到礼貌服务。
同时还要再提到2个很虚但又很扎心的概念:“鄙视链”跟“交际圈”,在这起到重要作用的,也是护工。
需要先说清:养老院可不是什么世外桃源,它依然是个社会,当下社会是丛林,养老院也依然弱肉强食。
老人有他的“交际圈”,可这个交际圈并不纯粹,这玩意跟护工一样,看人下菜。看什么人?有子女看望的跟没子女的。
之前就有一些跟UP主讲过,我认为说的很对:子女就是核武器,你可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小时候受欺负了,爹妈会替你出头收拾其他瘪犊子,但父母老了万一受欺负了?谁去收拾瘪犊子?那就是子女了。
先声明,我并不是渲染焦虑,鼓励大家生娃,不是这意思,我现在自己都生不起娃。我只是想把事实告诉大伙,有子女并且经常看望,你在养老院的待遇不会差到哪去。
你有子女的每周来看1次,哪怕就在床前坐5分钟,这老头老太1个星期都不会遭排挤。
好,写到这也该写写我们自己了。
我在走访到黄埔1家养老院时,跟1位老太太聊得还行,老太太跟我讲:我看手机上,说你们现在这小年轻都不愿生小孩了是吧?别听他们胡说,小伙子你可得有自己的孩子,管他男孩女孩,树要根生,儿要亲生。
我刚说过了,我绝不是建议咱现在要孩子,现在没那个条件。对养老,在我们这代人包括00后,1个主流思潮是:年轻时要好好挣钱,只要钱够多,我就可以把自己晚年交给1个不认识的人或者是1个机构。
咱先不提能不能交得起这笔钱,
单说这个想法可能就跟现实不大一样。
我们有些人经常把“人性”挂在嘴上,是,我们要相信人性,但请细想,养了几十年的亲生儿女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你去指望毫无感情的养老机构,他们能突破资本逐利本能,然后给爹妈贴心照顾安享晚年?这逻辑不科学啊。
我还认识有些同龄人说,那就得有钱,只要有钱养老就不成问题。先不提你能有多少钱,你若入门就能掏200W,那没说的。
但对咱普通人来讲,大概率不会有大钱,有个几百万上千万那已是极限,千万到1个亿那还是做梦吧。
钱可能是万能的,但前提是你健康,
如果你不再健康,对寻常百姓来说,
有钱甚至会让你更加危险。
因为失能或没有子女的老人,假设你还有钱,那真就是小学生抱金过市,就差脑门上写“快来抢我!”
咱现在很多人都是以30岁衡量70岁,觉得我老了还跟今天一样,还能上蹿下跳,咋可能嘛?所以老年人能力退化,钞票多只能让你成为狼群里的羔羊。
还是我反复啰嗦的,除非你是富豪,才能有个专门团队来伺候你。咱这点钱能雇个啥?省省吧~
所以你有点小钱有利可图,有人惦记你,你啥都没有,那有人欺负你,什么弑老拿钱,打老人的新闻大伙可自行搜索,尤其前几年简直多如牛毛。
当我们这些普通人老了,余生活得像不像个人,那得看你身边的人会不会把你当人了。
我们今天洋洋洒洒3000多字讨论到现在,只不过讨论出了1个大家都知道却又不愿面对的现实:那就是更多的年轻人,家里老人有事,他既请不起保姆,也去不起养老院。
过去舆论里还讨论什么养老院好不好,真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意思,连去都去不起,还好什么好。
那怎么预防呢?老人我不知道,我们作为年轻人,趁着还能动弹,多跑跑多动动,少吃外卖,别40年后成了个累赘。
与其想着怎么去养老院过好日子,不如想着怎么别进养老院;毕竟,预防大于治疗嘛~
愿养老院不是人生的终点,
而是快乐晚年生活的开始。
但其实这个结尾只是我跟读者们说的1句客气话,并不是我内心真实所想。
因为我内心里还有个问题也没品出个答案;我在想:1个人是年轻时用力去活,一定要精彩,反正怎么挂都一样。
1个人是年纪轻轻老想着怎么为自己养老存钱,拼命赚钱,就为老了能过上好日子,但最后却错过自己一辈子。
这2种哪个更适合普通人?
我属实还没悟透,
见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