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亚洲安排,由雅尔塔划定格局,经由朝鲜战争的重新调整,延续至今。那么,我们观察无论琉球还是钓鱼岛的领土问题,这是必须建立的基本坐标。大国尤其是美国的亚洲战略,经由朝鲜战争一战,终于成型,细部的领土问题,在此框架下,渐次展开。
琉球群岛,即使在战争期间,就已经被美国军方认定为“一类基地区域”——分析美国军方为何如此在意这一岛屿,华东师范大学陈波博士从“二战”的历史梳理出的原因是:“美国决策者,特别是军方在‘二战’进行当中就一直坚持美国应将冲绳管辖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主张,究其根源是太平洋战争留下的惨痛教训。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换取了对太平洋的制海和制空权——‘再不要珍珠港事件’成为美军高级将领们在战争当中和后期进行战略设计的共识。”循此理路,战后将琉球交给蒋介石政府托管,断无可能。
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美国军方西太平洋岛屿链战略更见明确——由阿留申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而至菲律宾群岛的“链锁”中,琉球群岛至为关键。
而且,朝鲜战争既起,位于琉球的嘉手纳空军基地成了B29的起降地,朝鲜半岛的若干军事设施因此而遭受美国空军打击,其军事价值更彰。之后,美国的核武器亦选择存放此处。将琉球群岛在政治上,亦在法律条约上完成美国占有,对于战胜国美国而言,并非难事。先前的《波茨坦公告》即已明确规定:“日本的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之后,1951年9月,美国单方面邀请52国在旧金山举行对日和会,并签署《对日和约》,试图在国际法层面确立美国对北纬29度以南地区(即琉球群岛)实施“国际托管”的权利。和约第三款规定:“美国将有权对此等岛屿之领土及其居民,包括其领海,行使一切及任何行政、立法与司法权力。”琉球群岛,由此进入美国托管时期。
事关领土的国际法,以此例而观,只不过是大国划定的事后确认而已。
战败国日本之于美国,在领土的得失与取舍上,没有发言权。不过,雅尔塔会议曾确认的“将库页岛南部及其全部毗邻岛屿归还苏联;千岛群岛交还苏联”,此时却因美国和苏联的对峙,而面临新的局面。即使大国,领土之计较,已是机关算尽。
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杜勒斯1951年到日本商谈《对日和约》事宜,表示库页岛南部及千岛群岛,毫无疑义应交与苏联,但日本方面提供了另一个可能,“同意在苏联参加对日和约的前提下,归还库页岛南部和交与千岛群岛;如果苏联不参加签署对日和约,希望将此条删除”。——这是日本在自己领土即将因战败而失去之际,一个近乎无望的期待。但是,这却给了杜勒斯“做局”的机会。在此次赴日本起草的对日和约草案(通称《三月草案》)里,规定:“任何国家在签署、批准、加入本项和约以前,都不能享有本约所规定的权利、权利根据和利益。”那么,据此款,如果苏联不参加缔结对日和约,就不能得到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
暨南大学研究者崔丕研究揭示杜勒斯所编织的外交罗网:“这背后隐藏着美国不想给苏联以拒绝签署对日和约口实的险恶意图。”即使当年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亦在其回忆里描述他所亲聆杜勒斯的此番说明。
但是,任何阴谋皆有天然陷阱。稍后,杜勒斯亦发现这一罗网的缺陷所在,《美国对外关系》记录杜勒斯对英国外交官的分析:按此规定,对美国有两个不利之处。一是如果苏联不参加对日媾和,它就不可能获得管辖上述岛屿的主权,仅仅占领上述岛屿,这样与日本缔结防务协定的美国就有可能被卷入日苏两国的领土纠纷之中。二是由于至今尚不能确定苏联是否对日媾和,如果给予苏联“直接利益”,参议院就可能拒绝批准和约。因此,杜勒斯最终的选择是,他提议:将有关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的规定与有关台湾、澎湖列岛的条款二者合一,日本放弃对上述岛屿的主权。至于千岛群岛的范围是否包括齿舞、色丹诸岛,日本宣布放弃千岛群岛主权后,谁是千岛群岛主权的所有国,则不做明确规定……
如此种种,杜勒斯真可谓机关算尽。站在自己国家战略的立场上而言,他的选择亦无可指摘,唯领土一事,系国家利益根本。而由此看来,美国即使在中国已与苏联结盟的前提之下,仍在亚洲占有优势地位;中国后来与苏联交恶,美国的这种优势则更显著。否则,当年杜勒斯也没有能力与条件给对峙的大国苏联“做局”。
理解现在日本与苏联的千岛群岛之争,这当然是未被广泛知晓的前因。而琉球群岛与钓鱼岛的种种关联,当然也可由此获得当年规则制定者的基本套路。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