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国进民退”遭非议  某些人意欲何为?

蔡金安 · 2010-01-31 · 来源:
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国进民退”遭非议  某些人意欲何为?  

  

蔡金安  

  

近年来,围绕航空、钢铁、房地产、煤炭等行业,有关政府部门进行了整合,特别是山西煤炭业,推出了一项重大举措,将全省内煤炭企业重组,涉及到企业超过2200家,这也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一次企业重组。重组的最大特点是“国进民退”,而对此,有大力赞扬者,也有强烈非议者。笔者收集、整理部分资料,并谈些看法,供大家思考。   

  

一、航空、钢铁、房地产等行业重组情况  

  

当前,在航空、资源、钢铁、公路等国有经济占有绝对比重的行业,以及食品业和轻纺业,轻重不同地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  

  

最为明显的是航空业。  

2009年7月26日,东星破产管理人对媒体明确表态称:“综合各方面情况看,东星航空重整已失去了客观基础,重整已不可能。就实际情况看,东星航空只能走破产清算之路。”  

破产主因是经营不善。  

东星方面自身的问题:钱不到位,股东分歧较大,对风险预测不够,导致最终资本金缺乏,在运营中拖欠大量资金。  

航空业曾是国内最早对民营资本开放的垄断行业之一,目前国内所有12家民营航空公司中,去年仅春秋、吉祥和东海三家盈利,其余均亏损。  

在部分经济学者看来,这反映了当前在民航领域,国有资本对民间资本挤压的现实。  

  

类似的还有钢铁行业。  

钢铁业兼并重组浪潮中,出现了省内重组、跨省重组、强者主导逻辑与弱者绑定求存四种典型模式。  

延续2008年之势,中国钢铁业在未来数年仍将上演兼并、重组的剧目。纵观现已呈现的整合模式,既有河北钢铁、山东钢铁为代表的省内重组模式,有宝钢、武钢、鞍钢为首的跨区重组模式,也有小钢企们的抱团御寒模式。  

山东日照钢铁公司年产700万吨钢铁,为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公司之一,2009年将与国有的山东钢铁集团重组。2008年底,在山东省政府的主导下,两家公司签署了重组协议。重组主要服务于一项政府目标,即在未来5年内,通过兼并重组,把该省70%的钢铁产能全部集中到山东钢铁集团。  

南方一家民营钢铁公司——宁波建龙钢铁公司也被国有属性的宝钢集团所兼并。  

  

再看公路建筑行业。  

今年以来,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域都相继宣布,高速公路建设放弃之前“经营性公路”的投融资模式,转而全部改为政府“收费还贷型”公路,这意味着民营资本将全部被排斥出局。  

  

又如房地产业。  

据2009年10月22日 时代周报:  

三季度楼市大幕已落。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土地市场的热度超过楼市。今年二季度以来,大开发商争相高价圈地,尤其是第三季度,当部分大城市房屋成交量出现持续下滑之际,地产巨头们当“地王”的热情反倒一路高涨。  

一幅幅“面粉贵过面包”的地块火热出炉,购房人忧虑房价跟着飞涨,国土部门担心舆论鞭策。  

若按今年前三季度销售面积,最牛的公司是恒大,其次才是万科,绿地排第三。考量当前的土地储备规模,排名前十的地产商共计超过3亿平方米,其中,恒大地产以51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居首,碧桂园和雅居乐分别以4360万平方米、2950万平方米分获第二和第三位,万科仅以2450万平方米位于第9位。  

实际上,面对目前的高地价,以及国土资源部查处闲置用地的高压姿态,地产巨头们也会考虑拿地风险。但若想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甚至是谋求老大宝座,只能硬着头皮争抢优质的土地。当然,对于那些没有雄厚实力作依托的房企,也得谨慎对圈地王、当老大的诱惑。  

  

二、一些省份最新煤矿整合情况  

  

煤矿整合风暴刮向全国,多个产煤大省推进整合。  

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曾绍金透露,国土资源部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煤矿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全面展开已成定局。  

2010年1月18日,河北省发改委能源处处长徐文北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我们也在做煤矿兼并重组。”当天,河北省安监局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其简要地概括为“小矿并入大矿”。据介绍,河北省计划于今年完成这项工作。  

据徐文北介绍,河北煤矿的兼并重组工作并不是由发改委担纲主导,而是由安监局牵头负责,发改委做好配合工作。另据河北省电力办主任乔晓琳透露,河北同时拟成立煤炭局,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  

河北煤矿的兼并重组工作实际上在去年就已经开始运作,最初曾以大煤矿代管、托管小煤矿形式出现,预计整合工作2010年能全部完成。  

作为新兴煤炭输出大省,内蒙古煤矿整合大幕也从去年开始拉开。当地规定,凡是新建的井工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单井煤炭生产能力不得低于每年120万吨,新建的露天煤矿开发项目,每年开采能力不得低于300万吨。神华集团、国家五大电力公司、两大石油石化集团、山东临矿集团、河北冀中能源等20余家大型煤、电、煤化工企业,甚至包括中国烟草总公司在当地煤矿整合中现身。  

不过,内蒙古方面否认他们是在效仿山西。此前相关人士称,整合已经基本结束,未来即将形成大产业、大规模、大基地形式的煤炭工业集群新格局。  

山东煤企重组业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山东省国资委日前明确提出,2010年重点工作之一是“积极推动煤炭企业重组工作”。据业内人士分析,山东省国资委在2010年对省内煤炭企业重组的可能性很大,七大省属煤炭企业兖矿集团、枣庄矿业、淄博矿业、新汶矿业、龙口矿业、肥城矿业以及临沂矿业可能合并为一家集团。  

据悉,河南省煤炭整合的纲领性文件《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特别规定》已于近日提交中共河南省委常委会讨论。业界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同为产煤大省的河南也将正式拉开煤炭资源整合序幕。当地将有600多家小煤矿因此退出市场。  

安全万里行总指挥、国家安监局宣教中心负责人金磊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涉及煤炭资源整合及企业的兼并重组,国家安监局并不是直接的推动者,也没有单独部署,他同时表示,煤炭资源整合更多积极性来自地方,各地目前都在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及企业兼并重组是国家能源局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三、山西煤炭重组  

  

(一)、进展  

  

1、山西省整合煤炭资源减掉了什么?  

  

2009年7月31日,同煤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等4家企业与大同市27家煤矿签订了兼并重组协议,这标志着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此前的7月23日,全省11个市的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已全部通过审查,比原定进度提前了两个月。   

“多、小、散、低”,是人们对山西煤炭工业现状的总结,而这一粗放发展格局和模式至今仍未彻底改变。目前,全省仍有各类煤矿2598座,其中,30万吨及以下的小煤矿占了近七成,各类矿井平均单井规模只有36万吨,明显偏小;大集团大公司产量仅占全省煤炭产量的一半,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并且矿井布局散乱,小矿见缝插针,大矿无法施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且总体低下,大量小煤矿仍在采用落后的炮采方式,按矿井数量算,全省采煤机械化程度不到30%,掘进机械化程度只有25%。  

其带来的后果便是山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保守估计,多年来,全省因粗放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接近5000亿元。在小煤矿遍地开花的地方,曾经美丽的家园与河山,已经被不计代价的粗放开采、甚至掠夺式野蛮开采,糟蹋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山西已多次被中科院等机构列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省份。更为严重的是,伴随着矿难的频发和暴富的“煤老板”等等负面新闻,山西和山西人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因煤而兴,许多问题也因煤而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大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决定,以促使全省煤炭工业脱胎换骨、走向新生。  

  

●重组整合,山西煤炭工业的“强身瘦体”之举  

  

从11个市通过审查的兼并重组整合方案来看,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山西煤炭工业“强身瘦体”了:共压减矿井1545处,压减比例60%,由2600处压减到约1000处;平均单井规模提升了二倍,由36万吨/年提高到110万吨/年,保留矿井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其中,90万吨/年及以上综采机械化矿井688处,是重组整合前的3倍,占全省矿井数的三分之二,产能占全省产能的五分之四强,30万吨/年以下矿井全部淘汰关闭。  

由此,山西煤炭工业的产业素质将得以极大地提高。  

如何推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是山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祯说,不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不实现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全省的转型发展、再现“人说山西好风光”的美景就无从谈起;不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切实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全省的安全发展就缺乏可靠的保障;不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不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源收益分配过分向私人矿主倾斜的不合理格局,不加快解决“四矿”问题,全省的和谐发展就没有牢固的基础。  

去年第四季度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关键时刻,山西煤炭工业形成了总量合理、效益提高,在防止全省工业全面亏损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统计资料显示,省属五个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上半年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027亿元,同比增长2.54%;累计实现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9.98%。同时,60万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职工收入增加,保持稳定。这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指引的这条路子是完全正确、必要和及时的。  

  

●煤炭市场,山西要有“话语权”  

  

年产煤炭近7亿吨,调出量占全国省际调出量70%的山西,在全国煤炭市场的声音其实很弱。每年的“煤电之争”就是一个明证。  

究其原因,是山西煤炭行业散兵游勇太多,产业集中度低、生产和销售的决策过度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很多小煤矿凭着原始粗放开采的极低成本和偷税漏税行为,以严重低于市场均价售煤,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煤炭交易秩序。  

环视世界产煤大国,我们发现,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前4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亿吨,前5位公司占71%;印度年产煤4.5亿吨,1家公司占90%;德国近两亿吨煤炭全部由一家公司生产。  

山西作为我国最大最老的煤炭能源基地,要想在日益激烈的能源市场上发出响亮的声音,唯一的选择便是做大做强,形成集团冲击力。否则,凭低水平的几千个小煤矿散兵作战,将陷入“煤越产越多、钱越赚越少、市场越来越窄、话语权越来越小”的尴尬境地。  

王守祯介绍说,我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办矿主体将由2200多个减少到100家左右,将形成3个亿吨级,4个5000万吨级,10个1000万吨级的大集团大公司。这表明山西要攥紧拳头闯市场,争取行业的话语权。  

  

2、省煤矿整合对山西财政的影响  

  

晋煤整合对山西财政的影响有三:  

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将减少74%。    

越来越多的“煤老板”开始转型。  

国家将增加200亿元的税收。  

  

山西财大王森教授认为,长远看,这次兼并重组整合也有利于提升山西的对外形象。明清时期,晋商称雄五百年,近几年出现的山西煤老板,却成了暴发户、乱花钱的代名词。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炭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将提升层次。过去许多客商来山西投资是看上了廉价的资源和不高的办矿门槛,兼并重组整合后办矿门槛大大提高,会合理引导和改善投资结构,有利于经济整体转型发展。  

  

3、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阶段成果  

  

据中国新闻网 2010年1月26日报道: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特别是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西省省长王君在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说到。  

王君表示,2009年山西省针对煤矿“多小散乱”、安全事故频发、资源回收率低和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状况,山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重点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28个子行业实施方案,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不断优化,淘汰落后产能步伐明显加快;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食品工业四大新兴产业逐步壮大。  

目前,煤矿整合重组协议签订率己达到98.5%,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6%,采矿许可证换证率达到90%,被整合重组煤矿符合条件的正陆续复工复产,保留矿井技术改造有序进行,部分资源枯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正在实施关闭。  

统计数字显示,全省矿井个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王君指出,通过这一轮整合重组,山西省煤炭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产业水平显著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能源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在由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的跨越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全省煤炭产量己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去年11月以来月产量达到了6100百万吨以上。  

此外,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据统计,2009年山西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018人,下降27%。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72%;煤矿事故起数下降40%,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了0.328。  

“山西省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省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任务艰巨、任重道远。但无论困难有多大、任务有多重,为了山西的长远发展,我们要咬定目标、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勇桃重担,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努力使我省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王君如是说。   

  

(二)、非议之声  

  

去年以来,山西全面开展矿产资源整合,不仅“得罪”了浙商,而且引发了“国进民退”的争论。  

  

1、国进民退背后的理念误区    

方竹兰的新浪博客 2009-09-02   

  

最近从煤炭行业、钢铁行业开始、并将要席卷所有进入振兴刺激计划的行业的兼并重组,出现了在政府行政干预下,国有企业兼并民营企业的热潮。山西煤炭企业从2600多家在20日前达到1000家要求。这种兼并的速度可以和五十年前的人民公社化和公私合营相媲美。  

单从中国企业的规模和中国企业的效率看,兼并重组确实需要。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国培育国际竞争力,兼并重组具有紧迫性。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在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初步培育出市场经济机制后,简单地用国有企业大量兼并重组民营企业,是符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趋势吗?  

政府之所以理直气壮地支持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民营企业,源于这样一种理念:国有制企业是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是私有制企业。这样的认识实际上是错误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这种认识不对。马克思讲过:什么是公有制,是劳动者产权得到实现的所有制。是谁劳动谁所有的所有制,而不是谁投钱谁所有的所有制。所以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能够实现劳动者产权,处理好投资人与劳动者关系的就有资格说自己是公有制,没有处理好劳动者与投资人关系,侵害劳动者利益的就不是公有制,不在于是国有还是民有。即便在欧美国家,传统的私人老板企业都在探索劳动者利益实现的产权形式。特别是很多高科技公司从私人老板企业转变成员工共同持股制,具有马克思所憧憬的公有制性质。反观我国一些国有制企业,强化国家的出资人权利,劳动者成为企业的雇佣,既没有员工的股份,也没有员工的决策权,怎么可以说成为了马克思所说的公有制呢,看起来像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小集团所有,甚至一把手私有。前一阶段发生的通钢事件和林钢事件反映出员工与官员之间的矛盾是否说明公有制的原则并没有在一些国有企业真正落实呢?否则,劳动者怎么会如此过激地维护自己的劳动者权益呢?  

兼并重组的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的福祉,是为了中国的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在错误理念支持下的国退民进能达到这样一种目的吗?我们把国有制当成政府是老板的企业经营,政企不分,政经不分,政府又当老板,又当行政官员,有可能降低企业的成本吗?更令人忧虑的是,本来可以通过民营企业的竞争合作既实现兼并重组,也可以实现从私人老板向共同持股的公有制进化的事情,被行政力量干预,整个市场经济的秩序被扰乱了。被排挤掉的民营企业看不到希望,没有创业的稳定感、安全感,反刺激他们将大量资金进入投机领域,炒股炒房,甚至炒金属矿产,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吗?  

国进民退的另一个问题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体制改革的的滞后。政府现在既要当地主(土地财政)、又要当老板(国有企业),政府的利益与市场商业行为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政府官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商业活动上,怎么潜心做公共服务呢?又怎么能够有效解决腐败问题呢?现在国有企业的腐败案已经警示我们问题的严重性,群体事件频发表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在下降,我们难道不担心吗?  

改革开放的成果来之不易,民营企业的发展来之不易,市场经济机制的初步建立来之不易,推进平等竞争、公开透明、政企分开、尊重激励每一个人的创造力才是方向,目前进行的国进民退重组兼并符合这个方向吗?  

  

2、重组煤企,政府莫忘依法行事  

2009年9月27日    来源:东方早报  

  

此次煤炭企业重组的背景是前几年山西省频频发生煤矿事故。在这些事故中,中小煤炭企业是主角,同时,不少中小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破坏环境的情况。因此,煤炭安全生产问题就转化成了加强对中小煤炭企业的政府监管。于是,推进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就成为了地方政府的一个选择。  

事实上,这还是一种倒退。学者们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奇迹,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合法私有财产保护力度的加大。正是国家不断加大对私产的保护,民间才会有动力去创造财富。1979年国门刚开时,为了吸引外商投资,我们特意在当年通过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二条中强调“国家对合营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正因有这个条款的承诺,才会有众多外商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内地进行投资。  

但山西省此次对煤炭行业的兼并重组,以国有化的方式限制了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也没有基于市场价格对原有经营者予以补偿,毫无疑问侵犯了相关主体的合法产权。从小处而言,这是侵犯了煤老板的财产权;从大处而言,政府的出尔反尔也严重破坏了投资环境。  

  

3、秋风:山西煤炭行业不公平的国有化  

2009年10月19日   中国新闻网  

  

在山西煤炭行业,政府的机会主义与私人企业主的机会主义相互催生、相互支持,唯一的失败者是市场秩序  

山西私人小煤矿的国有化进程已经完成大半。据报道,山西省煤矿整合已经完成70%,省政府已要求整合主体尽快进驻被整合企业,签订了协议的煤矿要在10月底前复产。山西省方面可能为这样的进度欣喜,但山西省恐怕已经并将继续为罔顾市场秩序,而付出巨大代价。  

今年初,曾经担任安监总局局长的王君通过山西省人大选举程序,成为山西省省长。很快,山西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该红头文件明确,由国有七大煤矿集团将全省登记在册的2840多座私人煤矿收归国有,9月底前完成《进驻被兼并煤矿协议》签约仪式。  

山西省政府这么做的直接和主要理由是小煤矿事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事实上,由于媒体大量报道了私人煤矿发生的矿难,人们用“带血的GDP”来形容山西的经济。山西省政府试图改变这种局面,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政府的职责所系。  

但山西省政府目前所采取的措施却多有不合理之处。虽冠以“兼并重组”之名,但整个过程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把市场机制完全排除在外。其具体表现有二:第一,政府所安排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质是煤矿的国有化,私人煤矿将基本上被排除到煤矿行业之外。第二,所谓的兼并重组过程采用非市场的议价方式,资源转让价款低于市场正常价格,小煤矿失去对资源价格的议价能力,其私有产权受到严重而广泛的侵害。  

这一严重失误显示了很多政府官员对于市场秩序的基本原则缺乏最起码的了解与尊重。尽管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但所有制歧视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监管部门官员的心目中依然是根深蒂固的。按照目前的方针,对私人企业的开放不是一种稳定的制度安排,只是一种权宜的政策安排。在任何行业,政府可以随时禁止私人企业进入,也可随时将已经进入的私人企业驱逐。在石油开采行业、成品油零售行业、钢铁行业等行业,都发生过将私人企业逐出的故事。  

山西省对小煤矿的国有化处理,是新世纪以来的“再国有化”进程的一个最新案例。山西省政府相信,这样做可以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这一点恐无人相信,因为煤矿安全取决于政府的监管,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是否有效,本身就是可疑的。此举的结果很可能是:煤矿安全形势并无明显好转,但山西的煤矿业市场秩序乃至一般市场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市场秩序的核心规则包括:私人产权,开放进入,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当然,政府的监管和合理的产业政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如此形成的市场秩序不仅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也能够逐渐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环境,政府当然也可获得巨大利益。  

山西小煤矿之所以矿难频发,既有政府监管无力的原因,也与煤矿企业主缺乏长远预期有关。而这又是因为,企业主对煤矿的产权缺乏稳固而可靠的保障。投资煤矿的私人企业主通过自己的经验预期到,他们的投资是缺乏足够完善的制度保障的。政府的态度本来就比较模糊的,在这个领域,政策为王,而政策当然是可以随时、随意地更改的。  

处于这样的制度格局中,进入山西煤炭行业的私人企业主当然会做出看起来并非不理性的决策:基于非常短的时间尺度安排投资与企业经营。他们只管今日赚钱,不管明天塌窑。基于如此机会主义策略而经营的煤矿,其安全隐患当然非常之多,其经常出现矿难,也是自然而然的。  

但这是谁的错?私人企业家当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更大的责任者还是政府,政府的机会主义政策:煤矿产业政策本身变幻不定,小企业主的产权不安全,政府的执法行为充满灵活性。置身于这种制度下的私人企业主,无法形成稳定预期,也就无法进行长远的安全投资。可以说,在山西煤炭行业,政府的机会主义与私人企业主的机会主义相互催生、相互支持,唯一的失败者是市场秩序。  

政府本次突然对私人煤矿实行不公平的国有化,标志着煤炭行业的市场秩序遭到最为严重的破坏。政府的根本职能,应当是维护市场秩序。本来,政府要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应当朝着完善市场秩序的方向努力,比如,更为清晰地确认私人矿主的产权,鼓励这些小煤矿合并为大企业,改革安全监管体制,打破地方层面的官商勾结等等。  

山西省政府现在采取的措施则扰乱、颠覆了已经形成、尽管还不完善的市场秩序。山西省的经济将因此而遭到市场的惩罚,比如,私人企业、外部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将受到影响。只是从目前的势头看,此政策已无可挽回。人们唯一可以期待于山西省方面的是妥善地处理小企业主的补偿事宜,以免造成无法控制的社会矛盾。  

  

4、山西煤矿重组升温 律师称浙江政府不会坐视不管  

2009年11月16日  中国新闻网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因山西煤矿重组而引发的事件在不断升温。  

10月31日,“浙商转型会长论坛”在杭州召开,30多位“煤老板”集体亮相,浙江煤商希望浙江省政府出面斡旋、维护浙商合法利益。其后浙商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直指山西侵犯了浙江煤老板的财产所有权“违宪”,11月18日,浙商又将在杭州召开“地方产业政策延续性与企业投资信心”研讨会,而山西方面则在媒体公开回应浙江煤老板:资源是国家的,煤改不违宪。  

而浙商娘家浙江省政府的态度也成了多方关注的焦点。  

据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吴族春告诉记者,早在10月下旬浙江省政府相关领导在《浙商在晋投资的煤矿企业在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背景下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的调研报告上作了批示,批复内容吴目前无法透露,“核心内容是责成有关部门落实。”  

而该报告形于今年7月,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经济协作办组织的调研组紧急赶赴山西,走访晋中、临汾、大同等地浙籍企业。吴族春亦在其中并是最终报告主笔人之一。调查报告中称,山西119个县市区中,有90多个县市区产煤,产煤的地方均有浙商投资的煤矿,初步估计浙商在山西投资煤矿企业约450多家、煤矿500多座,投资总额在500亿—1000亿之间,控制的煤炭资源年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占投资山西煤矿的民间投资的近1/6。  

“浙江省政府对此事件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吴族春透露浙商受困山西煤矿重组事件已经引起了浙江官方的高度关注。但他也承认,如何去“管”这事对于浙江省政府而言将是极具挑战性。“浙商在山西投资煤矿企业约450多家、煤矿500多座,每个煤老板情况都不一样,取得矿权的途径也区别很大,他们是个群体而不是个集体。”吴认为浙江省政府不可能作为合同相对方出面,“更多是起到沟通作用。”  

  

5、浙商会两度邀请赴杭商讨 山西方面尚未明确态度   

2009年11月13日  华夏时报  

  

“中央层面和山西层面目前依旧没有消息。”针对此前有关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已经明确将派员来杭州研讨煤炭企业重组方案的报道,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的于微微对《华夏时报》记者做出上述回应,“和山西有关部门联系上了,但是他们说省委没接到通知。”   

11月13日,于微微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该会已出面于9日和12日连续发出两次邀请,山西省人民政府、省发改委、省煤炭工业厅等政府机构,共同参加18日在杭州召开的“地方产业政策延续性与企业投资信心”研讨会。  

同时,他们分别向全国人大、国务院、山西省人大、山西省政府等有关方面寄出了一份名为《关于要求对山西省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问题进行审查处理的公民建议书》(下称《建议书》)。   

这份由浙江省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和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律师联合操刀的《建议书》,对当地决定煤矿兼并重组事件的两个文件与国务院相关文件进行了对比,认为山西省煤矿重组出台的部分文件,在合法性、合理性上可能存在严重问题。建议全国人大、国务院以及山西省人大对上述文件依法进行必要审查。   

  

6、温州煤老板质疑山西煤改  

四川在线 2010年1月7日  

  

5日,山西省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山西煤改收官,但作为另一当事方的温州煤老板的近况看起来并未改观。  

另据了解,本周末,曾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质疑山西煤改“违宪”的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将再次发表公开信,对山西煤改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我个人认为,山西煤改还远没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只是开始。  

  

(三)、支持之声  

  

经济学家金思宇认为,推进煤矿资源整合符合国家利益,是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而且有助于建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长效机制,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认为“国进民退”的说法不妥。  

  

1、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2009年7月9日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当前,我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已经全面启动,但仍有人在问:“不兼并、不重组、不整合行不行?”这实际上是“一问三题”。  

首先,煤炭工业粗放发展的老路还能不能走下去?其次,如果走不下去了,兼并重组整合这条新路是否走得通?其三,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它捷径?  

我们要说的是:传统的煤炭工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彻底扬弃;兼并重组整合是加快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而且紧迫性很强,慢不得,更等不得。  

  

传统发展模式再也不能走下去了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提升煤炭产业发展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全省煤炭工业“多、小、散、低”的粗放发展格局和模式仍未彻底改变。目前,全省仍有各类煤矿2598座,数量明显偏多;这其中,30万吨及以下的小煤矿占了近七成,各类矿井平均单井规模只有36万吨,明显偏小;大集团大公司产量仅占全省煤炭产量的一半,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并且矿井布局散乱,小矿见缝插针,大矿无法施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且总体低下,大量小煤矿仍在采用落后的炮采方式,按矿井数量算,全省采煤机械化程度不到30%,掘进机械化程度只有25%。  

  

煤炭工业粗放发展模式的长期延续,已经使全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畸高,表里山河几近山河“破碎”。大量中小煤矿资源回采率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每采1吨煤要破坏和浪费4吨资源,按中小煤矿年产3.5亿吨煤计算,每年要破坏和浪费约14亿吨的宝贵煤炭资源。全省煤矿采空区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而且每年新增塌陷区面积近百平方公里;煤矸石堆存量超过11亿吨,占地已近1.6万公顷。保守估计,多年来,全省因粗放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接近5000亿元。在小煤矿遍地开花的地方,曾经美丽的家园与河山,已经被不计代价的粗放开采、甚至掠夺式野蛮开采,糟蹋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山西已多次被中科院等机构列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省份。  

矿难频发,生命损失惨痛。大、中、小煤矿之间的安全生产水平差距极大。近两年合计,我省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的产量分别占全省的52%、18%和30%,事故死亡人数则分别占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的11%、15%和74%;两年平均,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分别是国有重点煤矿的3.8倍和11.3倍。冷酷数字的背后是令人痛心的现实:小煤矿生产等量的煤要付出十倍于大矿的生命代价。  

产业素质低下,收益分配欠合理,褒义的“乌金”常与贬义的“黑心和愚昧”挂钩,抹黑了山西和山西人的形象。一方面,多小散低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技术、资本密集、清洁、集约的现代煤炭产业特征和规律完全背道而驰,使山西“傻大黑粗”的整体产业形象长期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大量小煤矿和非法黑口子的存在,使管理部门很难准确掌握全省煤炭的实际产量,导致税费流失严重。再加上一些矿主少进行甚至不进行安全投入,无节制地将必要的成本转化为利润,使本应造福全民的资源,成了少数矿主一夜暴富、全省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要诱因。更有极少数矿主,暴富之后不思进取、不思回报社会,而是热衷于炫耀性消费,使“山西煤老板”这个本无褒贬的中性词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暴发户奢侈靡费、为富不仁的代名词,严重损害了山西的形象。  

产业集中度偏低,不时使山西人“拿着金饭碗讨饭”。山西不仅是煤炭大省,更是煤炭调出大省,年煤炭出省销量占全国省际间煤炭净调出量的3/4,照理应当拥有近乎垄断的煤炭市场竞争力。但事实却是,历史上,每当煤炭工业面临周期性市场需求萎缩冲击、供需博弈激烈化时,受伤的总是我们。人们都记忆犹新的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外省欠我省的煤款超过116亿元,占当时全省煤炭行业年销售收入的1/3强,整个煤炭行业乃至全省经济都因此陷入困境。这种窘迫,经济大环境当然是根本原因,但我省煤炭工业主体太多、力量分散,难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却也是加重这种窘迫的、源于我们自身的重要因素。  

显然,在追求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今天,传统的煤炭工业发展模式已经无路可走,难以为继;传统发展格局已经没有了任何存在和延续的理由。  

  

山西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科学抉择  

  

不健康的煤炭工业亟需施治。重症需用猛药。省委、省政府开出的药方是“大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总数要由目前的2598座减少到1000座;平均单井规模要由目前的36万吨提高到90万吨以上;保留矿井要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煤矿职工要全部培训到位。  

这是推进全省煤炭工业脱胎换骨、走向新生的治本之策,也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快煤炭工业集约化发展步伐,必须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这是煤炭产业自身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是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必然选择。煤炭是典型的高危行业和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必须走以大企业为主、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不如此,“破碎”的山河无以整治,矿工的生命和健康无以保障。国内外煤炭工业先进国家和地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目前,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前4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亿吨,前5位公司占71%;印度年产煤4.5亿吨,1家公司占90%;内蒙古30户重点企业产量占全区产量的80%以上。相比而言,我省煤炭工业差距很大,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的紧迫性很强。  

落实中央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必须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十分关心煤炭工业特别是我省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问题。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明确提出要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针对我省煤炭工业现状特别是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状况,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指示,我省要减少煤矿数量,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安全保障水平。温家宝总理最近来我省视察时强调:“今后的调整,一是技术改造,二是淘汰落后产能,三是推进企业改革。”习近平副主席视察我省时也指示我们要 “稳步推进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由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的转变。”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  

  

推进兼并重组别无选择  

  

一些人并不否认推进兼并重组整合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但总认为“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大可不必在兼并重组整合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吊死,‘只技改,不整合’同样可以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这种说法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其实质是想绕开办矿体制改革和资源配置格局调整这个核心矛盾。殊不知这个矛盾根本绕不过去。  

首先,这一轮的兼并重组整合已经全面包含了技术改造的内容和要求。  

其次,我省煤炭工业现状决定了,不推进兼并重组整合,想象中的技改根本无法实行。  

因此,无论是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角度,还是从安全发展的角度,小矿都必须尽快淘汰。也就是说,推进重组整合,是进行有效技改、达成技改目标的前提,“不整合,只技改”的路走不通。对山西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只有推进兼并重组整合这一条路可走。  

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长痛不如短痛。对我省煤炭工业而言,不紧不慢,放任其自然演进,其实质就是放任落后粗放发展模式长期存在,个别小矿主可能会暂时少支付些转型成本,但全省要支付高昂的资源、生态、环境甚至生命代价。孰轻孰重不辩自明。即便是从单纯的经济成本看,按部就班的结果只能是 “落后产能年年淘汰年年有”,长期看,支付的代价显然更高。良药必苦口,重生须浴火,新生命的诞生总是伴随着母体的阵痛。这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推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必定要支付代价、经历阵痛,但钝刀子割肉更痛苦,必须当机立断!  

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矿工生命等不得。还有少数人说“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也是渐进的,不能因为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就狠抓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这似乎是很理性的意见。可是我们换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本应鲜活、却因低水平粗放生产、无序生产甚至私挖滥采而凋谢的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亲人,我们还能这样以旁观者清、自命理性的“清高姿态”,不温不火,娓娓道来吗?将心比心,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护矿工生命的角度看,重组整合更应该是“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总之,不重组整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没有找到最重要的着力点!不重组整合,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就只能是美好的向往!不重组整合,煤炭工业的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由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的转变,就只能是一种愿望!不重组整合,就无法向3400万人民交待、就无法向山西的未来交待!  

一句话,不搞兼并重组整合不行!  

  

2、叶檀 :煤老板现象如同一场瘟疫  

2009年9月22日    

  

山西盛产煤老板,却鲜见企业家;煤老板为什么当不成企业家,因为煤老板一无商业文化内涵,二无信仰,三无创新精神,我们看待煤老板现象如同看待一场瘟疫,不明白如此野蛮的经济组织和经济现象如何在现代社会重演。最主要的原因是,拥有煤炭开采权本身就不是一般商人所能做到的,而是商人逐利与官员寻租共生的结果。  

2007年3月28日,山西省临汾市余家岭煤矿“3·28”瓦斯爆炸事故现场。频发的矿难,使得山西煤老板和地方政府形象大大受损。   

  

煤老板之“罪”  

  

他们不是企业家,而成为暴发户与血汗工厂的代名词。煤老板是三无产品,几乎成为无文化、无信仰、无创新能力的同义词。如此巨大的道德与能力指责不是煤老板能够承担的,而是催生煤老板的土壤必须承担的罪责。  

煤老板一无商业文化内涵,与煤老板能够联系在一起的不是诚信、不是企业家的破坏性创新精神、不是初始之初的战战競競如履薄冰,而是一掷千金购买豪宅,是品位低下挥金如土令人咋舌。  

煤老板二无信仰,才有令人震惊的黑煤窑童奴现象,不仅违法使用童工,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满足,有基本道德信仰的人无法做出如此无底线的事。   

煤老板三无创新精神,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煤炭资源,用简陋的方法挖掘,通过煤炭的稀缺性换取大把现金,我们没有看到小煤矿出现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的创新,更没有看到技术的创新。  

我们看待煤老板现象如同看待一场瘟疫,不明白如此野蛮的经济组织和经济现象如何在现代社会重演,而没有手段去禁止这样的经济组织复制蔓延。  

在不经意间,煤老板正在以悲壮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继钢铁和航空上演了“国进民退”后,煤炭行业史无前例的大整合正在山西省热闹地进行着,山西省煤炭业正在进行一场“国进民退”的大整合。2009年初,山西省出台了《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到2011年,全省矿井数量减少到1000处,矿井单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到2011年,形成三个亿吨级和四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的75%以上。”按照山西省政府改革计划,到2010年底,全省共有2012座煤矿要被兼并重组,其中,由山西省内五大煤矿集团兼并重组的煤矿共1161座,地方兼并重组的为693座,到2010年底,参与兼并重组的2000座矿井仅保留479座。最终整合的结果是要将山西省拥有企业主体的煤炭企业数量从现在的2200个变成100个左右,矿井数将由2598个压缩到1000个。  

  

商人逐利与官员寻租共生  煤老板为何无法成为企业家?  

  

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产品,拥有煤炭相当于拥有硬通货。也就是说,拥有煤炭开采权本身就不是一般商人所能做到的,而是商人逐利与官员寻租共生的结果,是官煤勾结的结果,而不是自由商业精神竞争的结果。  

山西严查官员入股煤矿一直是重点新闻。来看主流网络媒体新华网的报道,截至2005年10月12日,山西省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工作进展顺利,全省共清理出922人投资入股煤矿,涉及金额9257.74万元,其中已有836人撤出入股资金4077.33万元,对剩余的86人的撤股工作正在进行中;2006年6月5日,人民网报道,记者从山西省纪检委执法监察室了解到,山西省清理官员投资煤矿,到目前为止,已有1126人撤资1.7亿元,平均每人撤资10多万元。截至目前,已经明确申报的1000多名投资入股人员已将投资入股资金按要求全部撤出,其中有140名投资入股人员上缴收益115万多元。  

围绕煤炭行业生成的利益链条毒化了公平竞争的土壤,使法治精神与公共服务成为暴利树上结出的恶之花。  

2009年4月20日,《南方周末》刊文披露毒化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以治理超载为例,最早的拉煤车是三轴车,额定装载20吨,恶性竞争之后达到90吨。超载的一个秘密是,地方煤检站为了完成任务,往往开一张100吨的票,“没有找零”,这意味着车主如果不想赔本,必须超载。为了和煤检站斗法,车主们纷纷将车子从三轴改为四轴,还加上了挂车,这样一次性就可以拉180吨到190吨,这几乎相当于四至五节火车皮。  

煤炭流通领域的怪胎——煤检站也最终默许超载,只要能罚到钱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临汾乡宁县的拉煤老板纷纷加高车辆挡板,甚至加到了1.5米的高度,最终由于高度已经达到了收费站顶棚的高度,这场煤老板和政府的超载斗法才得以停止。  

“只要有一项关于煤炭的政策出台,各部门都能从中搜罗到可以发财的地方。”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  

政府检验与督查部门靠煤吃煤,煤老板在奉上灰色成本后不得不与煤检站等部门斗法,结果是双方成为利益的争夺者,而不是经营者与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企业家精神的沦丧之缘  

  

最重要的是,产权流失之忧加剧了短期行为。2006、2007年“温州炒煤团”最终都在山西栽了跟头。其中一方面是政策不稳定,另一方面就是小部分山西地方政府官员戏弄了这些财大气粗的炒煤团。一般操作手法是:县里利用政策上的先知权,知道煤矿很可能因政策原因被关掉,首先放出煤矿要出售的消息,温州人来到当地就买煤矿,结果买了之后就要被关停。  

无论是低价获得煤矿的寻租者,还是有意无意受到蒙蔽进入煤矿行业的沿海企业主,他们要降低成本最好的办法是倒卖煤矿产权获得高额租金,而将政策风险转嫁给接手的下家。2008年10月16日,《中国青年报》刊载典型案例,山西省孝义市东风煤矿,从2006年3月开始,在短短不到3年时间里,这个核准年产9万吨煤的小煤矿,被3次非法倒卖,倒卖的背后,则是政府干部参股经营、甚至伪造政府文件骗取工商登记等一系列的违法行为。  

产权的不固定导致行为的短期化,没有煤矿主为环境负责,为工人的生存条件负责,作为经济理性人,他们惟一考虑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赚取最多的利润,使投资回报最大化。这是制度摩擦成本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煤老板退出煤炭市场后也未能在其他行业重整旗鼓。首先,在重要的资源性与主要重化工业领域,“国进民退”如火如荼,煤老板们会与其他企业主一样遭遇玻璃天花板。  

其次,退出实体经济领域的私营业主的主要避险途径是进入楼市与股市,这已经给他们带来了不菲的回报,相比实体济领域,虚拟经济的产权关系更为明确。  

第三,煤老板们并没有从这一轮“国进民退”中得到新的产权与法律关系的洗礼,相反,由于产权被低价剥夺,他们的预期更不稳定、行为将更加短期化。  

  

无论是谴责或者同情煤老板,都不应遮蔽我们对产生煤老板土壤的制度性分析,这一分析将让我们看到企业家精神的沦丧之缘,摆脱对单一阶层的道德谴责,进入更深刻的制度层面分析,并对目前以驱逐煤老板的方式培养新产业抱持冷静而客观的态度。  

  

  

3、山西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属优进劣退 非“进民退”  

  

据中新网2009年10月22日电,山西煤炭行业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山西煤矿存在的“小、散、乱、差”以及安全生产隐患多的状况,但却产生“国进民退”的误解。《山西日报》今日刊载文章指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并没有将民营企业排除在外,而是属于优进劣退。  

文章称,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支撑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国家提出了把山西建设成为能源重化工基地。 虽然小煤矿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国家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但也造成了全省煤炭行业“小、散、乱、差”(规模小、布局散、开采秩序乱、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导致山西矿难频发、生态破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根源。  

此次兼并重组整合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直接转让。所谓 “国进民退”,主要指的是小煤矿的直接转让。事实上,兼并主体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而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股权多元化的企业主体,国家和个人都是这些兼并主体企业的股东。二是参股入股。这次兼并重组的另一种途径是参股入股。事实上,“民”并未退,只不过是转换了身份,由原来的老板变成了股东。  

文章认为,眼下,民营资本的状态是“大进小退”“优进劣退”。谁是兼并的主体?是以产业水平划分的,而不是简单地以“国有”或者“民营”去划分。通过此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原来的老板变成了现在的股东、小煤矿变成了大煤矿。煤矿企业形成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重组整合后,全省1000多处煤矿中,国有控股大集团办矿550多处,地方国有控股办矿近280处,非国有办矿近190处,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矿格局,企业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并没有将民营企业排除在外,相反,政府希望看到民营企业通过此次整合发展壮大。  

文章指出,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要求一个矿区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山西目前的煤炭产业形态离国家的要求和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还存在很大差距。当前,山西煤炭行业这种大力度的组织结构调整,正是国家倡导的做大、做强煤炭行业大公司、大集团的具体体现。这种打破地域界限、所有制界限的大规模资源整合,大大提高了山西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全面提升了全省煤炭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必将给山西乃至全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瞭望》:山西煤业整合的关键  

人民网 2010年1月11日   

  

1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肯定山西煤炭行业的整合实践,认为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这意味着从“有水快流”到“大集团化经营”,山西逐步走上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煤炭产业之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发展急需大量煤炭,“煤海”山西提出一个全民大办煤矿的政策,叫“有水快流”,意思就是有资源就赶紧挖。这一政策导致全省出现漫山遍野的小煤矿,背离了“规模化开采、综合化利用”的煤炭产业基本规律,付出了惨重代价,山西至今仍为这些生态灾难和社会问题“偿还欠账”。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全国的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十几年来山西艰难地在“产业纠偏、保量供应、安全生产”中“找平衡”:煤炭紧缺的时候,山西负重前行、埋头产煤;发生矿难的时候,山西又备受指责、低头“受气”。为此,山西煤炭产业改革一直在顶着压力迎难而上,从“有水快流”到“关井压产”,从“关小上大”到“大集团战略”,从资源“无偿划拨”到“有偿开采”,全省矿井数量从1万多个减少到2005年的4000多个,2009年减少到2600个,直至减少到1053个。  

可以说,与发达国家的煤炭产业相比,这种整合式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不是走得太快了,而是走得太曲折、太慢了。幸好山西及时地走出了这一步。纵观山西2009年以来的煤炭资源整合,产业政策以建立“国家煤炭旗舰企业”为目标,没有单纯运用行政手段而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打破企业所有制性质和地域限制,以“先进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纽带进行重组兼并,利益分配上兼顾了市、县、乡(镇)甚至村集体的利益,整个整合过程基本遵循了“统筹兼顾”的原则。这最后成为“98%”这个数据的坚实保障。  

当然,关键还是决策者的决心和勇气,尽管改革道路上困难重重、利益分配上矛盾尖锐,但只要走上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产业道路,就顶着压力坚决地走下去。事实证明,山西整合的成效正在显现,煤矿数量下降,产量提高了,利税增加,事故下降,死亡减少。  

不过,当前各省借鉴山西经验的时候,一定要警醒两点:其一,产业整合表面上做的是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实际上起更重要作用的是人和其背后利益的平衡;其二,产业转型一定要注意把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产业规律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切不可“照猫画虎、盲目照搬”。  

  

  

四、笔者看法  

  

综上,我们了解到了我国近年来航空、钢铁、房地产、煤炭等行业进行的整合、重组情况,也看到了来自对立双方对此发出的不同的声音,笔者倾向于支持“国进民退”。  

“国进民退”有什么不好?资源本身就是国家的,将私人占有的矿山等资源收归国有,按规划开采,这才名至实归,利国利民。  

私人煤矿矿难频发,这一点连反对“国进民退”者也承认。精英“秋风”在《山西煤炭行业不公平的国有化》中承认:“山西省政府这么做的直接和主要理由是小煤矿事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事实上,由于媒体大量报道了私人煤矿发生的矿难,人们用‘带血的GDP’来形容山西的经济。山西省政府试图改变这种局面,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政府的职责所系。”  

煤矿的事故频繁发生与矿山管理体制变革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的。煤矿事故频繁现象发生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以后,那个时候为了多产煤,开始推行了吨煤包干制,也就是承包,矿长负责制,开始了所谓的减员增效做法。于是安全检查员队伍首先被“精简”,安全网逐渐被撕破了,于是多增采煤工作面,突破了以往井下采煤人数的规定,重视安全就被看成影响产量要受到矿长的斥责,安全问题往往被忽视了。原先煤炭部曾有硬性规定矿务局局长、矿长、区长每年下井天数;任何人发现安全问题都可以直接向矿长报告要求停止生产还能得到奖励;瓦斯检查员发现安全隐患有直接停止作业的权力。但随着矿长负责制和吨煤包干制的推行也都逐渐成了一纸空文,瓦斯检查员形同虚设了,如今连设计人员设计的开采线路都随意变更,安全检查员成了应付上面检查的摆设。后来随着上头提出大力发展小煤窑,发展乡镇企业,矿山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多。国有煤矿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以“我的地盘我作主”的行为随意开设小煤窑,往往是在是在矿区里选一处挖一块好的煤后将矿井丢弃在那里,既不作回填又不向国有矿说明,结果成了一个暗水库,导致国有煤矿经常发生透水事故,为此有一阵便有了国有煤矿接收小煤窑的过程,安全问题一度好转。但好景不长,煤矿改制了,关停并转,股份制。除了大型机械化采煤的矿井有几个技术人员外,大学生都不去煤矿了,煤矿有知识有技术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只好搞定向培养技术人才,都是农民工挖煤了,安全隐患和事故也多了;随后又是什么矿山资源的有偿开采,于是私人煤矿出现了,他们比当年的乡镇煤矿做法更恶劣,根本就不管安全,于是旧社会黑矿主的那套做法也出现了,被关闭的小煤窑私自启封开采,要关停的被置换,用工头管理矿工,让矿工签生死合同,矿山出了事故隐瞒,将遇难矿工遗体偷偷焚烧等等做法都发生了。在这样的矿山体制下,煤矿恶性事故就象定时炸弹,防不胜防。安监局的规定、检查、开会又能顶什么用?每一次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严格地说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根本就是草菅人命!  

山西省从大局着想,不要带血的GDP,下决心整合煤炭资源,却遭到煤老板和一些精英的强烈反对。浙江的煤老板、精英“秋风”和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等上书的上书,发文的发文,极力反对“国有化”,给有关部门扣上“违宪”、“严重破坏山西的煤矿业市场秩序乃至一般市场秩序”的帽子。我们有理由发问:当私人煤矿矿难频发时,当全国范围内掀起国有企业改制破产潮时,这些人和组织为什么不上书不发文?因为没有危害到他们的利益。原来,在他们眼里,私人利益高于一切。  

山西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其实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进民退”,但就是如此也还被人称为“国进民退”。其实我国真正需要的就是“国进民退”,煤炭、航空、钢铁等等许多行业就应当理直气壮地实行“国进民退”。如果真正走上“国进民退”的正轨,按毛泽东思想行事,那么,现在许多行业的顽疾将会消除,国强民富将成为现实。  

  

2010.1.31  

(博客:caijinan.blog.163.com)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7. 《邓选》学习 (十)
  8.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9. 领导者没有战略眼光,谈啥雄心壮志?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朝鲜领导落泪
  10.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