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学生,最惨的事情是什么?是不管怎么努力成绩都无法提高,是平时成绩很好结果发挥失常,还是坐到考场上突然想拉肚子?
这些状况至少还是在考场上发生的,还有更惨的情况,那就是不管成绩好坏,当考生历经千辛万苦想要给自己的努力一个交代时,班主任突然拦住他说:你这个样子,就别考了吧。
6月18日,有网友爆料称,江西南昌某中学的学生,疑似因为班主任要求其“弃考”,没有参加刚刚结束的中考。
根据考生家长的说法,在中考前,孩子接到班主任的信息让他不要参加中考:“不要报中考,我们照样给你毕业证,你报了的话,考到290多分才发给你毕业证,如果没考到的话,那就等下个学期再来考一次,考到290分为止,再给你们毕业证。”
因为孩子没有及时跟家长沟通,所以家长在中考结束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居然没有参加考试。
这位家长表示,不只是自己的孩子接到了这种信息,“虽然成绩不好,但参加中考是学生的权利,他们不能拿走这个权利”。
于是记者联系到该学生的班主任,求证事情的真假,班主任的回应倒是很干脆:“没有这个情况。”
这个回应,当天晚上就被打脸了。
6月18日晚上,南昌市教育局对报道进行了回应,称“班主任暗示其弃考情况基本属实”。在通报中,教育局称要敦促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妥善处理此事,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下一步,我局将举一反三,引导全市中小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
不过,在通报出现后,很多人在评论区表示,这样的操作算不上新鲜事了:“我初中的班主任也这么干过。”“二十年前,就有这骚操作了。”“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多的是。”“还暗示都不错了,我初中的时候班主任直言让我放弃中考,我不肯我说我想参加我会尽力,看我不听话,让每一科的老师来语言上打击我。”
看起来,该举一反三的地方远不止南昌。
2个月前,安徽合肥刚刚有家长反映过同样的问题,多名学生的班主任引导未毕业学生到中职学校。合肥市教育局专门发布了《关于禁止将初中未毕业学生分流到中职学校的通知》,要求“任何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得以任何理由、通过任何途径动员、引导、介绍初中未毕业学生到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市外中职学校)就读”。
这只是最近发生的两起事件,实际上,只要愿意往前找,基本上每年都可以找到许多同样的事情。
2019年,山东菏泽东明县一个班级里,50多个人有超过20人被班主任要求不能参加中考,并且在上课前给学生们讲,附近的一所劳动技术学校有多么好,免收学费,毕了业还能找到好工作,要求成绩差的学生赶紧去上那个技术学校,别继续上课,“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让成绩差的学生)去别的学校,技能类的学校,学一门技术。但他们就是强制性的”。
2018年,吉林松原市前郭县一所中学直接通知家长,到学校参加“分流会”,而且态度非常强势:“考高中没有希望的学生家长必须参加。”
把时间再直接往前推10年。2008年,石家庄22中直接“劝退”了20多名马上就要参加中考的学生,“当时,为给孩子争取中考的机会,我多次找到班主任老师和学校有关领导,可班主任老师态度十分强硬,称报名也没用”。
其中一位班主任在面对记者时表示:“这种情况都是老黄历了,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年年都是如此,没什么必要再提它了。”
这位班主任恐怕没有想到,之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老黄历”每年都在不断被人提起。而这些家长之所以愤怒,除了关心孩子的前途,还因为学校和班主任根本就没有给他们选择的余地。
2012年,山东聊城一中学劝退29名“差生”,按照学校的说法,家长和学生都是自愿的。
很显然,学校对“自愿”两个字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且有各种方式让家长和学生“自愿”。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跟这次南昌的班主任一样,用毕业证来威胁学生,“中考考不好不发毕业证”。
当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这么简单粗暴,有些人会“晓之以理”,跟学生表示,放弃高考是更好的选择,“他说给我找了个挺好的学校,军事化管理,还让我去了那里好好学,以我的成绩在那里就是前几名”。
结果听信的学生去到这个被老师夸得天花乱坠的学校才发现,所谓的军事化管理就是一天集合三次,然后需要在学校穿着迷彩服,至于学习氛围就别提了。
如果这些手段用过之后,还有学生“执迷不悟”非要参加中考,那学校和班主任的招数就更加五花八门了。
最常见的手段,就是排挤这些想要参加中考的“差生”。
有些班主任会在班级里挖苦这些学生,指责他们拖慢了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成绩,“为此,她甚至不惜整节课都提问后十五名的学生,看着他们支支吾吾地站在那里出丑,故意拖着不往下讲”。
时间久了,其他同学难免就会开始排挤这些学生,疑惑“他们怎么还不走”。一般到这一步,大部分初中生就顶不住了,他们毕竟只是十几岁的孩子,“我觉得天天都是在煎熬,很难受,很不自在”。
如果到了这里还有人坚持,那就别怪学校翻脸不认人了。有的学校会直接把被劝退学生的课桌和椅子收走,让他们只能站着上课,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种场面,恐怕很多成年人也受不了这样赤裸裸的羞辱。
要是这样还有狠人能坚持,那学校就直接把差生班的门给锁了,你们自己在外面溜达着玩吧。很多家长是在大街上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闲逛,才知道学校居然把教室门给锁了,“差生返校后,上课前班主任和老师总讲返校差生的坏话,很难听,说我们猪狗不如,有3个女同学当场被说哭,后来又回了家”。
面对有些不服气的学生,有学校的班主任甚至提议,可以按照中考标准组织一场考试,“如果你们没有过中考分数线,那就说明你们的确考不上高中”。
听起来这个办法确实公平很多,这所学校被劝退的学生,有很多也非常重视这场考试,于是非常努力地学习,想要证明自己。考试之后,2个学生经过老师办公室,发现老师们都在开会,办公室的门没有锁,“不知怎么的,就带头开门进去了”。
两人在老师还没有休眠的电脑屏幕上看到了成绩统计表,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成绩比分数线高出了十几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
结果成绩单发放的时候,两人发现自己的作文和文科主观分都变低了,自己的总成绩反而低于老师划的分数线。到这一刻,两人才明白,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希望。
这些老师对付学生的手段,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
凡事总要讲个动机,老师跟这些学生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搞成这样也不愿意让他们参加中考?
最直白的原因,就是提高班级和学校的升学率。
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分母越小,升学率自然就越高,“老师并不是需要一个固定的分数线去划定标准,因为劝退的差生越多升学率越保险,重要的是通过幻灭让差生失去信心,自愿退学”。
高中会宣传自己的重点本科率,初中自然也会追逐重点高中的上线率,“从现实看,一些地方还存在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的问题。教师也就有动员学生先去上中职的动力”。
对于班主任来说,升学率也直接跟奖金挂钩,“学校有升学率的要求,完不成会挨领导批评,完成之后老师有奖金”。
虽然并不是所有班主任都会采取前面提到的极端措施,但是面对考核的压力和奖金的评定,不少人都会或多或少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做思想工作,“我们一般不会劝退学生,会让他们选择别的道路,比如职高”。
至于很多民办学校,那就更加直接了,“现在不少学校是集团化办学,学校的升学率不行,就可能会被合并到其他学校的集团”。
当然,能让学校和班主任做到这个份上,肯定不止一个升学率。
很多学校把动员家长和学生放弃中考的会,叫做“分流会”,这跟“普职分流”的规定密切相关,相信很多有孩子的家长都听说过这个词。
“普职分流”,简单说就是初中毕业后,学生要分流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普职分流”的概念:“根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般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力争在5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的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扭转目前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
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孩子能继续上普通高中自然是最好的,但对于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分流的比例和要求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于是双方的矛盾就产生了。
很多县城会把完成分流的任务分配给全县的初中,每个学校都有非常具体的名额,“中职招生,完不成任务,校长会挨批评”。有的校长透露,当地县教育部门曾经把没有完成任务的校长叫去约谈,告诉他们没有完成工作会影响年度考核和评先选优工作。
尽管各地的教育部门一直强调,不能强迫学生放弃中考,要遵循自愿的原则,但是校长和老师面对升学率和分流的要求会怎么选择,大家都看到了。
不过,“普职分流”从来没有达到过真正的5:5,根据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大约65%的学生进入普高,35%进入中职。很多省份的普通高中录取率都在60%以上,近些年,这个比例甚至开始往七三开发展。
但各种离谱操作确实经常会引起家长和学生的不满,“一些老师在学生分流中,宣传上存在一些话语上的不当,导致学生家长在认识上的误解是存在的”。
显然,这种做法不只是误解。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以谈话劝退学生可能涉嫌违法,视其谈话内容是否涉及歧视、侮辱人格尊严而定,如果存在强迫则涉嫌违法。若是故意冷落差生,可能涉嫌违法,但不好举证”。
如果说“普职分流”的要求还算是事出有因,那另一些学校和老师的做法就完全是为了自己,因为他们劝退学生的目的是——赚钱。
2019年,某地教育部门发现有农村初中向某民办中职输送生源超过150人,“一所中职学校一届可能就招三四百人,一所初中就输送了几十上百人,生源输送高度集中,极不正常,我们怀疑是‘团队作案’”。
“团伙作案”,指的是招生贩子串通初三班主任买卖生源,“卖”给中职学校一个学生,班主任就能拿到一定回扣,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回扣相当可观,“班主任只要推荐一人入学,就能拿到3000到5000元介绍费”。
而跟城市相比,农村学生更容易被卖,“这些农村孩子原本就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的家庭还指望着他们好好学一门手艺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最后却被忽悠到一些名不符实的学校,遭到层层盘剥”。
但不管是因为升学率、分流还是卖生源,面对这些行为,中学生们很难有反抗的手段。有些“大学梦”提前破灭的孩子,则选择了最激烈的对抗方式,2013年,湖北黄冈一位中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被强迫放弃中考,从楼上一跃而下。
而背后这些复杂的原因,孩子们理解不了。
跟那位得知老师篡改自己成绩的学生一样,很多孩子心里只有一个疑问:“我们的命运就那么便宜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