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妨先来看一条相关时讯,然后再继续讨论。
【1】广东廉江价值500多万元国有资产被以60万元贱卖
据大洋网-广州日报2011年07月09日报道,廉江市开发总公司处置国有资产疑点重重。近日,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一宗诉讼揭开了廉江市开发总公司违规贱卖国有资产的黑幕:该公司价值达500多万元的多处国有房产被以60多万元总价贱卖,事先既未经评估,更未公开招标竞拍,受卖人除了当地的一名知名商人外,还有该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部分国有房产甚至是在法院查封期间被违规贱卖!该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廉江市国资公司负责人表示,这起事件明显与国有资产处置的相关规定相悖,称他们将开班子会研究如何处理此事。
罔顾规定擅自变卖
廉江市开发总公司被指从2003年1月起,先后违规转让位于廉江市建设大道18号综合楼的一楼、二楼三处房产,总面积为657平方米,其中357.18平方米为位于闹市路段的商铺。转让价格总价为60多万元(二楼转让面积299.92平方米,转让价12万元;一楼转让面积357.18平方米,转让价格51万元)。而评估公司依法评估的结果显示:这三处房产总值达500多万元。
这宗国有房产转让事件之所以在当地引起高度的关注,并不仅来自转让价格与评估总值的巨大反差,更来自转让过程与国有资产处置相关规定的明显相悖:按国务院《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国资拍卖、转让前应进行资产评估,而这一系列行为显然没有事前评估;也未在法定交易机构公开招标拍卖。在相涉的诉讼中,法院调查显示,该起转让并未发现事前评估及公开招标拍卖的任何记录,房管部门也因此未予以办理转让过户手续。
几经周折,记者看到了廉江市国有资产公司于2002年对廉江市开发总公司请示转让这三起国有房产的批复,上面明确要求:“进行公开竞价有偿转让,资产转让费用于缴交职工养老保险金、经济补偿金、工资等。并按有关规定做账务处理。”
穿插多起离谱事件
原廉江市开发总公司的一名职工称,该公司的六间商铺于2003年转让时,同一路段横巷中的更差位置、面积相仿的铺面,市场成交价达每间25万~27万元,但该公司位于闹市区的六间价值一两百万元的商铺却仅以总价35万元转让。然而,就是这样一份于2003年1月与叶某签订的无效合同,到了2007年7月,开发总公司竟又以一个《复函》的形式,同意继续履行,“300平方米办公室仅卖12万元,每平方米不足400元。而同期该办公室的实际价值是每平方米4000多元,个中玄机不言而喻! ”
按该公司的售房合同显示,买下房子的包括该公司领导成员之一叶树多和另一名在当地颇有知名度的叶姓商人。
让职工觉得更离谱的是,即便是以35万元低价转让出的六间旺铺,该公司也是于2003年收到10万元转让订金款后,就再无下文,余下的25万元至今无人过问。国有资产就这样白白流失,旺铺的受让人却占有了铺面,每间铺面月入租金数千元,一收就是8年。
连当地的多名法律工也感到诧异,因为在该公司数年前所转让的多起国有房产中,居然有两起是在法院查封期内转让的。
“卖光后连人都找不到!”
日前,廉江市国有资产公司董事长梁树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廉江市开发总公司当时有十多名干部职工,后来因种种原因陷入困境,现在鲜有经营行为。上级接到对廉江市开发总公司当年转让资产中涉嫌违规行为的投诉后,连该公司总经理陈贤和的人影都找不到,“工资照样领,打电话却不接!”这种经营不景的国企“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让人慨叹。
记者昨日来到廉江开发总公司发现,办公室的铁门及门锁均已锈迹斑斑,门上、墙上挂满了蜘蛛网,“这办公室的门已好几年没人来开过了!”附近一居民说。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转让事件明显与国有资产处置的相关规定相悖。” 梁董事长表示,他们将开班子会研究如何调查处理此事;处理不了的,会向上级报告,由上级处理。
【2】网闻博评:一笔“国资小账”折射“创富奇迹”
应该说,在我们这个“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价值500多万元的国有资产被以60万元贱卖”,这样的小账简直是九牛之一毛。这样的现象,在“敢为天下先”的富裕的广东,也更是极不起眼的小事一桩。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发展榜样,广东的GDP总量和私人资本富豪规模数量,一直以来在全国也都是名列前茅。除过这些有目共睹的经济发展成就外,广东能够最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先进创富理念和经验,恐怕才是对中国社会转型与发展的最大贡献。况且,摸石头过河的先闯先试,遭遇些闪失付出点学费,也应是情理之中的事。在此背景下,再来看“价值500多万元的国有资产被以60万元贱卖”,的确是有些不足挂齿了。
这里,我们不妨借此“广东经验”的先进理念思维“解剖麻雀”,再对广东的经济发展奇迹进行一番观察解读。
从媒体报道信息来看,廉江市开发总公司这笔“价值500多万元的国有资产”,当初是怎么取得的?是否享受了相关土地税费减免政策优惠?我们不得而知。若假定该公司当初形成这笔资产的直接投资,就是60万元。而现在的“价值500多万元”,只是按照目前房地产市场行情的评估价值。那么,当年初始投资生产形成这笔资产,就有了从零到60万元的GDP增加值。再把这笔资产“贱卖”出去,便又有了60万元的GDP增加值。这样,从生产到初次市场交换,直接就创造了从零到120万元的GDP增加值。
再假定,以60万元取得这笔资产的受让人,以“价值500多万元的评估资产”向银行申请质押贷款,则又会以“杠杆倍率”创造出更大的财富蛋糕。期间,这几处房地产出租经营收益的水涨船高,还未计算。最保守计算,这60万元资产,持续产生出10倍的GDP“财富效应”,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钱生钱”的资本游戏和GDP创富运动,速度的增长乃至数量的翻倍,其实并不是很难的事。因此,我们对“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以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GDP成果指标,不应该有太多的怀疑。
“劳动生产创造价值,市场交易实现交换价值与资产价格,资产在市场流动中实现保值增值。”广东的经济发展奇迹,就是在这样的市场经济规律下产生的。然而,产品与资产的市场交换过程,却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价值实现与增值,更重要的却是所有权的分配、让渡和转移。这个“公”与“私”的交换过程,也便是私人资本的“造富运动”过程。就拿这个廉江市的60万元GDP“财富效应”案例来说,GDP成果指标最起码是有宏观意义的公共欣赏价值。可一旦到了市场交换与分配环节,财富所有者与获利者就是极少数具体的“先富”人群了。社会上改革成本的承担者与发展成果获利者之间的贫富分化,就是在这个市场供求交换过程中发生的。
再从一般的市场供求,进一步放大到金融证券和资本运作层面来看,这里照样存在人为的操纵与市场投机,因此便难免会有重重谜团和层层泡沫。可不管中国的GDP经济泡沫有多大,市场发展有多“浮夸”,但以广东为“排头兵”的私人资本富豪阶层,却是实实在在崛起了。
【3】“公”与“私”的财富嬗变
“卖光后连人都找不到!”从这件发生在廉江开发总公司的事,让我们看到了广东乃至全国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冰山一角。
现在所称的国有企业,在改革以前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所谓全民所有制企业,从法律意义上讲,资产产权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人民民主和人民“当家做主”,首先就表现在对国家经济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法定所有权上。至于企业的主管部门和管理人员,仅仅只是人民和职工代表授权与监督管理下的“公仆”。正因为有这样明确产权的法律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内部职工对企业厂长经理的监督,才是理直气壮且实实在在的。领导干部必须看群众的脸色,那也真是不得已的事。
试想一下,如果在那样群众性严防死守的监督下,“价值500多万元的国有资产被以60万元贱卖”,这样荒唐的事会发生吗?
而事情的变化,恰恰是在专家精英们市场化股份化产权明晰化的鼓噪下,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性质竟被偷天换日地从全体人民“过户”到了部分“股东”名下。而代表“公有制”的“国有股”,似乎便成了各级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局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唐僧肉”。这样的产权明晰改革改制,事实上反而是将企业所有者“虚置”与“虚化”了。因为,按照这样的资本股权比例,企业个人股东在表决权上就被置于弱势地位。企业决定权,主要在代表“公有制”的“大股东”手里。而事实上,却是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和企业“法人代表”手里。国有企业的腐败和内部的贫富分化,主要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
这时,企业党政工群及监事会对企业“一把手”的监督,几乎已是形同虚设。企业决策的原则,既不可能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也不会基于企业和职工集体利益最大化,而直接的只能是基于相关少数个人的私利最大化。成千上万全民集体企业,在改革改制、兼并重组及资产出售转让中的公共资产流失,便是在这样机制化和规模化发生的。若把这场“造富运动”,比作是少数人对国家集体和13亿人民公有财产的盗窃与掠夺,应是一点也不为过。
就像在广东廉江开发总公司,“价值500多万元的国有资产被以60万元贱卖”。这样的公私资产市场交易,必然出现私人富豪资本的相应生成与增长。坚持公有制,还是继续推行私有化?这并不是“国进民退”或姓资与姓社的口水仗,而是已经渗透和体现在每天的市场经济交易活动中。正是在资本买办专家精英们鼓噪的市场化公私转换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先富起来的资本富豪阶层,同时造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弱势与贫困。此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精英们鼓噪的“国进民退”,此所谓的“民”,并非指“人民大众”,而是假“民”之名在为私人资本富豪争利。
亦如网闻博报小社员在此前的《大道国学:从“西游记”看“信仰危机”》、《大道国学:猪八戒为何招人爱》及《大道国学:“南海危机”与“做空中国”》等《日出西边/风动中国》系列文章所述,精英们鼓噪的市场化私有化“国际惯例”接轨,不仅使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胀”的经济危机与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危机,而且遭遇了“黄赌毒黑腐假”沉滓泛起“道德滑坡”的文化危机。当前,多年来“GDP浮夸风”所累积的地方债务和房地产经济泡沫,也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而资本买办精英却倒打一耙,把通胀和腐败根源反推给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并发起了又一轮市场化私有化“普世价值”的冲锋。
“卖光后连人都找不到!”这是我们不愿再看到的现象和结局。没有公有制,就没有个人经济基础的平等。没有个人经济基础的平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人自由与权力平等。越来越大的人民群众,正在从“被增长”和“被小康”的幻梦中觉醒。越来越大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传媒人,也已经在开始反思和关注“GDP浮夸风”背后的真相。而资本买办精英们之所以动辄乱扣“极左”和“文革”的大帽子,并乱挥“否定改革开放”的大棍子,就是因为他们瓦解公有制推行私有化的真面目,已经到遮掩不住的时候了!
不问姓公姓私,只顾“向钱看”奔小康。这样的忽悠戏,确实很难再演下去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