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明确指出 , 国家的统一 ,人民的团结 , 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这是我们 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 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各个时期 ,制定了一整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适合中国特点 的 、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 ,形成了完整的民族政策体系 。在这个民族政策体系中, 除了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政策之外 ,还有解决民族问题的民族区域自治 、发展少数 民族经济和文化事业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政策以及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风俗 习惯、宗教信仰等基本政策。
不论汉族和少数民族 ,制造民族纠纷的都是剝削阶级 ,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没 有根本利害冲突 ,是完全能够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剥削阶级挑动民族纠纷 ,往往是 打着维护全民族利益旗号 ,实际是维护本阶级之私利 。处理民族问题 ,离开阶级观 点 ,将陷入歧途 。民族问题不等于阶级问题 ,但是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有不可分 割的密切联系 。民族內部同样是可以划分阶级的 ,在旧社会是划分剝削阶级和被剥 削阶级的 ,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 , 民族解放本质上也应是占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劳 动人民的解放。
在新中国 ,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人民内部关系 ,不仅消 除了民族压迫 ,而且消除了民族歧视和戒备 ,是亲密合作 、互助 、平等 、团结的关 系 。汉族干部到民族地区工作 ,最初是帮助少数民族劳动人民获得阶级解放 ,后来 为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 ,又派了很多技术人员支援边疆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后 ,也用物质资源支援内地建设 。这不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互相争利 ,更不是监视少 数民族 ,而是互助互利 。毛泽东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劳动人民的共同的伟大领袖。 少数民族劳动人民热爱毛主席 、热爱共产党的程度 ,绝不亚于汉族劳动人民 。西藏 翻身农奴把毛主席称为活菩萨 ”,就是有力的证明。
毛泽东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要点包括 :一是民族的解放 、民族的发展 、民
族问题的彻底解决 ,只有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获得胜利 ,在建设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实现 。二是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尤其要反对大汉族 主义 。大汉族主义思想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民族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反动思想。 三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改革一切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压迫和阶级 剥削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使少数民族得以发展和繁荣 。四是少数民族劳动者 ,应 与汉族劳动人民一样平等 ,享受法律规定的所有权利和义务 ,不受任何限制和歧 视 。五是民族不分大小 ,都有参政议政的平等权利 。六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毛泽 东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形成于三十年代初 ,几十年一以贯之 。事实证明 ,毛泽东 民族政策是世界上最好的也是最伟大的民族政策 ,新中国成立前期的民族关系也堪 称世界之典范 。所以 ,毛泽东的民族思想和留下的民族政策是我们的宝贵遗产 ,应 当很好的继承和挖掘。
第一节 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基本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问题 , 中国共产党向来主张在坚持民 族平等的基础上谨慎对待 。这种谨慎立足于从实际情况出发 ,强调改革要以条件是 否充分和成熟为前提 。一九五〇年六月九日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讲话时 指出 ,必须谨慎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 ,无论如何不能急躁 。条件不成 熟 ,不能进行改革 。一个条件成熟了 ,其他条件不成熟 ,也不要进行重大的改革 ……没有群众条件 ,没有人民武装 ,没有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 ,就不要进行任何带 群众性的改革工作。”(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1卷 154 页) 这一讲话精神不仅强调 了少数民族地区改革条件的必要性 ,而且注重改革条件的充分性 ,认为只有在这些 条件成熟时 ,改革才有基础与保障。
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毛泽东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订的宴会致词中 指出 :现在 ,达赖喇嘛所领导的力量与班禅额尔德尼所领导的力量与中央人民政 府之间 ,都团结起来了 ”,这种团结是兄弟般的团结 , 不是一方面压迫另一方 面 ”,今后 ,在这一团结基础之上 ,我们各民族之间 ,将在各方面 ,将在政治 、经 济 、文化等一切方面 ,得到(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1 卷 347 页) 发展和进步。”
《人民日报》 于五月二十八日发表了协议全文 ,并在社论 《拥护关于和平解放西藏 办法的协议》 中指出 ,为实现政治 、经济和文化上的平等 ,各民族内部不可避免地 需要有步骤地实行适合于本民族发展情况的改革的规律 , 同样适用于西藏 。此前, 毛泽东于五月二十六日在审阅社论稿时 ,就协议关于西藏改革的规定 ,加写了一段 内容 ,强调少数民族地区政治 、经济 、文化 、宗教等项固有制度的改革以及风俗习 惯的改革 ,如果不是出于各民族人民以及同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们的自觉自愿 ,而由 中央人民政府下命令强迫进行 ,或由汉族或其他民族人民中出身的工作人员生硬地 强制进行 ,就只会引起民族反感 ,达不到改革的目的。(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1 卷 349 页) 毛泽东从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主体性强调了这一改革应基于各民族人民 以及和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们的意愿 ,此后 ,他反复强调这一思想 。一九五二年十月 八日 ,他在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时指出 :西藏地区现在谈不上分地 ,将来分不 分 , 由你们自己决定 ,并且由你们自己去分 ,我们不代你们分。”(参见《毛泽东年 谱》 第 1卷 611 页)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三日 ,他在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指出 :我对西藏代表团说过 ,我们不强迫你们 ,你们搞不搞土地改革 ,搞不搞选 举 , 由你们决定。”(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2 卷 237 页) 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三 日 ,毛泽东在接见西藏地区参观团的谈话中说 :改革要你们下决心 ,你们不干, 我们是不干的 。贵族 、喇嘛赞成了才干 ,我们不能替你们下决心。”(参见《毛泽东 年谱》第 2卷 456页)
在封建农奴制度下 ,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既统治又代表着西藏 , 因此西藏 实行民主改革 ,既要做好群众工作 ,又要做好上层的反帝爱国统一战线工作 。能否 实现西藏民主改革 ,关键在于当时西藏的上层统治集团 。一九五二年四月六日 ,毛 泽东在 《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 中指出 :要用一切努力和适当办法 ,争取达赖及 其上层集团的大多数 ,孤立少数坏分子 ,达到不流血地在多年内逐步地改革西藏经 济 、政治的目的。”(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1 卷 533 页) 这一指示进一步阐述了 《十七条协议》 关于西藏民主改革要协商进行的精神 。一方面 , 中央对达赖及其上 层集团的大多数采取争取 ”的方针 ,并把商量办事作为实现西藏民主改革的重要 方式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八日 ,毛泽东在接见西藏国庆观礼团 、参观团代表的谈话 中指出 :西藏政治 、经济 、文化 、宗教的发展 ,主要靠西藏的领袖和人民自己商
量去做 ”。(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2卷 181 页) 在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即将成立 之际 ,他于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二日同在京的藏族人士谈话时强调 ,西藏的民主改 革 ,要由达赖喇嘛 、班禅额尔德尼下决心 ,要由西藏的僧俗官员和寺院里的喇 嘛 、堪布们决定 。要有一个酝酿的时期 ,一年 、二年 、三年 ,通过讨论 ,打通思 想 。有人赞成 ,也有人反对 ,两方面的意见都可以讲 。多酝酿 、多讨论有好处 ,大 家都讲 ,慢慢地就讲通了 ”。他还指出 :关于民主改革这一条 ,这里要讲清楚 ,不 要回去乱讲 ,说我讲了西藏现在要实行土地改革了 。我是要你们回去酝酿 , 回去报 告达赖和班禅 ,可行即行 ”,我不能一定叫你们做什么 ,我只是提建议给你们 ,采 纳不采纳是你们的事 ,不要误会。”(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2卷 525 页) 西藏自治 区筹委会成立后 ,毛泽东于一九五六年八月十八日致信达赖说 :现在还不是实行 改革的时候 ,大家谈一谈 ,先作充分的精神上的准备 ,等到大家想通了 ,各方面都 安排好了 ,然后再做 ”。(《毛泽东全集》第 36卷 429页)这些论述都充分体现了中 央与西藏地方协商办事 、特别是协商进行西藏民主改革的精神 。另一方面 ,毛泽东 明确指出了西藏民主改革的基本特征 , 即不流血 ”地逐步改革 。他认为 ,在改革 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暂时一切仍旧 ,拖下去 ”老人家同时指出 ,西藏地区的土地 改革要采用云南的办法 ,通过和平协商的办法进行 。七月一日 ,西藏工委在《关于 西藏地区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〇年五年工作规划的初步意见》 中提出了西藏民主改 革及准备工作的意见 ,并报告中央 。九月四日 , 中共中央就西藏民主改革问题指 出 ,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必须是和平改革 ,并对西藏上层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以后 再进行 。否则宁可暂缓进行 ,而不要勉强进行 。后来于一九五九年三月开始的西藏 民主改革 ,尽管是在平叛的基础上进行的 ,但正如毛泽东与班禅 、阿沛·阿旺晋美 等谈话时所指出的 :打完仗以后 ,就搞和平改革。”和平改革思想始终贯穿于毛泽 东对西藏民主改革的认识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之中。
第二节 平定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武装叛乱的始末
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在外国势力的支持和操纵下 ,坚持农奴制度永久不改的反动 立场 ,千方百计阻拦和破坏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的实行 , 阴谋实现
西藏独立 ”。一九五七年 ,川 、甘 、青三省藏族地区的少数分裂分子聚集拉萨 ,成 立了一个名叫 曲细岗珠 ”(汉语 四水六岗 ” 的意思 ,泛指四川 、云南 、甘肃、 青海等藏族聚集的地区) 的叛乱组织 ,妄图将这些地区和西藏融为一体 ,建立一个 大西藏共和国 ”。
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日 ,与西藏相邻几个省份的武装叛乱头目及藏军共五千余 人窜入拉萨 ,与哲蚌 、色拉 、噶丹三大寺的代表秘密聚会 ,签订了正式盟书 ,决定 把叛乱的武装力量全部统一在 曲细岗珠 ”组织之内 ,还划分了将来叛乱时各自承 担的任务 。六月十八日 ,恩珠·贡布扎西等叛乱分子在西藏山南地区的竹古塘正式 宣布成立 四水六岗卫教志愿军 ”(简称卫教军 ”)。美国中央情报局不断秘密 支持西藏叛乱分子 。卫教军一成立 ,美国便给他们提供了武器弹药 。噶厦(即西 藏原地方政府) 也全力支持这一叛乱武装 , 给叛乱武装发放粮食和武器弹药 。卫 教军成立后发展迅速 , 由八百多人很快扩展到一千五百余人 。他们在昌都 、黑 河 、山南 、林芝 、江孜等地策动当地反动分子 ,袭击人民解放军驻地和车队 ,破 坏交通干线 ,抢劫物资 。叛乱分子所到之处 ,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 ,给西藏人民形 成了深重灾难。
七月四日 ,达赖在布达拉宫举行仪式 ,正式接受叛乱组织 曲细岗珠 ”所献的 金宝座 ”。噶厦以达赖的名义给藏 、川 、甘 、青五百多名 曲细岗珠 ”组织成员回 赠了礼品 。接着 ,这些分裂分子给达赖呈送了一份演讲 ,要求达赖领导 曲细岗 珠 ”所涉及的地区 ,公开提出保卫宗教 ”西藏独立 ”反对改革 、反对共产党 ” 的口号 。七月二十一日 ,卫教军在拉萨以东八十余公里处的争莫寺袭击了解放军一 辆运输汽车 ,打响了武装叛乱的第一枪。
此后的近一年的时间里 ,他们牵制了西藏军区三分之一的兵力 。一九五九年一 月 ,叛匪血腥洗劫昌都西南约二百公里的扎木(现波密) 中心县委之后 ,又围攻泽 当中共山南工委七十七天 , 围攻丁青县委九十余天 。叛乱中 ,这些匪徒不只截断公 路 ,炸毁桥梁 ,伏击车辆 ,袭击兵站 ,而且抢掠财物 ,奸淫妇女 ,杀戮无辜 ,破坏 寺庙 。与此同时 ,在西藏噶厦反动分子的指令下 ,青海 、四川等藏区的叛乱武装开 始聚集 , 向拉萨移动 。西藏当地的叛乱分子和旧藏军主力 ,也化装起来 ,秘密潜入 拉萨 。西藏的形势极其严峻。
在西藏上层反动集团中 , 噶伦(旧西藏噶厦政府最高世俗行政官员)索康·旺 清格列 、孜本朗色林·久美班觉 、达赖喇嘛的副官长帕拉·土登维登等掌握实权的 高级官员 , 暗中勾结和支持叛乱武装 。中央人民政府几次向噶厦提出警告 , 明确指 出 :如果西藏地方政府放擒和包庇少数反动分子发动武装叛乱 , 中央将命令人民解 放军坚定平息叛乱 ,发动农奴推翻封建农奴制度 。但索康·旺清格列等人置中央的 警告于不顾 , 自以为时机成熟 ,加紧筹划武装叛乱。
一九五九年二月七日 ,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会见应邀前往观看跳神仪式的西藏 工委 、军区负责人时 ,主动提出观看西藏军区文工团演出的要求 :听说西藏军区 文工团在内地进修回来后演出的节目很好 ,我想看一次 ,请你们给安排一下。”西 藏军区副司令员邓少东等人当即表示欢迎 ,并将达赖喇嘛的这一意愿告知噶伦和达 赖喇嘛的副官长帕拉·土登维登等人 。达赖喇嘛亲自确定了观看演出的时间(三月 十日) 和地点(军区礼堂)。 三月九日晚上 ,西藏少数反动上层对不明真相的拉萨 僧俗民众说 :达赖喇嘛十号要去军区赴宴 ,汉人准备了飞机 ,要把达赖喇嘛劫往 北京 ;每家都要派一个代表去罗布林卡请愿 ,请求达赖喇嘛十号不要去军区。”这 一谣言在市民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月十日 ,叛乱分子煽动不明真相的僧俗民众围住达赖喇嘛的住地罗布林卡, 阻拦达赖喇嘛前往西藏军区礼堂观看演出 ,还打伤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桑颇·才旺仁 增 ,杀害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官员 、爱国人士堪穷·索郎降措 ,并拖尸示众 。叛 乱分子差遣部分群众上街游行示威 ,高喊西藏独立万岁 ”等反动口号 。接着 ,还 在罗布林卡召开了伪人民代表会议 ”,计一百余人 ,包括地方政府的僧俗官员、 三大寺喇嘛和叛乱武装人员等 。与会代表 ”提出由索康·旺钦格列 、堪穷达热 · 多阿塔钦 、噶章·洛桑仁增 、凯墨·寮朗旺堆和藏军副分司令堪穷洛珠格桑等人来 领导 西藏独立运动 ”。会上宣布在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工作的原西藏政府官 员 ,从十一日起一律不许再去办公 。他们还推出代表 ”去当时印度驻拉萨分领事 馆通知 :西藏已经宣布独立 ”。叛乱首领宣称 同中央决裂 ,为争取西藏独立而 干到底 ”,他们指使拉萨及其周围的叛乱武装七千多人 ,在药王山 、罗布林卡 、布 达拉宫及市郊各要地构筑工事 ,将西藏军区司令部和中央人民政府驻拉萨代表机关 团团包围。
从三月十日至十九日期间 ,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遵照中央的指示 ,采取了十分 克制的态度 ,坚持不打第一枪 。他们一方面向聚集在罗布林卡的索康·旺清格列、 柳霞·土登塔巴等噶伦们提出警告 ,责令他们负责平息叛乱 。另一方面 , 中央驻藏 代理代表 、西藏军区政委给达赖喇嘛写信 ,争取他摆脱叛乱分子 ,珍重本身安全。 通过爱国人士 ,谭冠三先后于三月十日 、十一日和十五日三次给达赖喇嘛写信 。谭 冠三在信中表示体谅达赖喇嘛的处境 ,关怀他的安全 ,并指出叛乱分子猖獗地进行 军事挑衅 ,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立即予以制止 。达赖喇嘛亦于三月十一日 、十二日和 十六日先后给谭冠三复信三封 。在十六日的信中 ,达赖喇嘛表示 ,他已对地方政府 官员等进行了教育 ”和严厉地指责 ”,并表示几天后还可能到军区去。
三月十五日 ,毛泽东在武汉东湖接见了张国华和张经武 。毛泽东多次不拘形式 地同他们交谈 ,谈西藏的平叛和民主改革问题 。毛泽东说 :天要下雨 ,娘要改 嫁 。阶级本性决定他们要闹事 。他们自以为他们还有资本 ,硬是手中发痒 。他们要 叛乱 ,无非是想把你张国华(指解放军)赶走。”谈到改革时 ,毛泽东说 :我们确 定西藏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以至更长的时间不进行改革 ,是真的 ,但他们硬是听 不进去 , 因为他们从根本上是反对改革的 ,坏事变好事 。我早就说过 ,只需西藏反 动派敢于发动全面叛乱 ,我们就要一边平叛 ,一边改革 ,要相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的人民是站在我们一边的。”毛泽东还谈到在平叛中 ,要把军事打击 、政治争取和 发动群众三者结合起来 。毛泽东谈到了关门平叛 ”和改革的方针 、步骤等问题。 分析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开叛乱后 ,达赖及其一群有可能逃跑 。毛泽东说 :如 果达赖及其一群人逃走时 , 我军一概不要阻挠 。无论去山南 , 去印度 ,让他们 去。”(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3卷 633 页) 毛泽东这次接见张国华对西藏的平叛改 革指明了方向 ,对西藏平叛斗争的完全胜利 ,对废除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 ,对百万 农奴翻身解放 ,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月十六日和十七日 ,叛乱分子先后以西藏独立会议 ”和西藏独立国人民 会议全体大会 ”的出面 ,给驻印度噶伦堡的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夏格巴·汪秋德丹发 出两封电报 ,要其向在印度的藏胞宣布西藏独立国 ”已经成立 ,并谋求印度政府 的支持 。三月十七日夜晚 , 噶伦索康 、柳霞 、夏苏等叛乱头目以所谓汉人两发炮 弹打到罗布林卡北围墙外 ,要挟达赖喇嘛安全 ”为借口 ,将达赖喇嘛及其家属劫出
拉萨 。他们渡过雅鲁藏布江 ,往山南方向去 。三月十八日 ,叛乱分子明目张胆地在 拉萨市区贴出了西藏独立国 ” 的布告 。该布告落款为西藏独立国人民扩大会 议 ”,气焰极为嚣张 。二十日凌晨 ,叛乱武装袭击前往拉萨河渡口执勤的人民解放 军分队 , 向驻拉萨的解放军和中央代表机关发起了攻击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外事处 、人民医院 、邮电局 、贸易公司 、西藏日报社 、新华社西藏分社等单位 ,也 遭到了攻击。
三月十九日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 ,巩固民族团结 ,完全解放西藏人民 , 中共中 央 、中央人民政府不得不改变原定六年不改 ”的方针 ,做出完全平息叛乱 ,充 分发动群众 ,实行民主改革 ”的决定 , 以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农奴制度 ,建设人民民 主和社会主义的新西藏 。遵照中共中央 、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军委关于平息西藏反 革命武装叛乱的指示 ,西藏军区于三月二十日召开紧急会议 ,决定不待增援部队到 达 , 即组织市内现有兵力平息拉萨市区的叛乱 。驻藏人民解放军在西藏军区政治委 员谭冠三的指挥下 ,于二十日十时对叛乱武装实施反击 。步兵分队在炮火掩护下首 先攻占了药王山 ,控制了市内制高点 ,切断了西郊叛乱武装与市区的联系 。继而攻 占罗布林卡 。二十一日晨 ,对市区叛乱武装达成合围 ,并对小昭寺顽抗之敌予以全 歼 。在此情况下 ,大昭寺 、布达拉宫的叛乱武装开始动摇 ,在强大政治攻势下 ,于 二十二日拂晓缴械投降 。至此 ,拉萨市的武装叛乱基本平息。
三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 ,驻日喀则 、黑河 、阿里的解放军分别解除了这些地区 的藏军武装 ,接管了地方政权 。这样 ,解放军就完全控制了西藏几个主要城市 ,摧 毁了叛军指挥中心 ,打乱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叛乱计划 ,为平息西藏其他地区叛 乱创造了条件 。四月四日 , 中央军委指示西藏军区发起山南战役 ,张国华司令员前 往拉萨指挥 。解放军出师十日 ,奔袭千里 ,仅以四个团二个营兵力 ,一举荡平叛匪 老巢 ,控制了喜马拉雅山以北 、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山南地区 ,切断叛匪外逃通道, 接管了日喀则、江孜、亚东、黑河(今那曲)、 噶尔昆沙等地政权。
三月三十一日 ,达赖一行经西藏错那县沙则进入印度控制区的当天 ,印度总理 尼赫鲁就在印度人民院发表讲话 ,他说 印度政府给予达赖喇嘛政治避难 ”。达赖 抵印度后 ,印度当局待之为上宾 。印度当局企图通过培植达赖集团 ,收留逃往印度 的叛乱分子 ,对中国施加压力 ,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另外 ,印度政府还收留逃
往印度的叛乱分子 ,并将其中的青壮年进行一定训练后 ,发给枪支弹药 ,然后编成 印藏边境特种部队 ,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 ,对西藏进行策反、渗透和破坏。
在西藏人民的支持下 ,平叛部队兵分五路 , 日夜兼程 ,连续奔袭 ,不断进剿, 捣毁了叛乱武装的巢穴 ,迅速控制了整个山南地区 ,切断了叛乱集团与国外的联 系 ,为平息西藏全区叛乱奠定了基础 。经过九个月的平叛作战 ,驻藏人民解放军完 全肃清了拉萨 、山南 、江孜地区的叛乱 ,基本平息了昌都、黑河等地区的叛乱 ,控 制了主要城镇和交通干线 。但边沿地区的叛乱仍未停止 。为迅速平息叛乱 ,驻藏人 民解放军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于一九六〇年二月开始 ,集中主要兵力 ,在大股叛 乱武装盘踞的思达 、丁青 、嘉黎 、扎木之间地区 ,黑河 、巴青之间地区 , 申扎 、萨 噶 、定日之间地区 , 昌东南宁静 、三岩地区和阿里地区先后组织六次进剿作战 ,歼 灭叛乱武装二万余人 。到一九六〇年七月 ,西藏全区范围内大股叛乱武装被歼灭, 取得了平叛斗争的决定性胜利。
一九六一年 ,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对分散在昌都东南地区和林芝 、拉萨 、那曲接 合部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残余叛乱武装展开搜剿 、侦捕 。一些漏网的叛乱首领 、小 股武装连续被歼 、投诚 。平叛中 ,全区残余叛乱武装的许多重要首领 ,都纷纷投诚 或投降 。二月 , 昌都地区叛首八角喇嘛投诚 ;三月 , 申扎地区叛首保阿工投诚 ;六 月 ,芒康地区叛首甲措本投诚 ;七月 ,边坝地区叛首阿旺洛桑投诚 。为了争取保阿 工 ,解放军先后派出二十六人次前往宣传 、劝说 ,终究争取其投诚来归 。曾经与共 产党 、人民政府有优良的合做共事关系的一些人 ,如曾任达赖喇嘛驻京办事处处长 的然巴朗杰旺秋 、曾任亚东下司马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赤门索南班觉等人 ,只是在叛 乱武装命令其断绝与人民政府的来往 ,强逼其签字参叛 ,否则格杀勿论 ,才被迫参 与叛乱 。参与叛乱后 ,他们并无多少具体活动 ,也不受叛乱武装的信任 。对他们, 在处理上就与顽固的叛首不同 。如拉萨战役俘获然巴朗杰旺秋后 ,仅将其拘押两 周 , 问清情况后即予释放 ;对战后逃往国外的赤门索南班觉 ,立即通过家人捎信, 争取他很快投诚回归 ,与家人团聚 。几年后 ,又安排然巴 、赤门参加工作 。对于参 与叛乱后虽有具体活动 ,但被俘后认功态度好 、确有悔改表现者 ,均从轻判处 ,一 般只监禁数年即予释放。
至一九六一年底 ,西藏地区延续近三年的武装叛乱被完全平息 ,经过政治争取
投诚来归者 , 占被处理的叛乱武装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点八 ;特别是一九六一年, 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全区三年先后近九万卷入过叛乱行列的人员中 ,人民政府作 为叛乱分子对待的叛首 、骨干 、坚定分子 ,只有二点三万人 ,人口只占全西藏百分 之二 。人民解放军认真执行军事打击 、政治争取和发动群众三结合的平叛方针 ,使 得叛乱武装的绝大部分为被俘 、投降和投诚者 。而被击伤者是少数 ,被击毙者更 少 。三年平叛中 ,人民解放军官兵也牺牲一千五百五十一人 、负伤一千九百八十七 人 。他们是为了巩固祖国统一 、保卫边疆安宁 、支持西藏百万农奴翻身的崇高事业 而牺牲 、负伤的 ,西藏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们 。经过调查的事实证明 ,美 、英等国的 情报机构参与了叛乱 ,而亲手杀害爱国藏民首领格达活佛的英国人福特也被抓获。
第三节 和平推进西藏地区民主改革
在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成立之际 ,全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 ,邻近西藏的 几个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已开始或准备改革 。西藏工委也认为 , 当时西藏已经进入一 个可能进行和必须着手进行民主改革的新阶段 ,并提出要在昌都和日喀则地区重点 试行民主改革 。对此 , 中央于一九五六年九月四日指示西藏工委 :西藏实行改革 的条件还没有成熟 ,我们的准备工作也绝不是一两年内能够做好的 。因此 ,实行民 主改革 ,肯定不会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的事 ,也可能不是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的 事 ,甚至还可能要推迟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期内去。”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西藏 民主改革可能不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进行 ,也就是说西藏民主改革至少在一九六 二年以前(即指示提出的六年内)不进行 ,为此后确定西藏六年不改 ”方针奠定 了思想认识基础 。同时 , 中共中央也指出 ,等待不是消极的 ,相反的必须积极地 进行工作 。从现在开始到进行改革这个期间 ,必须抓紧上层统一战线 、培养藏族干 部 、发展党员和团员 、扶助群众生产 、尽可能地改善群众生活(包括减轻某些负 担) 和逐步使自治区政权民主化等项重要环节 ,努力作出成绩 , 以便为改革做好准 备条件。”
一九五六年下半年 ,达赖和班禅因受邀参加纪念释迦牟尼涅槃两千五百周年活 动到了印度 。期间 ,周恩来出访印度 ,并在印度同达赖进行了三次谈话 。在十一月
二十九日的第一次谈话中 ,他转达了毛泽东关于西藏实行民主改革要得到达赖同意 的意见 ,并指出 :照毛主席看 ,现在肯定不谈改革 ,在大家都没有安置好以前不 改。”这次谈话后不久 ,毛泽东于十二月十六日在审阅中央关于西藏可能发生暴乱 的对策问题给西藏工委等的电报稿时 ,加写了一段文字指出 :中央认为第二个五 年计划时期是不能实行的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也还要看情况如何才能决定 ”, 目 前应把在六年内不改革的方针在党内在藏族上层普遍加以传达。”(参见《毛泽东年 谱》第 3卷 51页)这样 ,西藏地方至少在六年内不实行民主改革被作为一项方针正 式确定下来 。随后 ,周恩来在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三十日和一九五七年一月一日同达 赖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谈话中转达了这一基本精神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 (扩大)会议上所作的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报告中 ,结合我国 少数民族地区绝大部分基本完成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对西藏六年不 改 ”方针作了进一步阐述。
西藏六年不改 ”方针 ,是由毛泽东提出并经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多次议论 才决定的 。从一九五七年春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 ,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会 议 ,讨论和研究了西藏工作问题 ,指出西藏今后在六年内不改革是肯定的 ,这是对 外已经宣布了的 , 内定不改的时间还要长 ,可能第三个五年计划之内即十一年不 改 。一九五七年二月 ,西藏工委在《一九五六年工作基本总结和一九五七年的工作 方针与任务》 中总结了西藏民主改革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提出一九五七年要实行 适当收缩 、巩固提高 、稳步前进 ”的方针 。五月十四日,《中共中央对西藏进行民 主改革和收缩方针的指示》 中重申了西藏六年不改 ”方针 ,并指出这不是把整 个工作收缩起来 ,更不是放弃积极的目的 ”,而是为了在将来要实现积极的目的 创造有利条件 ”。在西藏六年不改 ”时期 ,西藏工作有可为和不可为的两个方 面 ”。其中可为的方面主要是 ,继续进行和开展上层统一战线工作 , 培养藏族干 部 ,办一些群众欢迎的上层同意的而又有条件办的能够对群众发生积极影响的经济 和文化事业 ,坚持把国防 、外事和国防公路等事项置于中央管理之下 ,要通过各种 适当方式 , 向西藏上层和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反对分裂活动 。不可为的方 面应当坚决地即时停止和改变。
根据西藏发生全面武装叛乱的形势 , 中共中央于一九五九年三月二十一日作出
指示 :边打边改 ,叛乱地区先改 ,未叛乱地区暂时缓改。”三月二十八日 , 国务院 发布命令 ,决定即日起 ,解散西藏地方政府 , 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 方政府职权 。 由此 ,西藏民主改革逐步展开 。五月十日 ,毛泽东在接见德意志民主 共和国人民议院代表团时指出 :……现在条件成熟了 ,不要等到一九六三年了。 这就要谢谢尼赫鲁和西藏叛乱分子 。他们的武装叛乱为我们提供了现在就在西藏进 行改革的理由 。叛乱分子拿起枪来打我们 ,这样就能够看清 ,他们谁是站在我们这 边的 ,谁是搞叛乱的。”(《毛泽东年谱》第 4卷 46页)七月十七日 ,西藏自治区筹 备委员会通过 《关于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 在西藏全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 众性民主改革运动 ,一举摧毁了封建农奴制度 ,实现了百万农奴和奴隶梦寐以求的 当家做主的权利。
对于西藏如何实行民主改革 ,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适合西 藏实际的改革策略及其步骤 ,成为指导西藏民主改革的政策依据 。以叛乱与未叛乱 为基本界限 , 区别对待 ,先叛先改 ,后叛后改 ,未叛缓改 ,并相应地采取对叛乱者 没收生产资料 、对未叛乱者赎买生产资料的政策 。改革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是充分 发动群众 ,在农区反叛乱 、反乌拉(即差乌拉或乌拉差役 ,是西藏三大领主对农奴 进行残酷剥削的主要形式 ,包括徭役 、赋税 、地租等 , 内容广泛 ,名目繁多)反奴 役和减租减息( 三反双减 ”); 在牧区除三反 ”外 ,则不分 、不斗 、不划阶级 和实行牧工牧主两利( 三不两利 ”), 保护和发展牧业生产 ;在寺庙反叛乱 、反 封建特权 、反剥削制度和算政治迫害账 、算等级压迫账 、算经济剥削账( 三反三 算 ”); 在城镇反叛乱 、反封建制度 、反封建剥削 、反封建特权和减租减息( 四 反双减 ”); 在边境采取稳妥 、缓改 ”,保证社会稳定和正常生产 。第二步是正确 划分农村阶级 ,分配土地 ,废除农奴主土地所有制为劳动人民土地所有制 ,满足翻 身农奴对土地的要求 。其中 ,关于对未叛乱的农奴主及其代理人的多余生产资料实 行和平赎买 ,毛泽东曾于一九五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听取甘孜 、凉山两个自治州改革 和平乱问题汇报时指出 :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主在民主改革以后不剥夺选举权 ,还 可以做官 。对少数民族中的地主应该宽一些 。我们对资本家都是赎买政策 ,对他们 应该比对资本家更宽大一些。”
为准确把握西藏社会状况 ,一九五九年四月七日 ,毛泽东致信时任中央统战部
副部长的汪锋 ,提出了一个要调查了解有关藏族人口 、土地面积、西藏封建农奴制 度 、宗教和阶级状况等十三个方面情况的提纲。(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4 卷 12 页)不久 ,汪锋赴西藏同西藏工委一起研究西藏的基本情况和民主改革中的有关政 策问题 。这次深入农牧区的调查着重研究了对于西藏地区上层的赎买政策 ,确定了 赎买的对象和范围 ,并初步确定了各项赎买金额和支付办法 。四月十五日 ,毛泽东 在第十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谈到西藏平叛问题时指出 ,西藏民主改革 ,凡是革命 的贵族 , 以及中间派动动摇摇的 ,总而言之 ,只要是不站在反革命那边的 ,我们不 使他吃亏 ,就是照我们现在对待资本家的办法。”(《毛泽东年谱》第 4卷 18页) 即 对未叛乱的农奴主及其代理人实行赎买政策 。根据这一政策 ,西藏工委于九月二十 日制定了 《关于执行赎买政策的具体办法》。根据初步核算 ,对未叛乱农奴主要赎 买的生产资料为官家 、僧侣和贵族三大领主全部生产资料的三分之一左右 ,总值约 六千万元 。赎买一般采取由上登记由下评定 ,赎买金分期付款的方法 。到一九六一 年八月底 ,西藏应实行赎买的二千三百五十五户中的二千零八十五户办清了手续, 共支付赎买金一千九百九十六万多元 。西藏民主改革以三反双减 ”、和平赎买和 分配土地为基本标志 ,于一九六一年基本完成 。从此 ,西藏封建农奴制度退出了历 史舞台。
一九六一年春 , 中共中央召开了专门讨论西藏工作的会议 ,着重研究了西藏工 作的方针和若干重要问题 。根据会议精神 , 中共中央于四月二十一日作出了《关于 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 认为今后西藏工作必须采取稳定发展 ”的方针 ,从一九 六一年算起 ,五年以内不搞社会主义改造 ,不搞合作社 ,连试点也不搞 ,更不搞人 民公社 ,集中力量把民主革命搞彻底 ,让劳动人民的个体所有制稳定下来 ,让农牧 民的经济得到发展 ,让翻了身的农奴群众确实尝到民主改革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在 这五年 ,西藏的一切政策包括经济政策 、财贸政策 、社会改革政策 、民族政策 、对 上层人士的团结改造政策 、宗教政策等 ,都一定要力求稳妥 。要集中力量领导群众 发展生产 ,繁荣经济 ,改善人民生活 ;彻底完成民主改革 , 向群众深入进行民主革 命的政治 、思想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 ;肃清残余叛乱分 子和其他反革命分子 ;做好上层统一战线工作 ;整顿干部作风 ,发展党的组织 ,培 养藏族干部 ;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成立西藏自治区 。一九六一年国庆节期
间 ,毛泽东在与阿沛·阿旺晋美谈话时重申了中共中央关于西藏稳定发展 ” 的 方针 ,而不是马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向社会主义过渡 。西藏农牧民个体经济的 稳定发展 ,成为西藏此后一个时期的基本政策和工作目标 。崭新的社会制度 ,带 来了西藏的飞速发展 ,社会秩序渐趋安定 , 民族团结不断加强 。在这样形势下, 一九六五年九月一日百万翻身农奴迎来了西藏自治区的成立 , 阿沛·阿旺晋美当 选为首任主席。
第四节 调整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 。它是党和政府根据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 制定的 ,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 、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 ,是我们正确认识和 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 ,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 权利和利益 ,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 、团结 、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 和压迫。”在中国 ,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 ,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 ,具有同等的地位 ,在 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 ,履行相同的义务 ,反对一切形式 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 、友好 相处 、互相尊重 、互相帮助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民族平等, 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 ; 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 ,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 的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 ,也是中国的一 项重要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 、政治协商制度一样 , 同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 家的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 自治权 ,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 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
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保 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 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一个民族可以在本民族聚居的地 区内单独建立一个自治地方 ,也可以根据它分布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建立不同行 政单位的多个民族自治地方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在主的自 治权利 ,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 、政策和 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 来 ,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 :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自 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 ,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 的领导 。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计划 、进行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时 ,必须充 分考虑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情况和需要 ,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予以帮助和支持 。二 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 ,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 因素的结合 ,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在中国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既要有 利于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 ,又要有利于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有利于国家的建设。
目前 ,我国已先后成立了五个自治区 。它们分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 得以实现并确定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为成立纪念日的内蒙古自治区 。一九四九年新 疆和平解放 ,一九五五年十月一日成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 一日广西全境解放 ,一九五〇年二月八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 ;一九五八年三月五 日 ,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一九六五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 十三日宁夏省解放 ,一九五四年撤销宁夏省 ;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成立宁夏回 族自治区 。一九五一年西藏和平解放 ,一九六五年九月一日成立的西藏自治区 。此 外 ,还设置了三十个自治州、一百二十个自治县(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国家尽一切努力 ,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 荣 。 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 ,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 ,帮 助 、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 。国家在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 ,有计划地在少数民族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 ,调整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 ,发展多种产业 ,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特别是随着经济建 设的不断深入发展 , 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 ,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 区文化的建设 ,促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活力。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 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状 况看做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 ,党 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根据民族工作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各级各类院校培训学习 ,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 。二是注重实践锻炼, 各地 、各部门有计划地开展干部交流 、岗位轮换 ,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 、国 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 ,促进了少数民 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是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 , 同等条件优先 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使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党委 、政府 、人大和政协等领导 班子中占有适当比例。
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 , 国家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 出发 ,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 。如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 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 ,重视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 ,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 设 ,在经费上给予特殊照顾 ,积极开展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 等 。在发展少数民族科技事业方面 , 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 ,如 :重点培养 、培 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 ,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 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 ,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 ,扶 植提高传统科技 ,提高经济效益等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 , 国家有关政策强 调 ,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卫生队伍的建设 ,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和妇幼卫生工作 ,大 力扶持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等 。在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方面 , 国家扶持和帮助少数 民族发展文化事业 ,组建民族文化艺术团体 ,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 ,繁荣民族文 艺创作。
中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规定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
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 ,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 ,使用当地通用的一 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表现在服饰 、饮 食 、居住 、婚姻 、礼仪 、丧葬等多方面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 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政府对少数民族保 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 。第一 ,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 。第 二 ,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 。第三 ,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 。第四 ,尊重少 数民族丧葬习俗 。第五 ,在大众传播媒介中 , 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 生 。第六 ,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 ,主要有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基 督教等 。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 ,有的民族群众性的信仰某种宗教 ,如 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 。有一些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 ,如我国有十个民族信仰伊斯 兰教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 ,宗教信仰 自由 , 即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有信仰这种宗教的 自由 ,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在一种宗教里面 ,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 ,也有 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 ,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 自由。
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平等 、团结 、互助 、和谐与各民族共同繁荣 。其 中 ,平等是基础 , 团结是主线 ,互助是保障 ,和谐是本质 ,共同繁荣是目标 。它们 之间 ,在逻辑上相互衔接 ,在内容上相互充实 ,在实践上相互促进 。这是一条贯穿 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红线 。中国民族政策的其他内容 ,包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发 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 、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 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等 ,都是围绕这条红线、体现这条红线、服务这条红线的。
相关文章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九章 科教文卫领域里的革命与实践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八章 树立思想领先的光辉典范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七章 三线建设:经济大革命的战略决策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六章 抓社会主义教育与促经济建设发展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五章 勇于实践发掘精神动力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四章 关键时刻:党内三次重要会议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三章 三面红旗:经济大革命的重要标志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二章 党的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一章 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二册结 束 语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二册第十三章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二册第十二章 强化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