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市场供需去分析房价——中国的“房地产”实际上是资本原始积累机制
总有人用中国房子空置率高、房价收入比大等市场供需因素去判断房价即将崩盘,老僧以前也很迷信这一套,总在想房地产“该崩了吧、该崩了吧、该崩了吧......”,可都“该”了好多年,房地产却一如既往的节节高升,就象刚出头的豆芽,转瞬就是一倍两倍的成长量。受老僧思想毒害的朋友经常向我抱怨,你看你看,要是当年没有听你的买了房,现在都赚了多少多少,搞得老僧好不尴尬。现在我算是彻底明白了,在房地产业内部,根本就没有实施市场经济,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涂上隐身粉化妆成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哄得大大小小的房奴、炒家当了真。且不说地方政府、银行、房产商的利益共同体,这点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了,也不论房地产对实体经济的绑架问题,这点有识之士也早提到过。老僧这里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讨论一下房地产业高房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
在讨论之前,先回顾一下中学政治课里面的内容,就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论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然后再回顾一下中学历史课本里面关于英国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圈地运动——【指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建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这种情况在英国、德国、法国、荷兰、丹麦等国家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最为典型。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确立社会资源的货币化,没有资源的货币化,市场这支“无形的手”无法运作。而社会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劳动力资源,由于其劳动力的主体是“人类”,所以资本在“货币化劳动力”这点上,遇到了强大的抗力。市场经济的早期,劳动力与资本争夺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个争夺过程是残酷和血腥的。当然,由于战争发生在“资本”的“主场”——市场经济体系下,所以最终的胜利者必然是“资本”。资本胜利的结果就是劳动力依附于资本,劳动者失去对市场的主导地位。
这个过程其实可以用更简明的例子予以阐述。最开始资本与劳动力的博弈,是可以用“商人”与“手工业者”之间的博弈来体现的,假设双方开始都是自由的,商人从手工业者手中购得劳动产品,再转手卖给需求者,商人从中牟利。但商人与手工业者由谁来主导产品价格?这是一个核心问题。生产者以自己的劳动确定产品价值;而商人以交易价格确认产品价值,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博弈,最终体现为两种价值衡量标准的博弈。于是“劳动创造价值”与“需求确定价值”这两种标准就只能二存其一,而市场经济是不可能选择劳动创造价值标准的。商人与手工业者,一个主导交换过程,一个主导制造过程,最终谁成为全程主导者,市场经济选择了交换的主导者。经过血与火的斗争之后,劳动力只能处于市场的配角地位,这是有市场体系所决定的。或者说,市场经济是“资本”的“主场”,“劳动力”注定会被“黑哨”。这没有办法改变。
那么,市场经济体系要完成劳动力资源的货币化,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将劳动力资源“洗干剥净”,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只有一无所有才会彻底的依赖资本,而资本才可以随心所欲的调动劳动力资源。劳动者被资源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无论是早年英国的“羊吃人”,还是某特色社会的“房吃人”,最终目的都是要完成资本对社会劳动力资源的货币化。只有成千将劳动者剥夺得一无所有,资本运作才能产生作用。这是老生常谈,没有特殊,没有例外。所有的市场体系都必须如此。因此,在市场经济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不要奢望“市场”会按照“市场的规则”运转。市场本身并不是个好鸟,但“资本”才来到这个世界时,更是让人触目惊心的。“原始积累”可以用另外一个更亲切一点的词语代替——“先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