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争议地震局

索寒雪 周丽敏 · 2010-06-05 · 来源:
地震预测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争议地震局

: 索寒雪 周丽敏 北京报道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编者按/从1976年的唐山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再到今年的玉树地震,中国在每次地震中都饱受“蹂躏”。从1976年至今时光荏苒34年,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增长,国民之力得到长足发展,然而在地震面前,我们依然“脆弱”甚至只能“听天由命”。但同样饱受地震“伤害”的日本和智利,在应对地震之时无论从人员伤亡还是国民抗震知识教育宣传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玉树地震发生后,外界对我国的地震工作多有指摘,尤其是老一辈地震预报学家纷纷对本报发表了意见并提出对地震局目前工作思路的不同看法。
  也许,地震这门复杂的学科,更需要规避思想迷途,在经历数次地震之后,中国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地震预防与应急机制,既是国民命运之所需,亦是一道考验中国政府执政能力的综合考题。


一线调查


地震研究:谁被利益“绑架”


  千里之外,送你离开。
  抗震的中心似乎从来不是北京,但是,作为地震多发国的中国,防震减灾的中心却在首都北京。这个城市的三里河,是中国政府部门的聚集地,青瓦灰墙的苏式建筑群中,国家地震局权威地震预报部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以下简称台网中心)便掩映于此。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中国地震局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业务枢纽,它承担着全国地震监测、地震中短期预测和地震速报工作。这里云集全国顶尖的地震预报专家,这些专家会在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年度会商会上各抒己见,讨论下一年度中国哪些区域将是地震发生的“危险区”、“注意区”和“无监测区”。
  4月22日在台网中心会议室,台网中心预报部原主任兼西北片区首席预报员郑大林翻开《中国地震趋势预测研究》一书,《中国经营报》记者看到,从2006年到2009年,他三次在这份报告中指出,青川交界地区有可能发生超过6.5级的地震。
  《中国地震趋势预测研究》是台网中心预报部每年对下一年度地震趋势的研究,这份研究报告基本是国内最权威的关于地震的中长期学术预测报告。
  然而,如是结论,并未在国家地震局的会商会上取得一致,在激烈的争论过后,郑大林未能达成所愿,《中国地震趋势预测研究》的研究结论中关于青川交界地区可能发生6.5级以上地震的结论,未能被会商会采纳。


“会商”的“命运”


  关于地震的中长期预报,一切还要从台网中心的会商会说起。
  会商会是由台网中心组织的对一段时间来地震预报观测研究的重要会议,而年度会商会也是各路地震专家意见云集之时,在年度会商会上,各地方地震局都要派出专家与台网中心的专家展开讨论,讨论下一年度哪些地区可能发生地震。
  而《中国地震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正是会商会上要讨论的对一段时间来,地震监测预报的结果展示。
  在年度会商会上,形成的最终意见会确定全国哪些片区是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危险区、注意区和不被检测区(放弃区)。如果被划入危险区,那么这个区域将得到密集监测,除此之外,被划入危险区后,地方政府将在医疗等方面做些应急储备。
  青川交界的危险区划分就是在这一级别的会商会上,遭遇“排挤”而出局的。
  在郑大林看来,年度会商会已经不是民主科学的氛围了,已经演变成为一场利益之争,直接涉及到国家拨款。
  “各地地震局在会上表现非常积极,纷纷要让危险区在自己省内‘安家落户’。”郑大林回忆会商会的情景时表示“大家心里都明白,一旦危险区确定下来,这个区域的地震局就会得到国家的拨款,有了经费也就好开展工作了。”
  郑大林告诉记者,国家曾一次性向中国地震局拨款25亿元,用于购买相关设备和优化网络资源。一些人口密集地区获得的拨款数额达到数百万甚至上干万元。
  这样庞大的资金量足以支持各地的地震局作为监测经费,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这样就不足为奇,为何各地地震局更愿意把自己划到地震危险区了。
   郑大林认为自己长期监测关注的区域之所以没被划入危险区,这和 “势力”范围划分不无关系,青川交界处所在的区域并不讨巧,只涉及到偏远的两个省份。“由于其中一个省的专家资历不够,不能进入到年度会商会,而另外一个省的一部分区域已经被划分到了其他地震危险区,因此被划入地震危险区的省份也没有过多支持。”   
  虽然郑大林为青川地区据理力争,但是由于势单力薄,并没有争取到将该地区划入地震危险区地位。
  对于郑大林的说法,《中国经营报》记者进行了多方求证,一位要求不具名的参与过会商会的专家同意郑大林的说法,“对于会商会我有很多话要说,希望现在的会商会不是什么过场,能真正的在科学民主的环境中进行。”这位专家说。
  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发采访函于中国地震局新闻处,力图就有关问题采访地震局,但记者在等待三个星期后,依然没有得到地震局的正面回应。
  记者又致电中国台网中心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在科研经费紧张之时的确出现过这种现象,但是现在科研经费充足了,这种情况已经很少发生了。另外,这位工作人员还介绍说,现在的会商会上,各地地震局还不愿意把自己划入“危险区”,如果被划入,就会增加监测的负担,而对于现在会商会的气氛是不是科学客观,这位工作人员拒绝回答记者任何提问。


纠结的“预报”


  对于地震预报在地震学界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地震不能预报,而另一种便是地震可以预报。
  1997年,美国四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地震不能预报》一文,文章一出在全球业内引起巨大震动。
  在郑大林、张肇诚(原中国地震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等多位地震预报专家看来,美国科学家之所以出这样的观点和他们的国情有极大关系,在美国的地震研究均是基金会赞助方式,而地震预报不像其他的研究,可以验证的成果很少,如果出现虚报,连锁的风险更是不可估量。  
  “美国是不搞预报的,美国政府依据兰德公司的报告,比较研究纳税人的利益,在得不到效益的情况下,美国决定不搞地震预报。美国人认为现在地震预报水平不高,是不是从抗震来讲更为合理。但美国人并不反对中国开展地震预报。”上述地震学家对记者介绍说。
  显然,美国的观点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地震局官方的认识,据多位专家介绍,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一直投入很大,1975年,中国海城的成功预报更是闻名世界。正是这些积累,中国的地震预报实际上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
  但在2000年后,中国地震局的工作思路在逐步发生变化,一种地震不能预报的观点开始在国内兴起,时至今日,这种观点已经成为主流观点。
  地震学家何永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地震应该是预防为主的方针,不能全理解为地震预报。预报是预防的一部分。因为以今天的科学技术,对地球的认识,符合三要素(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准确的震级)的地震预报,要做到比较准确相当困难。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很困难。
  地震局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地震不是天气预报,又不能钻到地底下,这对全球都是难以解决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地震预报思路分为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长期预报指长期趋势性的判断,例如哪些地区属于地震活跃期,目前地震工作人员也主要是做长期预报方面的工作。而短临震预报,是整个地震预报中最为艰难的部分。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中国地震局官员称:“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多数地震学家也认同地震不能“精确”预报。
对此,中国地震局预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汪成民认为,不能做到科学上的精确预报,并不妨碍在实践中作出具有减灾时效的预报。
  “地震局的领导对外界表示,地震是绝对不可能预测的,这让我们非常愤慨。”汪成民激动地说,“在没有科研经费的条件下,我们成功预测出了汶川地震的3次余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三要素。汶川地震后,中国境内的12次地震,其中10次地震很好预测到了三要素,只有一次被采信。怎么能说地震是不可预测的?”
  其实,类似的声音时常萦绕在地震局的耳边。
  4月22日,玉树地震过去8天之后,在国家地震局3层会议厅,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召开例会,记者看到,绵绵细雨中,一位身穿僧服的年轻人来到地震局门前,请求约见,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地震之后,都有各行各业的人来地震局上交他们的预测报告。”每年收到的各种预测有几万条,国家地震局也深陷在数万条“预言”的海洋中。
  2010年4月14日早晨7:49,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伤亡惨重,值得一提的是4月14日7.1级地震之前发生了一次4 .7级地震,时间是5时39分,震中也位于玉树县境内。7 .1级强震震中位置是北纬33 .2度,东经96 .6度。5时39分的震中位于北纬33.1度,东经96.6度。经度相同,纬度相差0.1度,换算到地面是相差十几公里。
  在郑大林看来,这是此次大地震的震前前兆之一。他认为玉树地震应该是比较好预测的。他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早在2007年《中国地震趋势预测研究》中,郑就指明在青川版块归属的四川境内的巴塘水温、康定折多堕塘和甘孜水氡等检测点都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对于这次4.7级是不是震前前兆,青海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宋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这个没有规律可循,有的地震在主震之后会小震频发,有的时候没有任何其他的迹象可以证明会发生下一次地震,目前的科学解决不了。”
  记者在玉树采访时曾采访了玉树地震局的有关人士,就此次4.7级地震发生后,当地地震局有什么反应?该人士介绍说,在4.7级地震发生后,当地地震局将第一时间监测的数据发给了上级部门,通常情况下,等待反馈的时间也比较长,但这位人士还介绍,现在全国地震局的监测系统是联网的,国家地震局的预报部门也能在第一时间监测到某个地方地震发生的情况。
  1998年12月17日,国务院颁发了《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具体规定为: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


弱化的职能


  在郑大林等专家看来,目前的国家地震局对地震预报的态度含糊不清,正是这样的官方认识直接影响了地震预报的积极探索,紧接着,地震局的工作思路也发生了转变。
  “国家地震局现在是三大工作体系,一是地震预报,二是震灾防御,三是应急救援。如今,无论是从科研经费和待遇上看还是从工作重点上看,对后两者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地震预报。”郑大林认为。
  记者采访了多个从事地震预报的现任工作人员和退休的工作人员,对郑大林的表述,他们均表赞同。
  “一个搞地震预报的研究员出差每天的补助是80元,而一个搞应急救援的研究员出差每天补助是120元。”一位不愿具名的台网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地震预报很难有成果验证,评职称方面也受很大影响,很痛心的是,现在从事地震预报工作的一些工作人员也开始向地震救援等方面游离。”郑大林说。
  事实上,地震预报研究层面的变化只是一方面,在地震局官方也发生了对地震预报弱化的倾向。
  4月20日,《中国经营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三里河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记者在台网中心看到,地震局台网中心预报部目前有30多个人在一办公室办公,据郑大林介绍,最鼎盛时该部门有109人,另外,地震局曾经的主力地震预报部门——中国地震预报分析中心,在2004年时被撤销并入其他部门。据当时在该中心任主要领导的退休专家介绍,中心人数最多时曾达到500多人。
  对于地震局对地震预报的看法和工作思路,遗憾的是,并未得到地震局给本报的回应。
  在中国地震局网页的政策法规一栏中,其对地震局机构的介绍显示: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地震局的主要职责共有11项,这11项中包含防震减灾发展战略,法律法规等行业标准拟定,也明确对地震预报功能进行了描述,其中第6项中写道:管理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提出全国地震趋势预报意见,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怎样的应急


  “实际上,地震局现在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应急救援方面,而应急救援就是震后的救灾、救人工作。”郑大林说。
  张肇诚认为,地震局在地震救援方面并不是自己独有的优势,“消防,武警部队越来越专业,大地震后,应急救援更多的需要举国之力,不是地震局一家之力能做的。”
  那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地震应急体系来减少地震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呢?
  汪成民则认为,一个最基本的机制是“领导坐镇,急事急办,重大情况不过夜。”
  他透露:“目前地震局的流程是,召开会议—研究—调查落实,整个过程完成需要3到5天的时间。这与地震的紧急性完全不匹配。”
  “地震局应该成立专门的分析机构负责汇总意见,并独立分析预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发挥一个上传下达的义务。”汪成民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教授丁元竹认为,美国的应急机制或可借鉴,“美国这样的国家都是分级管理、分级响应。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有不同的责任,他们是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可能产生的影响大家分开来管,这样能提高管理效率。”
  在丁元竹看来,应急机制应该更强调部门协作,大家共同快速有效的采取措施。因为突发事件一般是有综合性的特点,还有跨地域的特点,这个就需要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甚至像交通运输等等的一系列部门的合作。“比如在英国伦敦爆炸事件当中,警察部门、情报部门、交通文化部门等密切合作,这个是他们的特点。另外,要增强全社会的突发事件意识和能力。不断进行全民训练,通过这种培训来提高各种突发事件的管理水平。像美国‘9·11’事件以后,它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就是通过一个市民服务队对全国的居民进行了一些应急的培训。”
  有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的地震防范也需要各个政府部门一起联动共同建立一个协调机制,更需要制定一部细致的法律法规来为地震预报 “护航”。另外,是不是可以设立一个“防震日”,在这一天可以进行全民地震应急培训和演练,这样既能提高对国民的抗震培训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有地震局人士对记者表示:“地震局也很想加强对国民抗震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但对于平时的宣传和培训担心会引起恐慌,我们往一个地区发些地震宣传的小册子,都可能被传出一些要地震的谣言出来。”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简介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中国地震局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业务枢纽、核心技术平台和基础信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担着全国地震监测、地震中短期预测和地震速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技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各级地震台网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各类地震监测数据的汇集、处理与服务;地震信息网络和通讯服务以及地震科技情报研究与地震科技期刊管理等。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2004年10月18日成立,由原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更名,由原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技术部及预报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前兆信息等4个单位(部门)为主整合组建。根据工作职能及任务,中心内设14个部门。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2.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3.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6.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7. 《邓选》学习 (十)
  8.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9. 领导者没有战略眼光,谈啥雄心壮志?
  10.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7. 这是一股妖风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7.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