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通过独立渠道了解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昕竹收取高通600万美元课题费,为高通是否涉及在中国有垄断行为进行辩护,此时正是中国发改委发起调查高通反垄断的敏感时期。
张昕竹12日被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解聘,这是该专家咨询组2011年成立以来首次解聘成员。张昕竹被解聘的原因是“违反工作纪律”,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副组长黄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专家组并非公开机构,也未得到授权对外(就张昕竹被解聘一事)解释,咨询组内部有规定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被解聘,但是这些规定不便对外公开。
证券时报记者接触到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我接触过多位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他们表示在发改委调查高通期间,高通曾找过他们搞课题,但都拒绝了。”“张昕竹没有拒绝。”
他因此怀疑高通曾逐一寻找在反垄断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为其背书,希望在发改委调查中增加话语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有21位成员,尽管设在商务部,但是一旦发改委、工商总局在调查反垄断时遇到拿不准的地方,还会找这些专家进行咨询。
张昕竹是中国《反垄断法》的起草人之一,是一位有分量的学者。
发改委去年12月份发起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高通公司高官曾三次到国家发改委进行沟通,其中第二次带来了《关于高通许可定价的经济学证据——全球经济学集团白皮书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查高通案件提交的相关报告》,该报告的第二为张昕竹。
以国务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专家背书,无疑可以证明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有不充分或者异议之处。
张昕竹在接受媒体采访回应被解聘时表示,他被解聘是因为帮外企说话,并称死刑犯也有得到辩护的权利。有采访对象认为,学者有对外发表个人见解的权利,并无违法之处,但张昕竹身份特殊,在该事件中相当于两边拿钱。
不仅仅在中国,提供课题经费都是企业或社会组织增加社会影响的方式之一,争取课题经费的数额也是专家学者是否有影响力的标志之一,但是这也牵涉到课题结论是否公正客观,因为调查者的立场很可能会受到资金提供者影响。国外媒体也经常报道课题组为经费提供者所做的调查结论。
张昕竹昨日回应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舆论环境太恶劣,还是沉默吧,我到时会说的。”
《反垄断法》的起草者多是法学背景,而张昕竹的背景为经济学,最近若干年,西方经济学家有一股反对进行反垄断的思潮,由于张昕竹拒绝进一步回应,尚难以得知他为高通说话,是出于学术结论,还是出于课题经费的原因。
另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已经对张昕竹的工作单位——中国社科院和兼职的两所高校通报了相关情况,建议对其除名。事情会进一步发展,目前还不得而知。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关张昕竹的消息这个时候释放,表明高通案进入尾声,即将进入收网阶段。因此,这事应该不会对高通垄断案产生什么影响,而是意味着高通垄断案调查已经结束了。
环球时报:国务院反垄断专家暗助外企太不该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张昕竹因“违反工作纪律”遭解聘。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张昕竹在受聘于反垄断委员会的同时,未征得反垄断委员会同意,向正在接受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美国高通公司提供服务,为其出具所谓“未垄断”的经济学证据,并收取高额报酬。张昕竹本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被解聘“是因为帮外企说话了”。
张昕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也是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的约20名成员之一。他为自己辩护说,“就好比我给死刑犯做了辩护,任何一个案子都有正方和反方,不能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吧。”
如果张昕竹是一名独立学者,至少他与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毫无关系,那么他帮助高通公司应对中方的反垄断调查就谈不上什么违规问题。但他现在明显是在对原告和被告“两头通吃”,这首先在职业道德上就讲不通。
此外,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明确规定其成员“不得从事与履行专家咨询组职责利益冲突的活动”,张昕竹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该守则。
我们不知道张昕竹通过受聘于国务院的专家组,是否接触了一些保密信息,以及获得了一些特殊资源。如果这一身份是高通购买其服务的决定性条件,那么他就不仅涉及违反专家组纪律,这件事还应当进一步从法律的角度得到审视。
必须指出,中国社会的转型在不少领域带来了混乱,而且这些年由于“官不正”的影响,一些有点资源和影响的人也失去了对规则的敬畏感。像张昕竹这件事,他是不难感觉到“不对劲”、自己触犯了某道边界的。但他还是那样做了,除了为了钱,我们看不到还能有别的什么解释。
张昕竹13日否认网络上所传自己收了高通“600万元”这个数字,但他对自己是否收取了“高额报酬”做了回避。
张昕竹的行为大概也是一种腐败。因为如果媒体所报道的官方信息都是准确的话,张昕竹在将自己公职所拥有的优势用于与这一公职所指向公共利益相反的目标,并且从中牟利。其实可以“以权谋私”的不仅是官员,这样的私欲往往能够因地制宜,在各领域中找到实现自我满足的管道。
在中国官场反腐败都还开展不暇的时候,社会其他领域的倡廉很难成为焦点。然而大家都应记住,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还是早早对自己加强管束,真正激活自己的良心为好。▲(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