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0日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清仁乡,天全县、宝兴县,成都市新津县、邛崃县、大邑县灾情较为严重。
截至4月22日0时,雅安芦山县地震已经造成186人遇难,11393人受伤,17.1万人受灾。
地震发生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度),震源深度13公里,属浅源型地震;震中距离雅安市约35公里,距成都市约110公里。
万余子弟兵抵达重灾区入户搜救
解放军报四川雅安4月21日电四川芦山震后第二天,救援部队官兵进村入户,展开拉网式排查搜救,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截至今晚22时,参加救援的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已达1.8万余人,到达重灾区的官兵超过1万人。从废墟中成功救出群众481人,建立安置区点30余处。
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在芦山县救灾一线,政委朱福熙在陆路交通一度中断的“孤岛”宝兴县,现场指挥救援部队搜救。在这两个受灾最严重的县12个乡镇30多个村庄,救援部队采取小群多路、立体突进等方式展开救助。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国家级地震救援抢险队57名官兵千里驰援龙门乡、宝盛乡,使用热成像仪、雷达、声波等生命搜索设备和4条搜救犬搜救,从危房中救出被困的一家3口。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派出8架次直升机,运输50余名医护人员抵达宝兴县。某炮兵团1000余官兵在宝盛乡、太平镇、大川镇等重灾区,徒步穿越塌方路段,转移被困人员300余名。
空军调整空运力量,先后出动飞机106架次进行空运。成空某空防工程处在今日6时前建成4000平方米的紧急起降点,供抗震救灾直升机专用。由北京军区第38集团军某工兵团、武警总医院、国家地震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今天飞抵芦山县后,立即兵分五路,携带装备器材展开紧急搜救。
武警部队投入救灾兵力达5800余人,进村入户排查搜救被困群众。
习近平就军队救灾作批示:发扬能打仗、打胜仗精神
原标题:中央军委召开紧急会议 研究部署军队救灾工作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央军委今天(20日)下午在北京八一大楼举行紧急会议,学习习近平主席重要批示,研究四川雅安芦山抗震救灾措施,部署军队救灾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今天就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做好四川雅安芦山地震救灾工作做出了一个重要批示。这个批示里指出,在当前,灾情就是命令,他要求部队要部署好迅速奔赴灾区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已经到达灾区的各部队要发扬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全力抢救受灾群众,全力救治伤员,努力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同时要积极配合地方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灾区社会稳定等工作。他还特别指出,各救灾部队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
截至到目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经投入雅安灾区震区第一线救援兵力已经超过了6千人,其中成都军区有2600多人,武警部队有3500多人,成都军区和武警部队还有一万多兵力随时可以增援。现在一批直升机和侦察机飞机已经被投入到第一线,其中成都军区投入了4架直升机,空军出动了两架侦查飞机。海军也出动了一架遥感飞机赶往灾区,第一时间去了解受灾的最新的情况。
在今天下午的会上,中央军委决定要尽快成立一个指挥机构,由成都军区负责,把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救灾兵力统一组织起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完成好救灾任务。(记者 梁永春)
借鉴唐山大地震经验 48万人自救互救终脱险
唐山大地震那年,10万多名解放军指战员星夜兼程,舍生忘死,挽救出唐山1万多人的生命;10万多名唐山地震伤员被转往全国16个省市,得到妥善救治;全国各地派出的1300人的专业防疫队伍,在短时间内调来大批消毒药品、器材,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奇迹;全国各地群众捐款捐物,使唐山人民度过了震后的饥荒……这一切过去了30年,但唐山人无法忘记。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4200多名孩子失去父母,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国外的卫生组织专家曾预言,由于生理、心理和治疗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唐山截瘫伤员最多可以生存15年。然而,截至目前,唐山地震截瘫伤员中仍有1600多人健在。
……
1986年的“五一”,30多岁的姚翠芹成了家,爱人田文园也是地震截瘫伤员。她在日记中写道:“家有外面找不着、得不到的慰藉,特别对于饱经风霜的我们尤为重要。”姚翠芹说:“从我坐上轮椅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众人搀扶下学着走路。在我的成功道路上,无论是接力棒也好、马拉松也好,总有那么多人关心我。你想,厄运能打垮我吗?”姚翠芹一直也在想方设法回馈社会。2002年5月16日,她开通了唐山第一条残疾人爱心热线,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如今,姚翠芹正在构思第4部作品,她说:“我的境遇不仅是个人经历,也是唐山这么多人的经历。以一个地震幸存者身份写出来,比外人写要深刻一些。将来我没了,也会给历史留下些东西。”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在唐山街头采访,人们对“唐山精神”耳熟能详。
公而忘私48万人自救获新生
据有关资料显示,唐山地震后,唐山市区有60余万人被埋压在倒塌物中。因此,震后灾区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从废墟下抢救出被埋压人员。作为我国地震社会学奠基人之一的王子平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地震社会学研究,他也是那场地震的幸存者。他介绍说,地震发生后,自行脱险的人们自发形成救助大军,根据有关资料估算,通过灾区人民自救互救脱险的约有48万人,占被埋压人的80%以上。王子平说,震后初期的自救互救活动几乎完全是自发的,这与灾后初期特定环境下有组织救援活动难以开展有关,也取决于灾民自身精神与道德因素。自发的自救互救方式包括家庭自救互救、邻里自救互救、岗位自救互救等,这些方式的特点是对被埋压者的情况、环境、位置等比较熟悉,又及时、就近,因而救活率高达90%以上。患难与共团结互助植入人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新唐山崛起之根”,唐山市委书记张和深有感触地说,30年来,团结互助的精神,已深深植入知荣明耻的唐山人民的灵魂,而且孕育出了绚丽的精神文明之花。远在陕西的女孩冯曹琴今年考上了大学,唐山市路南区国税局干部龚亚辉高兴不已。过去14年,龚亚辉一直资助着冯曹琴,盼的就是她早日成才。对于帮助别人的初衷,他的想法很简单:“唐山抗震中,不是有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帮助了我们吗?”不知还有多少人有着和龚亚辉相似的想法,于是,当张北发生地震时,29辆卡车满载着唐山人民无私援助的救灾物资第一批到达灾区;当九江出现洪灾时,唐山是全国第一个捐款超过百万元的城市;当印度洋海啸时,唐山地震孤儿代金荣一个人就捐款3万元……百折不挠抗震精神世代相传唐山地震30周年纪念日前夕,唐山人对抗震精神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市委党校副研究员康继祥说:“地震灾难的惨痛可以遗忘,但抗震精神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在唐山街头采访,人们对“唐山精神”耳熟能详。因为“公而忘私”是群体与个人之间的道德准则;“患难与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本主义原则;“百折不挠”要解决的是战胜地震灾害过程中目标和现实的矛盾;“勇往直前”则体现着唐山人在艰难困苦面前的一种勇敢进取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综合体现了唐山人的气概、气势、胆略、魄力和道德风貌。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引和鼓励下,唐山人医治了地震造成的创伤,重新建造了新唐山,唐山也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人居荣誉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城市。据新华社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