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比较关心一个事情,就是下一波疫情还会来吗,什么时候来。
因为我们当前是疫情低谷期,所以就给大家一种感觉就是疫情消失了。
大家会有这种感觉也不奇怪,因为海外地区去年在疫情低谷期的时候,基本也感觉疫情消失了,只有在疫情高峰期到来时,人们才能重新感知到疫情存在。
而且即使在疫情高峰期,只要症状不严重的人,也同样不大能感知到疫情的存在。
比如香港1月初疫情高峰的时候,每天新增70多人新冠死亡案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太大感觉。
其实这个死亡峰值的比例是很高的。
香港700多万人口,每天新增70多人死亡。
按照香港700多万人口,我们14亿人口要是达到这个死亡峰值水平,相当于是每天新增1.3万人死亡。
但香港即使是1月初疫情高峰期,香港大多数人来说,也不大能感知到疫情的存在,只能感知到街上是人头攒动,仿佛疫情不存在一样。
这是因为,只有症状比较严重的年轻人,还有老年人,才会比较直观感知到疫情的威胁,只有在医院才能明显感知到疫情的存在。
所以,我之前也跟大家分析过很多次,当疫情常态化后,会形成一种撕裂,就是因为疫情而不幸中招症状重,乃至有长新冠的人群,会跟大多数人的感知形成撕裂。
大多数人觉得已经没有疫情了,但不幸中招的人感知到疫情的威胁,这其中老人如果因此不幸去世,是没机会在网上发声,只有长新冠人群才能在网上发声,显露出疫情的存在感。
所以,大家对于还有没有疫情,不能停留在我们周围的感知,更多还是得通过数据去察觉。
比如说,即使当前是疫情低谷期,我们的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已经大幅度减少了,但根据我们公布的一些疫情院内数据情况看,疫情仍然还是存在的。
我们现在虽然没有每天的疫情数据,但还是有一个疫情周报。
现有重症人数,从1月26日的2.6万例,下降到2月2日的7918例。
现有重症人数大幅下降,但也仍然还是有不小数目。
此外,2月4日公布的疫情周报显示,1月27日至2月2日,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3278例。
相当于平均每天还是有新增468例死亡。
大家需要注意,这是在疫情低谷期,我们大多数人普遍都感觉没有疫情的情况下,我们也仍然还是有每天平均新增468例死亡,而且这还只是院内数据,有统计到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2月1日有公布一个很详细的本轮疫情为期两个月的数据。
但这份数据,也是院内数据,只统计有到医院就诊,有统计到的数据。
至于院外数据,统计不到的数据有多少,这个就很难去说了,只能靠大家自己去猜。
但总的来说,即使有统计到的院内数据,我们在疫情高峰期的“在院新冠死亡”峰值也达到4273人,而当前低谷期则是在400+的水平。
低谷期这个新冠死亡水平,整体还是符合美国、日本等国的常态。
比如,美国在疫情低谷期时,基本都还是保持每日新增约300人死亡的水平。
而日本在疫情低谷期,则保持每日新增约50人死亡的水平。
也就是说,在大家感觉没有疫情的低谷期,但仍然每天有大约400人,静静的死去。
因为死去的人,大都是老人,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感知不到这种疫情的威胁,就觉得疫情不存在了。
而这在欧美日等放开国家,是已经成为常态,也将成为我们的常态。
(2)疫情常态化;
美国媒体最近也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自宅死”的老人增多了。
这个媒体标题的意思是,“更多加州人死在家里,这是新冠时代的又一常态吗?”
关于自宅死现象,日本应该是最严重的。
日本独居老人数量非常多,所以日本去年的三波疫情,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很多死亡的老人,是在没有住院的情况下,就死掉的。
所以,日本今年1月的疫情峰值期,虽然死亡人数远高于去年几波疫情,但医院的重症病床数也没有被挤兑,因为大量新增的老人死亡,是“自宅死”。
这可能也是日本疫情跟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呈现死亡人数一波比一波高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在疫情常态化后。
在疫情低谷期,绝大多数人生活恢复正常,只有老人需要遭受疫情威胁。
但在疫情高峰期,大多数人生活还是会有短暂影响,类似我们去年12月份那样,但这种影响一般也就一个月,老人面临的威胁也比低谷期高很多。
总的来说,老人以及不幸出现长新冠的青壮年,才能感知疫情的长期威胁,在此之外,低谷期绝大部分人就会感觉已经没有疫情了。
不过,我还是一直说的那样,我至少得记住,我们当前的正常生活,是付出很大代价才换来的。
包括去年我也一直说,所有放开的国家,都是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才能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很多人是不知道这种代价,就觉得正常生活是理所当然的。
但我们还是要记住代价,因为这样我们才知道现在的正常生活,是有多么来之不易,才懂得珍惜,去负重前行。
另外,疫情低谷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确实仿佛疫情消失了,这个阶段,就没必要高强度防护,做好一些基本个人防护,比如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基本也就够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不可能保持全年精神紧绷状态去做防护。
而且在疫情低谷期,越来越多人都不做个人防护了,如果自己还全副武装,总感觉格格不入,这个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
而且因为我们12月是集中感染,导致当前的疫情低谷期,也是集中的,就没有一些国家,低谷期也是此消彼长的状态,就更容易让人觉得疫情消失了。
这个只能是等下一波疫情出现,人们重新感知疫情到来后,才会有所改变,现在说再多也没用。
我之前是跟大家说,在疫情低谷期,就不用高强度防护,可以放松一下,有个喘息之机。
然后等疫情高峰期到来时,再加强个人防护,安全过峰。
这样劳逸结合,才能有可持续性。
但现在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大一个问题是,如何预警,或者及时感知到下一波疫情到来呢?
这里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通过海外地区情况,做一些自我预期管理,一个是我会在这里做一个长期定期投票,一旦发现大家感染数据开始大幅增加,那么大概率就是第二波疫情来了。
(3)自我预期管理;
先说说自我预期管理。
海外国家和地区,过去一年,放开后的疫情大致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日本模式:
也就是疫情死亡峰值一波比一波高。
但日本的情况比较特殊,日本老龄化是最严重的,而且日本独居老人很多,所以有很多老人“自宅死”现象。
而除了日本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是类似韩国这样,虽然也是间隔4个月出现一波疫情,但后面几波疫情,都没有第一波疫情峰值高,没那么严重。
我认为,我们应该也会是跟韩国类似的一个疫情模式。
今年后面2-3波疫情,应该不会有去年12月那么严重。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XBB.1.5这类新毒株传播现象,那么主要还是得看4月份开始,随着我们体内抗体浓度减弱,下一波疫情可能就会出现。
当然,这个也要视病毒变异情况,还有新药物、新疫苗的研发情况,会有不同变化,不可一概而论。
只不过,我们需要做好这方面的个人预期管理,心理有一个准备。
(4)疫情预警机制;
此外,我们不太可能在疫情低谷期也保持高强度防护,那么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有效预警机制,当下一波疫情到来时,可以及时帮我们预警。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