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青年人中的“毛选热”与“毛泽东热”——写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9周年之际
2020年,北航官方抖音账号发布了年度图书借阅排行榜,其中排在第一、第二的分别是《毛泽东选集》四卷本和《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而自2019年起,《毛泽东选集》连续两年蝉联清华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榜首;哔哩哔哩网站上,朗读《毛泽东选集》的视频播放量超过百万次;电商平台上,旧版《毛泽东选集》悄然成为热销品,售价一涨再涨,尤其是1977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几度卖至脱销,一本破损老旧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价格堪比一整套新版《毛泽东选集》……在网络平台上,只要是有《毛泽东选集》或者跟毛泽东相关的地方,就能看到一片“教员”的称呼和“人民万岁”的口号;许多年轻人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展现出对《毛选》的痴迷和对毛泽东的敬仰:
● “看了《毛选》,我从以前混混日子、打打酱油,到突然像明白了什么一样。虽然现状并没有改变多少,但是精神上差距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喜欢读书。了解那段艰苦岁月,人生有方向。”
● “真没想到,自己会花这么多时间读毛泽东的文章,还读得津津有味,不肯释卷,我似乎料到自己的思想将发生变化。《毛选》的灵魂是实事求是,我们要看看毛泽东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年少时,自以为看了几本书,听了几句其他人的评价,便自以为是。那时的自己总以为喜欢他的人都是可笑的。然而随着自己慢慢步入社会,看了更多的历史资料,才发现,那个可笑愚蠢的人,是自己。”
(地铁列车上阅读《毛泽东选集》的人)
当读《毛泽东选集》的浪潮和人们对毛泽东的关注与敬爱延伸至生活中,到韶山毛主席故居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橘子洲头打卡也成为了一种“潮流”。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读起了《毛泽东选集》,他们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毛泽东热”呢?不妨先看看历史中的几次“毛泽东热”是如何产生的。
年少求学时期的“毛泽东热”
辛亥革命后、五四运动前的这段时间,中国此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国外的革命狂潮相比,中国人只能在一团漆黑的国内政局中苟活,共和政府虽然试行了中国史无前例的政党政治,但实际上则完全被军阀操纵。大部分民众仍然遭受着专制且极端守旧的官僚的压迫,他们还像从前一样服从权威,服从武装势力,服从传统的伦理和政治教条。而当时的有志青年们(以新式知识分子为主)则聚集在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寻找新的学说与道路。毛泽东,便是同行人中的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曾连任四届学友会文牍,并当选过学友会总负责兼教育研究部部长。期间,他组织指挥驱散溃败的北洋军阀部队(率领一百余名学生兵收缴了三千散兵游勇的枪械),组织学生志愿军护校,发起组织第一师范湘潭校友会等。而毕业之后,毛泽东从事社会活动,多次组办工人夜校,发起组织和成立新民学会,主编《湘江评论》,组织领导驱张(湖南军阀张敬尧)运动。尤其是《湘江评论》和驱张运动,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这些组织活动中,毛泽东展现出了超群的组织领导才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社会交相传颂的名人,被誉为“湖南学生青年的杰出领袖”。这无疑是一次“毛泽东热”。
(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
延安时期的“斯诺旋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下,百姓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中。以日本为首的法西斯国家企图利用侵略战争来化解国内的经济矛盾,而国民党放纵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大肆发行纸钞回收银元,导致国内经济市场混乱,同时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百姓民不聊生。
许多进步人士与青年学生们,纷纷组织起各种抗日救国会,进行各种抗日宣传活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国民党反动派设立了“中统”、“军统”等特务组织,对一些进步人士进行严密监督,秘密逮捕甚至杀害一些共产党人、无党派爱国知识分子以及一些有组织的工人。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事件之一当数对沈钧儒等七名著名抗日民主人士进行无耻迫害的七君子事件。
于此同时,国民党坚持内战,长期以来对苏区实行着封锁政策。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对国统区、苏区以及中国革命的观察,写下了一本让全世界人为之震惊的一本书——《红星照耀中国》,使得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的真实情况得以披露于世。这是世界上第一本详细介绍毛泽东和他所领导的革命的巨著,短短几周之内就发行了十万册之多,在国际国内引起轰动, 风靡一时,此所谓“斯诺旋风” 。
(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
此后,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真实地了解到了毛泽东和他的思想以及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了解、研究毛泽东的热潮也就在国内外迅速兴起。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对帝国主义决不妥协的态度,让许多爱国青年知识分子看到中国共产党人抗日的决心和能力、拯救民族危亡的希望。延安也成为了全国许多有理想有抱负、追求进步的青年心中的圣地。“割掉我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我还有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真实地反映出受延安“毛泽东热”影响的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呼声。
(广大青年来到延安)
20世纪80-90年代的“毛泽东热”
这次热潮从80年代后期兴起,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高潮。1990年,当时几乎全国新华书店的《毛选》都售罄了,而店员每天要接待络绎不绝前来询问购买的读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之际,1991年6月,《毛泽东选集》第二版(1-4卷)发行,半年内就卖出1000万部,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毛泽东像章、画像成为了珍贵藏品;《红太阳》、《北斗星》等毛泽东颂歌类歌曲磁带发行量超过了一千万盒;外国人写的毛泽东传记也是一版再版……
20世纪80年代末的青年学子大多成长于毛泽东一度被冷落的年代。他们缺乏对毛泽东客观全面的认识,对毛泽东以及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也缺乏亲身的感受。青年学子易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成为“尼采热”、“弗洛伊德热”、“马斯洛热”狂热的追随者,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抛在一边。学子们吸收了大量的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以为找到了所谓的“自由”、“民主”。
但在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之后,这些学生便感到挫败,陷入迷惘和内疚之中。带着种种疑惑,他们开始了痛苦的反思历程,重新审视以往的知识结构与价值观。所以,他们将目光投回中国大地,将注意力放在了既熟悉又陌生的毛泽东身上。
他们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读到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在《实践论》中读到了“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读到了“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毫无疑问,这些话直接明白地解答了青年们心中的困惑:西方的很多学说,都是资本主义特定历史阶段下所形成的产物,而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土壤,因而回答不了国家社会中的现实问题。
同时,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中,改革开放在为中国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暴露出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些许隐患:拜金主义盛行,腐败现象严重,经济状况下行,社会道德水准下滑……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逐渐形成人们心理上的反差,增加了社会各阶层的彷徨失落感和无所适从感。当时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支部书记解万英在跳楼自杀前留下一本《求是》杂志,封面上的空白处写着“共产主义必定胜利”。
“毛泽东热”的产生正是这种心态的反映,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消极现象的情感共鸣。人们对种种现状深恶痛绝,产生对毛泽东时代纯朴世风的怀念,呼唤艰苦奋斗精神的重新回归。1990年1月,北京《大学生》杂志召开青年知识分子座谈会。会上,北京大学研究生辛鸣在回答“如何看待正在兴起的‘毛泽东热’”这一问题时,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便是对当时情况的一个很好的说明。
(图为 辛鸣教授)
为什么会是“毛泽东热”
“毛泽东热”在不同时代的青年人中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为什么出现的是“毛泽东热”,而不是 “邓小平热”或其他什么人?为什么青年们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毛泽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这样高度评价毛泽东:“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
在无数个历史关头,青年们选择毛泽东,不仅有着历史环境的影响,还因为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人格魅力,甚至是他的诗词,像酒一样历久弥香的诗词,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等等……但最重要的原因无疑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毛泽东思想的真理性。
1936年他在与斯诺谈话时说:“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政党……它必须是全民族的代言人,它决不能代表俄国人说话,也不能替第三国际来统治,它只能为中国群众的利益说话。”“只能为中国群众的利益说话”,便直接明了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为人类谋幸福”的伟大思想具体化、中国化了。他从来不是空谈理想,不是从本本到本本阐述理想,而是把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同改造中国社会、造福中国人民紧密结合起来,理论透彻而充满温度。
1934年在江西瑞金,他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在他眼中,人民的利益是现实具体的,是时刻需要关心和解决的,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变成解决人民群众一个个实际问题的工作实践。
1949年10月9日,毛泽东给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的王首道发去一份电报:“杨开智(杨开慧的哥哥)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其老母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同时,又这样致电杨开智:“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不要使政府为难。”他是这样的严于律己,从不谋取私利。
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喜怒哀乐始终与人民的愿望、情感和意志高度契合,怎能不受到青年人的喜爱呢?他不仅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旗帜,也是中国反对霸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旗帜,更是属于全世界无产阶级者们的思想旗帜。
青年人自发地创造出“毛泽东热潮”,另一方面则是源于青年们有着朴素的正义感,并且有一定的行动力。青年对黑暗与不公有最本能的反应,有时候,听到一句话就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罗素有言:“人与生俱来有三种强烈的感情,支配着自己的一生。一种是对真理的追求。一种是对爱情的渴望,还有一种是对人类的痛苦痛彻心扉的怜悯。”青年则更是如此,追求理想主义,面对不公时,想要去追求真理和正义。青年人的特点其实是人的社会性的反映,是符合人的本性的;而如果因为外部环境的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朝气和理想的消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精神状态,世故和圆滑的性格,恰恰是反人性的。有句话说得好,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因为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是符合人性的。
2020年,哔哩哔哩发布了一个名为《后浪》的视频,在其貌似充满正能量循循教导的背后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我们这一代的后浪们拥有上一辈们梦寐以求无法拥有的权利,我们拥有选择的自由探索的自由。看上去这是对青年人的礼赞,但其内容却是空洞而脱离实际的。当青年们刚刚可以触摸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目光为物欲横流、风口飞猪的社会繁荣景象所吸引,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深陷重压,以至于喘不过气来。许多人经历了社会的“毒打”以后,固有的认知与价值观自然受到冲击,他们感到迷茫、无力,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新时代的青年人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苦闷、迷惘、彷徨、焦虑等现象,而“无聊”、“空虚”也已然成为当代中国一部分大学生精神状态的写照。青年人的精神世界是需要共鸣的,但这种共鸣往往在大环境下显得边缘而无关紧要。这并不意味着青年人失去了追求正义、真理的目标与动力,所以在今天这个大环境中,毛泽东和他的思想还是能发出夺目的光芒,慢慢吸引着想要寻找答案的青年们。
回到一开始那个问题上来,很多年轻人开始读《毛泽东选集》,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考研的时候能多得几分,还是为了让自己升官发财,平步青云,还是为了能找到解决现在社会问题的良药?此刻,或许大家心中都有了一个答案。
莫让思想成为无害的神像
● “马克思的学说在今天的遭遇,正如历史上被压迫阶级在解放斗争中的革命思想家和领袖的学说常有的遭遇一样。
当伟大的革命家在世时,压迫阶级总是不断迫害他们,以最恶毒的敌意、最疯狂的仇恨、最放肆的造谣和诽谤对待他们的学说。
在他们逝世以后,便试图把他们变为无害的神像,可以说是把他们偶像化,赋予他们的名字某种荣誉,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压迫阶级,同时却阉割革命学说的内容,磨去它的革命锋芒,把它庸俗化。”
——列宁《国家与革命》
(长沙橘子洲青年毛泽东像)
当然,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热度后我们也应当有所思考,正如前文所提及的一片口号和旅游打卡新潮流,如果这样的一种热度仅仅停留于此,甚至庸俗化、神像化、借机拜神带货、陷入狂热的民族或个人情绪,那便是背离了毛泽东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也强调:“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一种热度对一人的歌唱赞美远大于对思想武器的学习运用,是令人极度担忧的。
(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的展示讲稿,有删改)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