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31日“腾讯新闻”载文:党报称穷人缺乏改变命运机制 呼吁加快户籍改革。
文章开端说道:“穷二代、富二代、体制外的二代与体制内的二代……因家庭出身不同带来的代际分化已成为转型期中国的突出问题。造成二代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各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面对代际分化?”
代际分化作为转型期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已经突出至不容忽视的程度。既然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已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证明确实无法再刻意隐瞒了。但要改变此一问题的方法,企图借助户籍改革来做到的解答却无异于南辕北撤。依然是“改革中产生的问题要靠深化改革才能解决”的翻版。
为了凸显户籍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该文举出这样的例子:安徽巢湖籍农民工子弟王东随在北京打工的父母居住。但因外地户口无法解决而不能在北京地区参加高考,所以只能在初中毕业后返回原籍上学,后在当地考上了大专学校。毕业后只能回乡,至今未能找到稳定工作。
就如该文所示,假使户籍问题不再是问题,王东可以在北京继续求学乃至参加高考,是否表明他就可以找到稳定工作?
我以为最后答案依然是未知数。
该文还提出这样的问题:
“这些年,确实有一些二代农民工通过自身努力摆脱了贫穷、成就了事业,但大多数人还是由于家庭条件差、生存状况难而游荡在城乡之间,成为‘边缘人’。他们来自农村,却由于长期在城市生活而对农村疏远;他们向往城市,却因生活压力、户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市所接纳,很难分享现代生活的快乐。”
对于现实社会暴露的问题,“专家认为,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要求他们回到农村,安心务农;也不能一味指责他们贪图享受,他们有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权利。政府应当加速户籍、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农村土地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尽快消除造成城乡差别和工农不平等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管理模式,为他们在城市提供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我们知道,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是无法消除城乡差别,但为什么不试图缩小城乡差别呢?而加快户籍改革,再如什么“砖家”呼吁的加速“农村土地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却是人为逃避所谓的城乡差别。以改变穷人命运机制为幌子,呼吁加快户籍改革的意图在于尽快加速实行农村土地流转的步伐。让更多的农村贫民变为流落城市的无业游民,变为真正的流氓无产者,他们未来失去土地后的命运很可能是流动在不需要什么从业技术的劳务市场和建筑工地上,再或者享受城市低保,变为社会的寄生阶层。而他们进城后相应腾出的农村土地空间,再为大的资本阶层进入提供了可能。
这是改变了农村贫民的命运吗?
在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问题上,该文表示了如此的忧郁:
“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往往不再是成绩、能力,而是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这应该是现实社会的实情表现。
“‘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是多么响亮的一句口号。如今,这句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真理的话语,却引来了诸多质疑。近年来,很多大学毕业生发现,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他们就业状况的不再是成绩、能力,而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套用一句网络语:‘找工作变成了比拼父辈财富和权势的"拼爹"游戏’”。
对于大学生毕业后难就业的现实,郎咸平早已给出了解答。那是中国现有社会在国际化分工中的实际定位造成的。中国所从事的是最末端产业链的制造,而需要技术化含量高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等领域中国根本进入不了,只能从事高耗能,高污染,剥削劳工的制造。而制造只需要熟练工艺就能胜任,于是中国几十年所谓的发展就是以大量耗费不可再生的资源,严重透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环境,无数工人、农民工的血汗付出换来的。所以说,不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根本就得不到彻底扭转。
但以中国现在的状况,发展资本主义只能是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这个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毛主席早就看到了。
关于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选择,毛泽东曾在1956年,对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说过:“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具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等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会激化,搞不好,还会被敌人利用”。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该文也给出了答案的:
“增强就业市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快户籍制度等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是否就业市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此前不够更加公开和透明,所谓的公共服务也不均等?但怎样界定这个问题?由谁来界定才算客观可信?仍然存在争议的话题。一个问题的最终判断是否真实可信,是要取决于有权利具资格判断问题的人持有怎样的标准,还是人民才是最后的评判者?无论是什么事,最后都要让人民评判满意方为事物的满意化标准。而不是神马“砖家”信口胡说了事。
“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郭大水教授认为,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现在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阶层固化,底层社会成员改变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代际之间的社会壁垒,造成教育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对于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社会和谐稳定都非常不利。’”
“专家分析,近10年来,中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基尼系数已接近0.5,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严重滞缓,这是造成‘穷二代’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体制障碍让社会流动机会减少、流动成本提高。例如,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最主要机制,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后全面收费以及就业难的出现,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教育向上流动也越来越难了。”
如上文所示,一个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接近0.5,社会流动机会减少、流动成本提高,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严重滞缓,现在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阶层固化,底层社会成员改变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减少……我们应该承认阶层差距存在,但造成阶层间流动固化,知识既已不能改变命运,那改变命运的除了“拼爹”还能有什么?难道“官二代”“富二代”永远是恒定不变的一种社会形态?难道穷人的后代注定永远将作穷人?难道改变之道还是要借鉴美国、日本的经验?实施所谓“体制改革”就会奏效?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穷人的命运得不到改变,而知识也无法改变命运,社会基尼指数早已超出危险线,且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已经固化,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和谐”社会?这样的社会里如何看到所谓“正义”“阳光”“公正”“公平”?该开出的户籍改革方法只能是让社会更加趋向于迅速增加基尼指数,拉大贫富差距。不要被其替穷人说话的假象所迷惑,关键要看所说的话是为谁代言。
一个经济私有化的社会,任记者怎样地抱着为穷人说话的假象,再任说得怎样的动听,其结果都不会产生什么效果。更遑论是神马报纸发出的声音,都改变不了“替富人拉皮条,为穷人开毒药”的本质。
附文:党报称穷人缺乏改变命运机制 呼吁加快户籍改革
http://news.qq.com/a/20110331/000182.htm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