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立法。”一位科技部转基因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有消息称,转基因立法的前期启动工作将由科技部负责。
记者了解到,近期一家国内转基因科研机构已经着手起草建议,准备递交上级主管部门,其主要内容是提出“在中国建立非转基因区。”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转基因标识是焦点
“在转基因立法中,争议最多的是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一位参与立法讨论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有关转基因立法的问题早在去年11月底,就由有关部门召集专家进行过讨论,“讨论非常激烈,最后的结果还是要由国家最高决策机构来定。”
据了解,转基因立法讨论中主要涉及的问题即转基因农作物生产的下游产品是否要标注转基因标识。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商务部一位副司长向记者透露,“尤其是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一定要严格标注。”
目前,转基因农产品到底有害还是无害的问题,在社会上的争论非常激烈。反转基因的社会团体、专家与支持转基因的人士观点针锋相对。“因为还不能确定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所以我们能做的工作就是要加强管理,进行标识,以区分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上述人士表示,“一旦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产品混在一起,就难以分开了。”据了解,商务部也是参与转基因立法和管理的部委之一。
而国际最大的转基因公司孟山都则认为,特别标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将使消费者产生歧义。
孟山都中国区王春玲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允许不标或者采取由食品公司自愿决定的原则,美国的管理办法认为,如果企业生产的食品标签上写着“非转基因食品”或者“不含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实际上隐含着非转基因食品比转基因食品要高级、优越,这是不允许的,因其可能对消费者产生误解。
“很多转基因农作物的下游产品是我们无法测试出来的,比如转基因大豆油,根本没有办法检测出来。所以标识非常重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吉萍向记者透露,“普通消费者早已开始食用转基因食品,比如蛋糕所用的酵母和酶等,都是含有转基因的。而保健品中的维生素E也大都是从转基因作物中提取的。”
不认识的种子
据知情人士透露,“相继有一批专家为国家高层领导进行传授转基因知识讲座,国家高层已经非常重视转基因问题了。”
“现在对转基因是否有害的问题还很难评说。”一位国家部委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我们曾经和农业部的专家进行过接触,大部分人反对转基因,但也有少部分支持。”
虽然是与非还未有定论,但是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很多农民在种植之前,并不知道自己种的是转基因的种子,只知道是国外的东西来了。”一家国际转基因公司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抗虫害和高产是他们最看好的。”
而转基因的种子,“通过背包就可以带进国门。”上述人士表示。
记者就相关问题咨询农业部转基因管理部门,相关人士承认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他表示,非法带进中国的转基因种子属于非法种子,“一些出现问题的转基因种植都是类似的方式获得种子,试着种一点的。”
农民的想法与农业部的想法截然不同。
黑龙江农民温壮种了一辈子的国产大豆。“我们都在等着种转基因大豆呢,因为转基因大豆产量高。国产大豆种植成本太高,而且现在转基因大豆便宜,使得国产大豆的价格也上不来。一年都赚不上什么钱。”
温壮的想法代表了许多农民的心态。他认为,之所以还没有种上转基因大豆的原因是,“我们这里还很落后,好的东西还没有传过来。”他并不知道,种植转基因粮食作物是违反规定的。
监管“严”“疏”悖论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对转基因作物监管较严厉的国家。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晓光教授介绍,“国外主要是三种转基因产品,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还有转基因菜籽油。我们国家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首先是要在国外取得国外上市的证书,取得证书后,还要按照我们国家评价的标准对它进行评价。”
记者致电中粮米业下属粮食加工厂,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我们每一批大米都在实验室中进行测试,其中包括转基因测试,现在还没有发现转基因大米。”
“人人都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测中,将是对食品安全的重大推动。”政府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而Life Technologies公司大中华区总裁Kadia 博士表示,虽然科研人员正在朝这一方向努力,但是监测设备还是不够廉价。
虽然,中国一直没有放行孟山都这样的转基因公司在中国销售转基因种子,但是吉萍认为,目前转基因食品“污染”的范围已经非常广,“现在进行转基因标识的工作已经非常复杂了。”因为诸如大豆油这样的产品只含有少量转基因物质,很难测出转基因的片段,而当务之急,“就是要在中国建立非转基因区,即在该区域内,从田间到餐桌的所有生产环节,都不使用任何转基因产品。”
“换一种思路,我们还是可以马上展开非转基因的认证工作。”吉萍是国内唯一获得美国和欧盟机构授权的非转基因产品认证专家,“现在,在国外,非转基因产品能够卖更高的价格,但是国内还没有一家非转基因的认证机构。”
而更全面的转基因立法还有待时日,“立法工作基本还没有启动,”一位与科技部联系密切的转基因专家向记者表示,“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一次立法前的广泛的调研,这种调研的工作量将是非常庞大的。”
农业部来信紧急清理转基因
本报获悉,一封要求“育种家要尽早清理转基因育种材料”的信件于上周发至国内一些育种专家和种业企业家,发出信件的是农业部所属的“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一位获知邮件内容的企业人士透露,信件中要求国内育种专家和种子企业尽快“对从国外引进的育种材料全面做一次筛查”,先分清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材料,再将两者彻底隔离并分别管理和使用。
信件还建议,承担国家转基因安全评价项目的科研单位尽快研发一种简便快速、成本低廉和高通量的筛查技术,用于基层科研单位对育种材料的初步筛查;同时举办培训班,向育种者推广转基因排查技术。
2010年初夏以来,农业部陆续检测出一些正在市场违规流通的转基因玉米品种,随后责令违规育种企业停止生产和销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在上述信件中指出,这些转基因种子资源一旦盲目流入育种项目,便会蔓延渗透,“再过几年,随着来路不明的育种材料无控制地扩散和渗透,育种材料将会越来越混乱和难以控制”。
温柔惩罚
2010年是农业部种子执法年。据知情人士透露,农业部当年约谈了所有违规运作转基因商业化的育种专家和企业,并做了较为严格的处理,但对外界一直守口如瓶。
按照该知情人士的说法,最初农业部对违规企业和育种专家的定性是“欺诈行为”,处理的办法是“3年内不能申请品种审定”,严重的违规企业将被吊销经营许可证。但最终处理只是限定其违规品种停止生产,并给予违规种子退出市场一年的缓冲时间。
据了解,由于违规的转基因玉米品种是夹杂在一批淘汰的玉米品种中在小范围内公布的,农业部在处理相关利益主体的文件中,只字未提“转基因”和违规育种专家的名字。
尽管农业部设法保持“低调”,但还是被业内人士指出,在农业部去年12月公布的一批玉米淘汰品种中,“登海3686”、“中农大4号”、“中农大236”、“铁研124”等4个品种是属于转基因品种。
这4个违规转基因玉米品种中有3个品种的育种者都是国内知名育种专家,“登海3686”的育种者李登海是上市公司登海种业(20.10,-1.81,-8.26%)的董事长、“中农大4号”是出自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是中国农业生物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玉米项目执行专家组组长,“中农大236”的育种者王守才是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在上述信件中,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也提到,有些被查获处的育种家是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在申请品种审定时钻了政策不完善的空子,“这类情况虽然是极少数,但属于藐视法律法规的以身试法”,属于“明知故犯”。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也承认,违规扩散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对我国常规玉米育种造成的危害很严重,要防止出现“辽宁铁岭那样无辜被转基因事件”。
上述知情人士分析称,所谓“辽宁铁岭转基因事件”是指同样被查处的转基因玉米品种――“铁研124”。农业部方面认定为,该品种的育种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错误地引进了国外转基因种子资源,导致培育出来的是实际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玉米品种,为“无意识地犯了错误”,不同于其他机构的“明知故犯”。
紧急清理
尽管这些“无意识犯了错误”的育种专家和企业对引进国外转基因种子资源不知情,但是由此带来的后果却是十分严重。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在上述信件中这样称,“不知情引入转基因成分比知情引入更难管理,危害性更严重”,这些转基因种子资源“一旦盲目流入育种项目,便会蔓延渗透”,最后形成的效应是滚雪球,越滚越大。
为了控制转基因种子资源的蔓延渗透,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紧急要求国内育种家和种子企业,“对从国外引进的育种材料,全面做一次筛查”,先“分清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材料”,再将“常规育种材料与转基因材料彻底隔离”,“分别管理和使用”。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转基因筛查成本比较高,每一份育种材料的全检测成本大约是1000元,对于种子企业来说,如果要按照“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要求步骤去完成,企业方面所付出的成本将很高。
国内一位种子企业家也表示,现在更为严峻的是,一些不知情违规企业的少数转基因种子资源是混在大量未知材料中,企业如果要筛查一遍,就不得不遍查所有可能涉及的材料。而大部分育种企业的种子资源库里都掌握着成千上万的种子材料样本,筛查一遍谈何容易。
对此,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在信件中表示,虽然对育种企业来说,目前的“转基因筛查成本比较高”,但现在动手筛查,所“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小一些”,“否则,再过几年,随着来路不明的育种材料无控制地扩散和渗透,育种材料将会越来越混乱和难以控制”。
因此,为了我国玉米杂交育种的可持续发展,“挽救因不知情而陷入转基因的优良杂交种”,该中心建议种子企业和各地育种者尽快筛查自己手中的育种材料,并要求承担国家转基因安全评价项目的科研单位尽快研发一种简便快速、成本低廉和高通量的筛查技术,用于基层科研单位对育种材料的初步筛查;同时举办培训班,向育种者推广转基因排查技术。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在信中还透露,预计国家对转基因管理将会越来越严格,违规操作会受到惩罚。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