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姚鲁批评阎延文像王彬彬不懂逻辑构陷汪晖,文学艺术观点陈旧!!!
牛乐喊
著名作家姚鲁发布博文批评阎延文像王彬彬不懂逻辑构陷汪晖,文学艺术观点陈旧,那个绝,贼好!我下面附录了著名作家姚鲁批评的原文,网友请看。
附录:
2008北京高考作文题出的好
------ 兼与作家阎延文商榷
姚鲁
今天中午,我在阎延文的博客里看到一篇博文,题目是《作家阎延文:2008北京高考作文题有些故弄玄虚,如何评分?》,这篇博文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阅读的。
牛乐喊
著名作家姚鲁发布博文批评阎延文像王彬彬不懂逻辑构陷汪晖,文学艺术观点陈旧,那个绝,贼好!我下面附录了著名作家姚鲁批评的原文,网友请看。
附录:
2008北京高考作文题出的好
------ 兼与作家阎延文商榷
姚鲁
今天中午,我在阎延文的博客里看到一篇博文,题目是《作家阎延文:2008北京高考作文题有些故弄玄虚,如何评分?》,这篇博文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阅读的。
我看后,虽然有很多感想,却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阎延文的博文,我看过几篇,觉得她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作家,有正义感,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虽然从她的几篇博文中,明显地感觉到她的艺术观有点传统,缺少点儿突破传统的冲劲。但她的拳拳之心,历历可见。抛开文学艺术上的苛刻要求,人是很可敬的。
笑过之后,我又觉得,她对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的观点,不仅触及到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本质问题,也反映出了像她这样的一些作家(知识分子)对思维科学、哲学等问题的认识,还有许多模糊的地方,这不能不引人深思。这不是个别现象。中国要完成改革大业,教育是根本,知识分子更应当为中国的教育改革鼓与呼,不应该因为认识上的问题,阻碍某种有重大意义的改革尝试。基于此,我想针对作家阎延文对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提出的三点缺陷,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算是商榷。
第一点,阎延文认为,这次的作文考题“逻辑模糊混乱,既缺乏严密性,也缺乏科学性。”理由是,“‘满’作为材料的题眼,是一个极为模糊的概念,并未给出界定的条件。试问:‘满’的含义是什么?是在杯子中装入最多质量的物体还是最大体积的物质?‘满’的对象既然是杯子,那么杯子的形状能不能改变?或者,如果在杯子底部打一个洞,结局会怎么样?这些情况材料中都没有说明。因此,我们可以说,杯子可以装满。但同时也可以说,杯子永远都装不满。再者,如果我们把杯子彻底打碎呢?那么按佛教说法,三千大千世界都可以装入杯子,而仍然不会‘满’。关键是,对上述可能产生的思维走向,考题都没有明确限定。没有前提,也就没有了是非,没有了逻辑规律。那么,面对如此模糊题目,学生的思维究竟是自由了?还是更遭束缚了呢?考生们‘扣题’、‘跑题’的标准又当如何评断呢?有报道称此题为‘蹩脚的脑筋急转弯’,读罢全题,此言不虚。”
这里,阎延文提到了一个模糊概念“满”。其实“满”在这篇作文题里,不是模糊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明确的。阎延文说:“‘满’作为材料的题眼,是一个极为模糊的概念。”这里阎延文把泛指概念和所指概念弄混了。我们知道,物质世界因人的介入,而具有两重性。一种是抽象的物质世界(或曰观念的、概念的世界),一种是具象的物质世界(可感知的世界)。人类是能够思维的动物,语言和文字产生之后,观念世界或曰概念世界,才能够被人理解、被人感知,但我们感知的不是抽象世界本身,而是语言文字剪辑加工过的第二观念世界。第一观念世界是无法被感知的。这是人类的憾事,也表明语言文字的缺陷:无法还原人类的精神或灵魂世界。举例来说,书,便有抽象概念的“书”和具体直观的“书”。具体直观的书,我们可以感知,它的大小、厚薄、颜色、软硬度等,我们都可以感觉到。抽象的书,或曰泛指的书,我们无法感知,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存在我们的观念世界里。但是,这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容易被人弄混,造成混乱。
“满”也一样,抽象的满,是观念形态的;具体条件下的满,我们是可以感知的。如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中,老师拿的那个玻璃杯,满没满,亲历者是能够看到的。
这里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主要原因,是认识者对思维科学,即逻辑学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形式逻辑阶段,对现代逻辑茫然不知,或知之,但理解还不透彻有关。退一步讲,即便“满”真是一个模糊概念,那也是模糊逻辑的范畴,也不能用形式逻辑的标准去批评它混乱、缺乏严密性、科学性。批评本身就犯了逻辑错误。事实上,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出的很好,它已经超越了辩证思维的模式,而具有开放思维的性质,能够启迪人的心智,开掘出无限的创造潜能……
第二点,阎延文说:“此题不仅很难激发学生心智,反会引出故作深奥、不知所云的玄虚文风,更值得忧虑。”她的根据之一就是此次作文题目“材料缺乏新颖度。不少考生表示在作文网站看过类似题目,一些老师也认为‘给出的材料并不新颖’。河北一位教师甚至贴出了押中类似作文考题的试卷。押题如押宝,材料似曾相识,高考评分最起码的公平原则也就无从谈起。”……
这里且不说阎延文所用的材料与她所论证的第二个观点之间,缺少必然联系,单就她的材料本身而言,也是值得商榷的。
从人类思维的整体看,在人文学科领域,几乎很少有新颖的东西,包括材料。你认为新的东西,也许早已有人在做了。事实上,真正的学问,都是从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研究起;文艺创作也一样,从简单中能开掘出不平凡的东西,那是真本事。学问的最高境界就是简单和普通,普通的研究对象,简单的表述方式。如哲学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多么简单和普通,可是又有几个人真正研究明白了呢?再如生和死,也是非常简单和普通的问题,有思考能力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可谁又真正参透了生死呢?思维也一样,它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它不就是我们头脑里思考的那点事吗?可又有几个人真正研究明白了呢(包括称得上逻辑学家的人)?
第三点,阎延文说:“‘高考作文不成文规定’回避社会热点,让人不敢苟同。”
关注社会热点,不能说有什么错,但我发现阎延文的论述或主张,过分意识形态化了。她盛赞“六个省份的大作文命题直指四川大地震”等。这里作文命题直指四川汶川大地震也不能说有什么错,问题是,全国的高考作文题目若都是这样,就真的能激发学生的心智吗?真的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吗?
要知道,这次大地震之后,对地震中触发的问题,连我们成年人都未必反省的多么深刻,你给一群孩子命题去写什么大地震的作文,这不有点揠苗助长吗?实际上,我们在繁华的都市,通过电视、网络视频等,很容易了解汶川大地震的一些情况,可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莫说玩电脑了,恐怕连电视都未必全能看到。假若这些孩子参加了高考,你出的正是汶川大地震的命题作文,他们因为贫穷而买不起电脑、电视,对地震中的事件知之甚少,甚至毫无所知,那么他们的作文成绩自然就上不去,若因此落榜,这难道就公平吗?
最后,阎延文在她的博文中说:“抚今追昔,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留给我们太多的焦虑。期待正在进行的高考阅卷,能够尽量标准清晰、评分务实,给予考生最大的公平。”
我认为,这才是最关键的,值得忧虑的不是高考作文题目有了重大的改革,而是那些有僵化和庸俗化头脑的老师,能否跟上改革的步伐,给予考生最大的公平……
附: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老师让学生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各抒己见:
观点一“看起来到了极限,其实还有很大空间”
观点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应该先放沙子
观点三,对,分量重的事应该先做,比如大的石块应该先放进去
观点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008年6月13日
来源:姚鲁博客
附: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老师让学生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各抒己见:
观点一“看起来到了极限,其实还有很大空间”
观点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应该先放沙子
观点三,对,分量重的事应该先做,比如大的石块应该先放进去
观点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008年6月13日
来源:姚鲁博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