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陈志武这个大忽悠
:游走游走继续游走
拜读了陈志武教授的《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挑战》(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295303.shtml),受益良多,下面引用四段话予以说明。(建议大家先去学习陈教授的文章,以免被我的一面之词误导。)
1、“为什么中国经济很难向消费驱动的模式转型,而只能够继续依赖投资、依赖出口?”
………………………………
这是该文主要想说明的问题。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世界前三大的经济体,外贸依存度竟然高达60%以上,无论从经济安全角度,还是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改变中国的经济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在罗列了一大堆数据之后,陈教授得出结论:是因为国有企业。怎么才能向消费驱动的模式转型?陈教授答曰:继续私有化(经过词汇上的伪装和掩盖)。
关于陈教授论证过程的严密性,咱们暂且略过,后文会有分析。我只是很奇怪,全世界人都知道,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的经济体,通常都是需求强盛供应不足,因此常常需要排长队,或者凭票供应。翻翻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以私有企业和市场经济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天生就消费能力不足,产品过剩,所以经济危机频发,人民缺吃少穿,牛奶却倒进海里,住房却空着。那么怎么办呢?只能靠出口。把过剩的产能销往殖民地是以前资本主义列强的主要应对方法。而殖民地是有限的,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和争夺殖民地,先后在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在殖民地纷纷独立以后,西方列强又不遗余力地推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离开出口他们一天也活不了。
也就是说,依赖出口恰恰是私有制经济体的特征。陈教授居然把依赖出口归因于国有企业,还把继续私有化的药方开给依赖出口的中国,实在是匪夷所思。不过高人说话难免高深莫测,莫非用的是传说中的以毒攻毒之法?那下面我们就研究研究这个以毒攻毒的原理是否成立。
据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为什么并不富裕的老百姓,却会出现消费需求不足这种奇怪的事情呢?陈教授一心罗列数字,忘了给我们讲讲其中的道理,我就越俎代庖帮忙解释一下。
问题很罗嗦,其实答案比问题简单,就是两个字---剥削。剥削使资本家有钱没处花,剥削使工人想花却没钱,所以才会产品过剩,所以才会需求不足,所以必须依赖出口。
中国经济依赖出口,是因为剥削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有个特殊现象叫春运。请大家通过电视或者到火车站实地考察,看看那一亿多创造了中国30%多GDP,却近乎赤贫的农民工,答案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据2005年《中国农民工黑皮书》:一个农民工对发达地区GDP净贡献一年在1.5万元至2万元左右。而2004年广东省外来农民工月均工资大约988.25元。记者在广州市郊的工厂聚集区采访也发现,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大多维持在600-800元左右。而在城镇居民收入大幅上涨的时期,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月均工资12年来只提高了68元。----5年过去了,情况改观很大吗?好像没有。
工人买不起自己生产的东西,就会形成消费需求不足,出路只有一条,出口.这就是今天中国经济的为什么不得不依赖出口的原因。
当年福特给自己的工人高工资,好让他们能买起自己生产的汽车,于是汽车从奢侈品进入了普通美国家庭,反过来旺盛的需求又让美国汽车业迅猛发展。而美国工业也借此一跃腾飞,成为世界老大。
以陈志武教授为代表的美国人。开给我们的药方,却无一例外是让我们放弃给工人提供良好福利和工资待遇的企业模式,改制成血汗工厂,还号称能解决依赖出口的问题。其居心不得不让人警惕。
2、“在私有制的安排下,随着GDP按3%、4%的速度增长,人们的劳动收入差不多也按3%、4%的年速度增长,但同样重要的,甚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资产亦即私有财产这一块可能按照9%—12%的速度升值,也有许多资产分红收入。有了两条分享增长的收入渠道,一个是劳动收入的渠道,一个是资产财富渠道,通过这两种渠道把GDP增长,按照三到四倍放大的效果对老百姓家庭的消费带来很大推动力,所以,在私有制国家里,不需要8%、10%的经济增长速度,社会照样能够欣欣向荣!”
………………………………
我在股市大厅里听到一个老太太问一位老先生:指数翻了倍了,咱们周围的股民怎么都没挣着钱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百姓的收入涨幅永远低于平均数!如果GDP涨4%,大多数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是不会超过4%的,因为少部分人增长远远高于4%.
陈教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私有制下老百姓可以获得GDP涨幅三四倍的消费能力---那我们就奇怪了,3、4倍的消费能力面对1倍的GDP,那还不需求过剩、供应紧缺?那我怎么看到所有私有制国家都是需求不足、生产过剩呢?在资本主义国家,刺激消费的手段层出不穷,信用卡透支,零首付贷款买房买车,最夸张的还有空中撒钱理论---我就不明白了,在一个消费能力超过GDP涨幅的国家,这些刺激消费的理论和政策怎么会大行其道?难道除了陈教授,其他西方经济学家和国民,脑子都进水了?
驳倒陈教授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我们知道GDP是一段时间内所有人创造的所有财富之和。那么少数精英的财富或者购买力超过平均涨幅,这是可能的(事实也确实如此),而所有人的财富或者购买力都超过平均值,只要你脑子里没水,你想想那可能吗?
资料显示,自1970年以来,美国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收入增长了60%,而其他人群的收入却下降了10%以上---这就是陈教授美好忽悠背后的残酷现实!
我听一个股民问另一个股民:中国股市市值从30万亿跌到10万亿,那20万亿哪里去了?另一个生气地说:还不是都让xxx卷跑了!
---这个故事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它告诉我们,千万别把虚拟的财富当成真正的财富。账面的盈利只要不兑现,就不是真正的盈利。
07年股市火的时候,我周围好几个同事准备买车,这就是陈教授所谓的“资产财富渠道”吧。可今天呢?亏损累累的他们,谈起当时买车的心理,都当做是笑话。每个股民都应当明白,少数人靠股市发财是可能的,而所有人靠股市发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自2000年以来,虽然经过今年的强劲回升,9年了,至今仍然下跌60%多,陈教授没告诉我们,我们也不知道,美国股民是怎么获得资产财富收入,从而大肆消费的。
中国房市很火,投资买房的,现在都在赚钱。我们就假设中国房价只涨不跌,所有买房的都赚钱,那陈教授的理论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分别就三种情形作出具体分析:
(一)如果你有两套房,自住一套,出租一套或者干脆卖掉一套。因为房价上涨你赚了钱,从“资产财富渠道”获得了收入,推动了你家的消费。如果你不停地这么低买高卖,你就赚得更多,消费能力更强。完全符合陈教授的理论;
(二)如果你只有一套房,刚够自己住。尽管房价天天涨,可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把房子租出去,自己睡大街,或者把房子卖了,搬到郊区住?只要你不卖房不租房,你就无法从“资产财富渠道”获得收入,你就无法推动消费;
(三)如果你出身农村,准备在城市安家。那么房价上涨会让你从“资产财富渠道”获得收入,会推动你们家的消费吗?两口子,一辈子,节衣缩食还房贷,这就是你的命运!
分析完三种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第一种情况的所谓从“资产财富渠道”获得的收入,就是来源于第三种人的节衣缩食---和股市一样,某些人可以从房价上涨获得收入,从而推动家庭消费,而所有人通过房价上涨获得收入,推动社会消费,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从“资产财富渠道”获得收入,或曰“财产性收入”,无论股票还是房地产,本质上都只是财富的转移,而不是财富的创造。某些人靠它致富是可能的,全民都靠“财产性收入”致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陈教授在文中还谈到国有土地的升值和国有股权的升值,这是多么扯淡的一件事情---我们该怎么兑现这些升值呢?把中国土地卖给美国,然后每人分点钱,然后我们再买地住?把国有股权卖给外资,这倒是陈教授所希望的,可以后呢?下金蛋的鹅没有了,我们以后再怎样从“资产财富渠道”获得收入呢?
至于成立什么“国民权益基金”,更是胡扯。78年以前,国有企业利润和税收全额上缴国库,所以政府很少收其他的税。现在一方面从下往上交税,另一方面从上往下分红,上上下下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增加了多少行政成本,简直是放屁脱裤子。这样明摆着的瞎折腾,之所以被陈教授提出,重点恐怕不在基金的“分红”,而在于基金份额的“交易”,而“交易”的隐藏前提就是“私有”---不“私有”怎么“交易”?所以嘛,陈翁之意不在“分红”,而在于“私有”也。就像生产资料私有,实质上是生产资料少数人拥有、多数人没有一样,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私有”的最终结局必然是“没有”。
为了把老百姓的“公有”变成“没有”,陈教授为我们绘制了好大好香一张“画饼”。其大忽悠的面目已经清晰可见。
3、“政府官员在做花钱与投资决定时,不可避免地会倾向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工厂和大基础设施。于是,在国有经济下,不管是当年的苏联和其他计划经济国家,还有当今的中国,都有偏重工业、偏重基础设施的倾向。”
………………………………
在讨论“为什么中国经济很难向消费驱动的模式转型,而只能够继续依赖投资、依赖出口”的问题时,陈教授罗列了一堆数字之后得出了一个与事实不符的结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偷换了概念:把“内需不足”偷换成“民间消费占GDP比重低”。幸运的是,紧接着陈教授就为我们提供了破解偷换概念的线索,这就是重工业化。
我们比较一下这两个概念的不同:
原因:内需不足是因为剥削;国有经济下民间消费占GDP比重低,是因为重积累轻消费,偏重工业、偏基础设施。
后果:内需不足导致产能过剩、经济危机;国有经济下民间消费占GDP比重低,造成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国民生活改善慢。
应对:内需不足只能靠出口;国有经济下民间消费占GDP比重低,只要调整经济结构就行了,发达的重工业会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陈教授通过偷换概念造成了以下错误推理:因为公有制经济体民间消费占GDP比重低,所以公有制经济体只能够依赖投资、依赖出口,为了向消费驱动模式转型,中国一定要继续私有化。(虽然他一再说什么“民有化”,不是“私有化”。可看看他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私有化的赞许,看看他对公有制经济莫须有的抹黑,对私有制经济的虚构赞美,傻子也明白了。)
依赖投资是有,但在78年以前,苏联、东欧、中国这些公有制经济体,固然民间消费占GDP比重低,但没有一个是依赖出口的。陈教授的错误推理不证自明。当前中国的国有企业确实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但是陈教授所说的问题却确确实实不存在。
关于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问题,在《论十大关系》中排第一,大家自己看,这里不多说。陈教授虽然是个大忽悠,但他说,官员对上级负责而不是对人民负责,导致国有经济下往往偏重工业,轻人民消费,这一点却是有道理的。苏联的“修正主义”精英因为与人民离心离德亡了国,希望中国的“走资派”精英别重蹈覆辙才好。(唉,与虎谋皮啊!人家与陈教授里外勾结大造舆论,不就是为了重蹈那个什么吗。)
4、“从最大化创造就业的目标看,过去这些年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之间的投资分配,是非常低效,是最不利于就业机会最大化的。那样做,或许让GDP按照“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虚增,但对民间就业是很糟糕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GDP增长带来的就业很少,必须要“保8%”或更高增速才能勉强解决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要。”
………………………………
这又是一个标准的忽悠。
放弃大飞机,重点发展血汗工厂,确实可以“最大化创造就业”,30年来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如果把铁路拆毁改成人力拉,我相信会创造更多就业,下一个30年我们是不是要这样干呢?
就业问题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很多人没房子住,为什么建筑工人会失业?农村家电远远没有普及,为什么家电工人会下岗?13亿劳动者的巨大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商品却过剩了!---读者们,你们就不感到奇怪?
一面是劳动者的低生活水平,一面是浪费闲置的生产力,这就是所谓的市场经济的高效率!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在生产力如此发达的今天,失业与消费不足并存,全是因为两个字:剥削。剥削使资本家有钱没处花,剥削使工人想花却没钱,于是产品过剩,于是工人失业---就业困难,这纯粹是私有制造成的人祸。是剥削制度阻碍了人民就业!
发展大飞机可以提升中国的整体科学和技术水平。在剥削制度下,企业科技提升会导致工人失业。而在非剥削制度下,科技提升意味着每个劳动者解决衣食住行只需要更少的劳动时间,意味着更多的休息和更多的就业。
---大飞机还是血汗工厂,剥削制度还是非剥削制度,大家自己选,并且要为自己的选择及其后果负责。
陈志武教授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大洋此岸,孜孜不倦地忽悠中国人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
象陈志武、张维迎这样的大忽悠之所以能泛滥成灾,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高明,只不过是有利益集团在背后撑腰,通过各种渠道他们的声音被放大了而已。只要大家破除对所谓专家学者的迷信,在这个海量资讯时代,识破大忽悠并不难。只有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也才有可能。
国难已成,认清这些大忽悠的本质,反对祸国殃民的利益集团,特别是买办集团,是今日中国的当务之急。
相关文章: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801/31689.html
相关专题:
http://www.wyzxsx.com/Article/Special/hushuochen/Index.html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