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我国,造假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大量出现,已成为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必须严厉打击造假行为;所以各行各业都在加大打假力度,努力维护国家形象,在各个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造假行为不但渗入各行各业并侵入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其重心和手段也是不断更新升级,给打假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困难。面对如此局面,在国家打假力度不断加码和企业打假常态化的同时,民间也出现了一批打假人。然而多年来,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是名利思想,是驱动造假行为的根本核心。这助长了造假行为的嚣张气焰,给国家形象造成了危害。
在产品方面,产品造假主要以非法牟利为目的,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极为恶劣的。打假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所以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产品打假主要表现为政府打假、企业打假、职业打假和消费者打假,是伴随产品造假的产生而产生的。产品造假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消费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对假冒伪劣的识别能力;联合一切社会力量对造假者予以严厉打击。
例如在全国上下为抗击新冠疫情而努力奋斗时,有些不法分子却看准了“商机”,大肆兜售假冒伪劣的口罩、医用酒精等防疫物资,单是公安机关侦办的相关造假案件就有一千余起,涉案金额高达几亿。这种造假行为不仅造成了社会危害,也给被造假的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会直接毁掉一个企业。
在学术方面,学术造假是一种影响非常恶劣的造假行为,必须予以严厉的制裁;应该运用道德、体制和法律三种手段,防范和惩治学术造假。学术造假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评价体系不合理和学风道德出现了问题;在评价教学、科研成果时,不能仅以论文数量为依据,对业绩考核、科研奖励、职称评定等实行量化管理,不科学合理评价体制,加剧学界急功近利心态的蔓延,使造假之风愈演愈烈。各种不良行为影响了学界的公平,也破坏了学术风气,必须予以严厉的打击。
例如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王哲师德失范,多次学术造假;此事曾被该校教师、打假人郭颐顿实名举报,公开揭露。学术造假的王哲原本应该被清除出教师队伍,而他最近在没有校方公示和科研成果的情况下居然当上了“教授”,甚至还成为了校级“督导”。这给学界乃至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造假行为也说明了“保护伞”和“关系网”的问题,因此治理造假行为也要“打伞破网”。“保护伞”固然与人们自律、道德建设和利益集团影响等有关,也与当地保护主义、山头主义等有关;而“关系网”又与钱权交易、色权交易等不良行为有关。唯有“打伞破网”,才能赢得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上面仅从产品和学术两个方面简略地谈了打假问题,由此可知该问题既重要又复杂。目前我国仍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各项法规制度尚不成型,打假活动将长期存在,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作为打假主体的作用,引导、协调、整合打假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打假资源的社会价值,并在地区、行业和全国形成有效的协作打假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打击造假行为和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