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尽快给全国唯一艾滋病患儿小学“上户口”
原载:中国政府网
http://gov.people.com.cn/GB/48377/7335278.html
全国唯一的艾滋病患儿小学――山西省临汾市“红丝带小学”开办已近两年,引起各方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是这座艾滋病患儿小学至今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承认,生存和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
“红丝带小学”让艾滋病患儿远离歧视
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村附近,有一个叫做“绿色港湾”的地方。这是山西省四家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之一――临汾市传染病医院设在郊区的艾滋病治疗病区。
2006年9月1日,为了解决患者中间学龄儿童的上学问题,山西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在“绿色港湾”创办了“红丝带小学”,为艾滋病患儿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第一家集中为艾滋病患儿建立的小学,当时参加开学典礼的共有8名学生。
目前,这所小学有9岁到13岁的学生13名,其中7人来自单亲家庭,6人是父母双亡的孤儿。这些孩子都是由母婴传播的渠道染上艾滋病的,并且全部进入了发病期。他们中间的多数人在自己的家乡和学校受到严重的歧视,不仅治疗得不到保证,连学也上不成,几乎成了社会的“弃儿”。
面对这些不幸的孩子,临汾市传染病医院的领导和“绿色港湾”的医生们一边精心治疗,一边让他们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红丝带小学”使用国家规定的统一教材,分别教授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课程。学校现设有小课桌15张,配备有代课老师和负责艾滋病患儿生活起居的生活老师。
这些孩子的所需费用几乎全部来自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他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例如,由于生长在内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没有见过大海。今年1月份,在山西和海南两地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山西省临汾市传染病医院负责人和海南省旅游局取得联系,让12名学生圆了看海梦。
身份不明给学校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但是,“红丝带小学”创办以来,一直未能解决自己的“名分”和“户口”问题。他们也找过市、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得到的答复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类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由于得不到政府职能部门的承认,“红丝带小学”目前仍是一所不合法的学校,是一个“黑户”。
因为不是公办学校,他们没有正式教师的编制,目前只能从邻村聘请一名临时代课教师负责学生的语文、数学、画画、体育等各科教学工作。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一个人承担多科的教学任务已经力不从心。
因为不是公办学校,他们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如果社会捐助情况发生变化,就只有靠医院的营业收入来补贴。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必然会把这一部分支出转嫁到其他患者身上,这也是不合理的。
传染病医院负责人说,他们创办这所小学的时候,只是基于人道主义关怀,没有太多地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但是现在的确遇到了怎样把这件好事办好并且坚持下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单靠他们自己是不好解决的。
国家应承担艾滋病患儿的义务教育
笔者认为,艾滋病患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弱势群体,艾滋病患儿(特别是孤儿)的义务教育应该由国家无条件地全部承担。
临汾市传染病医院主动对社会负责、为政府分忧,办起了全国第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应该得到国家的承认和鼓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该突破常规,特事特办,不能因其规模过小、条件较差而不予承认,也不应将它作为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办学甚至民办学校来对待。
鉴于“红丝带小学”的学生是来自山西全省(目前已有9个市)的艾滋病患儿,承担的是山西全省乃至省外同类学龄儿童的教学任务,因此这所小学应该成为山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学校。笔者了解到,山西师范大学就在临汾市,师范大学及其附中、附小的经费全部由山西省财政直接拨付,这说明山西省财政直接惠及地方学校是有现例可循的。
另外,民政厅既然可以办孤儿院,也可以考虑在临汾办一所省直的孤儿学校,专门接收艾滋病患者中的学龄儿童。
总之,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热情支持,齐心协力把“红丝带小学”继续办下去,千万不要让它自生自灭,以致耽误孩子们的美好明天。(方熔)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