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客观”是西方新闻媒体对其新闻观的自我标榜和刻意包装,也被许多人认为是西方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这种标榜和包装却常常被事实所击破。在最近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中,西方新闻观的虚伪性再一次曝露得淋漓尽致。
自9月28日香港“占中”事件发生后,西方媒体便对其进行了大量且持续的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纽约时报》、英国《独立报》、《经济学人》杂志等西方媒体,以“颜色革命”(或“雨伞革命”)为“占中”事件定性,把“占中”者的非法行动赞美为“支持民主”,而把特区政府和警方依法维持秩序的行动污蔑为“压迫”和“武力”。它们对现场新闻影像及图片进行“精心”筛选,镜头中“占中”者的形象多是悲惨、无助和让人怜悯,而反“占中”人士和特区警察的形象则是冷漠、凶狠和狰狞。一些西方媒体还通过对少数激进分子的采访反映所谓香港“民意”,制造香港大多数市民支持“占中”的假象。
西方媒体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既不真实也不客观。事实是,香港这次“占中”行动严重妨碍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其他社会主体的合法权利,一些“占中”的激进分子甚至用侮辱性的言语和粗鲁的动作挑衅警方,企图制造冲突。香港警察在处理“占中”非法行为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表现得克制和专业,尽全力维护社会秩序,避免冲突和伤亡事件的发生。香港“占中”行动并不能代表香港的主流民意。香港多数市民对这次“占中”行动持反对意见。由“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发起的支持警方签名行动,在短短9天时间里就收到了逾183万个签名,而由“占中”者6月底发起的所谓“占中公投”只得到了79万张投票。然而,西方媒体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一边倒地站在“占中”者一边,不但没有做到起码的平衡,甚至连基本的大是大非也不尊重,这与其一向标榜的“真实客观”相去甚远。
笔者由此联想到三年前发生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及西方媒体的相关报道。2011年9月,当“占领华尔街运动”已经扩展到全美国120多个城市时,西方的主流媒体仍然表现得格外平静。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9月25日至10月2日占总量14%的关于经济报道的新闻版面和新闻编排中,关于“占领华尔街”的报道仅占了这14%中的12%。即便有些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也大都对运动持消极评价。如《纽约时报》在其对于抗议示威活动的早期评论中就充满了嘲讽的口气,指责示威者是“用幼稚的手法示范进步主义”。同是面对街头示威,西方媒体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渲染和赞美,与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淡化和批评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依照双重标准找新闻,带着政治偏见搞报道,甚至不惜歪曲事实的做法,哪里谈得上什么“真实客观”?
许多事实证明,西方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遵循的并不是所谓“真实客观”原则,而是倾向于维护西方国家的价值立场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它们一方面竭力标榜所谓的“不偏不倚”和“中立”,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宣传自己的政治观、价值观,这种虚伪性在国际报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善于运用“自由”、“民主”这样的字眼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而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中,“民主”意味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和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赞扬,只要有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即使是对公共利益的非法侵害也可以被称作是“自由”。事实上,无论新闻本身的事实是什么,西方媒体都会站在其固有的立场上,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宣扬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这不是由所谓“真实客观”的新闻观决定的,而是由其所处的价值立场和阶级地位决定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段经典论述:“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新闻媒体自出现以来,就从没有超出过这个属性。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总是会利用自己占优势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力量去影响和控制媒体,使之传播本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立场。长期以来,西方媒体避谈自身所代表的价值立场,避谈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而一味使用“真实客观”的概念为自己贴上标签,这恰恰正是西方新闻观的虚伪性所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