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4日)出版的香港《星岛日报》发表评论,事关左派学者发表公开信,批判秦晓,并提及网站召开“秦晓现象”研讨会。笔者欲披露的是,秦晓之所以这样那样,其中重要原因他和一班权贵有自中学以来的情谊,“四大金刚”他一个,李三友一个,原深圳南方证券首位董事长沈某一个,原北京某区长一个,这些人与目前庙堂高位者相熟,秦晓自然有恃无恐。
香港报纸登出这则讯息,效果并非坏事,至少帮公开信“打广告”。
谨此转载该文如下,本文稍作个别措辞修改。
左派翻旧账 矛头指秦晓
每逢全国两会前夕,传统左派势力都会搞搞新意思,最经典的莫如炮轰《物权法》违宪。今年,左派的动作是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表公开信,矛盾指向前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指控秦晓“涉嫌侵吞巨额国有资产”。
公开信联署者包括韩德强、左大培、巩献田等左派学者,翻的都是旧账。即2002年招商局将持有的平安保险13.5%股权悉数售出,被指“贱卖”;2008年,招商局旗下的招商银行以367亿港元购买香港永隆银行,被指“天价贵买”。
这两宗交易市场上确实有争议,秦晓也公开辩护过,已过多年,为何旧事重提?左派的说法是涉嫌国有资产的流失,“公正是社会的永恒主题”,但他们真正原因是秦晓“如今充当普世价值的旗手”。
秦晓是所谓的“太子党”,也是国企高官,但以公共知识份子自命,近年公开质疑“中国模式”,倡导自由、民主、个人权利。他担任理事长的博源基金会,聚集了一群学术界和商界的精英,声称“秉承普世价值,开创中国道路”,惹火了这些传统左派。
这封公开信发表之前,左派大本营“”就召开声讨“秦晓现象”研讨会,历时四个多小时。据报道,有学者指出,“秦晓现象”最重要的是秦晓将抽象空洞的政治体制改革具体化,赋予了其实质性的内容,就是要用普世价值代替中国模式和道路。
研讨会又给秦晓扣帽子,指其目的“无非是为中国的叶利钦式的人物的出现扫清障碍,从而使自己能够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的那些金融寡头一样,彻底漂白自己,实现华丽转身,将自己的所有罪恶一笔勾销。”
附1:就秦晓涉嫌侵吞巨额国有资产的公开信
就秦晓涉嫌侵吞巨额国有资产的公开信
尊敬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值此两会召开之际,基于对国家前途和公共利益的关注,我们旧事重提,就2002年招商局董事长秦晓涉嫌贱卖平安保险公司股权、2008年天价收购永隆股权,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案致此公开信。
2002年,平安保险公司在香港上市前夕,汇丰银行收购了平安保险10%的股权,价格为6亿美元,约50亿人民币;与此同期,招商局却将自己持有的平安保险14.37%的股权(按汇丰收购价计算,该部分股权价值约72亿元人民币)悄悄转让给了北京源信行和北京宝华这两家由自然人控制的投资公司,转让价仅为18.55亿元人民币。转手之间,国有资产就损失约53亿人民币,这还没算上市后的增值收益。由于两次交易间不存在信息障碍,所以有理由认定,当时的招商局负责人是有意识地损害国家利益,中饱了某些人的私囊。《21世纪经济报道》曾经追踪这批低价平安保险股权的去向,发现这几十亿的好处居然落到了北京一位普通的出租汽车司机和他的女儿手里,真正的操纵者和受益人则躲在幕后。
招商局贱卖平安保险的弊案,当时就遭到各界人士广泛质疑。招商局董事长秦晓解释说,之所以选择在平安业务前景大好、上市及资产增值已成定局的时候退出,仅仅是因为自己对平安的“掌控力下降”。这种说法显然无法自圆其说。即使要退出,也须卖个好价钱。怎么可能如此贱卖?即使打定主意损己利人,这样的好处为什么不给其他国企或国资委,而是给了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私人公司?
当时,面对媒体的质疑,秦晓的理由是,“我们不是一家上市公司,我们转让一个股份不需要作那么多披露。关于价格、对象不会透露什么,没必要。就像你们家花多少钱买一个东西,你不希望别人去打听”。这个说法不是理直气壮,而是理屈词穷。诚然,招商局不是上市公司,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国有公司,不是秦晓的个人或家庭财产,它的所有者是全国人民,比上市公司具有更大的公众性。还有,即使是个人股权转让,如果因为涉及内幕信息,涉及利得税与赠与税,则许多信息仍需要披露。作为混迹资本市场多年的人物,秦晓的如此说法可谓荒谬绝伦。
如此荒谬的说法显然难以服众。如果换成别人,比如顾雏军,早就受到有关部门的调查了。但是秦晓不同,他这样涉嫌侵吞巨额国有资产的行为,他这样侮辱公众智力、蔑视公共舆论的言论,居然一直没有被有关部门重视,更没有接受中纪委的“双规”。为什么?
无独有偶,在秦晓担任招商银行董事长的2008年,又发生了招行天价收购永隆银行一案。2008年5月30日,招行宣布向香港伍氏家族购入永隆银行53.12%股权,总代价193.02亿港元,每股作价156.5港元,相当于永隆去年年底经审核资产净值的2.91倍。目标股份收购完成后,招商银行须就永隆银行全部已发行股份提出无条件强制性现金收购建议,招商银行获得永隆银行全部股权需要支付363亿港元的对价。此举创下了过去7年来香港银行业最昂贵的一次收购。从二级市场走势来看,永隆银行股价收购前半年的表现非常怪异,2007年一年,其股价基本都在70港元~90港元波动,而2006年的股价更在55港元~75港元波动。但2008年3月以来,其股价却从80港元下方飙升,最高突破150港元,成为表现最好的港股之一。而同期的恒生指数却呈现震荡走低,恒指围绕23500点波动,最终收于22102点,下跌1400点。永隆银行不仅没有随大盘下跌,反而上涨了近90%,这与招行的高价收购事件有很大的关系。招行156.5港元的收购价,比永隆银行的最高价还高出1.5港元。对于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市场一直口诛笔伐,被广泛怀疑其中存在利益输送。
在许多人看来,这两件事都已是旧事。为什么旧事重提?因此两事事关重大,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也一直没见到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此事的消息。随着时间的流逝,秦晓认为此事已经风平浪静,曾经昭著的劣迹已经被时间漂白,可以重新回到正人君子的行列,甚至可以充当“普世价值”的旗手了。
为什么旧事重提?因为随着垄断定价优势的发挥,随着资产价格的膨胀,中国的国有资产数量不是减少了,而是大大增加了。如果招商局贱卖国资的事情得不到有效查处,那么,中国的国有资产将随时可以大规模流失。
为什么旧事重提?因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台前幕后的当事人还可能活跃在中国经济和金融决策圈,还会继续以我们不知道的方式损失国家利益,吸噬民脂民膏。这些蛀虫一日不得到法律制裁,人民一日不得安宁。
为什么旧事重提?因为公正是社会的永恒主题。不公正的事情得不到解决,就会积累在老百姓心中,成为难以排解的社会情绪。总有一天,这情绪会像火山一样爆发,酿成类似埃及、突尼斯那样的社会动荡。
“两会”是全国人民参政、议政的大会,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与象征。我们希望诸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能够共同关注此事,敦促中纪委、检察院、监察部、公安部、国安部、审计署等机构立即行动,彻查秦晓此案,摘除中国政治肌体中的毒瘤,消除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隐患,为老百姓讨回公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讨回声誉。
秦晓一直在为贱卖平安保险和贵买永隆银行辩护。但是,公众需要的不是空泛的表白,而是切实的证据证明秦晓清白。必须注意,秦晓作为内幕交易人,适用有罪推定,也就是说,秦晓需要提出证据,证明自己在上述交易中没有问题,这是他的法律义务。这也符合国际惯例。我们认为,秦晓先生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也有道德上的义务把自己的问题说清楚,自证清白。
如果上述部门的调查结论确认秦晓无罪,也可以还他一个清白。但是,这些部门应该给人民群众一个明白的解释。
此致
敬礼!
[排名不分先后]
韩德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研究员)
左大培(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巩献田(北京大学法学教授)
苏铁山(退休干部)
司马南(独立学者,社会活动家)
司马平邦(独立学者,社会活动家)
刘仰(独立学者)
郭松民(自由撰稿人)
唐杰(复旦在读博士后)
王英辉(自由职业者)
牧川(自由职业者)
(欢迎读者继续声援。可发至 [email protected])
附2:[专题]秦晓评析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