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四册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经济社会发展

刘飚 · 2024-05-21 · 来源:
《毛泽东时代研究》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尽管文化大革命期间 , 中国面临以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两个超级 大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国家集团的经济封锁与物质禁运 ,但亿万中国人民在以毛泽 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 ,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业 绩 ,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

  尽管文化大革命期间 , 中国面临以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两个超级 大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国家集团的经济封锁与物质禁运 ,但亿万中国人民在以毛泽 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 ,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业 绩 ,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按照叶剑英在建国三十周年上的讲话所 做的简明扼要的概括与总结 :我们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 ”的基础上 ,建 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十年来 ,我国的水利设施 、化 肥农药 、农村用电 、农业机械等大大增加 ,农业的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耕作制 度和耕作方法有了不少改进 。全国粮食产量一九七八年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一点七 倍 ,棉花产量增长三点九倍 。我国钢铁 、电力 、石油 、煤炭 、化工 、机械 、轻纺等 工业部门大大加强 ,许多新的工业部门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在辽阔的 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 ,新中国成立前几乎没有什么工业 ,现在已经建起了一大批新 的工业基地 。期间 ,全国工业企业达到三十五万个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资产达 到三千二百亿元 ,相当于旧中国近百年积累起来的工业固定资产的二十五倍 。从我 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一九五二年算起 ,到一九七八年 ,我国工业发展尽管有 过几次起落 ,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仍然达到百分之十一点二 。我国交通运输和邮电 事业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改变了许多地方原来交通闭塞的落后局面 。随着生产的增 长 ,我国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在工农商业发展的基础上 ,我国人民的生 活比新中国成立前有了较大的改善 。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取得的巨大成 就 , 已经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 ,创立了可以依 靠的前进阵地。

  就以被宣告为“濒临崩溃边缘 ” 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为例 ,其真实情况 是 :一九六七年至一九七六年的十年 ,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七点 一 ,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六点八 ,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四

  点九 。具体到各年下降最严重的是一九六七年 ,工农业总产值上年下降百分之九点 六 ,一九六八年比上年又下降百分之四点二 ,其余各年均为正增长 。阶段发展指 标 :一九七六年与一九六六年相比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七十九 ,社会总产值 增长百分之七十七点四 , 国民收入总额(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百分之五点三 。生 产水平 :一九七六年和一九六六年主要产品产量相比 ,钢增长百分之三十三点五、 原煤增长百分之九十一点七 ,原油增长百分之四百九十九 、发电量增长百分之一百 四十六 、农用氮磷钾化肥增长百分之一百一十一点七 、塑料增长百分之一百四十 八 、棉布增长百分之二十点九 、粮食增长百分之三十三点八 、油料增长百分之六十 一点六 。在纵向上与建国初期相比较 , 以一九七二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为百分之一 百 ,可以看出 ,一九七六年的指数百分之六百二十六点六比一九五二年的增长了百 分之五百二十六点六。(《中国统计年鉴 1993》) 从长远战略看 ,一九六六年至一 九七五年执行的“三五 ”“四五 ”计划承担了中共八大提出的用三个五年计划初步 建立工业化基础的后十年任务 ,到一九七八年 ,我国工业和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构成 已经从一九五二年的四十三点一比五十六点九为七十五点二比二十四点八 。使得中 国在短短的二十七年内 ,建成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 家 , 即建成拥有三十九个工业大类 ,一百九十一个中类 ,五百二十五个小类的工业 体系 ,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 、行业齐全的国家工业体系 。也可以说 ,初步实现 了国家工业化的目标。(见国家统计局编《奋进的四十年》)

  毛泽东强调公共消费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素质 、健康水平 。那时的 中国虽然还穷 ,但几乎所有的城乡人口都享有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障 ,使中国人民的 健康指标大幅度提高 。中国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三十五岁增加到一九八〇年的六十 八岁 ,婴儿死亡率也从解放前的约千分之二百五十减少到一九八〇年的千分之五十 以上 。当时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普及性受到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 、世界 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高度赞誉 。在毛泽东时代各级教育也高速发展 。学龄儿童入 学率由解放初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迅速增加到一九七六年的百分之九十七点一 ,成人 文盲率由一九四九年的百分之八十急剧下降到一九八二年的百分之二十二点八 。小 学在校人数增长了六倍 ,初中增长了五十五倍 ,高中生增长了六十二倍 。即使是文 化大革命中曾一度停办的大学在校人数也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好几倍。(《新中国

  五十年统计资料汇集》) 我们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文化教育事业进行了必要的改 造 ,发展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 、教育 、文化 、新闻 、出版 、卫生 、体育等事业 。在 全国人民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持久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教育 ,人民的政治觉悟 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队伍 。我 国高等学校 、中等学校和小学的在校学生已达到二亿一千万人 ,超过了新中国成立 前最高年份的七倍 。尽管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还有一定差距, 但是毕竟从无到有地初步建立了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部门 。我们开展了群众性的卫 生运动和体育活动 ,实行了公费医疗和合作医疗制度 ,消灭了或者基本上消灭了烈 性传染病 ,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 ,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第一节 世界第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毛泽东在发动群众 、依靠群众推进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的 政治运动的同时 ,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忘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全 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根本所在 。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前 后 ,备战曾一度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即使是在那样严峻的条件下 ,毛泽东还是积 极地倡导与外国做生意 ,力求尽可能的打破封锁 ,追求开放 。据统计 ,从一九五〇 年到一九五六年的七年间 , 中国先后和六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联系; 到一九六四年发展到一百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 。中苏关系破裂后 ,我国加大了与其 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 。尤其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掀起了新一轮建交高潮 ,使新中国对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放的大门更加敞开 , 中国对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增 加 。就各地区贸易额所占的比重而言 ,一九五九年 , 中国同苏联及东欧五国的贸易 额占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二点七 。一九六六年 , 中国同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则占到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参见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 1966年》 卷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特别是进入六十年代后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更是考虑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差异 打破美苏对我们的封锁 。一九六二年 ,毛泽东曾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 :“ 日本还卖

  给我们化肥 ,卖给我们特殊钢 ,卖给我们农药 ,还准备卖给我们维尼纶的世界第一 流设备 。……大概下个月他们的代表就要来了 ,就是高崎达之助 ,此人当过日本的 贸易大臣 。要利用他们的技术 。列宁也利用 ,斯大林也利用 ,利用德国的技术 、美 国的技术 。我们现在要走这条路…… ”当然 ,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同美国建交的破 冰之旅了 。与美国当局对我国的长期敌视不同 ,毛泽东很早就非常注重对美国人民 的友好 ,一九六三年十月一日 ,毛主席会见美国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和夫人 ; 同 日还会见了日本前首相 、 日本工业展览会总裁石桥湛山和夫人。(参见 《毛泽东年 谱》 第 5卷 266 页) 那时候的中国还不具备全面敞开国门的条件 ,但作为一国领袖 的毛泽东却并未受历史环境的局限 ,一直十分重视与美国 、 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关 系 ,甚至乐于做出与美国建交的姿态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 , 以毛泽东为首的 党中央在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工作方针的指导下 ,仍然在坚持全力打破 美苏的封锁 ,寻找扩大开放的新窗口 ,全面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九六九年五月十一日,《人民日报》 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 外债的消息 。此后 ,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 ,直到一九七九年十二 月 ,我国政府才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笔贷款 。一九四九年建国以后至一九 五八年以前 , 中国几次发行了面向民众的国债 ,一九五八年以后停止发行 。到了一 九六八年 ,为期十年的国债还清了 ,加上在三年以前的一九六五年 ,还清了欠苏联 的那部分外债 ,才有了《人民日报》 的郑重宣布 :截止到一九六八年底 ,我国国内 公债已全部还清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既没有内债 ,又没有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 会主义国家 ,而且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既无外债又无内债且物价稳定的国家。

  正如周恩来总理一九七五年一月十三日代表国务院向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所作政府工作报告阐述的那样 :从三届人大以来 ,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 大事 ,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这场大革命, 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 。它摧毁了刘少奇、 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 ,粉碎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 。 目前正在全国普遍开 展的批林批孔运动 ,是这场大革命的继续和深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 ,巩 固了我国无产阶级专政 ,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保证了我国站在全世界被压迫人 民 、被压迫民族一边 。它提供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新经验 ,具有伟大的历

  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 ,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学习马克 思主义 、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 ,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上 层建筑领域的斗批改取得了重大成就 。老中青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密切了和群众的 联系 ,大批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茁壮成长 , 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无产阶级 文艺革命深入发展 ,教育卫生革命生气勃勃 ,广大干部和工农兵学商坚持五七道 路 ,上百万赤脚医生成长起来 ,近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工农兵参加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队伍正在壮大 。这一切新生事物的涌现 ,在上层建筑领域加强了无产阶级对 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 ,第四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五年也将胜利完成。 我国农业连续十三年夺得丰收 ,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 之五十一 。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 ,尽管我国人口 增加百分之六十 ,但粮食增产一点四倍 ,棉花增产四点七倍 。在我们这样一个近八 亿人口的国家 ,保证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 。工业总产值一九七四年预计比一九六 四年增长一点九倍 ,主要产品的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 ,钢增长一点二倍 ,原煤增长 百分之九十一 ,石油增长六点五倍 ,发电量增长两倍 ,化肥增长三点三倍 ,拖拉机 增长五点二倍 ,棉纱增长百分之八十五 ,化学纤维增长三点三倍 。在这十年中 ,我 们依靠自己的力量 ,建成了一千一百个大中型项目 ,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 ,发射 了人造地球卫星 。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动荡 、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反 ,我国财政收支 平衡 , 即无外债 ,又无内债 ,物价稳定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 荣 ,蒸蒸日上 。国内外反动派曾经断言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定会破坏我国国民经 济的发展 ,事实已经给了他们最有力的回答。

  我们同各国人民一道 ,在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斗 争中 ,取得了重大胜利。我们粉碎了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侵略和 颠覆 ,加强了同各国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我国在联合国长期被非法 剥夺的席位得到恢复。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增加到近百个 ,有经济贸易关系和 文化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一百五十多个 。我们的斗争得到各国人民广泛的同情和 支持。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经过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锻炼 ,我国各族人民更 加团结 ,我们的军队更加坚强 ,我们的伟大祖国更加巩固。我们的一切胜利 ,都是马

  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都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据现已公开的相关数据显示: 当时的中国拥有相当的财政储备 , 国民经济比例 搭配基本合理 、门类齐全 、工业布局较为均衡 、GDP增长一直高居世界之首 ,综合 国力居于世界前茅 。在毛泽东时代 , 中国用二十多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 走完的工业化道路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一九八〇年 ,工业规模已超过老 牌工业强国英法两国 ,直逼第三把交椅的西德 。GDP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三 ,如果按 市场经济算法将普及基础教育 、大型公用工程建设 、其他社会福利计入劳动力成 本 ,GDP增长应该在百分之十八到百分之二十之间。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的中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三十倍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工业平 均发展速度也在百分之十以上 。其中重工业增长了九十倍 。钢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 吨增长到三千一百八十万吨 ;煤炭产量从六千六百万吨增长到六亿一千七百万吨; 水泥产量从三百万吨增长到六千五百万吨 ; 电力从七十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二千五百 六十千瓦/小时 ;原油产量从几乎空白变成了一亿零四百万吨 。新中国经过四个五年 计划的执行 ,在工业等方面完成了合理布局 ,从一机部到八机部 , 中央骨干企业和 地方国营 、大集体 、小集体企业交相辉映 ,军工和社队企业大批掘起 ;在没有任何 基础的中西部地区完成了规模宏大的三线战略工业基地建设 ,经济形势一派大好。

  与此同时 ,我们基本解决了中国几千年来未能解决的几亿人吃饭问题 。毛泽东 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我国在这一期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先后修建八 万四千座水库 、十七万公里河堤 ,新增三亿亩灌溉面积 ,把灌溉动力从十二点八万 马力增加到七千一百二十二万马力 ,根本解决了产粮区旱灾问题 。农业大发展 ,为 粮食增产打下了基础 ,解决了世界最大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 。修建数万个水库 ,按 照经济核算需要投入数十万亿元人民币 ,现在的人们连想都不敢想? 面对当时极端 困难的局面 ,人们却在精神力量的鼓舞下 ,主要依靠人力创造出胜利的奇迹 。化肥 是粮食增产第二个要素 ,从无到有达到一千万吨 。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改善后 ,毛泽 东就着手从国外购买化肥生产设备 ,一九七三年 ,在全国修建十三个大型化肥厂。 这些化肥厂于一九七七年后陆续投产 ,化肥的供给问题最终解决 。杂交水稻培育成 功于一九七四年 ,小麦良种培育也始于那时 。优良品种 ,解决了粮食增产最重要要 素 ,它使粮食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以上 。因为大面积育种需要一个过程 ,其推广

  应用则在毛泽东去世后的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五年 ,随着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 中国 粮食总产量几乎年年大幅增长 。正是水利 、优良品种和化肥三个要素 ,保证了现在 中国粮食及副食品供应充足 ,人们基本衣食无忧 。实际上这三个要素是毛泽东时代 从根本上解决了的 ,后人只是坐享其成罢了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中国几千年 来吃饭问题的突破是毛泽东打下的基础 ;而不是所谓土地承包私有化的结果 。若真 那样 ,人们不禁要问“ 中国几千年都是土地私有化 ,为什么没解决吃饭问题?”

  毛泽东时代为当今中国现代工业革命奠定了扎实基础 ,它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 的现代化时代之一。许多国内外经济专家通过独立的研究 ,都不约而同地发现 :如果 没有毛泽东时代的工业革命 ,后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就无从说起。英国前首相 卡拉汉也认为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是对毛泽东无与伦比的纪念。同样 ,文化大 革命时期也是新中国外交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准进入联合国并 担任常任理事国 ,与一百多个国家建交 ,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主要代表。当时的中 国是一个对第三世界极有恩惠的国家 ;是一个与第三世界同气同心事实上充当第三世 界领袖角色的国家 ;是一个正处于昂首挺步、朝气蓬勃、向着四个现代化迈进的伟大 国家 ; 由它牵头事实上构建了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依中国科学院相关统计 ,文化大 革命时期的重大科技成果、成就也出得最多 ,计有氢弹、核导弹、卫星、核潜艇、人 工胰岛素、杂交水稻以及哥德巴赫猜想等等 ,甚至连后来航空航天的主要关键技术也 是在那时趋于成熟的。在那个几乎是全球联合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的时期 ,我们先后 经历了抗美援朝、中印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抗美援老、中苏珍宝岛反击战、中越 西沙反击战等 ,在军事上以弱胜强打败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以及它们的追随国印 度、南越等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当时社会安宁 ,经济几乎年年快速增长。 历史已清晰地表明 :毛泽东时代是一个努力推动建设的年代 ,一个道德高扬的年代, 一个人民群众扬眉吐气的年代,一个自力更生敢想敢干的年代。

  第二节 以“两弹一星一艇”为标志的科技发展

  “两弹 ”研制的艰辛历程 ,早已众人皆知 ,现着重谈谈“一星一艇 ”的研制过 程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 ,毛泽东主席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 :“我们也要搞人

  造卫星。” 同年 , 中央决定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组建专门的研究 、设计机构 ,拨出专 款 ,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代号为“五八一 ”任务 。六月 ,科学院召开大跃进动员大 会 。七月 , 中国科学院提出我国卫星分三步走规划 :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 ,第二步 发射小卫星 ,第三步发射大卫星 。任务的分工是 :火箭以国防部五院为主 ,探空头 和卫星及观测工作以中国科学院为主 ,相互配合 。与此同时 , 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三 个设计院 :第一设计院负责卫星总体设计和火箭研制 ,为便于与上海市合作 ,十一 月迁上海 ,改名为上海机电设计院 ;第二设计院负责研制控制系统 ,分三个研究 室 ,业务方向分别是姿态控制系统仿真 ,遥控遥测和运动物体控制 ;第三设计院负 责探空仪器研制与空间环境的研究 。“五八一 ”组夜以继日 ,奋力拼搏 ,紧张工作 两个多月 ,通过与院内外三十一个单位通力协作 ,完成了运载火箭结构的初步设计 和搞出了载有多种高空环境探测仪器及动物舱的两种探空火箭头部模型 ,为自力更 生发展我国空间事业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在一九五八年十月中国科学院跃进成果 展览会保密馆 ,展出了卫星和火箭的设计图和模型 ,包括载有科学探测仪器和小狗 的两个探空火箭头部模型 。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等都来参观 ,影响很大。

  后来 ,我们调整了空间技术计划 ,把工作重点转向研制探空火箭上来 ,着重打 基础 ,先从研制探空火箭开路 ,开展高空探测活动 ; 同时开展人造卫星有关单项技 术研究 , 以及测量 、试验设备的研制 ,为发展中国航天器技术和地面测控技术做准 备 。一九六〇年三月 ,为研制火箭 , 中国科学院建立了代号为“六〇三 ”的火箭发 射试验基地 。在那里成功进行了探空火箭和固体助推器串联起来的无控制火箭试 验 ,第一枚火箭总长十米 ,直径零点四五米 ,起飞重量一千一百三十八公斤 ,可携 带探测仪器二十五公斤 ,设计最大飞行高度六十公里 ,九月十三日首次发射成功。 度过严重困难时期之后 , 中国科学院研制人造卫星的工作在各方面都有了突破和进 展 。一九六三年 , 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星际航行委员会 ,组织制定星际航行发展规 划 ,安排各项空间技术的预研课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的三年间 , 中国科学院举办 了十二期星际航行座谈会。

  一九六五年 ,随着中共中央以“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方针为中心的各项 政策的落实 ,三年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困难时期影响逐渐淡去 , 国民经济形势初 步好转 。随之 , 国家科研经费和基建经费有了增加 ,一批处于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

  相关尖端项目逐渐恢复或重新上马 。这一年 ,也可以说是我国卫星年 。为落实我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任务 , 中国科学院于五月三十一日成立了卫星设计院和有关专家负 责的卫星本体和地面设备 、生物 、轨道等四个工作组 ,组织有关人员讨论 ,草拟初 步方案 。首先拿出第一颗卫星的初步方案 ,归纳成图表 。七月一日,《中国科学院 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建议》 呈报到中央专委 。这个建议就发射人 造卫星的主要目的 ,十年奋斗和发展步骤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可供选择的三个方 案 ,卫星轨道选择和地面观测网的建立 ,重要建议和措施等五个问题作了论述 。还 有三个附件: 国外空间活动及人造卫星发展概况 ;六种主要人造卫星的本体设计方 案 ;人造卫星轨道设计方案 。八月九 、十日 , 中央专委第十三次会议讨论并原则批 准这个规划方案 ,确定国防科委负责组织协调 ;科学院可先按此规划开展工作 。八 月中旬 ,讨论卫星工作的任务落实和组织落实 。决定成立三个组织 :卫星任务领导 小组、卫星总体设计组、卫星任务办公室。

  一九六六年一月 ,宣布成立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 ,代号“六五一 ”设计院, 公开名称科学仪器设计院 。十月二十日至十一月三十日 , 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委的 委托 ,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国第一颗地球卫星总体方案论证会 。参加会议的有国防 科委 、国防工办 、国家科委 、总参 、海军 、炮兵 、一机部 、四机部 、七机部 、通信 兵部 、邮电部 、发射基地 、军事医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 ,与会代表一百二 十名 。会期长达四十二天 。对重大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慎重的讨论 ,确定我国第一颗 卫星为科学试验卫星 ,主要为发展我国对地观测 、通信 、广播 、气象 、预警等各种 应用卫星 ,取得基本经验和设计数据 。具体任务是:( 1)测量卫星本体的工程参 数;(2)探测空间环境参数;(3) 奠定卫星轨道参数和遥测遥控的物质技术基础。 大家一致同意中国第一颗卫星在重量 、寿命 、技术等方面 ,都要比苏 、美第一颗卫 星先进 ,并做到“上得去 、抓得住 、测得准 ,报得及时 , 听得到 、看得见 ”。并慎 重初战 ,努力做到一次成功 。总体组何正华建议 :第一颗卫星为一米级 ,命名为 “东方红一号 ”,并在卫星上播放《东方红》 乐曲 ,让全世界人民听到 ,得到与会专 家的赞同 。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议。

  用自己的手 ,送我国的卫星上天 。这是广大科技人员多年的热切期望 ,大家群 情激奋 ,热血沸腾 ,接到任务的广大科技人员更是兴奋不已 。中关村科学城里 , 白

  天你可以看到大家忘我工作的场面 , 晚上科研和宿舍大楼 ,灯火通明 ,生机勃勃, 一派兴旺景象 。各分系统密切配合 ,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进展非常迅速 。为确保卫 星的质量 ,总体组于一九六七年一月提出东方红一号研制工作分为 :模样 、初样、 试样和正样四个阶段 。各分系统首先制作实验线路 ,装出性能样机 ,证明技术上可 行 ,生产上可能 , 由总体组指派验收组进行验收通过后出模样星 。通过解决模样星 总装试验出现的矛盾 ,确定协调参数 ,在此基础上拟订各分系统的初样研制任务 书 。用初样产品总装出考核卫星结构设计 ,热控制设计等的结构星 、温控星等 。通 过试验 ,改进 ,再试验 ,再改进 ,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然后协调确定研制试样星以 及正样星的技术规范 。与此同时 , 中国科学院卫星研制科研队伍 、试验基地 、科研 设施 、工厂 , 以及研制任务一起交给了国防部门 。十二月 , 国防科委召开第一颗人 造卫星研制工作会议 ,审定了总体方案和各系统方案 ,正式命名第一颗人造卫星为 “东方红一号 ”,卫星重量为一百七十三公斤 ,在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的主持下 开展研制工作 。该报告计划在一九七〇年至一九七一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六八年成立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继续推进“东方红一号 ”卫星的研制工 作 。一九七〇年四月二十四日 ,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地进入了地球轨道。 它的发射成功 ,使中国成为继苏 、美 、法 、 日之后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卫 星的国家 ,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同时恢复研制工作全面运作的还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 研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苏联对中国海军建设提供过不少帮助 ,但在核潜艇研 制上 ,苏联军方始终守口如瓶 。一九五九年国庆节 ,赫鲁晓夫率团访华 。毛泽东当 面向他客气地提出希望帮助中国研制核潜艇 。赫鲁晓夫傲慢地说 :“核潜艇技术复 杂 ,价格昂贵 ,你们搞不了!你们也不用搞 ,苏联海军有这种武器 , 同样可以保卫 你们。”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毛泽东的民族自尊心。当初苏联向中国提出建立“联合 舰队 ”意图控制中国海军时 ,毛泽东就曾愤怒地对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连半个指 头都不行!”他气呼呼地对这个当时最重要的盟友说 :“要是这样 ,你们把中国所有 海岸线都拿去好了 ,我们总要有自己的舰队。”这次毛泽东没有再发火 ,他冷冷地回 答了赫鲁晓夫 :核潜艇研制 ,我们自己试!不久 ,一句名言便传遍了部队 、院校和 全国的相关科研单位 。毛泽东事后愤愤地说 :“核潜艇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是

  一个响当当的誓言 ,是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 。它代表了那一代人的雄心壮志! 也符 合开国第一代领导人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 ,对他们来说 ,无论任何时候 , 民族尊 严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跪着生和站着死之间 , 中国共产党只会选择后者。

  一九六五年三月二十日 ,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以总结原子弹研制经验为主要议题 的中央专委第十一次会议 。会上 ,研究批准了第二机械工业部党组和第六机械工业 部党组联合上报国防工办并报中央专委的《关于原子能潜艇动力工程研究所领导关 系的请示报告》, 决定将核潜艇工程重新列入国家计划 ,全面展开研制工作 ,并要 求二机部在一九七〇年前建成陆上模式堆 ,在经过陆上模式堆试验验证后 ,再建造 潜艇用核动力装置 。同时决定 ,在第七研究院(此前第七研究院已并入六机部)成 立一个核潜艇研制抓总机构 。由六机部会同海军、二机部等单位 ,拿出具体规划。

  会后 ,六机部副部长兼七院院长刘华清等分头行动 ,就核潜艇工程启动后的工 作原则 、任务分工及需请中央专委统筹解决的问题 ,听取了海军 、国防科委 、国防 工办领导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 ,最后形成了 《关于核潜艇研究制造的请示报告》。 七月十日 ,报告以六机部党组的名义上报中央专委和有关中央领导 。与此同时 ,二 机部通过调查上报了 《关于原子潜艇陆上模式堆建设地点和协作的报告》, 对陆上 模式堆建设地点 、建成时间和要求 ,及有关部门承担的任务等 ,提出了具体要求。 八月十五日 ,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十三次会议 ,研究批准了六机部 、二机部 的报告 ,并且明确了三条原则 :一是认真执行大力协同的原则 ;二是立足国内 ,从 现实出发 ,分两步走 ,先研制反潜鱼雷核潜艇 ,然后再搞导弹核潜艇 ;三是第一艘 艇既是试验艇又要在主要战术技术性能上力求配套 ,可以作为战斗艇交付使用 。就 这样 ,核潜艇研制工程再次全面启动 。 由于专家 、科研人员进一步集中 ,且有了研 制原子弹的经验 ,核潜艇工程再次启动后不断获得突破 ,进展相当快。

  一九六六年秋 , 中央军委作出决定 ,将核潜艇研制工程改由国防科委领导 。原 负责核潜艇工程领导 、协调工作的六机部副部长兼七院院长刘华清调任国防科委副 主任 。这样 ,设在六机部办公楼的“ 〇九 ”工程办公室移师国防科委 ,刘华清继续 负责核潜艇工程的领导 、协调工作 。如果说导弹 、原子弹是尖端技术的话 ,核潜艇 则是尖端的尖端 。它不仅兼有“两弹 ”所包含的技术 ,还有在深水下操作的重大技 术难关 。所以参与研制工作的科研机构遍及二十多个省市 ,承担研制生产任务的工

  厂上千家 。一九六七年三月十八日 ,刘华清主持召开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 、科研机 构和海军等单位领导参加的工作协调会 ,讨论研究了导弹核潜艇方案论证 、潜地导 弹研制进度及研制任务具体分工等问题 。面对进入攻坚阶段的核潜艇工程所遇到的 种种困难 ,聂荣臻在听取了刘华清的汇报后当即决定 ,马上召开核潜艇工程协调会 议 。并且明确规定 :所有接到通知的人 ,厂长 、书记 ,不管是谁都必须按时到会。 六月二十五日 ,协调会在民族文化宫会议大厅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核潜艇研制单位 的数百名厂长 、所长 、党委书记和专家 、技术员 ,济济一堂 。大家彼此相见 ,感慨 万千 。上午九时许 ,聂荣臻在刘华清陪同下 ,一身戎装走进会场 , 以临战的姿态发 表讲话说 :核潜艇工程是关系着国家安危大计的重要工程 。这一工程是毛主席亲自 批准的 ,是党中央集体研究决定的 。参与这项工程研制的科研单位 、工厂企业上千 个 ,工作量很大 ,协作面很广 ,一环扣一环 。各单位的工作都要从大局出发 ,只能 提前不能拖后 ,不要因为自己所管的部分影响整个进程 。困难很多 ,要努力克服解 决 。希望各单位从大局出发 ,严密组织 ,千方百计克服困难 ,把自己分担的工作做 好 ,把任务完成好 ,为国防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一九七〇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 中国 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开始码头安装设备工作 ,一九七一年四月做全舰联合实 验 。一九七四年八月一日 , 中央军委发布命令 ,命名为“长征一号 ”,正式编入海 军战斗序列 ,并举行军旗授予仪式。

  原子弹(氢弹)、导弹 、人造卫星以及核潜艇的研制 ,汇集了我国一大批杰出 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 、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 。在毛泽东时代个人很少私心 , 自觉自 愿为国奉献牺牲 ,不存在金钱和利益集团 ,洋奴哲学遭到批判 ,没有高低贵贱之 分 ,谁的意见对 ,谁提出的方案正确 ,就采纳谁的 。这就极大地调动了每个人的主 观能动性 ,使科学技术的研发从最短的距离获得最佳的方案和意见 。这些人充分发 扬“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的“两弹 一星 ”精神 ,在戈壁荒滩 、深山峡谷建立基地 ,风餐露宿 ,披星戴月 ,艰苦创业。 出于保密的需要 ,他们隐姓埋名 ,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 ,默默无闻地为祖国 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贡献 ,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广大科技人员 、解放军 指战员以及有关部门的职工 、干部都为这一伟大事业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 。以 “两弹一星 ”以及核潜艇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的辉煌成就 ,不仅是我国国防现代

  化的伟大成就 ,也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它带动了中国现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 ,填补了许多学科空白 ,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 经验 。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工业革命所建立的门类齐全 、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 系 ,没有文化大革命十年生产的“高 、精 、尖 ”科技产品 ,包括天上飞的 ,地上跑 的 ,水里游的 ,海里垒的(战略核潜艇), 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科技发展 。仅就当时 报刊公开报道出来的部分 ,我们列举如下:

  一九六六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一九六六年五月九日第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核试验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第一枚核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一九六七年一月五日中国石油产品自给自足 ,勘、采、炼技术登上世界高峰; 一九六七年六月十七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一九六七年七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台一百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

  一九六七年十月五日中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一九六七年十月十五日中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三日中国特大型轴承制成;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南京长江大桥竣工 ,许世友 命令某装甲师的一百多辆坦克同时开过 , 以检验大桥的质量;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日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 27号 ”下水;

  一九六九年五月五日中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生素—“庆大霉素”;

  一九六九年九月二十三日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

  一九六九年九月三十日中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 成 ,标志中国电机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九六九年十月三日中国第一台五千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生;

  一九六九年十月四日中国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投入生产;

  一九七〇年四月二十四日二十一时三十五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 箭发射升空 ,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

  一九七〇年八月中国大飞机项目正式启动;

  一九七〇年十月十六日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投产;

  一九七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

  一九七〇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一九七〇年三月三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一九七一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台集成电路数控机床;

  一九七一年六月二十七日第一艘两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

  一九七一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首次以核动力驶向试验海区, 进行航行试验 ,从此中国海军作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海军跨入了世界核海 军的行列;

  一九七二年国家中医药五二三项目组 ,首次获得到对疟疾具有百分之百抑制率 的提取物青蒿素;

  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三日连接中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干线湘黔铁路通车;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辆载重三百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七日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一九七三年九月三日中国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八日西藏军区在海拔三千八百米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 丰收 ,这是西藏历史上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国航空线已开辟到八十多条 ,连接全国七十多个城 市 ,与一百多个外国航空公司建立业务往来;

  一九七四年二月十七日新华社报道 ,胜利油田去年创年钻井进尺一万五千零一 百零五米的全国石油钻井最高纪录;

  一九七四年三月三十日地热发电站在河北怀涞建成;

  一九七四年四月三十一日中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一九七四年七月十七日中国冬小麦产区推广优良品种 , 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 百分之八十以上;

  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伞式太阳炉研制成功;

  一九七四年九月十二日中国第一个五万吨级码头建成;

  一九七五年一月十四日四川省开发天然气取得新成就;

  一九七五年二月三日景山发电厂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十万千瓦燃煤汽轮发 电机组成功;

  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九日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一九七五年七月五日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一九七五年十月七日由科学家袁隆平等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通过鉴定 ,经过推 广后一般提高产量百分之二十 ,为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地球卫星;

  一九七五年下半年 ,连续发射成功了三颗人造卫星,被人们称之为“三星高照”;

  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二日邮电部门发展传真通讯技术 ;一九七六年五月十二日 邮电职工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

  一九七六年六月六日第一座现代化十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三日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 ”在大连下水;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一日高速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另据二〇〇七年由广东省发明协会主办 、搜狐网发起的现代中国“新四大发 明 ”评选活动结果显示 :“杂交水稻 ”“汉字激光照排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复方 蒿甲醚 ”最终入选 。至此 , 由“五叶神文化薪火工程之创造改变中国科技成果展 ” 引发 ,并持续三个月的“新四大发明 ”评选活动正式落下帷幕 。它们是从新中国成 立以来影响中国建设进程的数十项重大科技成果中评选出来的 ,全都诞生在毛泽东 时代 。从科学普及的角度来看 ,新四大发明结果的出炉 ,不但能促进现代科普知识 的进一步推广与传播 ,它对弘扬创新文化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第一 ,杂交水稻 :一九七三年 , 中国的袁隆平向世人捧出了“杂交水稻 ”这一 震惊世界的答卷 。这无疑是史书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口众多 、人均耕地面积 不多的中国 ,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粮食问题 ,还为亚洲甚至全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做 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 ,汉字激光照排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是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 ,给出版印 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大大提高了印刷出版业的效率 。它在促进中华文

  化传播的同时 ,也对日、韩等国家的印刷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 蛋白质 。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 ,大都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 的 ,是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可能 。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 ,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 破 ,对于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四 ,复方蒿甲醚 :复方蒿甲醚是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 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 。截至二〇〇五年底已被二十六个 亚非国家指定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 ,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 碑意义 。特别是荣获二〇一五年度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奖的复方蒿甲醚 。它肇始于二 十世纪六十年代 。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三日 ,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指挥部署了“五 二三项目 ”。这项以启动日期命名的重大项目 ,揭开了年轻的共和国研制抗疟新药 的序幕 。一九七二年 ,科研人员终于从青蒿里提炼出抗疟疾的化合物——青蒿素, 并于一九七三年在云南和海南等疟疾高发区进行了临床试验 。青蒿素是新中国研制 的第一个化学药品 ,标志着我国新药研发取得历史性突破 。治疗疟疾快速 、高效、 抗药性小的青蒿素 ,被国际社会誉为抗疟药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它不但为我国消 灭疟疾作出了贡献 ,也使世界抗疟事业翻开崭新一页 。从此以后 ,我国科研人员在 抗疟之路上不断奏响凯歌 ,他们在青蒿素的基础上又开发出蒿甲醚等疗效更强的衍 生物。为克服疟原虫的抗药性再次“抬头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又将蒿甲 醚与化学药品本芴醇组方 ,研制出新药复方蒿甲醚 。复方蒿甲醚既有治愈率高的优 点 ,也有延缓抗药性产生的特点 ,堪称抗药性疟疾的“克星 ”。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 蒿素 ,是我国获国际社会承认 、在国际医药界最有影响的两个药物之一 。以青蒿素 为主的联合疗法治疗疟疾 ,三天就可见效 ,较传统氯喹疗法减少了四天 。临床应用 四十多年来 , 尚未发现疟原虫对其产生耐药性 。世界卫生组织二〇〇四年初已经接 受全球基金的拨款 ,拟在五年内每年出资一亿至二亿美元 ,为非洲国家从中国购买 以青蒿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 ,作为全球抗疟疾首选药物 。一九九一年开始 , 中外 双方相继在世界六十三个国家 、地区和相关国际专利组织申报复方蒿甲醚专利 ,截 至二〇〇二年 , 已获得包括中国 、美国 、 日本 、澳大利亚和欧共体等四十九个国家 及地区复方药物发明专利权 ,成为我国率先在国际上获得专利的化学药品 ,也是世

  界复方类药物中拥有发明专利保护国别最多、专利覆盖面最大的药物之一。

  我们可以把毛泽东时代的科学发展分为两部分 :一方面是农业成就 , 中国的粮 食产量提高也是很快的 ,但在粮食产量提高的同时 ,人口也增加了一倍 , 因此增加 的人口抵消了农业成就 。另一方面是工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 。从一九五二年至一九 七六年 , 中国钢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吨 ,煤炭产量从六 千六百万吨增长到六亿一千七百万吨 ,水泥产量从三百万吨增长到了六千五百万 吨 ,木材产量从一千一百万立方米增长到了五千一百万立方米 , 电力从七十亿度增 长到了二千五百六十亿度 ,原油产量从几乎是空白发展到了一亿零四百万吨 ,化肥 产量从三万九千吨上升到了八百六十九万三千吨,农药从两千吨增加到五十三万吨。

  我们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成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国 ,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国 民经济体系 。一九七五年 ,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百分之七十二 ,农业则仅占百分 之二十八 。我国搞出了“两弹一星 ”,以最小的代价建造了祖国的核保护伞 。其中 一九六四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一九六六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一九六七年第 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一九七〇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一九七四年第一艘 核潜艇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 ,一九七五年收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 ,这一切都 大长了中国人民的气 ,灭了敌对国家的威风 。打破了核垄断和核讹诈 ,争取了长时 间的国家安全 。航天工业由空白跃居世界第三 。一九五四年 , 中国第一批飞机试制 成功 ,两年以后 , 中国首次试制的歼五喷气飞机获得成功 ,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 个能成批生产喷气飞机的国家 。各个系列型号的歼击机 、强击机 、轰炸机 、陆续飞 上蓝天 ,而运十的研制成功 ,正是我国当时航空工业飞速发展的集成和写照 。一九 八〇年九月运十首次试飞成功后 ,美国道格拉斯一副总裁看了飞机之后说 :“你们 航空工业一下子赶上来了十五年 ”。但是因为保密需要 ,航空航天工业的许多产值 没有计算和公布。

  与此同时 ,我国建立了规模庞大 、分布领域广泛的科研院所多达三千余家 ,为 我国科学研究和设计的全方位发展 ,打下了基础 。这个时代科技原创能力强大 ,各 个领域创造了无数第一 。当时的报刊经常报道国家创造发明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也 和美苏水平进行对比 ,有些技术是超美苏的 。中国在工业化及高科技方面都取得过 震惊世界甚至是领先世界的巨大成就 ,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怪不得 ,有位曾参加过“两弹一星 ”技术攻关过程的老工程师说 , 中国当时的 技术力量 ,无论是就人员数量还是技术装备水平而言 ,都远远不如苏联和美国 ,但 是中国从原子弹爆炸到突破氢弹技术的障碍 ,在时间上都反过来比苏联和美国短得 多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奇迹 ”不是偶然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技术能够进步的关 键奥秘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具备的。

  第一个关键的原因是真正的技术民主 。 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 ,报章上连 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 , 因此 ,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以权威 和老子自居 ,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 ,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和老资格 的科学家可以同场辩论 ,有的时候为了争论技术问题通宵达旦 ,甚至拍桌子 ,邓稼 先这样的老科学家也常常参与跟毛头小伙子拍桌子的辩论 ,这样充分的学术民主带 来了思想和技术的快速进步 。不仅加快了技术进步的速度 ,在这样的过程中间也加 快了技术梯队的成长过程 。与此同时 , 由于人与人关系的普遍平等 ,许多社会和阶 级的藩篱都实质上不存在了 ,一些老工人也参与拍桌子讨论 ,许多细节问题和工艺 障碍也能够集思广益 ,结果使得整个的项目进程相对均衡 ,而不是局限于关键技术 的率先突破 ,这就避免了后续试验中间细节引致的失败 ,所以当时许多项目的试 验 ,几乎都是一次成功 ,所有的问题和隐患常常是在技术民主中间 , 已经得到充分 的“鸣放 ”和重视 ,提前就有了很多的预案和设计。

  第二个非常关键的地方是彻底地破除了“技术私有观念 ”。不管是什么样的研 究机构 ,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 ,只要持一纸介绍信到 ,只要符 合保密的规定 ,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 ,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保 留 。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 。技术创新如果联系着市场潜在利益 , 当然就格外需要 保密 , 即便是仅仅联系着个人的职称和学术地位评价 ,相关人员也肯定有藏私的必 要 ,但是在当时的中国 ,一切私有观念都遭到彻底批判 ,许多有助于巩固私有观念 的评价体系都被破坏 ,所以人们能够空前地敞开自己的所得 ,公之于众 。这样 ,全 国只要任何一个研究所 ,任何一个研究人员在技术上有了突破 ,其他的相关人员或 者项目 ,都不再有必要进行重复劳动了 ,都可以无成本地共享最新的技术成就 。彻 底破除私有观念 ,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的技术大协作 ”成为可能 ,有限的技术 力量和经费能够空前地节约和有效地利用 ,避免了许多可能的浪费。

  第三个原因是几乎“如人使臂 、如臂使指 ”那样的高灵敏协调机制 。在卫星项 目中间 ,有一个同步控制问题当时只能是用机械方式实现 ,这个就要求四个完全一 样的小弹簧 。项目单位反映到主管的聂荣臻元帅那里 ,说上海工业力量比较强 ,希 望请上海的同志帮助解决 。聂荣臻给张春桥写了个小纸条 ,张春桥给马天水打了个 电话 ,马天水连夜召集上海几十个单位的老工人技师开会 ,一个校办工厂的老工人 说他能够实现 , 回去之后连夜就把符合要求的弹簧做出来了 ,合计不到二十四小 时 。在这样的过程中间 ,没有任何一个人讲条件讲价钱 ,所以几乎没有耗费什么谈 判时间和交易费用。

  在这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人民数学家 ” 的华罗庚(1910— 1985)。 他是国际数学大师 , 中国科学院院士 ,是中国解析数论 、矩阵几何学 、典型群 、 自 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 贡献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八十八位数学伟人之一。

  一九二四年华罗庚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毕业 ;一九三一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 系工作 ;一九四六年任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一九四八年当选为中央研 究院院士 ;一九五〇年春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 ,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致中国全体 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之后回到了清华园 ,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一九五一年 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一九五四年起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至六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 ;一九五五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在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知识分子工农化思想理论的指引下 ,华罗庚于 努力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 ,不断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 路 。当他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里的统筹法与优选法 ,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 应用的方法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改变工作管理面貌 。于是 ,他一面在大学讲课, 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 、统筹法 。一九六四年初 ,他给毛泽东 写信 ,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 。 同年三月十八日 , 毛泽东亲笔回函: “诗和信已经收读 。壮志凌云 ,可喜可贺。”为了让更多工人受益 ,一九六五年 ,华 罗庚把深奥数学原理转变为最朴素易懂 、易操作的“双法 ”,写成了几乎全是大白 话的小册子 《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 后 ,亲自带领中国科 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 ”,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同年毛泽东

  再次写信给华罗庚 ,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 ,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与此同时 ,华罗庚身先士卒先后亲自去了二十多个省份办培训 、搞推广 。“一 个数学家 ,竟然能够直接给一线的工人讲课 , 工人还能听懂 , 立即动手解决问 题。”他所到之处 ,都推动了当地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 ,取得了很大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九六九年 ,他推出《优选学》 一书 ,并将手稿作为国庆二十 周年的献礼送给了国务院 。一九七〇年四月 , 国务院根据周总理的指示 ,邀请了七 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 、统筹法 。他所到之处 ,总会有很多群众赶来 听课 ,高校 、科研院所 、工农一线 、厂矿车间的都有 ,成为服务国民经济的重要力 量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掀起了一阵又一阵“华罗庚热 ”。是什么让一位功成 名就的数学家 ,选择在自己学术生涯关键期走出书斋 ,走向一线?那就是华罗庚按 照毛泽东的教导 ,知识分子必须“走向人民、服务人民 ”的坚定信念!

  为此 ,也有人将毛泽东时代同当今之世的科技政策与成就做过四个方面对比, 给人们以异曲同声之感:

  第一 ,表现在尊重人才方面 。 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中国科学院院 长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接受专访时说 :“解放之初 ,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科学、 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氛围 , 吸引了数万名知识分子从海外归来——这些人的回 国 ,不仅仅是因为向往新中国 ,也是被当时尊重科学 、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所吸 引 。而且 ,除了周恩来 、聂荣臻 、陈毅等领导人真心实意地尊重科学 、尊重知识和 尊重人才外 , 中国政府还对核武器研制进行了战略部署 。所以 , 当我们回顾中国核 武器研制的成就时 ,不可以忘掉这段历史 。正是当时整个社会尊重科学和知识的氛 围 ,培养出了一大批新中国自己的技术骨干——参加“两弹一星 ”研制的一大批人 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到了如今 , 中国曾先后共派出出国留学人员共达 三十多万 ,而学成回国人员不足三分之一 ,其中自费留学生学成回国率只有百分之 四左右 。 由此可见 ,在毛泽东时代是非常尊重人才的 ,连国民党时留学海外的人才 都纷纷往家流 ;到了如今 ,共产党自己培养的人才都要往外流。

  第二 ,表现在学术民主方面 。周光召同样明确说过 , 回顾“两弹一星 ” 的研 究 ,那时候团队精神与学术民主的氛围都很好 。拿今天的话来说 ,是软环境很好。 当时 ,我们完全是针对问题本身展开各种讨论甚至争论 ,根本没有等级和身份方面

  的顾虑与限制 。大家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大家讨论 ,早日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在 ,这种情况很难看到了 ,反倒经常出现两种不开放的 情况 :一是缺乏学术民主的氛围 ,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 ,就再没有人敢讲话 了 ;二是实行不必要的封锁 ,大家都生怕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了。” 由此可见, 在毛泽东时代的学术界是非常民主的 ,可以广泛地辩论而没有身份等级限制 ;到如 今 ,学霸们垄断了话语权!

  第三 ,表现在资金投入方面 。国际上 ,通常把科技经费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部 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称“R&G/GDP”,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 以及这 个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 。整个毛泽东时代 ,我国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占国民生产 总值的比例平均为百分之一点二八 ,达到当时几个初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意 大利 、西班牙)。 毛泽东时代的后期 ,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这个指标更 是增加到了百分之二点三二 ,达到同期几个最发达国家英 、法 、西德的水平 ,仅比 当时的美国 、 日本低一些(美国长期为百分之二点八至百分之三 , 日本七十年代以 前百分之一点六 ,后来与美国接近)。在毛泽东时代的科研经费投入已接近最发达 国家的水平 ,这个数字如果拿到今天 ,甚至比二〇〇三年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百分之二点二还要高 ,可见毛泽东时代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 。但是从八十年代开 始 ,我们的决策者却把 R&G/GDP大幅度往下砍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 ,我国的 R&G/ GDP还不到百分之零点七 。而生产企业 ,一九八四年以后由于“拨改贷 ”造成的困 境 ,基本无力进行研发投资 ,R&G/GDP骤然降到百分之零点六以下 ,进入九十年 代 ,我国仍然延续了研发经费的低投入 ,除了一九九三年之前的几年由于受到国际 制裁的影响有了点紧迫感 ,R&D/GDP 略微超过百分之零点七以外 ,九十年代中期 再次回到八十年代的水平 ,其中一九九五和一九九六连续两年下跌到百分之零点 六 ,后来有所抬升 ,直到二〇〇三年才逐渐恢复到毛泽东时代的平均水平。

  第四 ,表现在科研成果方面: 以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为例 ,起步比美国晚了 十二年(美国是一九四六年 , 中国是一九五八年), 但经过毛泽东时代老一辈科学 家的艰苦努力 , 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某些人所歪曲的 “ 被拉大了 ”,而是缩小 了 ,从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中规模集成电路 ,再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 ,美国是 从一九六〇年到一九六八年 ,用了八年时间 。而中国是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二

  年 ,用了七年时间 , 以一九七二年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现电子工业部二十四 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块 PMOS 型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 。也就是说 ,到文化大 革命中期 ,我们在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上与国外的差距仅有四年 ,而改革开放后的 这一差距已扩大到最低是十年以上 。从原子弹 、氢弹 、导弹到核潜艇 、大飞机 、计 算机 、人造卫星 ,还有二〇〇七年投票产生的新中国四大发明 :杂交水稻 、激光照 排、复方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等 ,有哪一个不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

  由此可见 ,毛泽东时代虽然基础薄弱 ,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而快速地缩 小 ,独立研发的“大件 ”高科技产品非常多 。我国当时迫切需要的是 :作为“核心 竞争力 ”的自主研发的高技术 、高科技 、高附加值产品等 。而“核心竞争力 ”的基 础平台是独立自主的科学技术 ,新中国之所以今天在航天领域还能够在世界领跑团 队中有一席之地 ,就来源于这个基础。

  西方媒体常说 , 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借助于中国庞大的劳动力群体 , 中国是在享 用自身的所谓“人口红利 ”,而发达国家享用的是他们的所谓“科技红利 ”,中国当 然需要奋起追赶 ,争取把“科技红利 ”的分量加大 。所以 , 国家力求营造发展科技 事业 、弘扬科技精神的氛围 , 自二〇〇〇年起 ,设立国家科技奖 ,是对在中国科技 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 、专家的肯定和褒扬 。试以国家科技奖历经至二〇 〇八年为例 ,其中二〇〇四年空缺 ,七年共奖励了十二位科学家。

  我们以为 ,培养大师级人才 ,学校固然是先锋 ,然决定性的还是“做 ”,在实 践的平台上做出开创性的成果 ,源于实践 ,被实践所检验 。这些国家科技奖的获得 者就是明证 , 比如闵恩泽院士 ,接受的科研任务“与他十余年的专业学习与工作经 历根本不沾边儿。”但 “ 国家需要什么 , 我就做什么 ”还硬是做出了开创性的成 果 。八年十二位获奖者所进行的开创性工作 ,均是在毛泽东时代取得的决定性的成 果 ,而取得这些成果 ,正是他们获奖的理由。

  二〇〇〇年度——数学家吴文俊院士 :五十年代在示性类 、示嵌类等研究方面 取得吴文俊公式 、吴文俊示性类等一系列突出成果 ,并有许多重要应用 。七十年代 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 ”,影响巨大 ,有重要应用价值 ,它将引起数学研 究方式的变革。

  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 :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 ,一九六四年率先研究水稻杂

  种优势利用 ,最先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 ,指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 ,并提出通 过培育不育系 、保持系 、恢复系来利用杂种优势的设想 。一九七五年和协作组成员 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关 ,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二〇〇一年度——固体物理学家黄昆院士: 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之 一 ,五十年代与合首先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 ,为此领域 的这一奠基性理论 。一九五一年首先提出晶体中声子与电磁波的耦合振动模式 ,一 九六三年被国际上的喇曼散射实验所证实 , 当时提出的基本方程在国际上被称为 “黄方程 ”,七十年代后期关于无辐射跃迁绝热近似和静态耦合理论等价性的证明, 澄清了国际上二十余年来在这方面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家王选院士 :五十年代参与新中国第一代计算机研制 ,六十年代 ,与 北大许卓群 、陈堃銶 、朱万森等人一起 ,进军计算机高级语言编辑系统的研究 ,这 一贡献被载入了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从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九年 ,汉字激光照排系 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 ,产品占据世界华文出版业的几乎所有江山。

  二〇〇二年度——计算机专家金怡濂院士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 ,相继参加 了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和多种通用机 、专用机的研制 ;七十年代初 ,提出双 机并行计算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 ;七十年代后期 ,金怡濂与其他科学家一起 ,主持 完成多机并行计算机系统研制 ,取得中国计算机技术的突破。

  二〇〇三年度——地球环境科学研究专家刘东生院士 :一九五四年开始从事黄 土研究 ,提出关于黄土—古土壤序列二百五十万年来古气候多旋回学说 ,开辟了地 球上大陆与海洋沉积环境的对比 ,为全球变化提供依据 。一九六四年起参加和领导 了希夏邦马峰 、珠穆朗玛峰 、托木尔峰 、南迦巴瓦峰的登山科学考察 。六十年代末 开创我国环境地质研究。

  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院士 :参加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火箭的研制工作 ,参加了 多种火箭的设计和研制 。先后担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 、三种新一代地地火箭总设 计师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拓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二〇〇五年度——气象学家叶笃正院士: 中国大气物理研究奠基人 ,一九五八 年 ,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一九六一年 ,大气中的适应问题研究 ,一九七 四年 ,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试验研究 ,一九七九

  年 ,青藏高原气象学研究。

  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 :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 。五十年代最 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 ;六十年代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 法 ,并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 ;七十年代建立起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 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

  二〇〇六年度——遗传学家李振声院士 :一九五六年开始研究小麦新品种 ,一 九六四年他选育的生选五号 、六号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一九七九年取得取得 突破 ,他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 、高产 、稳产 、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偃六号在大面 积推广中获得成功。

  二〇〇七年度——两院院士闵恩泽 :六十年代 ,先后开发成功小球硅铝裂化催 化剂 、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 、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 、铂重整催化剂等 ,解决了新 中国在石油炼制方面的燃眉之急 ;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后开发成功钼镍磷加氢催化 剂 、一氧化碳助燃剂 、半合成沸石裂化催化剂等 ,使我国的炼油催化剂品种更新换 代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区系学家吴征镒院士 :论证了我国植物区系的三大历史来源 和十五种地理成分 ,一九六四年 ,提出了北纬二十至四十度间的中国南部 、西南部 是古南大陆 、古北大陆和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的观点 ;历时 四十五年主编二百万字《中国植被》。

  毛泽东时代是“激情燃烧的时代 ”,是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独立自主 、奋发 图强的时代 , 同今天的环境相比 ,毛泽东时代确实苦 、确实穷 ,科学研究的条件确 实简陋 。运十大飞机的设计师们坐在大包装箱里画图 ,用报纸包住腿 、胳膊抵御蚊 子 ,二〇〇七年获奖的两院院士闵恩泽 , 由于“一九六〇年开始 ,苏联逐步减少以 致最后停止了对我国的催化剂供应 , 当时库存的催化剂只能维持一年 ,直接威胁到 我国航空汽油的生产 ,形势十分严峻 ”闵恩泽受命投入催化剂研制 ,办公室只有几 间小平房 ,实验设备是别处搬来的几件旧设备 ,试验装置自己动手制备 ,不折不 挠 ,使我国石油炼制催化剂领域从一片空白到一跃成为世界上能生产各种炼油催化 剂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正因为苦 、因为穷 、因为简陋 , 因为被列强抵制封锁 ,连 牛仔裤换飞机的机会都没有 ,就像一张白纸 ,毛泽东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 ,好写

  最新最美的文字 ,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唯此 , 只有干 , 只有自己写出 、画出 “最新最美 ”。历年获奖的科学家们的经历 ,就是中国人自己写 、 自己画自己的科学 技术发展 、腾飞史的经历 。需要指出的是 ,毛泽东时代只有短短的二十七年 ,为何 能够取得在中国科技史上分量如此重的成就呢? 这与当时政治思想氛围有关 ,王选 说过 ,那个时候干项目 ,没有名头 ,没有奖金 ,可谓不为名 、不为利 。与“人口红 利 ”相对应 ,我们今天的科技领域 、产业领域 ,还在享用着有一些正在支撑着我们 资助研发 、 自主制造门面的“科技红利 ”,国际资本家不赚钱不会来投资 , 哪怕是 出高价 ,发达国家更不会将科技竞争力卖给你 ,靠的还是自主研发 、 自力更生 。前 后八届国家科技奖告诉人们 ,今天我国正在享用着的 ,正是毛泽东时代的“科技红 利 ”,尽管还有差距 ,但毕竟平台已经靠自己搭建起来。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社队企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现代化的后发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前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 地 、半封建的国家 。在这个基础上既要赶上发达国家的近代工业化进程 ,又要走社 会主义道路 ,农民问题就成为一个根本问题 。到底是由国家帮助农民组织起来 ,走 合作化 、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 ;还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自由化发展 ,实际上是 任由农村两极分化 ,最后走上由资本改造小农的资本主义道路 ;两条不同的道路, 一直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内围绕合作化乃至人民公社的争论一直 没有停止过 ,这些争论实际上是新中国农村如何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问题 ,也是 对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不同看法 。毛泽东对于中国农村文化 ,也就是对农 村的农民和农业 ,有着非同寻常的深刻了解与认识 ,老人家不是停留在预言家的口 头上 ,而是坚持不懈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在其 《论联合政府》 中就明确指出 :“农民——这是中国工人的前身 。将来 还要有几千万农民进入城市 ,进入工厂 。如果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民族工业 ,建设 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 ,就要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程。”接着 ,毛泽 东从中国工业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两方面 , 给了农民一个清晰的现代定位 :“农民 ——这是中国工业市场的主体 。只有他们能够供给最丰富的粮食和原料 ,并吸收最

  大量的工业品。”并同时提出“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 。 中 国的民主主义者如不依靠三亿六千万农民群众的援助 ,他们就将一事无成。”(《毛 泽东全集》第 19卷 431页)

  从新中国成立到老人家逝世 ,毛泽东为了探索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付出了无尽的心血 。他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农业的思想特别是列宁 关于小农的论述为指导 , 以苏联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为鉴戒 ,深刻总结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建设经验 ,并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特别是中国 农民的传统思想资源进行了探索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 ,它是毛泽东为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 前提条件时期 。这个阶段毛泽东领导中国农民完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消灭中国延 续几千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使亿万中国农民从政治上翻身解放 ,为中国农村 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政治前提。

  第二阶段从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 ,它是毛泽东领导建立中国农村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时期 。毛泽东以经典作家关于农民合作理论为指导 , 以苏联农业 集体化为借鉴 ,领导农民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奠定了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制度基础。

  第三阶段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八年 ,它是毛泽东领导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初 步推进时期 。毛泽东提出农业“八字宪法 ”,领导制定了 《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 农业发展纲要》, 并借助于社会主义制度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

  第四阶段从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六年 ,它是毛泽东探索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道 路的曲折前进时期 。这个阶段毛泽东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并为完 善和巩固人民公社经营体制进行了艰难探索 ,开展了“ 四清 ”运动 ,号召全国农业 学大寨。

  毛泽东在对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 在对于农村 、农业 、农民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方面, 毛泽东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 ,大有可为 ;农民是中国 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等思想 。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 。他不仅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也重视农民在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毛泽

  东始终认为广大农民群众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主体 。具体表现在:

  第一 ,毛泽东既重视社会改革 ,也重视技术改革的思想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 一日 ,老人家在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报告中提出 ,“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 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 ,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 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 ,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在农业方面, 在我国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国家内是使农业资本主义化), 则必须先由合作化, 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 ”。“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又在技术方面 ,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 ,统统使用机器操作 ,才能 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毛泽东全集》第 35卷222页)

  第二 ,毛泽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 ,视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 础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老人家在《党内通信》 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 于机械化 ”,并要求“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 ”,还提出“ 四年以内小 解决 ,七年以内中解决 ,十年以内大解决。”(《毛泽东全集》第41卷 456页)在同 年的庐山会议上 ,他提议成立农业机械部 ,并说找不到部长由他来兼 。一九五九年 十月三十一日 ,他在《河北省吴桥县王谦寺人民公社养猪经验》 一文给新华社的批 语中说 :用机械装备农业 ,是农 、林 、牧三结合大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毛泽东 全集》第42卷 449页)一九六二年九月 ,在他主持的八届十中全会上 ,确定“我们 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 :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 ,第二步是在农业集体化基 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毛泽东全集》第 45卷 235页)一九六六年二 月 ,他在给王任重的信中说 :“农业机械化的问题 ,各省 、市 、区应当在自力更生 的基础上做出一个五年 、七年 、十年的计划 ,从少数试点 ,逐步扩大 ,用二十五年 时间 ,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还说 ,“ 目前是抓紧从今年起的十五年 。已经过去 十年了 ,这十年我们抓得不太好。”(《毛泽东全集》第 48卷277页)按照毛泽东的 指示 ,在湖北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 ,部署到一九八〇年基本上实现农 业机械化的任务 。此后 ,在一九七一年和一九七八年一月 ,先后召开了第二次和第 三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 , 以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第三 ,毛泽东率先提出农村的伟大光明前途在农村工业化思想 。毛泽东认为农 村现代化除了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外 ,还应该实现农村工业化 。一九五八年三月 ,他

  在成都会议上说 :“农业社也可办加工业,”“大社可办一些加工厂 ,最好由乡办, 或几个乡镇合办。”(参见 《毛泽东年谱第 3卷 312 页》)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 ,他在 《对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一九五八—一九七二年) 初稿的批语和修 改》 中写道 :“我国人民面前的任务是 :经过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 ,高速度 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促进全国工业化 、公社工业化 、农业工厂化 ”。(《毛泽东全 集》第 40卷 363页) 十一月十日在对《郑州会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的 修改和信件中写道 :“要使人民公社具有雄厚的生产资料 ,就必须实现公社工业 化 ,农业工厂化(即机械化和电气化)。”(《毛泽东全集》 第 40卷 395 页) 在这一 思想指导下 , 由毛泽东亲自制定 ,于一九五八年十二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人民 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中指出 :“广泛地实现国家工业化 、公社工业化 ”,“它为我 国人民指出了农村逐步工业化的道路 ”。(参见《毛泽东年谱》第 3卷 558页)

  毛泽东对农村工业化的具体设想为 :要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 。“不要拥入城 市 ,就在农村大办工业 ”。“将来达到一半劳动力搞工业 ,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像个样 子了。”在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中 ,就 “社办工业生产方 向 ”明确指出 :“关于在人民公社的工业生产 ,必须同农业生产密切结合 ,首先为 发展农业和实现农业机械化 、电气化服务 , 同时为满足社员日常生活需要服务 ,又 要为国家的大工业和社会主义的市场服务 。社办工业的生产方针是“必须充分注意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的原则 ”。“在生产技术方面 ,应当实行手工业和机械工业相结 合 , 土法生产和洋法生产相结合的原则 ”,“逐步由土到洋 , 由小到大 , 由低到 高。”社办工业发展的重点为轻重工业生产 。社办工业发展的资金主要靠自己积累 和国家的扶持 。毛泽东还建议下放一些中小企业给公社经营 。他对社队企业寄托于 厚望 ,并希望通过农村工业化 ,把农村改造得和城市差不多 。“工人在城市里建 设 ,农民在农村里建设 ,农民要和工人一面合作 ,一面比赛 ,把农村也改造得和城 市差不多 ,这才是真正的工农联盟 ”。“要农村生活不低于城市 ,或者大体相同 ,或 者略高于城市 ,各公社都要有自己的经济中心。”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毛泽东仍然对农村工业化抱很大希望 。一九六六年他在 “ 五·七指示 ” 中提出 :“农民以农为主 ”,“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 厂 ”。(《毛泽东年谱》 第 5卷 585 页) 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七日毛泽东对浙江省周

  长庚请求中央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条战线支持社队企业发展的意见表示同意 。一九七 五年九月 , 由他批准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 ,肯定了社队企业发展的积 极作用 。这次会议还公开发表了毛泽东一九五九年第二次郑州会议上赞扬社队企业 的一句名言 :“我们伟大的 ,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参见 《毛泽东全集》 第 41卷 241页)

  第四 ,毛泽东尖锐地提出了“关于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的伟大思想 。老人 家非常重视对农民进行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夕 ,他就指出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 民 。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 ,根据苏联的经验 ,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 ,才能 做到农业社会化 。没有农业社会化 ,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毛泽东全 集》 第 26卷 487 页) 他强调首先要加强农民的政治教育 ,提高农民的政治思想觉 悟 ,培养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新农民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到来 时 ,毛泽东明确指出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 根本变革的时期 ,尤其是这样。”他在总结三娄寺合作社的经验教训一文 《严重的 教训》 的按语中说 :“反对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 ,提倡以集体主义和个人 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 ,是使分散的小农经济逐 步地过渡到大规模合作化经济的思想和政治的保证。”他在另一篇按语中说 :“合作 社必须强调做好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 思想 ,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毛泽东年谱》 第2卷 440 页) 这也是对农民进行政 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还对教育农民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概括 :“必须根据农民 的生活经验 ,很具体地很细致地去做 ,不能采用粗暴的态度和简单的方法 。它是要 结合着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的 ,不能孤立地去做。”

  在重视对农民进行政治教育的同时 ,毛泽东也非常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一 九五二年八月三十日 ,他在给新疆农民的回信中说 :“你们已经从地主阶级封建土 地所有制的束缚中获得解放 ,希望你们在爱国丰产的口号之下 ,更加团结 ,努力生 产 , 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 ;并在这个基础之上 , 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 平。”毛泽东还经常过问农民的扫盲工作 ,要求政府做出规划 ,加强领导 ,组织各 级冬学运动运动委员会 , 由政府负责人亲自主持 ,吸收人民团体 、青年团和教育界 负责人参加 ,负责制定冬学扫盲计划 ,推广经验 ,解决困难 ,纠正缺点等工作 。一

  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他在《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 的第十四条里 ,规划 “在七年内 ,基本上扫除文盲 ,每人必须认识一千五百到两千个字 ”。在他的推动 下 ,建国初期创办了工农速成中学 、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 ,创办了夜学 、冬学、 识字班 ,开展农民业余教育 。为了保证贫苦工农子弟能够上学 ,使教育向工农开 门 ,毛泽东做出指示 :实行人民助学金 ,对于劳动人民家庭和低薪制工作人员的子 弟 ,给予助学金 。解决生活费 、书籍费 ,在中小学一律免收学杂费 。当片面强调正 规教育导致一些农民子弟被拒之于校外时 ,毛泽东及时进行纠正 。一九五三年他在 中央政治局专题研究教育问题的会议上说 :“整顿小学 ,不要整过了头 。不应过分 强调正规化 。农村小学可分为三类: 中心小学 ,不正规的小学 ,速成小学 。农村小 学应便于农民子女上学 。应允许那些私塾式 、改良式 、不正规的小学村存在 ”。“允 许小学民办 ,不限定几年 ,能办几年就办几年 。五年一贯制实行过早 ,应推迟。”

  第五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关于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坚持为大多数 人服务的思想 。伴随着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 , 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开始兴起 。为了推广山西省稷山县“大家集资 ,治病免费 ”的合作医疗制 度经验 ,一九六〇年三月十六日 ,毛泽东亲自代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的 指示》, 要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农村合作医疗问题 ,“立即将中央二月二日批示的文 件发下去 ,直到人民公社。” 由于城乡医疗资源严重不均 ,一九六五年一月三届全 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 ,毛泽东对卫生部提出批评 :“卫生部想不想面向工农兵?” 这年六月二十六日 ,在与医务人员谈话时 ,毛泽东再次严厉批评卫生部的工作 ,发 表了著名的“六二六 ”讲话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 ,卫生部党组提交了《关于把卫生 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 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工作举措 ,使尔后的农村 卫生工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六 ,毛泽东一向重视农民的民主权利 ,提出坚持由农民管理农村思想 。老人 家在领导农民打破封建土地剥削的同时 ,也领导农民建立自己当家做主的工农政 权 ,让广大农民参政 、议政 ,初步接受现代政治文明的洗礼 ,实现政治解放 。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在农村的建立 ,为农民管理农村提供了保证 。官僚主义是管理民主的 最大障碍 。毛泽东认为 ,在农村要根治官僚主义 ,重要的是扩大民主 ,特别是要吸 引广大农民直接管理农村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人民群众是权力的主体 ,管理民主

  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民在农村中的主人翁地位 ,使人民主 权在农村由概念转为实际生活 。他非常注意保障农民的管理权利 。在他看来 ,群众 运动就是农民直接参与管理的有效形式 。一九五六年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毛泽东明确指出 :“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 ,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 ,也就是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问题。”他还说 :“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人 民只能在某些人的管理下面享受劳动 、教育 、社会保险等等权利 ”,而“劳动者管 理国家 、管理军队 ,管理各种企业 ,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 ,实际上 ,这是社会主义 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 ,最根本的权利 ”。“没有这种权利 ,劳动者的工作权 、休 息权 、受教育权等等权利 ,就没有保证。”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 道路方面不仅取得巨大的理论成果 ,而且也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 ,推进了中国农村 社会主义现代化,

  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一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中曾精辟地 论述了中国的农业问题 ,甚至提出了“农业就是工业 ”的奇特命题 ,为确立“ 以粮 为纲 ,全面发展 ”的农业工作方针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并从六个方面作了展开说 明:(一 )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 ,吃肉吃油问题 , 以及其他日用的 非商品性农产品问题 。这个农民自给的部分 ,数量极大 。农业搞好了 ,农民能自 给 ,五亿人口稳定了 。显然 ,粮食问题 ,进而农业问题 ,绝不单单是个农业问题, 这是关系全局的问题 ,其实就是政治问题。(二 )农业也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 的吃饭问题 。商品性的农产品发展了 ,才能供应工业人口的需要 ,才能发展工业。 要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 ,逐步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商品率 。有了饭吃 ,学 校 、工厂少数人闹事也不怕 。毛泽东讲的“商品性的农产品发展 ”和“粮食的商品 率 ”,就是新中国农业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概念 。 同时在这里更是明确了工农联盟, 不仅有政治上的必然联系 ,而且其中包含有经济上牢靠的纽带。(三)农业是轻工 业原料的主要来源 ,农村是轻工业的重要市场 。只有农业发展了 ,轻工业生产才能 得到足够的原料 ,轻工业产品才能得到广阔的市场。(四)农村又是重工业的重要 市场 。 比如 ,化学肥料 ,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 ,部分的电力 、煤炭 、石油 ,是供应 农村的 ,铁路 、公路和大型水利工程 ,也都为农业服务 。现在 ,我们建立了社会主 义的农业经济 ,无论是发展轻工业还是发展重工业 ,农村都是极大的市场。(五)

  现在出口物资主要是农产品 。农产品变成外汇 ,就可以进口各种工业设备 ,毛泽东 早就把眼光定在了国际市场。(六)农业是积累的重要来源 。农业发展起来了 ,就 可以为发展工业提供更多的资金 。毛泽东的“ 以农业为基础 , 以工业为主导 ”方针 的提出 ,就是这样基于事实的求真 ,是名副其实的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

  尽管后来的发展 ,特别是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化的过程中 ,出现了大量非理性的 做法 ,形“左”实右的东西很多 ,浮夸风、共产风、一平二调、吃公共食堂、急于取 消商品交换、取消按劳分配、穷过渡等等 ,上上下下头脑不冷静 ,这些都是深刻的历 史教训。但是 ,对人民公社这段历史和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的研究 ,不能仅 仅停留在对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初期混乱状况的批评上 ,当时的很多“左” 的尝试和 盲目的做法(这些东西并不是毛泽东所提倡的 ,却是老人家最早提出加以纠正的), 后来逐步被纠正了 ,最后形成“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 ”的体制与组织形式 ,有了人 民公社六十条 ,才成为基本定型的制度安排 。研究一种制度或经济模式的优劣 ,不 能以她不成熟阶段的特征为标准 ,而是应该以基本定型的特征为对象。所以,对一九 五八年某些“左”的错误的批评,并不能代替对人民公社制度的评判。

  中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 :农村集体企业无论是理念还是基础 ,都是 大跃进的成果 。如今 ,在中国名闻遐迩号称“天下第一村 ”的江苏华西村及其发展 道路 ,最早就是毛泽东加以肯定的 。一九六三年 ,苏南一带开始涌现一批社队企 业 ,华西村大队书记吴仁宝创办的集体企业较为出色 。一九六五年 , 中共中央调查 研究室调查后写了个报告 ,呈给中央各领导 。许多中央领导都是一般传阅而已 ,并 没有提什么意见 。毛泽东仔细阅读了材料 ,沉思良久 ,欣然批示 :“这是农村伟大 光明灿烂的希望。”

  毛泽东作这样的批示并非偶然 。对社队企业给以厚望 ,这是老人家多年来的思 想 。社队企业是我国人民公社制度的产物 。一九五八年 ,在创办人民公社的过程 中 ,许多地方纷纷办起了社队企业 。毛泽东到各地视察 , 了解到这个情况 ,十分高 兴 。一九五九年 ,他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对社队企业大加赞扬 。谈到社队企业的前 途 ,毛泽东无比欣喜地说 :“ 目前公社直接所有的东西还不多 ,如社办企业 ,社办 事业 , 由社支配的公积金 、公益金等 。虽然如此 ,我们伟大的 、光明灿烂的希望也 就在这里。”此句话成为这次会议上的一句名言 。老人家实际是给农村人民公社指

  明了发展的道路 ,他对社队企业的厚望和支持是一贯的。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看重社队企业 ,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与毛泽东一贯对农村、 农业 、农民的重视有关 。他认为中国农民是大多数 ,改变中国落后面貌问题的解决 关键在于农村 , 中国社会主义要建设成功不能缺少农村这一大块 。他领导的中国革 命走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因此他对农村互助组合作社高级社的发展十分关 注 ,精心给以及时的指导和推动 ,亲自编辑了九十万字的 《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 潮》 一书 ,收入一百七十六个个案 ,对每一篇都像老师给小学生改作业一样 ,一个 字一个字地斟酌修改 ,亲自作序并动手写了一百零四篇按语 。公社化后 ,看了一些 社队的材料 ,亲自去考察 ,觉得办社队企业是一条可行之路 。因为农业产值低 ,收 入低 ,资金积累缓慢 。而社队企业既可以为农业提供发展资金 ,又可以增加分配, 提高社员生活水平 ,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何乐而不为?二是与他的独特思维方式有 关 。许多人说 ,毛泽东打仗从不按常理出牌 ,每每都是独辟蹊径 ,毛泽东的战略战 术总是很独特的 。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上 ,毛泽东也不喜欢照抄书本而有 自己的独特方式 。在别的一些人看来 ,办工厂企业应当是城市里的工业部门的任 务 ,农村搞这些东西 ,社队缺乏资金 ,农民既缺少文化 ,又没有技术 ,社队办企业 是不伦不类 。而毛泽东却认为农村办工厂有其独特的优势 ,投资省 ,多余劳动力有 了出路 ,农民不出村就可以当工人 , 闲置土地也能充分和高效利用 。三是毛主席最 善于发现并抓处在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 ,最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社队企业已经发 挥了作用 ,显示了生命力 ,证明是可行的 ,理应继续发展 。所以毛泽东满腔热情地 支持社队企业。

  毛泽东不仅在讲话和批示中多次提到发展社队企业 ,把社队企业当做发展人 民公社增加社员收入的大事来强调 ,而且在他一九六一年亲自主持制定的 《人民 公社六十条》 中清清楚楚地对兴办社队企业从投资方式到利润分配 、公积金提 取 、劳动力使用等方面都作了规定 。对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 、经济核算 、经济合 同 、盈亏责任 、领导体制 、工资计酬 、 口粮供应及公共积累和福利事业都有明 确要求 。体现了毛主席一贯认真处事 ,讲究科学 ,重视管理的工作作风 。作为党 和国家的最高领导 ,能够做到这样实属不易 。这也反映出社队企业在他心目中的 位置。

  由于毛泽东的一贯重视 ,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 , 中国农村各地成长起 来一大批社队企业 。那时叫社队厂场 ,包括五金厂 、农械厂 、机械修造厂 、农机 具 、铁木加工厂 、采矿场 、石场 、沙场 、林场 、果场等 。这些厂场大部归公社管 理 ,小部归大队 。有的厂场当时已有相当规模 。尤其是江苏华西生产大队 ,一九 六五年毛泽东的批示极大地鼓舞与推动了该大队集体企业的发展 。到一九六九年 华西大队工业企业资产已达近百万元 。在当时一百万元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因为那时这些社队企业所用土地是无偿划拨的 ,工厂投资就是建厂房买设备的费 用以及流动资金 。建厂房的人工往往也是分摊记工分的 ,所以厂房建设费用很 低 ,往往两三万元就可以建一栋上千平方米的厂房 ,拥有百万资产已经是一个不 小的企业 。尽管那时社队企业管理还不十分规范 ,但在公私处理方面却是严格 的 。不要说贪污挪用 ,就是多吃多占一点都是非常敏感的 ,搞不好社员群众就要 给你提意见 ,甚至贴你大字报 。当然那时社队企业干部也大都是公私分明 ,勤勤 恳恳 ,兢兢业业。

  到一九七八年底全国社队企业共有一百五十二点四万个 , 占全国工业总产 值的百分之十一强 。其中社办企业三十二万个 ,平均每个公社六个 ; 大队办企 业一百二十万个 ,平均每个大队二个 。全国已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公社 、百分之 八十二的大队办了企业 。全国社队企业总产值达五百五十亿元以上 。社队企业 工业产值约占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一点七 。有的地区比重更高 一 些 。如江苏社队企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近百分之二十 。浙江也是社队企业发 展比较好的省份 。 当时全国社队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 , 原煤为百分之 二十 ,砖瓦 、灰沙石和中小农具分别为百分之七十五至百分之九十 。社队工业 已成为国营工业的重要补充 , 它既能生产许多配套的零部件和辅助设备 , 也能 生产一些优质精密的产品 。 同时社队企业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 用 。一九七八年全国社队企业职工两千八百二十七万人 , 全年工资总额八十七 亿元 ,平均每个职工年工资收入三百零八元。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 自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集体所有制的社队企业一直 在发展 。一九五八年是第一个高潮 ,一九六五年后是第二高潮 ,一九七五年后是第 三个高潮 。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分田到户政策的实施 ,集体所有制的社队企业逐步发

  生演变 。虽然有的企业还在发展 ,但除了像华西村 、南街村 、周庄等极少数以外基 本都变成了私有企业。

  历史早已证明 ,毛泽东时代中国农村人民公社发展的一个重大成就是为推进中 国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社队企业之外 ,农村的发展为轻工业提供了大量 的原材料 ,也为我国外贸出口赚取了大量外汇 ,从一九五〇年到一九七七年农副产 品及其加工贸易出口额合计一千三百三十七点九亿元 , 占同期全国对外贸易出口总 额一千九百零一点二亿元的百分之七十点四 ;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资本积 累 ,为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创造了条件 。“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七八年计划经济时期的 二十五年间 ,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总额估计在六千亿至八千亿元 ”,而一九七八年时 国家工业固定资产总计不过九千多亿 。这些为后来实现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它推动了中国工业化 ,为后来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打下了基础 ,为人 类探索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农村发展道路提供了启示。

  人民公社这种制度安排在推动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过重大的贡 献 。最主要的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支持了国家建立起相对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 系 ,保证了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另一个是依靠这种 组织起来的力量 ,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为解决农业问 题 ,特别是粮食生产问题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使人民公社后期初步的 、尽管是低 水平地解决了八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仅就这两个方面来说 ,人民公社制度对整个 国家在帝国主义封锁条件下的现代化进程的真正起步 ,建立起现代工业基础和农 业的物质技术基础 ,都是至关重要的 ,人民公社时期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历史时 期 。就像一个贫困落后的家庭的创业初期 , 完全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 勒紧裤 带 ,省吃俭用 ,积累了自己的家业 ,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当然 ,如果要全面总结 人民公社的历史 ,其贡献绝不仅仅在这两个方面 ,并且也确有需要改革 、改进和 不断创新的问题。

  人民公社的制度安排也绝不是仅仅针对农业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 ,从农村的 角度看 ,如何改革和进行什么样的制度安排 ,实际上都是要解决农业 、农村和农民 的现代化发展问题 。而这些问题中首要的是农业 、特别是粮食生产问题 。因为先解 决吃饭问题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 ,人民公社时期坚持“ 以粮

  为纲 ”的方针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 ,从更长的历史发展时期看 ,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又绝不是仅仅解决粮食生产问题 ,更本质的问题是农村的工业化和农民的产业转移 问题 ,是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 , 即“全面发展 ”的问题 ,而这种发展的本质是由传 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它是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有发展的阶段性。 这种阶段性决定了人民公社的第一步必须先解决粮食生产问题 ,解决全国人民的吃 饭和温饱问题 。所以 ,要先靠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农业基本建设 ,提高农业的生产水 平 。因此 ,毛泽东非常赞赏大寨的“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精神 。只有依靠这种精 神 ,才能实现人民公社先搞好农业 、先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建设的初期阶段的历史任 务 。在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以后 ,人民公社必然要进入多种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变革 的发展阶段 ,进入人民公社自身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也是人民公社的工业化和国家 的工业化共同发展阶段 。通过公社工业化的发展 ,农村实现产业分化和劳动力的非 农产业转移 , 同时又靠公社工业化发展的成果反哺农业 ,进一步带动农业的现代 化 ,进而带动农村的城镇化社会转型 ,并最终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的一体化的协调 发展 。我们对人民公社制度的研究 ,必须将其放在中国农村必然要经历一个工业化 的产业革命过程 ,这样一个客观的大趋势下来考察 ,而不能仅仅将其放在农业的范 畴内去考察 ,不能将人民公社仅仅作为一个农业的集体化组织来认识 。人民公社的 历史使命是要完成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并且只能在此基础上才能最终完成农业 的现代化 。而早期的农业基本建设只是打基础的工作 ,是阶段性的历史任务 。这一 阶段的任务一旦完成 , 即粮食生产问题一旦过关 ,就必须转向调整结构 ,启动农村 的工业化进程 ,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 ,社队企业已经改称 乡镇企业 ,其工业产值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后来 ,人民公社虽然作为农村普遍的制度安排已经解散了 ,但祖国到处都有人 民公社的种子在开花结果 ,顽强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茁壮成长 。有号称“最后一 个人民公社 ”的河北周家庄 ,仍然在实行“社 ”一级统一经营 、统一核算的集体经 济 ;也有一大批坚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各种“第一村 ”“共产主义实验小区 ”如江苏 华西村 、河南南街村等 ;还有仍然以“生产队 ”为集体的队办的现代化公司 ,如湖 北的官桥八组等 。这些继承了人民公社基因的典型 ,反倒成了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中的佼佼者 ,从来不知道还有什么“三农 ”问题 。其实 ,它们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

  是华西村 ,其次是河北的周家庄 。周家庄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民公社 ,其意义是她顽 强的抵制住了解散的要求 ,并且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顽强地发展到现在 ,很成功、 很和谐 。而华西村作为中国第一村 ,则显得更强 、更大 、更具代表性 。从经济体制 和组织形式上看 ,华西村就是一个再生了的“人民公社 ”,是企业化 、公司化 、集 团化了的“人民公社 ”。她已经发展到把近二十个村“统筹 ”起来的地步 ,从规模 上比历史上的公社还大 ;她经历了农田基本建设上时期的艰苦奋斗发展阶段 ,经历 了农村大办工业的工业化阶段 ,更可贵的是她解决了二十个村的各自为战的被动局 面 ,又已经进入了农村城镇化的成熟阶段 。“华西 ”实际上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 的几乎全方位的典型的浓缩 。总之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取 得的实践成就是显著的 ,为当时中国的平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为后来农村 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那种把毛泽东时代中国农村的发展描述为停滞不前的观 点 ,甚至污称当时党中央以反走资本主义道路为名来反对社队企业的发展等 ,都是 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不能原谅的罪人——评农业部部长唐仁健被调查
  2. 农业部长唐仁健落马!下一个正部级近在咫尺
  3. 对小岗村提五个疑惑
  4. 生物不设防乃我国家安全最致命短板(上)
  5. 秦安:很多人睡不着觉了,俄已向中国移交针对中俄的颠覆活动材料
  6. 胡锡进为何要离间中俄关系?
  7. 中化董事长,农业部长,疯狂的狗咬狗
  8. 短文两则
  9. 房地产四十年,最大规模救市启动!
  10. 我们这个重要邻国,最近经历了一次大洗牌
  1. 不能原谅的罪人——评农业部部长唐仁健被调查
  2. ​郭松民 | 这个时候,为什么要歌颂降将军?
  3. 农业部长唐仁健落马!下一个正部级近在咫尺
  4. 当今否定伟人大有人在,如野兽般在张牙舞爪
  5. 欧洲金靴|靠污名化群众审美换来的“优越优雅”,真的极其丑陋
  6. 对小岗村提五个疑惑
  7. ​沉默、一直保持沉默,成了最高境界
  8. 三年新冠,有的人生命逝去了,有的人人性逝去了
  9. 含泪写下:对于十年大革命毛主席的初心!
  10. 生物不设防乃我国家安全最致命短板(上)
  1. 腐败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没一个行业是清白的
  2. 吴铭|葛教授,吃饱了撑的么
  3. 一九六八今又是,换了人间
  4. 不能原谅的罪人——评农业部部长唐仁健被调查
  5. 元龙:从寄生到篡国!犹太资本用篡权美国的手段渗透中国政权? ​
  6. 北京城墙被拆除的历史真相,著名建筑专家孔庆普的回忆
  7. 一言难尽,我们的媒体在做什么?
  8. 是谁捂住了卢麒元先生的嘴?
  9. ​郭松民 | 这个时候,为什么要歌颂降将军?
  10. 张志坤:中俄关系面临美西方的强烈狙击
  1. 地震时的唐山人是什么样子?
  2. 美国将来怎么死?蠢死!
  3. 农业部长唐仁健落马!下一个正部级近在咫尺
  4. 子午:毛主席会如何看待“阿波罗登月造假”?
  5. 农民工监测数据解读之三:30岁以下农民工急剧下降,大龄农民工高达9100多万
  6. ​郭松民 | 这个时候,为什么要歌颂降将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