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2月14日《负重前行》那篇文章里有提到过的。
在12月8日有出来一份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分类和报告的通知》。
由于这份文件在公开渠道没有看到文件内容,所以当时我只是跟大家提一下有这份文件。
然后昨天看到一个新闻,披露了这份文件的具体内容。
这个新闻里,专家都说了:“从临床实践中也看到,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基础病,真正直接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很少。”
然后专家还说,最近印发了相应的一个通知,明确对相关死亡病例进行相关的判读。
这里主要就是两个方面,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导致的死亡,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
而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等这些疾病导致的死亡,就不把它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
这个应该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12月8日那份文件的内容。
所以,明知道奥密克戎主要是通过放大病人自身基础疾病伤害来导致死亡,结果还改成只有肺炎、呼吸衰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
有人说,外国也是这个标准。
我特意去查了下。
美国CDC的新冠死亡标准是:“当死亡证明上将 COVID-19 报告为死因时,它会被编码并计为因 COVID-19 而死亡。如果 COVID-19 没有导致或促成死亡,则不应在死亡证明上报告它。”
也就是说,美国新冠死亡人数是包括两方面,一个是“直接导致”的死亡,一个是“间接促成死亡”。
现在奥密克戎的嗜肺性是远弱于德尔塔,所以很少能导致肺炎,在海外的新冠死亡病例里,因肺炎死亡的比例本来就很少,如果把感染新冠后,因为基础疾病恶化而导致的“新冠间接促成”的死亡不归入新冠死亡的话,那么新冠死亡人数自然会大幅度减少。
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有至少90%的新冠死亡病例,是“间接促成死亡”。
假如美国把这部分“间接促成死亡”的人,不纳入新冠死亡人数,那么美国的新冠死亡人数可以大幅度减少至10万人以内。
简单说,12月8日之后,我们只有新冠病毒直接导致的死亡,比如肺炎、呼吸衰竭,会计入新冠死亡人数。
而新冠病毒间接促成的死亡,比如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导致自身基础疾病恶化,而因此死亡的,则不计入新冠死亡人数。
有人说,这样才能反应真实的新冠死亡人数,死于基础疾病的本来就不应该算入新冠死亡人数。
但事实上,海外国家,今年的超额死亡人数,基本都是远超过新冠死亡人数。
包括美国今年的超额死亡人数,也仍然超过往年。
下图是美国疾控中心自己统计的过去三年的超额死亡人数。
可以看到,今年1月份的疫情高峰期,还有今年夏天长期持续的疫情低谷期,都仍然造成超出往年的超额死亡人数。
再比如,日本今年前9个月相比2019年,超额死亡了11万人,而今年日本新冠死亡人数只有3万多人。
所以,即使把“间接促成死亡”计入新冠死亡人数,并不会高估了新冠死亡人数,反而仍然是低估的。
这个还可以看吴尊友先生,最近在财经年会上的一段演讲。
(2)吴尊友的数据分析
这是我很难得看到,我们国内的专家,是完全用数据讲话。
虽然我对吴尊友先生的一些观点和结论并不赞同,但对于他讲解的数据内容,我认为是有很重要的参考。
至少他让我们看到了数据。
以他的身份,他把话说成这样,已经是尽力了。
比如吴尊友先生提到,如果把新十条提前到今年年初,那么按照美国的数据推算,我们今年新冠死亡人数会达到103.8万人。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是,今年冬天可能会死多少人。
吴尊友先生倒是也有做了一番推算。
他认为,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30%,这个肯定跟我们当前实际感知不符。
今冬病死率他认为估计在0.09%—0.16%。
吴尊友先生只给出了这些他推算的数据,并没有直接说今年冬天可能要死多少人。
我们就以30%的感染率,病死率千分之一来计算。
我们14亿人口,感染率30%就是4.2亿人,那么千分之一病死率就是42万人死亡。
这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假如感染率不是30%,而是60%呢?
而且这还只是单单算新冠死亡人数,因为疫情大规模扩散,导致医疗资源挤兑,使得其他病患得不到及时治疗,所带来的超额死亡人数,从国外情况看,是会比新冠死亡人数更多。
同时强调一下,吴尊友先生这个0.09%—0.16%的病死率,是按照之前的新冠死亡标准,也就是“间接促成死亡”也包含进来,才会有这个病死率。
现在新冠死亡标准修改后,只算肺炎和呼吸衰竭,那这个病死率肯定是远没有千分之一,估计最多只有万分之一。
所以,我们这个冬天从公布的新冠死亡人数,肯定是看不到有这么多人死亡。
也许只有等明年公布今年的死亡人数,去推算超额死亡人数,才能知道我们今年冬天,实际付出多大代价。
也许,大概。
(3)超额死亡人数
我经常看到一些离谱言论,比如,我们一说疫情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就会有一些人说,怎么不算算封控期间的超额死亡人数。
对于这类离谱言论,我有时候都懒得去解释。
封控期间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不可能是大规模出现的。
全国范围内即使11月份封控最严重的时候,估计顶多也就是20%的范围有出现封控,主要也集中在大城市,全国大多数人的生活仍然还是不受影响。
而且,封控期间,只要造成一个次生灾害,马上网络上就有铺天盖地的小作文。
如果这个封控导致的次生灾害,跟海外放开国家一样,是呈现几十万人的规模,那我们网络舆论早就炸了。
所以封控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不会呈现大规模的态势。
而疫情所导致的次生灾害,是全国范围内的,是全国数亿人短时间内集中感染后,出现医疗资源挤兑,所带来的次生灾害是大规模的,是动辄数十万人起步,根本不是封控期间所能相比的。
所以,明年公布的今年整体死亡人数,推算出来的超额死亡人数,主要就是今年12月所导致的。
我建议到时候,应该公布往年逐月的死亡人数,这样就可以清晰知道,前11个月的超额死亡人数,和12月的超额死亡人数。
其实吴尊友先生的这个演讲里,已经有以上海为例,提了下年初3月那波疫情,上海在封控期间的超额死亡人数。
他提到一组数据,2月26日~5月16日,80天上海市正常死亡人数应该是720人,然后这80天里上海60万新冠感染者里,一共死亡576人。
网络上流传这个数据,是想说明,新冠流行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往年正常年份少。
他们是想说明,这些因新冠死亡的老人,是原本就即将“寿终正寝”。
但这里有什么其实混淆了一个概念,他们刻意忽视了“封控期间”这个重要变量。
今年海外放开的国家和地区,今年的超额死亡人数,全都远超过新冠死亡人数。
而上海今年初那80天的超额死亡人数是负的,跟海外国家比起来,唯一不同的关键变量是封控。
这其实只能说明,封控期间的超额死亡人数反而是负的。
而像国外放开之后,超额死亡人数激增。
吴尊友先生,从他专业的视角,也反驳了网上流传的这个说法。
他很专业的把上海疫情上半年所造成的整体死亡人数588人,按年龄分组,去通过每个病人的实际观察,来计算这588人的预期死亡数,和超额死亡人数。
按照吴尊友先生的这个专业计算,上海上半年疫情期间,因新冠死亡的人,远超过计算预期死亡人数,整体超额死亡率是367.62%,80岁以上老人的超额死亡率是475.83%。
这个意思是,本来这因新冠死亡的588人里,只有126人属于本来可能即将“寿终正寝”,其他462人属于本来可以多活几年,十几年。
然后因为感染了新冠,有462人属于超额死亡,也就是提前死亡。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封控因素,导致整体的超额死亡人数是负的,所以得用这个专业方法才能知道实际的超额死亡数据。
但我们从国外一些数据,并没办法获取这么详细的按年龄分组的死亡数据,也没办法去观察每个病人的预期死亡。
所以,按照国外放开后的数据,超额死亡人数是要大于新冠死亡人数,即使简单按照非专业方法去计算超额死亡人数,也能得到一个大致了解新冠实际伤害的数据。
吴尊友先生的这段专业超额死亡数据,其实说明一点很重要的结论,就是这些因新冠死亡的老人,并不是寿终正寝,而是提前死亡。
他们可能本来还可以多活几年,甚至十几年,结果现在因为感染新冠后,导致基础疾病恶化,而提前死亡。
结果,这些在感染新冠后,导致基础疾病恶化而死亡的人,现在不计入新冠死亡人数里。
包括这几天在网络上也看到几个案例,有年轻人在感染后,独自居家隔离,出现高热惊厥而死亡。
还有年轻人长期处于过劳状态,在感染新冠后,导致心肌炎发作而死亡。
如果没有感染新冠病毒,这些人会在这时候死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