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社会主义大学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应努力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一、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应注意避免“两个孤立”
首先,应避免将意识形态工作孤立起来看待。现在有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认识误区,即人为地收窄和限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范围,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只是党务工作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书记和副书记的工作职责,其他领导如果想重视和抓好这项工作,反倒会给人以理论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的印象。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事实上,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工作,离开了对这项工作根本性、全局性的认识,我们也就无从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此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战略及机制。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籍德裔哲学家马尔库塞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技术‘中立性’的传统概念不再能够得以维持”,因为,技术已经成为了“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随着技术的意识形态化,“发达的工业文化较之它的前身是更为意识形态性的” ,即整个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都被高度意识形态化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则认为,意识形态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问题,而价值观是政治决策的理论依据。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更应当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肯定和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及全局性。
其次,应避免将意识形态工孤立起来看待。高校意识形态工绝不是另类,更不是某些人眼中的“异端”,如果是这样,那么大学生一旦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堂,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就会在社会大环境中消失殆尽,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的目标就会沦为空谈。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全体高校教师在意识形态问题上都应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就全国、全社会来看,所有的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力宣传者和坚定捍卫者。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意识形态阵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充分表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以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正反比较方式,强调观点的鲜明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离不开社会舆论特别是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不仅需要加大力度,而且需要改进方法,特别是要注重进行正反比较方式,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旗帜鲜明,一目了然。只有观点鲜明了,认识才不易发生错误和混淆,实际教育效果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现代国家无一例外注重核心价值观建设,尤其西方发达国家对这一问题更是毫不放松,并且手段更加高明、方式更为隐蔽,其中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善于运用正反比较的方法宣传和灌输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头脑中形成清晰鲜明的印象。例如,二战结束后的联邦德国处于东西方冷战的最前沿,意识形态斗争的压力巨大,但其通过“政治养成”教育,以明确的态度和立场成功捍卫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和核心价值观;美国高校通过《美国政治传统》、《国家与市场》、《公民与法》、《经济、伦理与社会》等课程设置,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对青年人灌输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同时,大肆进行反共宣传,如否定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观点、鼓吹中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对外侵略战争等观点。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务必要实现政策与人的有效结合,建立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理论功底厚实、语言艺术高超的宣传思想工队伍。特别是在实施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什么讲深讲透,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对什么讲准讲够。针对西方国家在价值观问题上对青年人具有较强迷惑作用的错误宣传,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普世价值”,一定要对其本质、表现、危害性和严重后果进行深刻揭露,使受教育者牢固树立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坚决反对“普世价值”的观念,用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使青年人终身受益。
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地融入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现代概念,对中国而言,更是一个当代概念,有其明确的任务及目标指向。但从宏观层面来看,核心价值观教育隶属于“大德育”的范畴,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注重德育、立德树人的悠久传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不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单独看待、孤立实施。要善于寻找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德育教育领域发生共振的契合点,只有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精神教育、乡土情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才能让受教育者消除对单纯道德说教的排斥感,产生亲近感与接受的需要,提升教育实效性。
与德育工作相融合,不仅是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要求,而且是核心价值观自身的题中应有之义。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表述和内容都涵盖了国家教育、社会教育与公民教育三个层面,而这三个层面与德育工作的传统领域原本已经具有了内在的契合性,事实上也就给如何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出了基本的路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善于领会、有效实施。只有使核心价值观教育走出理论象牙塔,才能使其内容和要求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三是通过行之有效的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建设过程中,除了完善制度性的、实体性的安排之外,还应当注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搭建平台。
现代社会,是大众传媒活跃于其中、公共信息和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大众传媒对于公私领域的生活的渗透、报导及再现的能力,已经具备非凡的影响效果,因此对人们观念意识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塑造作用,尤其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一些言论扩散度很高、跟风追随者甚众的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他们对于引导社会舆论、构造人们的价值观念发挥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上述状况表明,现代社会已构成了培育和塑造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并且在事实上,核心价值观建设也往往是通过国家层面倡导、社会层面推进来实施的。因此,通过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注重引导和规范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导向,注重发挥知识精英引领先进社会思潮、激发和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还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平等、公正、诚信等社会通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