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了!
天则研究所的张曙光声称现在中国在搞“国进民退”,还煞有介事地列出国进民退的“五大风险”。一时间媒体上充满主流精英惊呼国进民退的言论。各大媒体包括一些机构纷纷组织讨论这个问题,11月12日《中关村》杂志与新浪网共同主办“民营经济生存现状与前瞻”论坛,会上大批主流精英控诉国进民退。第八届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说“国进民退正在演变成主旋律”,说“要警惕‘国进民退’演变成一场改革危机”。 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年会也成为变成这场戏的舞台,全联主席胡德平在上说:“国进民退的案例、倾向、趋势都是不言而喻,十分明显的。”批判国进民退是“封建继承制”思想作怪。几乎所有主流精英都在今年批判中国经济出现国进民退现象。对这种指责,中央没有人出来解释究竟是否有这种情况以及对国进民退进行评价,主流媒体也没有允许相反意见表达。虽然如此,主流精英却不依不饶地喊叫狼来了。似乎真的有一股力量在促成国有经济成分增长,私营经济成分减少,而且已经形成事实。最主要的是,一个“国”一个“民”,掩盖了“公”与“私”,掩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先声夺人地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今天看到国家统计局马建堂局长一本正经地解释说:“普查数据不支持国进民退的说法”。并且给出“在企业单位数量上、企业资本的结构上,国有企业的比重是下降的,非国有企业的比重或者说私营企业的比重是上升的”。然后明确地说:“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中国垄断行业的改革……要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国有经济战略性的调整和重组……要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非公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也就是安慰体制外的精英们:大家放心,实际上没有出现国进民退,现在还是国退民进。既然你们还觉得慢,那么我们加快步伐就是。
体制外精英们直言不讳地将国有经济作为必须淘汰的对象,消减的慢了些就大肆攻击。体制内的政府也直言不讳地将国有经济作为必须淘汰的对象,忙着检讨没有完成消减国有经济的进度。
这真是奇了怪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七条白纸黑字写着:“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第七条先肯定国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是全民共有的公营性质;再表示要把国有的,也就是社会主义的、公有的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最后表示政府必须保障国有的、社会主义的、公有性质的经济“巩固和发展”。国家宪法清清楚楚地说国有经济是个好东西,是国家经济的主导,是需要坚持和发展的经济。体制外的精英们宣扬违反宪法的言论倒还罢了,怎么政府官员对此不仅不批评,反而孙子似地讨好违宪者,自己也发表要坚决违宪的誓言。连点伪装都不要了,干脆与体制外违宪者站在一个立场上,用一个腔调说话。一个体制内,一个体制外,一起演双簧,步调一致地要削弱国有经济。
宪法要求政府将这部分经济“巩固和发展”,总不能是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低越巩固吧?总不能是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存留数量越少越发展吧?
民营和国营经济是以投资人区分的,没有任何别的区分标准。所谓民营,就是老板们投资、经营、获益的经济,也就是私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什么“国进民退”,如果真出现,按照宪法说,也是“社进资退”,“公进私退”。而实际情况是,自改革开发以来一直是“国退民进”、“社退资进”、“公退私进”。
根据普查数据,从2005年到2008年的3年中,工业企业里国有经济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数量比重从10.11%下降到5.00%,减少一倍还多。总产值(当年价)比重从33.28%减少到28.34%,下降15.14%;利润总额比重从43.51%下降到29.66%,下降31.83%;资本总额比重从48.05%下降到43.78%,下降8.89%。职工总数比重从27.19%下降到20.30%,下降25.34%。由于集体企业的比重减少速度更快,因此国有经济减少的部分,就是私营和外资经济增加的部分。这是明明白白地公退私进、社退资进,明明白白地违宪行为。
就目前最红火的房地产企业看,2004年到2007年的3年中(年鉴数字),国有房地产企业企业数减少24.25%,占全部企业数比重从8.06%减少到5.79%。职工人数减少25.93%。实收资本占全部房地产业实收资本的比重从15.71%降低到10.12%。也就是说,房地产业本来国有就不占主体,而且比重越来越低。
到2007年,批发零售行业国有企业销售占比重已经只有20.09%,而且主要在石油和烟草销售。一般商品的批发零售几乎见不到国企了。餐饮、宾馆等行业已经不统计国企比重,因为几乎没有了。
建筑业中,2004年到2007年的3年中,国有企业企业数减少18.33%;职工数减少17.88%。产值占全部建筑业产值的比重从25.24%减少到20.83%。
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加上外资银行进入,国有资产占金融业比重已经大幅度降低。今年国有股划转社保基金部分股份后,很多国有银行已经不是第一大股东。
如果扣除教育、文化、政府和社团等非经营机构,中国国有经济在工业中比重不足30%,商业、餐饮、宾馆业、建筑业不足20%,房地产业不足10%,也就是经营性产业国有经济能有25%就不错了。按照前几年每三年减少5百分点的速度,2012年会下降到20%以下,再说是“主导”恐怕就让西方人耻笑了。
自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走了“国进民退”的道路。到2008年年底,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的最大股东已经是政府。美国第一大制造业通用公司股份中60%是联邦政府拥有。政府影响经济的能力越来越强。《倫敦時報》最近做了一項調查,發現英國目前的社會經濟狀態﹐足以改變國號﹐由大不列顛王國變為不列顛蘇維埃(Soviet Britain)。因为英国政府開支高達GDP的49%﹔換言之﹐英國經濟有一半由政府控制﹐……在英格蘭東北部﹐地方政府開支佔當地GDP的66.4%﹔威爾士是71.6%﹔北愛爾蘭甚至达到77.6%!假如2010年西方继续断断续续地在一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这个趋势还会加强。
到2012年,如果中国国有经济不足20%,西方国家达到30%(北欧国家早就超过了),究竟谁才配称社会主义,恐怕还有一争呢!中国工业经济中国有经济资本不重不足40%,产值比重不足30%,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个比重既低于50年代初期计划经济开始前(国有经济占近代工业的70%),又低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国民政府接受日资资产后,近代工业中国有资产占60%)。究竟现在是社会主义,还是当年是社会主义,恐怕也难讲的。
经济结构是政治结构的基础,当资本家成为经济资源的主要配置者,执政党还号称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有些古怪。马列主义本土化就搞不清楚在说什么。
80年代到90年代初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叫“搞活国有企业”,这句口号完全符合宪法,而且挑不出什么毛病。虽然这个口号逐步改成“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再退到“搞活大型国有企业”,一步步把地方国营和小国营企业甩掉了,但都让人感觉是没办法。
90年代中后期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叫“国企改制”。改制这个词很含糊,并没说是否改变国企性质,比如上市也叫改制,只要政府控股就不能说别的。但实际上这是打马虎眼,真正的改制是把国有企业变成私人企业。做法虽无耻,但面上还没敢怎么样。
这次就不同了,体制内体制外对国有经济的所谓“深化改革”,明明白白地说成“国退民进”。私营经济要进,国有经济要退,明摆着就是要国有经济比重越来越低。降低直至取消国有经济,最终消灭全民所有制这种经济制度,在这次所谓改革中已经成为不加掩饰的口号。而这个明明白白违反宪法的口号,竟然政府也喊,而且还要作为操作目标。
一个政府明白告诉全国人民它要亲自违反宪法,这也是亘古未有的事。执政者违法,有做了不说的,没见过敢说敢做的!从做了不说到敢说敢做,看来觉得真没障碍了,真的可以肆无忌惮了,真的能够为所欲为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