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的片子火了,也很快就凉了,于是我们也可以冷静地探究一下这种柴静式的任性现象。
柴静是央视出身,即原是央视的主持人,并因此而出名。这次又因借“雾霾”问题发飙而出了大名。于是便有了许多疑问,即这“主持人”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柴静的如此任性是怎么炼成?为什么这外行的柴静会比内行的气象专家或健康专家更容易被人们相信甚至是崇尚?
(一)什么是“主持人”?
关于“主持人”,百度了一番,没有找到专业性的回答,于是便试着为之定义如下,即:主持人就是在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之间,或者说是在宣者与听者之间,起联系、沟通或引导作用的角色。而通过大家熟悉的春晚主持人,似乎更容易说明。即主持人就是在演出者与观众之间,起联络作用,其目的是让观众更好地认识舞台人物、串连舞台情节,或理解演出内容的角色。
由上可知,这“主持人”虽称呼中有“主”,但不是什么主,而是介于主、客之间的中介人物。中国古代称联络主、宾的人物为“介”,而这也就是中介之“介”的由来。房屋“中介”是干什么的?就是在房子买、卖的中间搞拼缝的,由此亦可显见其介于的性质。其实不单是主持人,即便是扩大到整个新闻媒体,也都是属于这样的中间角色,是故这“新闻媒体”又称作“媒介”。“媒”,本指媒婆,即是指穿针引线的中间人。而“媒介”一词,也非常准确地表明或规范了这主持人的身份及作用。
那么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则不难发现,这种任性主持的柴静现象,已经是充“媒”为娘,反“介”为主,即显然的已经是角色错位了。
我比较喜欢看央视的“今日关注”。这个栏目的主持人,即王世林、鲁健,都比较好地把握住了主持人的中介角色。即其在传播主体(约访者)与听众之间,总能起到了有效地组织、串连或沟通的作用。从而使约访者即专家的观点或看法,更容易为听众所理解、领悟或接受。
与“今日关注”相比较,同是访谈类型的“焦点访谈”、“面对面”以及“新闻1+1”,也就是柴静、白岩松、张泉灵他们搞的这档子节目,则明显的已经是属于另类,即都是自以为主、肆意的任性,以至是角色错位了。
(二)柴静式的任性算什么?
在采访科学家丁仲礼院士的节目中,柴静不但是自主,而且还充起了洋主子,即是站在西方洋大人的角度来与中国院士对峙。而其话里声外,也无非都是西方腔调,即是要中国人无条件地接受西方的碳排放方案。而当柴的观点被丁院士从科学、经济、政治以及外交的角度给予有力的驳斥之后,她则闪烁其词、搔首弄姿,又做出一副不解、不屑甚至是不能容忍的样子。
这类的访谈,观众要听的显然不是你主持人的观点,而是传播的主体即专家、学者(约访者)的观点。因为他们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因此他们的观点才具有可信度以及权威性。而主持人虽然也不缺少学问,但至少在气候、健康已经政治、经济、外交等学问方面,你都不是专业,甚至是没有接触,那么你有什么资格一定让观众来接受你的观点或看法?而从这次访谈的效果上看。由于柴静的自以为是,错以为主,且夹带私货,即借机兜售其个私观点,于是谁是谁非,几乎是搞不清楚,以至把观众都给弄糊涂了。幸亏丁院士是内行且机敏,才以有理有据的坚持与反驳扭转了混乱,而最终没有让这次访谈成为一锅糊涂粥。而由此亦可以显见,这柴静式的任性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会造成什么样的传播后果。
试想,如果这次访谈的对象不是丁院士,而是换一个反应慢一些或是言语木讷一点的院士,那结果又会是怎么样?无疑,我们若不是被卖拐的给忽悠拐了,那也肯定是让赵本山式的轮椅给转悠懵了。
观点是传播的生命,有了观点传播才有意义。但这个观点应该是传播主体的观点,而不应该是你主持人即“中介”的观点。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他是国家的神经传导系统,是共产党的文宣喉舌机构,因此其观点如何,必须是有所甄别、选择,即必须是经过政策或策略标准的审核,而没有的道理是谁谁都可以上去,大嘴吧吧的什么人都能造两句。
最近,不经意间瞭到了白岩松采访两会的一个片子,其大意是指责在总理作报告时,代表、委员们都没会鼓掌,即鼓掌鼓的不是时候。这类的看似个性的点评,实质上反映的也是一种自以为是,自以为主的任性。知道白岩松曾有过一段“在美国……”的秀说,一直是怀揣着美国情结,也清楚他这番指责的心理语言是什么,同时也了解,在美国,政府官员向议员们做报告是得不到掌声的。可这是在中国。所以,你能不能睁开你那双黑白眼,动一动你那颗中国心,认真看一看、体会体会中国百姓对两会到底关心的是什么?而不要板着洋摸样到处方框,更不要以“公知”或是社会道德的最高评判师自居而如此肆由的任性!
(三)关联思考
与中国媒体不同,台湾以及西方媒体都是私家的行当,即是属于“独立媒体”,因此如何通过脱口秀一类的噱头,以及主持人个性化演绎的招牌,来抓取观众,聚拢眼球,这都是其私家经营的策略,是市场竞争的手法。而作为国家央视的主持人,也热衷与此道,且积极效仿,这显然的与公家无关,不过是为其个人捞名赚利而用极其心尔。而“白岩松”的大号之所以响亮,柴静退出了央视,还能收获这么高的人气,也都足以说明其私谋功夫之至深。可以肯定,白岩松若有一天离开央视,也编一部什么片子,那肯定也是个大火。
知道拍“穹”片子的柴静已经不是央视的主持人了,而且还是自筹资金。因此这个片子中的柴静已经是兼有转播主体与主持人的双重身份。而从这个角度说,柴静要说什么或想说什么,这已经不存在身份上的障碍,即在演绎形式上我们已经无可指责。可从其效果上来看,若不是有“面对面”这类的央视培育平台,若不是有央视主持人的身份垫底,她有拍这样一部片子的能力和条件吗?即便有、能拍,她能引起这么高的关注,甚至是环保部长也要向她表达问候以示是点赞吗?而从这片子内容方面看,其基本用意是大家都清楚的,那就是要借雾霾问题来否定中国制度、体制,以期达到影响国家最高决策的目的。而这是否还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更深入思考?如:
1)中国的新闻媒体也是要准备开禁、私化,即允许个人开办了吗?如果是,这柴片子的出笼依据是什么?符合相关法律吗?以及:中国有新闻法吗?
2)凡遇到治理雾霾这类涉及到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到底是应该相信科学,还是迷信且盲目地跟着名人跑?是应该相信政府、专家的,还是继续相信央视培育的这些大嘴主持人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