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生存排放?
刘宇凡
这次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能否达成协议,责任当然首先在发达国,尤其是一向最不负责任的美国。他们耗费地球资源最多,排放温室气体也最多,当然应该负起主要责任。他们至少要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小组(IPCC)所定的、到2020年减排25-40%的标准,而且应该按照这个标准的上限而非下限,因为当年小组为向各个政府妥协,才把减排目标定得太有弹性,为发达国政府逃避大幅度减排预留伏笔。
中国人均排放量很小,但是总排放量已经世界第一。最近中国宣布在2020年前把碳密度减少40-45%。这不是直接减排,只是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来减少碳排放比例。所以结果不一定会减排,甚至会增排,只要经济增长足够多。官方的一贯辩解是中国需要发展,而发展又是为了灭贫。中国评论新闻网一篇文章写道:
“面对西方舆论质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持续增加排放,中国强调发展国的排放是出于灭贫需要,是“生存排放”,相比下富国的排放,却属“奢侈排放”,本质有根本不同。”[1]
上述文章忘记了,世界上有富国与贫国之分,但每个国家也有富人与穷人之分。中国富人的碳排放当然要比穷人多得多。“奢侈排放”与“生存排放”和平共存于中国。或者换一个说法,美国中产甚至富豪的生活方式,与中国农村的匮乏,和谐共处。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中国贫富悬殊已经达到世纪前端。这意味着,中国的“奢侈排放”,其相对奢侈程度更甚于西方;反过来,中国穷人的“生存排放”,也更接近于生存线甚至以下。
2007年,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汽车6.06辆[2],而农村呢,统计年鉴连这个项目的统计都没有,因为太微不足道了。而在城镇,大家都知道,只有富人和高官才会有汽车。2005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316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1852万辆,占六成。[3]其余四成大概就是官府专用了。这个可能占人口不到一成的权贵阶级的汽车废气排放才真正是“奢侈排放”呢。
从1983年到2007年,24年间中国人均电力消费量增加了超过20倍。中国发电主要依靠煤炭,占总发电量七成五,并因此成为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但是家用电力消费最多的还是富人,他们的碳排放真正是“奢侈排放”。反之,煤炭工人平均工资只有两千元,还要承担比美国高100倍,南非30倍,印度10倍的死亡率(以每百万吨煤的死亡率计算)[4],他们有的工资能够承担多少电力?(穷人直接烧煤取暖的话,其量化排放可能比使用电力取暖的住户更多些。即使这样,穷人取暖的排放还是“生存排放”。)
官方言论强调,中国不能实质减排,因为中国需要灭贫,需要发展。这是站不住脚的。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灭贫,而是相反,养肥了官商阶级。当然,如果计算绝对意义上的贫穷,例如人均占有的衣服和粮食,那么中国的绝对贫穷的确减少了。但是,谈到贫困问题,绝对贫困不应该是主要的指标,因为经济在发展,蛋糕一天比一天大,所以应该运用的是相对贫困这个指标,即计算富人与穷人在不断增加的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按照后一个口径,那么毫无疑问,中国社会两极分化非常厉害,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一些发展中国家。而主要原因,又是因为工资与利润之比30年来不断下降所致。所以,中国不去实质减排,不是为了全体中国公民,而是为了方便官商阶级继续“奢侈排放”而已。
既然中国环境污染已经那么严重,不管有无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中国都应该实质减排,而不是拿甚么“碳密度”来搪塞。由于中国人口特别多,如果不想害人害己,就不应该进行资本主义式的工业化,更不应追求美国富人的生活方式。然而,中国的政商阶级,特别是前者,一方面仇视西方人权思想,另一方面,对于西方的消费主义,那种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奢华生活,却趋之若鹜,这才是中国成为头号碳排放国家,头号压迫工农国家,的主要原因。劳动者需要发展,但不是这种养肥官商,牺牲环境和牺牲劳动者的“发展”。
劳动者追求真正的发展,这种发展与立即减排,并不对立,而是兼容的。这叫生态社会主义。官商阶级认为对立,只是因为他们的头脑完全是侏罗纪时代的暴龙思维,完全给捕猎商机和吞食金钱所占据,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异化劳动,又与大自然和谐一体的社会而已。
[1]《哥本哈根峰会今召开 中美角力欧盟靠边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5/9/2/10115922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159222&mdate=1207090548
[2] 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3]《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超过两千万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3/1/4/0/100314035.html?coluid=10&kindid=259&docid=100314035&mdate=0911123624
[4]《温故知新:中国矿工用生命换工资 大批工人在无声中死亡》,瞭望东方周刊,2009-11-29。中国工人研究网转载:
http://zggr.cn/?action-viewnews-itemid-3011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