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刨去这个“蛋糕论”的表面浮华,归根溯源问题的本质,我们必须先要弄清楚,这个“蛋糕”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所谓先分与先做的争论,都是一场“假命题”的“口水战”。试问,假如这个“蛋糕”本身就是采用添加剂新工艺的“毒食品”,我们再为先分还是先做而争得面红耳赤,那不就是很荒唐的事吗?
当然,说这个“蛋糕”本身就是采用添加剂新工艺的“毒食品”,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问题是,当今充斥于市的包括蛋糕在内的“毒食品”还少吗?假如这个“添加剂新工艺”就是“GDP生产法”,假如这个“蛋糕”就是指的“金钱”或“财富”,你能说“GDP蛋糕”就等于“金钱”或“财富”吗?如果这个“GDP蛋糕”,本身就是以地方债务或通货膨胀泡沫“充”起来的“财富”,你能说这不是“有毒资产”或“毒食品蛋糕”吗?那么,在此情形下,争论“先分或先做”,究竟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还是回到“向钱看”或“吃蛋糕”这个物欲本源来看,如果是以金钱数量来衡量,最近30多年来,中国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的确是“大跃进”的“世界奇迹”,甚至可以用“一夜暴富”来形容。你看,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钱包里最大面值的人民币,才是10元。那时上一百元的开支,都算是“大钱”营生。要说那时的人都很穷,这话也一点不假。于是,一旦跨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以“万元户”为代表的“暴发户”就亟不可待地横空出世了。不久,人们钱包里最大面值的人民币,也便从10元跃进为100元。而且,即使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讲,上一百元的开支,也都算是“小钱”了。到现在,中国的普通人家,自有的房屋不动产加上金融资产和现金,家产上百万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至此,要说中国人已经“富起来”了,这话也同样一点不假。
但问题是,在八十年代以前,人们日常生活开支里,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大项,只是占有象征性的很小比重。或者说,都是享受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而“省”下了。而现在呢?所谓房改、教改、医改及社保统筹改革,却带来了民生新“三座大山”的不堪重负。在此情形下,人们每月劳动收入可用于食品、交通和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往往就显得有些囊中羞涩了。再加上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即使坐拥百万家产也同样感受不到幸福,而且还愈来愈感生活之艰难。
关于近几十年中国人的“财富大跃进”,有人统计出了一个十年级数跃进表。即所谓的富人,在20实际八十年代是“万元户”,九十年代是“十万元户”,2000年代是“百万元户”,2010年代是“千万元户”,2020年代是“亿元户”,如此等等。这样的财富数量概念,在人们当时所处的年代,的确是少数人才能达标的“大款”门槛。可回头一看,便又是极平常的“小款”了。反过来讲,在20实际八十年代,如果要奔“百万元户”的“大富”目标,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但现在回头看,不也是很平平常常吗?由此可以预料,在2030年以后,中国的“亿元富翁”,应该也是会很普及的。
可问题还是,难道这就是中国人“向前看”争先富的幸福生活吗?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财富蛋糕”故事吗?
亦如网闻博报小社员在此前的《大道国学:“南海危机”与“做空中国”》、《大道国学:“国资流失”与“造富运动”》及《问通责胀:原来是“猪”惹的祸?》等《日出西边/风动中国》系列文章所述,精英们鼓噪的市场化私有化“国际惯例”接轨,不仅使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胀”的经济危机与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危机,而且遭遇了“黄赌毒黑腐假”沉滓泛起“道德滑坡”的文化危机。当前,多年来“GDP浮夸风”所累积的地方债务和房地产经济泡沫,也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而资本买办精英却倒打一耙,把通胀和腐败根源反推给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并发起了又一轮市场化私有化“普世价值”的冲锋。
当此之时,我们更需关注和思考的重点,不是“先分蛋糕”还是“先做蛋糕”的“口水战”,而是首先要对这个“蛋糕”的“工业流程”和“营养成分”进行“质检”。特别是必须先弄清楚,这个“蛋糕”本身会不会就是“毒食品”?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