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农村,而且最开始是学农业的,所以对农业的感情也是很深的。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族的粮食安全。无粮则乱,这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所总结出来的一个铁律,也是历代垮台政权一个重要教训。
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农业的重视程度和为农业作出的贡献,我至今还没有找到能比他更高的人。而对比毛泽东时代和现在农业现状,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前后的差别非常大,也令人揪心。
一、人才培养。任何事业,人才是根本。毛泽东时代,是中国农业人才培养的历史高峰,而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像袁隆平蒋高明老师一样扎根于农业,为民族的粮食安全撑起一片天?
二、种子改善和种子安全。粮食产量的提高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是归根结底要靠种子的改善。而从对包括杂交水稻在内的种子培育和改良的立项都是毛泽东时代做的事情,许多人以为杂交水稻是改革开放后进行的,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误会。比如汕优系列水稻,其实都是毛泽东时代打下的根本性基础,如果没有那时候培养的一大批农业人才和技术储备,现在还有可能继续完成种子改造吗?这是不敢想的事情。今天,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种子安全,转基因种子业已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第一威胁,这无疑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种子安全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上,绝不能受制于人。
三、土壤改造。尤其是对北方盐碱地的改造,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共改造土壤达3亿亩以上。而现在,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使土壤面临新的盐碱化危险,对土壤的改造又有谁关注到?或是有实际的计划和行动呢?
四、土地面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共拓展了多少粮食种植土地?昔日的北大荒,今日的大粮仓。开垦梯田,围湖造田……等等一个个垦荒成果,为解决中国人民的粮食问题打下了见识的基础。而今天,一大片一大片良田都被经济目光短浅的人用来开发房地产,18亿亩土地红线为何要划,就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农田快要守不住了,着急啊!房子能当饭吃吗?当然吃不了,把良田建做楼房一年就能完成,可是把楼房改成良田,那是什么代价?
五、水利建设。毛泽东时代修建的大中小型水库84000多座,各种大中小型水渠不计其数,至于各种蓄水塘那更加多到无法统计。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城市喝水,如果是水库里的水的话,那都是毛泽东时代修建的。许多水利设施至今还在发挥作用。可是今天,这些毛泽东时代两代人建设的水利设施还保存多少?我每年回老家,都不愿看村里的那条保障灌溉的河,被泥沙堆积河得由过去的两米多深到今天的不到一米深,而且基本无水,还有各种挖黄鳝甲鱼的人把河堤挖得一塌糊涂,无人管理。蓄水池也都被泥沙堆积得基本丧失蓄水功能了。而水库现在被人承包养鱼,枯水季节要求灌溉的水他也以危及养鱼拒绝。水利建设,不敢看,不敢想。
六、农药农肥。在过去,田里种草籽,主要是为了使农田保持足够的绿肥,不要被过量的化肥使用使得田土盐碱化。现在没有人这么操作了,都图省心。敌敌畏草甘膦等农药打下去,田里连泥鳅黄鳝也没有了,真狠啊!小时候,收完庄稼,拿着桶子去田里挖泥鳅的情景,也只能在回忆中寻找了,因为,现在田里连泥鳅黄鳝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七、农业机械化。毛泽东时代,农业机械化是“四个现代化”的一部分,对农业机械的重视是相当高的,几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了,但农业机械化的前提就是集约化生产,1979年的包产到户,生生打断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反而回到中国搞了两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现在,这种靠大量农民从事生产的低效率小农经济明显难以为继,国家不得不面临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照样还是要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毛泽东说,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有远见的。在农村,像我伯父父亲一辈的农民都七十几岁了,除了他们还在种田,还有青年人种田么?中国农业面临生产人员的断层,如何解决,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像蒋高明老师这样的农业专家还战斗在农业第一线,并取得巨大成果,我感到高兴,中国农业现代化看到希望了。如果,有更多像蒋高明老师一样的农业人才为中国农业奋斗,解决好人才培养、土地维护、种子安全和种子优化、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可持续种植等一系列问题,我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大有希望,中国粮食安全可以得到保障。
事实证明,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保障13亿中国人的粮食安全是农业现代化根本目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